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提炼论点的几点方法

高考议论文提炼论点的几点方法

博文收藏

2012-08-18 21:22

高考议论文提炼论点的几点方法

在议论文写作中,文章论点既要正确、鲜明,又要深刻。所谓深刻,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能从社会生活和材料中发现人所未见或不曾注意到的东西,而不是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说一些空泛的不痛不痒的话。

要使论点深刻,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工夫

1. 境界要高

就是说,我们在确立论点的时候要力求立意高远。比如见到《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这个题目,有人立论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镇上,所以要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论点就显得俗而浅;有人则立论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对于在战火中受苦受难的非洲人民,应该给予同情、帮助和支援”,论点就显得深刻。

2. 口子要小

作文如作战,不能战线过长,全面出击,而要集中兵力,从“点”上突破。口子小,目标准,浓墨重彩,走笔成文,就可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之弊病,收到以小见大、立意深刻之效果。比如文学巨匠茅盾在生命弥留之际正式向党中央提出请求,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有个同学写纪念文章时,就抓住这一侧面,展开透彻的议论。他把茅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党中央的信看做他一生创作的继续,十分精当地把它称做“最后的‘作品’”,深情地赞扬了茅盾执着地追求真理的高洁志向。由于口子小,议得透,见解就颇为深刻。

3. 开掘要深。

孟子有言“譬如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隔行不隔理,作文也须深加开掘,方可确立深刻的论点。比如读了达·芬奇画蛋的故事,许多人在提出“要苦练基本功”的论点之后往往也就止步不前了。而作家秦牧则不同,他的《画蛋·练功》一文,在阐述了打好基础、苦练基本功的基础上,又进而提出了“画蛋、练功这样的事情,应该包含在艺术工作者整整一生中”的中心论点。由于他没有浅尝辄止,而是在深入开掘上狠下工夫,所以他所提出的论点也就更显得格外深刻了。

4. 角度要新

独辟蹊径,慧眼独具,从人们意想不到的角度提出的论点,往往不仅是新颖的,也是深刻的。比如有个同学以《墙》为题写议论文,就没有走将墙作为封闭的象征的套路,而是从一个常人所不易想到的全新角度,提出了这样的论点一切有形的墙都应保护,一切无形的墙都该推倒。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墙,高墙、矮墙、山墙、院墙,还有北国的大围墙——万里长城,这些墙都应保护。但是,横在某些人心中的无形的墙,就该推倒。”这样的立论,是何等新鲜,又是何等深刻!

明白了立论的重要性,我们再来谈谈怎样立论。一般说根据命题(材料)确立论点,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确立客观上有必要的论点,即合于时事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二、确立主观上有见解的论点,努力做到“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三、要从自己熟悉的角度立论,不要好高骛远,立过深过大的论点,否则,难以驾驭,弄巧成拙。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有些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可以直接根据命题立论,如《学贵有恒》、《勤能补拙》等;有些命题(材料),则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

推断,这就必须根据立论的基本要求认真分析,深入探求其精神实质,把内含的思想、观点揭示出来,如《梅花香自苦寒来》《涉深水者得蛟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又如下边这则短文

果树的枝头已经挂满了累累硕果。陪伴果实的枝叶黄了,它请求离去。硕果不忍,树枝挽留。“我该让出自己的位置,给未来的新芽啦!”秋叶一往情深地说,“果实挂满枝头,事业正在繁衍,我怎么能恋占高枝?——但我不会离开果树的事业的,只不过是换换岗位而已。”

如果我们只以字面做文章,就秋叶论秋叶,而不去透过字面探求内含的精英,选取最佳角度,就提不出正确、鲜明而有时代意义的论点。

还有些命题(材料)包含多方面的丰富的内容和思想因素,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立论,这就是我们同学们感到为难的多角度立论的问题。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同学们善于“看”,善于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努力掌握概括事物的本领,注重多角度地剖析事物,就能逐步学会它。如有这样一段材料

十四平方米的洞房中,一张陈旧的双人床上,叠着洗得发白的军被和一床红花被。

屋里唯一夺人眼目的是一顶崭新的蚊帐。书房里是两张三屉桌,两把椅子,一对旧沙发。这就是他新婚的全部家当。其中,两把椅子和两张桌子,是从所里借来的,床和沙发是结婚那天下午,从寄卖店买来的。陈景润结婚共花了150元,有人问他“你结婚为什么这么省?”他说“这已经有些过头了。若不是为了接待外宾,那对旧沙发我也不会买的。”

