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碳经济在中国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已然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两大挑战。如今,金融危机已在各国的努力下慢慢褪去了硝烟,全球经济已经在强有力的经济刺激的计划下有了好转,可以说,各国的经济又重新走上了一个新的成长周期。但气候问题却依然给各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中,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向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虽然哥本哈根会议并没有给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预期的成果,但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各国间占领低碳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博弈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龙头老大,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给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成长空间,更是要在全世界树立起和平环保的大国风范,因此中国走上低碳之路,已是无法逆转的选择和挑战。本文即就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作者的一些初步观点,供学者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交易;碳税;立法;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两大挑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席卷了全世界的财富之后,已在各国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宏观调控之下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好转。而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环境摧残之后所爆发出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依然处于日益严峻的境地。在全球气候问题的大环境下,为了延长经济增长的生命,世界各国不得不放缓经济发展的脚步,由单一地提高经济增长的数量转变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这就是各国争先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大背景。从发展条件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无疑是催促低碳时代来临的良好催化剂。这场危机既放满了全球经济增长的脚步,更是给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了新的契机。虽然哥本哈根会议由于各方利益交错的关系没有取得预期成果,但各国争夺全球低碳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博弈已经在谈判桌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提到低碳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如果抓住这次契机,开发绿色能源,发展环保经济,不但可以提高效率,扩大效益,更可以延长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寿命。而如果因为把低碳看成限制经济发展的枷锁而错过经济转型的巨大空间,那么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也将是被世界甩在后面的悲惨命运。由此,我们必须紧跟世界潮流,选择低碳,研究低碳,保护低碳,用低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碳交易。这是先今世界各国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减排控制的手段。碳交易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交易,源于实体之间的减排成本以及排放信用额差异。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了同一减排量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价格差。发达国家有需求,发展中国家有供应能力,碳交易市场便由此产生。在目前规模超过600亿美元的碳市场中,交易主要通过各种交易所发放的减排配额,或以清洁发展项目为目标的买卖进行。这便是碳交易在经济学领域的精髓所在。

  然而,碳交易源于实体之间的减排成本以及排放信用额差异。也就是说拥有排放权的公司,如果其排放量已经降低到法律规定的排放水平以下,这个公司便可以得到“排放信贷”,用以“支付”其他地方高于标准的排放量。显然,碳交易不同于传统的政府需求管制,其调节权掌握在能以更低成本削减排放量的厂商手中,因此排放权证的公平性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中国要想在碳交易的天平下得到最大受益,就必须大力发展环保经济,根据本国经济发展优势努力降低自身的污染排放量,获取排放信贷,去平衡本国经济发展的劣势。但发达国家经历了工业革命,经济发展已趋于成熟,这种碳交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难免存在不公的现象。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向发达国家购买排放量,又导致了财富流向发达国家。可以说碳交易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制,只会导致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在这种情况下,征收碳税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又面临了新的挑战。

  关于碳税,我们普遍的理解是针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征收的一种税,也是一种减排政策的工具。它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税通过对化石燃料产品的碳含量的比例来征税,用这种方法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碳交易等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不同,征收碳税只需要额外增加非常少的管理成本就可以实现。由此可见,碳税的征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石化能源产品的价格,使得非石化能源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优势。于是,这将促使人们选择相对廉价的非石化能源,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从而最终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所减少。此外,碳税也将有利于推动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外部负效应内部化,将燃料成本内部化,通过增加能源的使用成本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并以此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中国作为一个石油大国、煤炭大国,对资源的利用量可以说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但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中国却落在了其他国家的后头。这就说明中国十分需要从根源解决资源利用问题来达到减排环保的目的。今天的中国,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无论是旅游业还是房地产业,都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用市场来控制资源的使用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税收的方式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成本,进而实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和减排环保的目标。

