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我国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摘要]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东西部地区经济还存在着差距。尽管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差距逐步缩小,但是由于它们的基数不同,每个百分点对应的绝对量也不同,即使以同样的速度增长,绝对差距也会扩大。因此本文采用效益分析法和回归分析从结构效益方面来研究二者产业结构的差异,西部只有在与东部产业结构的比较中寻找差距、求其成因、采取应对措施,才能为大开发插上翅膀。

[关键词] 产业结构;效益分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西部大开发”,这是近几年来广为流行的话题,由于西部地区储藏着很多有潜力的资源能源,但是发展比较落后,所以国家一直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也揭示了东西部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东西部地区存在的经济差距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上,因此有必要对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值结构水平、产业就业结构、产业结构效益等方面。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效益,来解释两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

1 产业结构效益的比较分析

分析产业结构主要有4种方法:结构的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效益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本文主要采用效益分析法的结构效益分析法来研究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衡量产业结构效益,可以用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来表示,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结构综合地反映了产业间净产值结构、劳动力比重结构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劳动生产率又称为相对国民收入,比较劳动生产率(B)是指各产业的产值比重(C)与劳动力比重(L)之比。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分析,对于处在工业化阶段的国家,随着国民收入提高,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虽先有下降的趋势,但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之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变小二者的比值就变大。

其计算公式为:

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部门收入的相对比重/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即Bi=Ci /Li,可以计算东西部地区的比较劳动生产率B, i为各行业。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由《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1)在1998-2008年间,全国与东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都呈下降趋势,与产业结构变动普遍规律相符合,东部地区与全国的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基本一致,而西部地区的较高于东部地区及全国同产业同期水

我国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摘要]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东西部地区经济还存在着差距。尽管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差距逐步缩小,但是由于它们的基数不同,每个百分点对应的绝对量也不同,即使以同样的速度增长,绝对差距也会扩大。因此本文采用效益分析法和回归分析从结构效益方面来研究二者产业结构的差异,西部只有在与东部产业结构的比较中寻找差距、求其成因、采取应对措施,才能为大开发插上翅膀。

[关键词] 产业结构;效益分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西部大开发”,这是近几年来广为流行的话题,由于西部地区储藏着很多有潜力的资源能源,但是发展比较落后,所以国家一直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也揭示了东西部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东西部地区存在的经济差距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上,因此有必要对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值结构水平、产业就业结构、产业结构效益等方面。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效益,来解释两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

1 产业结构效益的比较分析

分析产业结构主要有4种方法:结构的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效益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本文主要采用效益分析法的结构效益分析法来研究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衡量产业结构效益,可以用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来表示,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结构综合地反映了产业间净产值结构、劳动力比重结构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劳动生产率又称为相对国民收入,比较劳动生产率(B)是指各产业的产值比重(C)与劳动力比重(L)之比。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分析,对于处在工业化阶段的国家,随着国民收入提高,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虽先有下降的趋势,但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之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变小二者的比值就变大。

其计算公式为:

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部门收入的相对比重/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即Bi=Ci /Li,可以计算东西部地区的比较劳动生产率B, i为各行业。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由《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1)在1998-2008年间,全国与东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都呈下降趋势,与产业结构变动普遍规律相符合,东部地区与全国的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基本一致,而西部地区的较高于东部地区及全国同产业同期水


相关文章

  • 国债政策的经济效应
  • 作者:刘立峰程芳 开放导报 2002年03期 国债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必须反映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内在需要,并为这种内在需要服务.因此衡量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首要标准就是国债政策是否能够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适时进行力度及方式的调整,使经济 ...查看


  • 珠江三角洲教案
  •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选择题 1.台湾省的范围包括 ( ) A.台湾岛 B.澎湖列岛.钓鱼岛 C.琉球群岛 D.九州岛 2.台湾岛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的省市是 ( ) A.浙江省 B.福建省 C.广东省 D.上 ...查看


  • 我国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 ...查看


  • 城市规模聚集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_2
  • 第2章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规模体系现状 2.1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规模聚集的动态过程集中表现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城市发展的较快增长期.其原因既有农村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俱增产生的推力作用, ...查看


  •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一.多维探究 1.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说明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的正确性. [思考提示]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 ...查看


  •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作者:姚宇凤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09期 摘要:长久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一直存在,但区域差异的不断扩大则是在改革开放伴 ...查看


  • 九类论述题的答题模式
  • 九类论述题的答题模式 一. 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 ...查看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 ...查看


  • 东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 东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班级: 13装潢301班 学号:2013043227 姓名:洪思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经济快速发张的同时,我们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