这段材料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提炼论点

1. 发扬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2. 要勤俭办婚事

3. 无论办什么事都不要过头

4. 人民的科学家不图物质享受,一心一意为科学

5. 人民给予的钱应用在人民的事业上

6. 公而忘私,一心一意为了国家

7. 洞房虽小,天地甚大

8. 身居陋室,心怀天下

9. 不能给祖国丢脸

提炼的这九个论点,1、2平凡;3只顾及了材料的鳞爪,忽视了它的精髓,贬低了材料本身具有的价值;5、6、9有牵强附会之嫌,任意拔高之弊;7、8理解失误,生拉硬扯,不足取;4抓住了材料的精神实质,属于最佳角度。 再如命题作文《水》(议论文),可从以下几方面,提炼论点

1. 从运动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 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

4. 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5. 从流动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流水不腐,户枢不

6. 从浇灌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滋润了绿叶,滋润了生命,也造就了自己。

7. 从水只向前流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遇到阻碍,不但不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大的气势。

当然,就《水》为题写作,以上七个论点都可以写,写得好,都是好文章,不分角度好坏。

高考议论文提炼论点的几点方法

博文收藏

2012-08-18 21:22

高考议论文提炼论点的几点方法

在议论文写作中,文章论点既要正确、鲜明,又要深刻。所谓深刻,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能从社会生活和材料中发现人所未见或不曾注意到的东西,而不是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说一些空泛的不痛不痒的话。

要使论点深刻,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工夫

1. 境界要高

就是说,我们在确立论点的时候要力求立意高远。比如见到《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这个题目,有人立论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镇上,所以要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论点就显得俗而浅;有人则立论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对于在战火中受苦受难的非洲人民,应该给予同情、帮助和支援”,论点就显得深刻。

2. 口子要小

作文如作战,不能战线过长,全面出击,而要集中兵力,从“点”上突破。口子小,目标准,浓墨重彩,走笔成文,就可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之弊病,收到以小见大、立意深刻之效果。比如文学巨匠茅盾在生命弥留之际正式向党中央提出请求,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有个同学写纪念文章时,就抓住这一侧面,展开透彻的议论。他把茅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党中央的信看做他一生创作的继续,十分精当地把它称做“最后的‘作品’”,深情地赞扬了茅盾执着地追求真理的高洁志向。由于口子小,议得透,见解就颇为深刻。

3. 开掘要深。

孟子有言“譬如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隔行不隔理,作文也须深加开掘,方可确立深刻的论点。比如读了达·芬奇画蛋的故事,许多人在提出“要苦练基本功”的论点之后往往也就止步不前了。而作家秦牧则不同,他的《画蛋·练功》一文,在阐述了打好基础、苦练基本功的基础上,又进而提出了“画蛋、练功这样的事情,应该包含在艺术工作者整整一生中”的中心论点。由于他没有浅尝辄止,而是在深入开掘上狠下工夫,所以他所提出的论点也就更显得格外深刻了。

4. 角度要新

独辟蹊径,慧眼独具,从人们意想不到的角度提出的论点,往往不仅是新颖的,也是深刻的。比如有个同学以《墙》为题写议论文,就没有走将墙作为封闭的象征的套路,而是从一个常人所不易想到的全新角度,提出了这样的论点一切有形的墙都应保护,一切无形的墙都该推倒。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墙,高墙、矮墙、山墙、院墙,还有北国的大围墙——万里长城,这些墙都应保护。但是,横在某些人心中的无形的墙,就该推倒。”这样的立论,是何等新鲜,又是何等深刻!

明白了立论的重要性,我们再来谈谈怎样立论。一般说根据命题(材料)确立论点,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确立客观上有必要的论点,即合于时事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二、确立主观上有见解的论点,努力做到“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三、要从自己熟悉的角度立论,不要好高骛远,立过深过大的论点,否则,难以驾驭,弄巧成拙。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有些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可以直接根据命题立论,如《学贵有恒》、《勤能补拙》等;有些命题(材料),则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

推断,这就必须根据立论的基本要求认真分析,深入探求其精神实质,把内含的思想、观点揭示出来,如《梅花香自苦寒来》《涉深水者得蛟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又如下边这则短文