  但征收碳税的本质并不是政府创收的手段,因此对于碳税征收,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合适恰当的标准来控制企业行为。首先,这个标准的制定并不是说狭隘单纯地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我们还需要综合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需要把自己放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和气候变化情况的大环境中,需要对于自己和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和不同,需要考虑许多客观因素来帮助完善这一征收标准的制定。其次,这个标准的制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的经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科技创新的脚步,社会进步的速度都要求我们不断更新判断标准来适应这个社会。碳税的征收标准也是一样,倘若一直囿于既定的标准不变,而不去作出必要的与时俱进的调整,那势必会导致碳税这一手段的作用无法得到最大的发挥,甚至引起负面效应。此外,碳税作为一个新的调控手段进入中国经济,也需要企业积极响应,尽量缩短接受时间,用最快的速度让碳税政策的效用最大化,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

  从可行性的角度来看,由于与全球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碳税在理论上被设定为需要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管理体制,以实现最优产出。尤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确定排放限额及减排目标的情况下,在国家或区域的层面实施碳税还是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因此我们也需要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碳税政策的执行实施。低碳经济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中国目前已经有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法规,对于具有长远、战略性的低碳经济,涉及生产、消费、流通诸多环节,只有在明确的法制规范下,才能稳步实施。当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战略规划、政策体系方面等非常不完善,很多领域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也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政府规范性文件,更谈不上低碳经济立法。因此,在宏观把握上,我们亟需政府掌控全局,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扶植低碳经济主导全国经济发展。目前,由我国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课题组完成的“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专题已经完成,报告建议十二五期间征收碳税,由于所有外部环境已经具备,最早可于明年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从国家的政策制订到平时我们将“低碳”随时挂在嘴边,这一切都表明,原本以为还离我们十分遥远的“碳税”,似乎也在一夜之间走进了现实,快步来到了我们身边。

  诚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老大,发展低碳经济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的转型,是从后工业化社会的起点开始的转型,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安全,寻找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起点和任务。我们不仅要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节能减排,还要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减少贫困,完成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作为后发国家,中国要在同样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任务。因此,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内涵,远比发达国家的转型更加丰富,意义也更加重大,任务也要更加艰巨。

  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道路上,中国还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源和环境的约束问题,比如依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低下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有限等等。由于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能源结构调整的难度大,中国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将比其他国家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压力,付出更高的代价,面临更大的困难。除此之外,能源的利用率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这样的差距表明,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拥有巨大的潜力空间。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全球性革命,涉及的领域渗透到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每个角落。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远比发达国家艰巨。但是,无论是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国际政治经济压力,还是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迈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别无选择,唯有勇敢应战。因此,面对低碳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以更务实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庄贵阳,张磊.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OL].碳税.百度百科.?fr=ala0_1.

  [2]曹海丽.征收碳税的中国猜想[J].新世纪周刊.

  [3]鲍芳艳.征收碳税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经贸,2008(8).

  [4]田晓洁.我国能否征收碳税[J].中国船检,2009(11).

  [5]周艳.对碳税问题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0(3).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已然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两大挑战。如今,金融危机已在各国的努力下慢慢褪去了硝烟,全球经济已经在强有力的经济刺激的计划下有了好转,可以说,各国的经济又重新走上了一个新的成长周期。但气候问题却依然给各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中,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向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虽然哥本哈根会议并没有给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预期的成果,但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各国间占领低碳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博弈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龙头老大,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给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成长空间,更是要在全世界树立起和平环保的大国风范,因此中国走上低碳之路,已是无法逆转的选择和挑战。本文即就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作者的一些初步观点,供学者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交易;碳税;立法;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两大挑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席卷了全世界的财富之后,已在各国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宏观调控之下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好转。而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环境摧残之后所爆发出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依然处于日益严峻的境地。在全球气候问题的大环境下,为了延长经济增长的生命,世界各国不得不放缓经济发展的脚步,由单一地提高经济增长的数量转变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这就是各国争先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大背景。从发展条件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无疑是催促低碳时代来临的良好催化剂。这场危机既放满了全球经济增长的脚步,更是给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了新的契机。虽然哥本哈根会议由于各方利益交错的关系没有取得预期成果,但各国争夺全球低碳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博弈已经在谈判桌下悄然拉开了序幕。

