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中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卷
命题:何珠芳 校对:平建树、王姗姗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 2分,共70分) 1、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汉承秦制”主要体现在 ①中央机构的建制 ②地方行政区划 ③官吏的控制和管理 ④严刑峻法统治人民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下列哪个举动违背了元朝对行中书省职权的规定
A、发生灾荒要呈报中书省 B、军队操练呈报枢密院 C、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述职 D、自行合理调整农业税收 6、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B、相权的日益加强 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 D、中央机构的精简
7、之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是因为
A、军机大臣都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B、军机大臣没有裁决权力,只是负责传达皇帝命令 C、内阁、六部只是办事机构,形同虚设 D、皇帝直接控制中央地方政权
8、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9、1840年开始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上半殖民地,经济上半封建
B、一半是半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是指主权遭破坏但未完全丧失,半封建指封建社会开始瓦解但未完全解体 D、一半是半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半资本主义社会 10、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巨额赔款使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11、据(清)《夷氛闻记》记载:“(夷兵方舍命突围出)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该史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黄海大战
12、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浙江直接有关的是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新军的主要特点是
A、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编练 B、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
C、专门征召知识分子组织的军队 D、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军官 14、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15、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重大事件之一,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6、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革命性质的变化 B、革命对象的变化
C、革命动力的变化 D、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的变化 17、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②打倒军阀 ③统一中国 ④平均地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国民大革命兴起的最主要条件是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工人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中共三在的召开
19、经过土地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 ①分到了田地 ②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脱了封建剥削与债务 ④摆脱了政治压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21、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战役。下列哪一战役不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太原会战 D、枣宜会战
22、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D、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23、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③摆
24、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5、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是在
A、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B、1937年七七事变后
C、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 D、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26、右图是台湾回归的重要场景,它表明被日本占领了50年的台湾回
到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是在
A、1943年 B、1945年 C、1997年 D、1999年
27、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起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28、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
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③1927年初,北伐军攻克南京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9、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精神②长征精神③延安精神④井冈山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30、解决了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1、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32、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B、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33、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宣布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A、《告台湾同胞书》中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 C、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
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34、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指的是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1982年全面修改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35、根据“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其最重要的原则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36、37、38每题各10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
阅后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37、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部对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巨大积极影响的宪法。据此回答:(1)这两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分别是什么时候制定或通过的?(4分)
(2)两部宪法的性质各是什么?(2分)
(3)两部宪法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遭受过两次严重挫折。据此回答: ⑴两次严重挫折分别指什么?发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
4分)
⑵为挽救两次危机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答题纸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二、非选择题 36、(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4分) ⑵)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
⑶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4分)
37、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4分) ⑵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分) ⑶《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分) 38、⑴挫折: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分)原因:客观上,反革命力量相对强大;主观上,中共中央犯了机会主义错误,第一次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次是“左”倾机会主义。(2分)
⑵措施: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吸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逐步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4分)②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分)
绍兴一中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卷
命题:何珠芳 校对:平建树、王姗姗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 2分,共70分) 1、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汉承秦制”主要体现在 ①中央机构的建制 ②地方行政区划 ③官吏的控制和管理 ④严刑峻法统治人民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下列哪个举动违背了元朝对行中书省职权的规定
A、发生灾荒要呈报中书省 B、军队操练呈报枢密院 C、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述职 D、自行合理调整农业税收 6、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B、相权的日益加强 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 D、中央机构的精简
7、之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是因为
A、军机大臣都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B、军机大臣没有裁决权力,只是负责传达皇帝命令 C、内阁、六部只是办事机构,形同虚设 D、皇帝直接控制中央地方政权
8、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9、1840年开始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上半殖民地,经济上半封建
B、一半是半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是指主权遭破坏但未完全丧失,半封建指封建社会开始瓦解但未完全解体 D、一半是半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半资本主义社会 10、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巨额赔款使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11、据(清)《夷氛闻记》记载:“(夷兵方舍命突围出)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该史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黄海大战
12、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浙江直接有关的是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新军的主要特点是
A、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编练 B、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
C、专门征召知识分子组织的军队 D、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军官 14、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15、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重大事件之一,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6、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革命性质的变化 B、革命对象的变化
C、革命动力的变化 D、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的变化 17、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②打倒军阀 ③统一中国 ④平均地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国民大革命兴起的最主要条件是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工人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中共三在的召开
19、经过土地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 ①分到了田地 ②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脱了封建剥削与债务 ④摆脱了政治压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21、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战役。下列哪一战役不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太原会战 D、枣宜会战
22、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D、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23、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③摆
24、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5、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是在
A、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B、1937年七七事变后
C、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 D、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26、右图是台湾回归的重要场景,它表明被日本占领了50年的台湾回
到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是在
A、1943年 B、1945年 C、1997年 D、1999年
27、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起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28、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
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③1927年初,北伐军攻克南京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9、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精神②长征精神③延安精神④井冈山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30、解决了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1、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32、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B、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33、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宣布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A、《告台湾同胞书》中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 C、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
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34、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指的是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1982年全面修改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35、根据“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其最重要的原则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36、37、38每题各10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
阅后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37、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部对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巨大积极影响的宪法。据此回答:(1)这两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分别是什么时候制定或通过的?(4分)
(2)两部宪法的性质各是什么?(2分)
(3)两部宪法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遭受过两次严重挫折。据此回答: ⑴两次严重挫折分别指什么?发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
4分)
⑵为挽救两次危机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答题纸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二、非选择题 36、(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4分) ⑵)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
⑶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4分)
37、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4分) ⑵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分) ⑶《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分) 38、⑴挫折: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分)原因:客观上,反革命力量相对强大;主观上,中共中央犯了机会主义错误,第一次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次是“左”倾机会主义。(2分)
⑵措施: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吸取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逐步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4分)②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