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 关于课堂教学的十个思考

课堂教学之难在于其不断地变化,我们教师需要对不断呈现的变化进行掌控。教之有效的教师,其课堂得掌控力非常出色。《中国教师报》上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十个思考”能给与我们的课堂诸多启示与思考,有助于我们提升课堂教学的掌控力和有效率。

1学习目标怎样制定?

对于课改的目标,许多管理者或教师可以说得头头是道——教育目标的4个层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而且是内在联系、有机统一,等等。目标又分为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教学目标又分为学年与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

但是,需要我们更深入思考的是:课堂中的学习目标来自哪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目标一定是指向学生这个群体的目标。许多学校将教学目标的名称改为学习目标,但实际上,学习目标仍是教师代替学生统一制定的,换汤不换药。为什么不可以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呢?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再将每个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组合成课堂学习的目标。

2创新思维如何产生?

学习从疑问开始。需要思考的是:课堂学习开始时的疑问,是教师引入新课时的提问,还是学生预习导学案时产生的疑问?其实,无论是教师的提问,还是学生的疑问,都是学生被动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在教师设计的框架中,并非真正的主动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备学”开始。备学是准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明确了课堂学习目标和内容后,回忆并搜集相关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思维经验,将3种经验整合后,与学习内容产生思维冲突,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这样的备学过程正是学生思维创新的自我训练。所以,疑问不应该来自教师的设计,而应该来自学生的思维创新。

3活力源头在哪里?

什么是真正的课堂生命活力呢?叶澜说过:“教师只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与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特征。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由此可见,课堂真正的生命活力源头是“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基于“学生多方面成长”与“生命活动多面性”。

真正体现课堂生命活力的核心应该是思维的碰撞,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是课堂情境场中的角色变换,优良的课堂教学成果是思维模块的形成。而思维模块是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智力结构、观念结构等共同融合的综合记忆模块,是“学生多方面成长”的标志,是“生命活动多面性”的体现。

4思维可以培养吗?

思维方式中包含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吗?创造一定要否定现存的知识吗?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应该在接受与利用知识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小学数学为例,知识性内容完全不需要6年时间就能学完,为什么还要安排6年的学习时间?因为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更多的技能获取知识;是否对数学拥有广泛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是否善于利用自己的智力结构解决数学问题;是否系统地形成数学思想……学生构建这些思维方式都需要时间。遗憾的是,许多教师为了应试,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些思维训练,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知识、技能的反复训练、考试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首先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所谓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都是缘木求鱼。

5课改如何评价?

课改是慢的艺术,容不得急躁与冒进,那种指望“马到成功”、全体教师“齐步走”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违反教育规律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为学生发展而改”“为教师发展而改”“为学校发展而改”,而不是“为喝彩而改”。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习方式的改革,而不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这不是名词的改变,而是重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课改要从教学改革中走出来,聚焦学习方式的改革。

传统课堂是怎样的?以听讲、练习、复述为主。有人总结说:传统课堂重灌输、轻探究,重记忆、轻思维,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理念,重结果、轻过程,重功利、轻发展,重显性、轻隐性,重教人、轻育人,重成绩、轻个性……简单地说,就是“重教学、轻学习”。

新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应该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堂评价也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进一步评价到教师:教师与学生都自主了吗?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了吗?课堂学习拥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吗?再进一步评价到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是否制度化了?是否形成了机制与文化?等等。

转自:好教师

课堂教学之难在于其不断地变化,我们教师需要对不断呈现的变化进行掌控。教之有效的教师,其课堂得掌控力非常出色。《中国教师报》上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十个思考”能给与我们的课堂诸多启示与思考,有助于我们提升课堂教学的掌控力和有效率。

1学习目标怎样制定?

对于课改的目标,许多管理者或教师可以说得头头是道——教育目标的4个层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而且是内在联系、有机统一,等等。目标又分为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教学目标又分为学年与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

但是,需要我们更深入思考的是:课堂中的学习目标来自哪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目标一定是指向学生这个群体的目标。许多学校将教学目标的名称改为学习目标,但实际上,学习目标仍是教师代替学生统一制定的,换汤不换药。为什么不可以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呢?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再将每个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组合成课堂学习的目标。

2创新思维如何产生?

