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德斯基进行曲

《拉 德 茨 基 进 行 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了解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进行曲带给我们快乐的情绪。

2、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3、拓宽学生欣赏视野,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幽默、诙谐的情绪特点。

教学难点:

复三部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准备:

1、鼓励学生利用课外学习手段、查阅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军队进行曲》进教室。

二、导入

1、进入教室时听到的音乐节奏感觉怎样?

2、播放管弦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问:这首曲子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曲?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有什么特点?

3、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曲子被称作为进行曲?(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进行曲:以行进的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作品,一般在队伍行进时演奏,用来统一步伐和意志。

三、新课教学

(一)介绍作者老约翰.斯特劳斯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作者?(老约翰.斯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的音乐作品共有252首,其中圆舞曲152首。此外还有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德茨基进行曲》)

(二)初步欣赏乐曲

播放多媒体课件《拉德茨基进行曲》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版,引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感受乐曲,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回答第一个问题(欢快、轻松、幽默、诙谐)

回答第二个问题(教师提示学生根据欣赏时拍手的加入、乐曲共分三个大段)

(三)分析理解乐曲

1、介绍曲子的由来(乐曲原本是为了歌颂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但他本身是个非赏有争议的人物。后

由于这首曲子曲调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时能获得很好的剧场效果,人们渐渐忘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喜欢起这首曲子来。)

2、分段欣赏、分析曲式(教师分段播放乐曲,引导学生逐步画出曲式图) 欣赏A段音乐。

(1)视唱主题音乐。

a主题:

1 = D 2/2

3#2 | 3 3#2 3 3#2 | 30 20 10 3#2 | 30 3#2 30 3#2 |

30 60 50 53 | 4 6 5 52 | 3 6 5 53 |

2 7 — 6 | 0 5#4 5 6 5 4 | 3 3#2 3 3#2 | 3 2 1 3#2 |

30 3#2 30 3#2 | 3 6 5 53 |

#4 3 2 — | 5 2 1 — | 7. 6 54 32 | 1 1 1 0 ||

b主题:

1 = D 2/2

6 — — — — | 6 — — — — | 5 — — — — | 5 — 0 5 | 5 — 4 6 | 6 — 5 1 | 7 76 5 4 |

6 6 5 4 3 | 5 — 4 6 | 6 — 5 1 | 7 7#5 6 1 | 7 7#5 6 1 | 3 3 3 3 3 3 |

3 3 3 3 3 3 | 3 0 0 0 ||

(2)聆听A段音乐,并回答问题。

1)问:A段音乐可以有几小部分组成?这段音乐描写了拉德茨基怎样的形象?

A段:描写拉德茨基在马上的威武形象,分a、b、a三部分。

2)复听A段音乐,用自己的身体当乐器为歌曲伴奏。

欣赏B段音乐。

(1)视唱主题音乐。

a主题:

1 = A 2/2

53 3 — — | 53 3 — — | 53 3 3 3 | 3 — — 3 | 44 2 — 1 | 7 6 6 6 | 51 3 3 3 |3 — — — |

53 3 — — | 53 3 — — | 53 3 3 3 | 3 — — 33 | 44 2 — 1 |7 6 6 6 | 53 3 4 2 | 1 — — 0 ||

b主题:

1 = A 2/2

3 | 4 2 — 1 | 7 6 6 6 | 51 3 3 3 | 3 — — 3 | 4 2 — 1 | 7 6 6 6 | 5 5 1 3 5 4 3 | 2 1 7 6 5 4 3 2 ||

1)问:B段有几个小部分组成?这段音乐拉德茨基怎样的形象?

B段:描写拉德茨基慢步奔跑检阅队伍时既严肃又轻松,分a、b、a、b、a五部分

2)复听B段音乐,并想一想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这段音乐。

欣赏A‵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A B A‵

/ ∣ \ / | | | \ / ∣ \

a b a a b a b a a b a

介绍复三部曲式A﹢B﹢A‵

3、 师生完整演示歌曲。

4、引导学生用“啦”唱出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并利用身体以及打击乐器为主题旋律边配伴奏,试着跟音乐一起完成。

(四)知识拓展

1、分组活动,激发热情,并完整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把学生分成A段音乐组、B段音乐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合作表演。

2、作业: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收集其他表现形式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老约翰.斯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知道了复式三部曲的构成,对进行曲这种体裁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音乐都是进行曲体裁,课后同学们可以收集不同风格的进行曲,以后我们在再一起交流。

五、听《拉德茨基进行曲》离开音乐教室。

《拉 德 茨 基 进 行 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了解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进行曲带给我们快乐的情绪。

2、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3、拓宽学生欣赏视野,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幽默、诙谐的情绪特点。

教学难点:

复三部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准备:

1、鼓励学生利用课外学习手段、查阅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军队进行曲》进教室。

二、导入

1、进入教室时听到的音乐节奏感觉怎样?

2、播放管弦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问:这首曲子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曲?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有什么特点?

