[野生动物保护法]大修,明确一定条件下野生动物制品可入药

野生动物,是要保护的;

动物入药、治病救人,也是不可取代的。

这两者其实并不相悖……

近期,《野生动物保护法》时隔多年大修,新增规定:“对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科学论证,纳入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对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可以凭人工繁育许可证,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验的年度生产数量直接取得专用标识,凭专用标识出售和利用,保证可追溯”,另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作为药品经营和利用的,还应当遵守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

动物药作为中药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贵细中药的主要原料,备受瞩目。此次修订表明,一定条件下野生动物可入药,这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专家表示,动物药有其不可替代性,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与动物保护并不相悖。

野生动物入药应慎重合理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李军德参与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部分修订工作,他介绍,野生动物能否入药,在修订过程中成为争议焦点,“野生动物入药令一些极端动物主义人士担忧,他们认为,人工繁育、养殖无助于野外物种保护,野生动物入药的强烈需求,将刺激市场,助长对野外物种的偷猎。”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翟勇在该法修订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野生动物用药的问题,是这次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涉及的一个最大的、最敏感、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他坦言,“实际上,我觉得从治病救人的角度,大家应该好好考虑一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组长陈其广认为,现在作为争议焦点的名贵、稀缺的动物原料药在日常中往往很少使用,如安宫牛黄丸等价格不菲的特效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使用,其效果有目共睹。这类药物有存在必要和价值,应慎重、合理利用。”

李军德表示,此次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强调的是动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开发利用部分动物入药与动物保护并不矛盾,已经成为业内外的共识。

动物药有其不可替代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关注动物入药已有20多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建民、杨金生、吕爱平等14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呼吁:应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兼顾名贵中药麝香、熊胆粉、犀角等的传承与发展。

早在1993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关于虎骨的一切贸易活动全部被叫停;卫生部也在《中国药典》中删除了虎骨的药用标准,与虎骨有关的所有中药成药全部停产。

作为骨科大夫,温建民对动物入药,特别是虎骨入药格外关注,“虎骨在接骨续筋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目前被禁止使用,大大影响了治疗效果。”

在珍稀野生动物禁止入药的这些年,疗效有限的人工合成替代品成了中医师的无奈选择。温建民说,人工合成的虎骨与当年的天然虎骨相比,还是相差很远。人工合成只能再现天然动物药里某些已知有效的化学成分,但天然动物药里究竟还有哪些化学成分起效,尚未完全为我们所知。

此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科研团队发布的论文《熊胆粉的药理作用与新剂型研究进展》中称:随着对人工熊胆探究的深入,在鉴别特征、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及含量、药理药效作用等方面,人工熊胆已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天然熊胆的水平。然而,天然熊胆有效成分并非单一,成分加和后展现的药理作用是复杂多变的,人工制品的工艺水平、临床效果能否达到天然品的水平,目前尚难以解决和评价。

在中医药界人士看来,此次放开了野生动物入药,是多年呼吁的结果,也是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明智之举。

“野生动物保护应兼顾中药动物药的发展,保护好传统中药资源,才能保住中医药的根,从而能实现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温建民说。

合理开发、保护动物可兼顾

《中医药法(草案)》提出:“鼓励发展人工种植养殖,支持依法开展珍贵、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繁育及其相关研究”,与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遥相呼应。一些动物保护人士担忧,此举是否会刺激市场需求,打开企业、临床使用等规模化使用野生动物制品的闸门?继而加速甚至导致某些物种的濒危或灭绝?