果树的枝头已经挂满了累累硕果。陪伴果实的枝叶黄了,它请求离去。硕果不忍,树枝挽留。“我该让出自己的位置,给未来的新芽啦!”秋叶一往情深地说,“果实挂满枝头,事业正在繁衍,我怎么能恋占高枝?——但我不会离开果树的事业的,只不过是换换岗位而已。”

如果我们只以字面做文章,就秋叶论秋叶,而不去透过字面探求内含的精英,选取最佳角度,就提不出正确、鲜明而有时代意义的论点。

还有些命题(材料)包含多方面的丰富的内容和思想因素,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立论,这就是我们同学们感到为难的多角度立论的问题。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同学们善于“看”,善于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努力掌握概括事物的本领,注重多角度地剖析事物,就能逐步学会它。如有这样一段材料

十四平方米的洞房中,一张陈旧的双人床上,叠着洗得发白的军被和一床红花被。

屋里唯一夺人眼目的是一顶崭新的蚊帐。书房里是两张三屉桌,两把椅子,一对旧沙发。这就是他新婚的全部家当。其中,两把椅子和两张桌子,是从所里借来的,床和沙发是结婚那天下午,从寄卖店买来的。陈景润结婚共花了150元,有人问他“你结婚为什么这么省?”他说“这已经有些过头了。若不是为了接待外宾,那对旧沙发我也不会买的。”

这段材料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提炼论点

1. 发扬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2. 要勤俭办婚事

3. 无论办什么事都不要过头

4. 人民的科学家不图物质享受,一心一意为科学

5. 人民给予的钱应用在人民的事业上

6. 公而忘私,一心一意为了国家

7. 洞房虽小,天地甚大

8. 身居陋室,心怀天下

9. 不能给祖国丢脸

提炼的这九个论点,1、2平凡;3只顾及了材料的鳞爪,忽视了它的精髓,贬低了材料本身具有的价值;5、6、9有牵强附会之嫌,任意拔高之弊;7、8理解失误,生拉硬扯,不足取;4抓住了材料的精神实质,属于最佳角度。 再如命题作文《水》(议论文),可从以下几方面,提炼论点

1. 从运动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 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

4. 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5. 从流动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流水不腐,户枢不

6. 从浇灌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滋润了绿叶,滋润了生命,也造就了自己。

7. 从水只向前流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遇到阻碍,不但不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大的气势。

当然,就《水》为题写作,以上七个论点都可以写,写得好,都是好文章,不分角度好坏。


相关文章

  • 议论文之速成法---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 议论文之速成法---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盘县五中 张胜芹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指导,使学生明确议论文结构的横向模式. 2.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议论文结构的横向模式的基本特点:训练写作的技能, 并尝试运用所学方法. 二. 教学难点 1. ...查看


  • 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2(1)
  • 议论文训练2--论点的提炼与确立 [学习目标] 1. 学习各种类型作文论点提炼的方法,重点把握材料作文论点的提炼. 2. 了解议论语段的几种结构,根据材料确定论点后,进行结构明确的语段写作. [学习过程] 一.不同类型的作文如何提炼论点. ...查看


  • 议论文写作--开头.写分论点训练
  • 作文: 作文:议论文模式 一.开头 1.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明代著名学者谢榛所写的<四溟诗话>中则有"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 清代戏曲 ...查看


  • 散文与诗歌20
  • 中议论文写作技巧 写应试议论文要做到五个"要": 第一,要鲜明地提出论点.所谓"鲜明",一是指作者的态度鲜明,赞 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决不模棱两可.二是指语言表现形式鲜明,即一般都用简明的短语 ...查看


  •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 材料作文作文法 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来源: 1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 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 ...查看


  •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教案
  •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学习目标定位: 1.明确观点在文章中的灵魂地位. 2.训练提出文章观点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题目情境:"我是一棵 老树." ...查看


  • 学会写作议论性散文
  • 学会写作议论性散文 一.什么是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 ...查看


  • 议论文写作方法:论点
  • 议论文写作方法]1.论点(1).论点的概念.标准.提出.方式 一.论点是什么?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也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即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看法. 论点是议论的灵魂和统帅. 二.论点的标准: 好的论点,应符 ...查看


  •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1
  •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一)议论性散文的结构框架 第一节:以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等手法起势. 第二节: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第三节:提出分论点一并论证.(选用一种论证方法,如面例式) 第四节:提出分论点二并论证.(选用另一种论证方法,如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