3、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曲子被称作为进行曲?(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进行曲:以行进的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作品,一般在队伍行进时演奏,用来统一步伐和意志。

三、新课教学

(一)介绍作者老约翰.斯特劳斯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作者?(老约翰.斯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的音乐作品共有252首,其中圆舞曲152首。此外还有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德茨基进行曲》)

(二)初步欣赏乐曲

播放多媒体课件《拉德茨基进行曲》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版,引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感受乐曲,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回答第一个问题(欢快、轻松、幽默、诙谐)

回答第二个问题(教师提示学生根据欣赏时拍手的加入、乐曲共分三个大段)

(三)分析理解乐曲

1、介绍曲子的由来(乐曲原本是为了歌颂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但他本身是个非赏有争议的人物。后

由于这首曲子曲调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时能获得很好的剧场效果,人们渐渐忘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喜欢起这首曲子来。)

2、分段欣赏、分析曲式(教师分段播放乐曲,引导学生逐步画出曲式图) 欣赏A段音乐。

(1)视唱主题音乐。

a主题:

1 = D 2/2

3#2 | 3 3#2 3 3#2 | 30 20 10 3#2 | 30 3#2 30 3#2 |

30 60 50 53 | 4 6 5 52 | 3 6 5 53 |

2 7 — 6 | 0 5#4 5 6 5 4 | 3 3#2 3 3#2 | 3 2 1 3#2 |

30 3#2 30 3#2 | 3 6 5 53 |

#4 3 2 — | 5 2 1 — | 7. 6 54 32 | 1 1 1 0 ||

b主题:

1 = D 2/2

6 — — — — | 6 — — — — | 5 — — — — | 5 — 0 5 | 5 — 4 6 | 6 — 5 1 | 7 76 5 4 |

6 6 5 4 3 | 5 — 4 6 | 6 — 5 1 | 7 7#5 6 1 | 7 7#5 6 1 | 3 3 3 3 3 3 |

3 3 3 3 3 3 | 3 0 0 0 ||

(2)聆听A段音乐,并回答问题。

1)问:A段音乐可以有几小部分组成?这段音乐描写了拉德茨基怎样的形象?

A段:描写拉德茨基在马上的威武形象,分a、b、a三部分。

2)复听A段音乐,用自己的身体当乐器为歌曲伴奏。

欣赏B段音乐。

(1)视唱主题音乐。

a主题:

1 = A 2/2

53 3 — — | 53 3 — — | 53 3 3 3 | 3 — — 3 | 44 2 — 1 | 7 6 6 6 | 51 3 3 3 |3 — — — |

53 3 — — | 53 3 — — | 53 3 3 3 | 3 — — 33 | 44 2 — 1 |7 6 6 6 | 53 3 4 2 | 1 — — 0 ||

b主题:

1 = A 2/2

3 | 4 2 — 1 | 7 6 6 6 | 51 3 3 3 | 3 — — 3 | 4 2 — 1 | 7 6 6 6 | 5 5 1 3 5 4 3 | 2 1 7 6 5 4 3 2 ||

1)问:B段有几个小部分组成?这段音乐拉德茨基怎样的形象?

B段:描写拉德茨基慢步奔跑检阅队伍时既严肃又轻松,分a、b、a、b、a五部分

2)复听B段音乐,并想一想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这段音乐。

欣赏A‵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A B A‵

/ ∣ \ / | | | \ / ∣ \

a b a a b a b a a b a

介绍复三部曲式A﹢B﹢A‵

3、 师生完整演示歌曲。

4、引导学生用“啦”唱出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并利用身体以及打击乐器为主题旋律边配伴奏,试着跟音乐一起完成。

(四)知识拓展

1、分组活动,激发热情,并完整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把学生分成A段音乐组、B段音乐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合作表演。

2、作业: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收集其他表现形式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老约翰.斯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知道了复式三部曲的构成,对进行曲这种体裁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音乐都是进行曲体裁,课后同学们可以收集不同风格的进行曲,以后我们在再一起交流。

五、听《拉德茨基进行曲》离开音乐教室。


相关文章

  •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
  • 2012年第10期 总第206期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SOCIALSCIENCESNo.10GeneralNo.206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评析 王春华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 ...查看


  • 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 <拉德茨基进行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拉德茨基进行曲>,这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七年级上的音乐知识内容. 一. 说教材 首先,我想谈谈对这节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拉德茨基进行曲& ...查看


  •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
  •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 ...查看


  • 维果斯基的儿童人格发展思想
  • 维果斯基的儿童人格发展思想 宋宝萍 作者简介:宋宝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 维果斯基(1886-1934),前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儿童心理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与言语.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他的心理学思想是20世纪二 ...查看


  • 美拉德反应及其对食品加工过程的影响
  • 美拉德反应及其对食品加工过程的影响 周永生, 周文娟 1 2* (1. 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蚌埠233010; 2.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天津300308) 摘要 美拉德反应是一种常见于食品加工过程的非酶褐变反应 ...查看


  • 上海书评︱克伦斯基:"知识分子与革命"的俄国样本(下)
  • 镇压革命失败而后出逃 然而,俄国共济会和共济会内的"兄弟之情"无法拯救临时政府和克伦斯基的命运.克伦斯基在回忆录中和晚年接受采访时多次谈到,他任政府总理期间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任命科尔尼洛夫将军为俄军最高统帅.1917年 ...查看


  • 别列佐夫斯基刑事档案
  • 鲍里斯·阿卜拉莫维奇·别列佐夫斯基是一位在俄罗斯颇有争议的人物,上世纪80年代,他是一名技术博士并最终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苏联解体使他从80年代末起获得了一系列发财的机会,从而在90年代成为俄罗斯红极一时的人物:既在经济上取得寡头地位,也在 ...查看


  • 苏霍姆林斯基的100条经典名言
  • 苏霍姆林斯基的100条经典名言 教育艺术 2010-10-22 2220 5d56b7b40100lrmp 苏霍姆林斯基的100条经典名言 一.论学生学习 1.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查看


  • 美拉德反应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美拉德反应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食品与检测3131班孙芳 摘要:此类反应为Maillaid 反应,又称为非酶褐变(non2enzimic browning).因此,美拉德反应是指氨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之间所发生的反应.:1912年,法国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