陈其广认为,国家大力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目的就是保证可持续使用动物资源。其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并不相悖,这也是保护动物组织的主流观点。

“从我国数千年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历史,因药材采集而导致灭绝或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仅有人参等寥寥数种。”此前,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孟智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现实证明,造成了某些动物濒危状态的,恰恰不是因为人类使用动物中药,而是为追求物质利益、经济利益,破坏压缩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李军德表示,动物制品入药与动物保护并不矛盾。《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野生动物与人工养殖动物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应予以区分。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可以更有效地保护珍稀动物。既能造福人类健康,又有利于特种经济发展,防止品种灭绝。“合理利用人工养殖动物是目前快速、有效解决动物药材紧缺的重要途径。”

温建民认为,放开动物入药,“反而能够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由于野生动物药的显著疗效,市场上一直有需求。“如在黑市上,虎骨利润高昂,鼓励了许多人铤而走险去猎杀这些动物,这实际上又对这些列入保护名单的动物造成了伤害。如果换个思路,国家允许人工养殖,虎骨制药公开流通,没有其中的暴利,或许动物保护法才能实现其立法初衷”。

作者:本报记者 胡彬 实习记者 刘甦

野生动物,是要保护的;

动物入药、治病救人,也是不可取代的。

这两者其实并不相悖……

近期,《野生动物保护法》时隔多年大修,新增规定:“对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科学论证,纳入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对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可以凭人工繁育许可证,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验的年度生产数量直接取得专用标识,凭专用标识出售和利用,保证可追溯”,另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作为药品经营和利用的,还应当遵守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

动物药作为中药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贵细中药的主要原料,备受瞩目。此次修订表明,一定条件下野生动物可入药,这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专家表示,动物药有其不可替代性,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与动物保护并不相悖。

野生动物入药应慎重合理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李军德参与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部分修订工作,他介绍,野生动物能否入药,在修订过程中成为争议焦点,“野生动物入药令一些极端动物主义人士担忧,他们认为,人工繁育、养殖无助于野外物种保护,野生动物入药的强烈需求,将刺激市场,助长对野外物种的偷猎。”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翟勇在该法修订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野生动物用药的问题,是这次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涉及的一个最大的、最敏感、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他坦言,“实际上,我觉得从治病救人的角度,大家应该好好考虑一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组长陈其广认为,现在作为争议焦点的名贵、稀缺的动物原料药在日常中往往很少使用,如安宫牛黄丸等价格不菲的特效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使用,其效果有目共睹。这类药物有存在必要和价值,应慎重、合理利用。”

李军德表示,此次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强调的是动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开发利用部分动物入药与动物保护并不矛盾,已经成为业内外的共识。

动物药有其不可替代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关注动物入药已有20多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建民、杨金生、吕爱平等14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呼吁:应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兼顾名贵中药麝香、熊胆粉、犀角等的传承与发展。

早在1993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关于虎骨的一切贸易活动全部被叫停;卫生部也在《中国药典》中删除了虎骨的药用标准,与虎骨有关的所有中药成药全部停产。

作为骨科大夫,温建民对动物入药,特别是虎骨入药格外关注,“虎骨在接骨续筋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目前被禁止使用,大大影响了治疗效果。”

在珍稀野生动物禁止入药的这些年,疗效有限的人工合成替代品成了中医师的无奈选择。温建民说,人工合成的虎骨与当年的天然虎骨相比,还是相差很远。人工合成只能再现天然动物药里某些已知有效的化学成分,但天然动物药里究竟还有哪些化学成分起效,尚未完全为我们所知。

此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科研团队发布的论文《熊胆粉的药理作用与新剂型研究进展》中称:随着对人工熊胆探究的深入,在鉴别特征、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及含量、药理药效作用等方面,人工熊胆已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天然熊胆的水平。然而,天然熊胆有效成分并非单一,成分加和后展现的药理作用是复杂多变的,人工制品的工艺水平、临床效果能否达到天然品的水平,目前尚难以解决和评价。

在中医药界人士看来,此次放开了野生动物入药,是多年呼吁的结果,也是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明智之举。

“野生动物保护应兼顾中药动物药的发展,保护好传统中药资源,才能保住中医药的根,从而能实现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温建民说。

合理开发、保护动物可兼顾

《中医药法(草案)》提出:“鼓励发展人工种植养殖,支持依法开展珍贵、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繁育及其相关研究”,与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遥相呼应。一些动物保护人士担忧,此举是否会刺激市场需求,打开企业、临床使用等规模化使用野生动物制品的闸门?继而加速甚至导致某些物种的濒危或灭绝?