学习从疑问开始。需要思考的是:课堂学习开始时的疑问,是教师引入新课时的提问,还是学生预习导学案时产生的疑问?其实,无论是教师的提问,还是学生的疑问,都是学生被动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在教师设计的框架中,并非真正的主动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备学”开始。备学是准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明确了课堂学习目标和内容后,回忆并搜集相关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思维经验,将3种经验整合后,与学习内容产生思维冲突,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这样的备学过程正是学生思维创新的自我训练。所以,疑问不应该来自教师的设计,而应该来自学生的思维创新。

3活力源头在哪里?

什么是真正的课堂生命活力呢?叶澜说过:“教师只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与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特征。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由此可见,课堂真正的生命活力源头是“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基于“学生多方面成长”与“生命活动多面性”。

真正体现课堂生命活力的核心应该是思维的碰撞,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是课堂情境场中的角色变换,优良的课堂教学成果是思维模块的形成。而思维模块是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智力结构、观念结构等共同融合的综合记忆模块,是“学生多方面成长”的标志,是“生命活动多面性”的体现。

4思维可以培养吗?

思维方式中包含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吗?创造一定要否定现存的知识吗?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应该在接受与利用知识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小学数学为例,知识性内容完全不需要6年时间就能学完,为什么还要安排6年的学习时间?因为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更多的技能获取知识;是否对数学拥有广泛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是否善于利用自己的智力结构解决数学问题;是否系统地形成数学思想……学生构建这些思维方式都需要时间。遗憾的是,许多教师为了应试,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些思维训练,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知识、技能的反复训练、考试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首先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所谓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都是缘木求鱼。

5课改如何评价?

课改是慢的艺术,容不得急躁与冒进,那种指望“马到成功”、全体教师“齐步走”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违反教育规律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为学生发展而改”“为教师发展而改”“为学校发展而改”,而不是“为喝彩而改”。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习方式的改革,而不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这不是名词的改变,而是重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课改要从教学改革中走出来,聚焦学习方式的改革。

传统课堂是怎样的?以听讲、练习、复述为主。有人总结说:传统课堂重灌输、轻探究,重记忆、轻思维,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理念,重结果、轻过程,重功利、轻发展,重显性、轻隐性,重教人、轻育人,重成绩、轻个性……简单地说,就是“重教学、轻学习”。

新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应该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堂评价也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进一步评价到教师:教师与学生都自主了吗?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了吗?课堂学习拥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吗?再进一步评价到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是否制度化了?是否形成了机制与文化?等等。

转自:好教师


相关文章

  • 关于教学反思的认识与思考
  • 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教学,才能形成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于教学反思的认识与思考 ○米秀兰 摘 要:教学反思是教学发展的灵魂,也是教师 1. 以新课程为依据进行教学反 ...查看


  • 关于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 关于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刚刚结束了"中职学校优秀教研组(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这一主题的培训,我意识到教研组作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基层组织, 是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从学校来说, 一个教 ...查看


  •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三) --怎么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好像是前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一个人的声音能够传多远,他的影响力就有多远".但是我以为教师要成长为有影响力的教师,仅有自己的声音是不够的.为什么为什么许多 ...查看


  • 6.10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思考
  •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思考 梁乾 尚丽华 张荣庆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723000 摘 要: 高职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迅速发展,但是高职 教师的发展却一直未受应有的重视.为促进高职教 师发展,需借鉴国内外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经验, 以及政 ...查看


  • 关于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几点思考
  • 关于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几点思考 本次高端学习通过学习<基予校本研修活动指导的教师工作坊>和<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从思想认识到心灵感触,意向深刻,收获颇多,也是我更明确了今后自己在角色中所 ...查看


  • 关于幼儿园科学课程的教学思考
  • 摘要:作为幼儿科学启蒙手段的幼儿园科学课程,已经引起很多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教学经验,通过探讨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启发诱导,充分利用操作材料,善用赏识教育评价等内容,对幼儿园科学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行一些有益思考.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 ...查看


  • 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
  • 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重点教学与评价) 课堂教学是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达成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课堂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 ...查看


  • 关于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的思考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的思考 作者:郑玉青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09期 摘 要:童话作为一种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文学形式可以帮助儿童开启心灵与智慧的大门, ...查看


  • 多维度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
  • 多维度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 一.从课标评价看教师的素养 (一)课标关于评价的叙述 课标是指导教育教学的纲领,先看课标关于评价的叙述"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