  提到低碳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如果抓住这次契机,开发绿色能源,发展环保经济,不但可以提高效率,扩大效益,更可以延长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寿命。而如果因为把低碳看成限制经济发展的枷锁而错过经济转型的巨大空间,那么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也将是被世界甩在后面的悲惨命运。由此,我们必须紧跟世界潮流,选择低碳,研究低碳,保护低碳,用低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碳交易。这是先今世界各国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减排控制的手段。碳交易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交易,源于实体之间的减排成本以及排放信用额差异。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了同一减排量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价格差。发达国家有需求,发展中国家有供应能力,碳交易市场便由此产生。在目前规模超过600亿美元的碳市场中,交易主要通过各种交易所发放的减排配额,或以清洁发展项目为目标的买卖进行。这便是碳交易在经济学领域的精髓所在。

  然而,碳交易源于实体之间的减排成本以及排放信用额差异。也就是说拥有排放权的公司,如果其排放量已经降低到法律规定的排放水平以下,这个公司便可以得到“排放信贷”,用以“支付”其他地方高于标准的排放量。显然,碳交易不同于传统的政府需求管制,其调节权掌握在能以更低成本削减排放量的厂商手中,因此排放权证的公平性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中国要想在碳交易的天平下得到最大受益,就必须大力发展环保经济,根据本国经济发展优势努力降低自身的污染排放量,获取排放信贷,去平衡本国经济发展的劣势。但发达国家经历了工业革命,经济发展已趋于成熟,这种碳交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难免存在不公的现象。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向发达国家购买排放量,又导致了财富流向发达国家。可以说碳交易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制,只会导致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在这种情况下,征收碳税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又面临了新的挑战。

  关于碳税,我们普遍的理解是针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征收的一种税,也是一种减排政策的工具。它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税通过对化石燃料产品的碳含量的比例来征税,用这种方法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碳交易等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不同,征收碳税只需要额外增加非常少的管理成本就可以实现。由此可见,碳税的征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石化能源产品的价格,使得非石化能源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优势。于是,这将促使人们选择相对廉价的非石化能源,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从而最终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所减少。此外,碳税也将有利于推动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外部负效应内部化,将燃料成本内部化,通过增加能源的使用成本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并以此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中国作为一个石油大国、煤炭大国,对资源的利用量可以说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但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中国却落在了其他国家的后头。这就说明中国十分需要从根源解决资源利用问题来达到减排环保的目的。今天的中国,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无论是旅游业还是房地产业,都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用市场来控制资源的使用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税收的方式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成本,进而实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和减排环保的目标。

  但征收碳税的本质并不是政府创收的手段,因此对于碳税征收,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合适恰当的标准来控制企业行为。首先,这个标准的制定并不是说狭隘单纯地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我们还需要综合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需要把自己放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和气候变化情况的大环境中,需要对于自己和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和不同,需要考虑许多客观因素来帮助完善这一征收标准的制定。其次,这个标准的制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的经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科技创新的脚步,社会进步的速度都要求我们不断更新判断标准来适应这个社会。碳税的征收标准也是一样,倘若一直囿于既定的标准不变,而不去作出必要的与时俱进的调整,那势必会导致碳税这一手段的作用无法得到最大的发挥,甚至引起负面效应。此外,碳税作为一个新的调控手段进入中国经济,也需要企业积极响应,尽量缩短接受时间,用最快的速度让碳税政策的效用最大化,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

  从可行性的角度来看,由于与全球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碳税在理论上被设定为需要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管理体制,以实现最优产出。尤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确定排放限额及减排目标的情况下,在国家或区域的层面实施碳税还是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因此我们也需要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碳税政策的执行实施。低碳经济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中国目前已经有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法规,对于具有长远、战略性的低碳经济,涉及生产、消费、流通诸多环节,只有在明确的法制规范下,才能稳步实施。当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战略规划、政策体系方面等非常不完善,很多领域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也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政府规范性文件,更谈不上低碳经济立法。因此,在宏观把握上,我们亟需政府掌控全局,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扶植低碳经济主导全国经济发展。目前,由我国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课题组完成的“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专题已经完成,报告建议十二五期间征收碳税,由于所有外部环境已经具备,最早可于明年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从国家的政策制订到平时我们将“低碳”随时挂在嘴边,这一切都表明,原本以为还离我们十分遥远的“碳税”,似乎也在一夜之间走进了现实,快步来到了我们身边。