陈其广认为,国家大力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目的就是保证可持续使用动物资源。其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并不相悖,这也是保护动物组织的主流观点。

“从我国数千年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历史,因药材采集而导致灭绝或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仅有人参等寥寥数种。”此前,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孟智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现实证明,造成了某些动物濒危状态的,恰恰不是因为人类使用动物中药,而是为追求物质利益、经济利益,破坏压缩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李军德表示,动物制品入药与动物保护并不矛盾。《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野生动物与人工养殖动物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应予以区分。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可以更有效地保护珍稀动物。既能造福人类健康,又有利于特种经济发展,防止品种灭绝。“合理利用人工养殖动物是目前快速、有效解决动物药材紧缺的重要途径。”

温建民认为,放开动物入药,“反而能够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由于野生动物药的显著疗效,市场上一直有需求。“如在黑市上,虎骨利润高昂,鼓励了许多人铤而走险去猎杀这些动物,这实际上又对这些列入保护名单的动物造成了伤害。如果换个思路,国家允许人工养殖,虎骨制药公开流通,没有其中的暴利,或许动物保护法才能实现其立法初衷”。

作者:本报记者 胡彬 实习记者 刘甦


相关文章

  • 野生动物保护法大修 吃野生动物是否一律定罪成焦点
  • 吃野生动物一律定罪 ? 中工网记者 张伟杰 "掏鸟案"让燕隼进入公众视野,人们开始关注野生猛禽的保护.事实上,不仅是燕隼等猛禽,目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形势严峻.滥食滥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在一些地区仍然盛行,野生动物栖息地侵占破 ...查看


  • 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
  • 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 熊胆作用 熊胆和虎骨.鹿茸一样,是一种很名贵的中药,它的药用价值最早见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本草>.明朝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中这样记载:熊胆,苦寒,凉心,平肝,明目,杀虫.对熊胆的作 ...查看


  • 现代中医药的发展
  • 当今,中医药现代化热潮正旺,作为中医药学人,有亢奋有喜悦.但是,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中医理论能否及如何指导中药的研究与应用--这些问题都属于学术概念问题,但不仅仅是学术概念问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学 ...查看


  • 我国刑法拟再次大修 取消13个死刑罪名
  • 这是新中国刑法首次削减死刑罪名,同时将有期徒刑上限从20年增至25年 类别:国内新闻   浏览量:8158 版次:AA06   版名:重点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8-24 作者:新华社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 摘要: ...查看


  • 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 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1.黑熊被活体取胆汁的现象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有网民披露,"熊肚上有一道永远无法 痊愈的刀口,一个瘘管直通熊的胆囊,外连一根透明的塑料软管,平时用一 ...查看


  • 工信部回应扶持穿山甲养殖项目:未下拨资金
  • 正文 我来说两句(27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7-02-27 15:17:01 来源:澎湃新闻 手机看新闻 大|中|小 打印 原标题:工信部回应扶持穿山甲养殖项目:企业绩效不达标,未下拨资金 资料:中华穿山甲比大熊猫还珍贵 0 0 2月 ...查看


  • 今天是穿山甲日,环保组织呼吁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从药典删除
  • 每年2月的第三个星期六是世界穿山甲日,今年的世界穿山甲日便是今天(2月18日). 2月17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对澎湃新闻(www.thapaper.cn)表示,我国土生土长的中华穿 ...查看


  • 2012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 2012年湖北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 <申 论>试卷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间: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查看


  • 2012(晋)动物保护问题真题
  • 材料1: 黑熊被活体取胆汁的现象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有网民披露:"熊肚上有一道永远无法痊愈的刀口,一个瘘管直通熊的胆囊,外连一根透明的塑料软管,平时用一种黏性很强的敷料把软管和创面包扎起来,抽取胆汁时打开包扎,将针孔插入塑料软管,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