  诚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老大,发展低碳经济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的转型,是从后工业化社会的起点开始的转型,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安全,寻找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起点和任务。我们不仅要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节能减排,还要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减少贫困,完成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作为后发国家,中国要在同样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任务。因此,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内涵,远比发达国家的转型更加丰富,意义也更加重大,任务也要更加艰巨。

  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道路上,中国还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源和环境的约束问题,比如依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低下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有限等等。由于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能源结构调整的难度大,中国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将比其他国家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压力,付出更高的代价,面临更大的困难。除此之外,能源的利用率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这样的差距表明,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拥有巨大的潜力空间。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全球性革命,涉及的领域渗透到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每个角落。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远比发达国家艰巨。但是,无论是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国际政治经济压力,还是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迈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别无选择,唯有勇敢应战。因此,面对低碳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以更务实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庄贵阳,张磊.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OL].碳税.百度百科.?fr=ala0_1.

  [2]曹海丽.征收碳税的中国猜想[J].新世纪周刊.

  [3]鲍芳艳.征收碳税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经贸,2008(8).

  [4]田晓洁.我国能否征收碳税[J].中国船检,2009(11).

  [5]周艳.对碳税问题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0(3).


相关文章

  • 经济学考研大纲解析
  • 经济学考研大纲解析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在国家地位的重要性,报考经济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经济学是一个大的学科门类,为了让2018年考研的同学对于经济学有一个的了解.在此凯程为大家做了以下整理和分析,供考生参考. 经 ...查看


  • 贸易经济毕业论文题目(599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贸易经济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 ...查看


  • 中国崛起的经济意义
  • 中国崛起的经济意义 内 容 摘 要 作为拥有世界1/5以上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崛起有利于缓解世界贫困问题.优化世界经济格局和稳定世界经济增长,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同时,中国的经济崛起还通过提供市场贡献.利润贡献.结构转 ...查看


  • 理解中国经济外交
  • 作者:李巍孙忆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经济外交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国际关系现象,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通过纳贡.献礼等形式相互往来,实际上便已经开始了早期经济外交的萌芽与实践.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国家为谋求工业原料 ...查看


  • 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特点分析
  • 摘要:研究了195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周期性波动情况,认为中国的经济周期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古典型周期向改革开放以后的增长型周期转变,经济增长率波动呈现高位平稳的特点.同时,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在不断延长,波动幅度不断缩小,波峰位置在逐 ...查看


  •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简 报 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 2005年第6期(总第14期)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主办 2005年12月18日 出版 ◇校园传真 上财: 中山: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到岭南学院讲学 (2) ◇年会动态 第五届中国经济 ...查看


  • 经济学与管理学核心期刊
  •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一级期刊 类别刊物名称主办单位 1A 经济研究 中 ...查看


  • 论独立的中国经济法1
  • 论独立的中国经济法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是因为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经济秩序要通过一定的法律来维持.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市场经济的法律秩序也需要通过连续发展的阶段来建立.在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同时期.由于市场经济发 ...查看


  • 中国经济态势与世界经济
  • 一.劣势 中国的经济起飞30年了,她的经济总量增长了八倍,占全球贸易份额的比例越来越大.现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全球化力量非常强大的经济体.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表现的这么好,至少在现代的亚洲历史上,没有一个亚洲国家比中国表现更好. 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查看


  • 中日经济关系的转折点
  • 2005年第1期现代日本经济 No.1.2005(总第139期) ContemporaryEconomyofJapan (VroI.139) 中日经:齐芙系的转折点 盛晓白 (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系, 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中日经济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