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诗词鉴赏整理后练习题及答案

关 雎

1.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3分)

3、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个部分。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6、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相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诗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主人公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这两句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婚礼上唱的赞歌。

蒹 葭

1.本诗选自《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本诗属于

2.诗歌抒发了一种的思想感情。

3.《蒹葭》中体现诗的全部旨意,且起到联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

4.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5.每章的后四句都具体写主人公执着的追求爱情,“溯洄”二字写寻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突出了,“溯游”二字写顺流而

心情。

6.本诗在艺术表达上注意了动静结合,试加以说明。 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

7. 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诗中景物发生变化,从 到 ,再到 ,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9、诗中“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那么全诗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

10、诗的句式特点:

相 见 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的作者是。

2、这首词写了的景色,抒发了感情?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3、“无言”“独上”两个词语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4、“月如钩”实在特定条件下的月景,说说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描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所表现的画面。

6、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7、 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秋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

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但因为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9、积累写“愁”的名句

①,

②,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曲的作者是。

2、解释下列词语

山河 表里 踟蹰 经行处

3、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

的理解。 4、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5、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6、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逐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

地势险要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想”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

光涌澎湃的情怀。 答: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

8、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9、对第一层次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做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歌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解释下列词语

3、①妙用比喻,描写雪后美景的句子

是: , 。

②巧用对偶,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

是: , 。

③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

是: , 。

④意境深远,书写悠悠送别情思的句子

是: , 。

⑤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

是 , 。

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填2字)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控 着 掣 瀚海 阑干

7、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8、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赏析。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_

二、解词 次: 客路: 残夜:

三、填空

1、这首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诗富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四、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

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五、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六、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可否换成“失”,为甚麽?

“风正一帆悬”可否改成“风正数帆悬”?

七、“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八、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什么?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___

二、解词

时: 烽火:

抵: 短: 浑: 胜: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

2、1、《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人前四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人是怎样用景物来衬托这种感情的?

4、说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诗中“破”字和“深”字的深刻含义?

5、赏析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方式及含义。

01关雎

1.用雎鸠和荇菜起兴。用雎鸠鸟的和鸣声引出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速”。2、窈窕淑女

3. 追求、思慕、迎娶 4. 辗转反侧 采之、友之、芼之、乐之5略6、《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7A

02蒹葭

1、风

2、敬慕、怀念与怅惘交织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①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②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③烘托萧瑟冷漠气氛,流露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

5、道路迂曲回盘,坎坷难行 失望、惆怅

6、诗中景物描写都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忽上忽下地寻找伊人,伊人忽隐忽现,忽远忽近是动态描写。

7、举例:每章的后四句。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

8、为霜 未晞 未已

9、答:热烈追求与失望惆怅相交织的心情。

10、诗的句式特点:重章叠句,一咏三叹,反复咏唱。

答案:1、南唐 李煜

2.孤寂凄清 对故国的怀念与被囚的孤独寂寞 凄婉哀怨

3、使人看到一个孑然孤独的身影,写出被幽禁人孤独寂寞、痛苦悲伤的感受。

4、点明时间是在夜晚,从月的形状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含冷落凄清的感情,为下文的离愁营造气氛。

5、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6、运用拟人手法,把秋色、秋意拟为可锁之物,生动形象,突出梧桐深院的萧瑟、秋意深重的凄清。 被锁住的不仅仅是清秋,更是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锁”字暗含主人公在囚禁生活中孤独寂寞而又凄凉的感受。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这几句话直抒离愁之苦,抒发了作者一腔怀旧之情。

9、① 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② 崔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④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

1 元代 张养浩

2、山河指华山和黄河 表是外,里是内 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经过的地方

3、“聚”从视觉角度写群山攒立之状,化静为动,写出山峰的众多和动感;“怒”从听觉角度写黄河波涛汹涌之势,用拟人手法,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悲愤之情。二字集中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4、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5、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6、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7、D

8、3、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9、第一层次描写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地势:峰峦重重叠叠、黄河怒涛汹涌,表现了这里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景物描写有一种雄浑磅礴的气势,展示出潼关的地势特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答案:

1、 唐代岑参

2、 拉开 穿 牵引、拉扯 大沙漠 纵横错乱的样子

3、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⑤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4、送别

5、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6、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7、雪花给树木坡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8、诗句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答案一、唐代 王湾

二、停泊 旅途 黑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三、1.这首诗写诗人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1、A 2、C

五、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六、“阔”表现出江水荡漾,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阔”是表现“湖平”的结果,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呼应,声调也更响亮。所以不能换。

“一帆悬”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写出春潮涨平之后水面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意境,改为“数帆悬”后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七、这两句话分别以“生”“入”写海日和江春,将景物拟人化;在描写自然的时序交替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景中含情,景中出理,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漏出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八、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这两句诗生动的表现出飘泊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情怀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1、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答:《春望》这首诗表达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3.答:前四句描绘景物:山河、草木、花、鸟。以景衬情,既以京城的荒凉景象作正衬,又以春天的美好景象作反衬,处处照应,意在言外。

4.答:“破”“深”二字写出了安史之乱时长安城里萧条凄凉的春景,渗透了诗人忧时忧国的无限沉痛之情。

5.答:这句诗用对偶手法,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道路阻塞、音讯隔断时的内心感受,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6.答:诗人采用比拟的手法,说花也因感伤时事而流泪,鸟也因离别而惊叫,这是诗人以含情之眼视物,故物也有情,以物情写人之情,委婉曲折,真挚深沉。

关 雎

1.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3分)

3、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个部分。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6、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相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诗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主人公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这两句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婚礼上唱的赞歌。

蒹 葭

1.本诗选自《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本诗属于

2.诗歌抒发了一种的思想感情。

3.《蒹葭》中体现诗的全部旨意,且起到联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

4.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5.每章的后四句都具体写主人公执着的追求爱情,“溯洄”二字写寻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突出了,“溯游”二字写顺流而

心情。

6.本诗在艺术表达上注意了动静结合,试加以说明。 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

7. 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诗中景物发生变化,从 到 ,再到 ,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9、诗中“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那么全诗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

10、诗的句式特点:

相 见 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的作者是。

2、这首词写了的景色,抒发了感情?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3、“无言”“独上”两个词语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4、“月如钩”实在特定条件下的月景,说说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描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所表现的画面。

6、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7、 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秋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

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但因为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9、积累写“愁”的名句

①,

②,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曲的作者是。

2、解释下列词语

山河 表里 踟蹰 经行处

3、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

的理解。 4、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5、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6、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逐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

地势险要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想”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

光涌澎湃的情怀。 答: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

8、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9、对第一层次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做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歌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解释下列词语

3、①妙用比喻,描写雪后美景的句子

是: , 。

②巧用对偶,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

是: , 。

③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

是: , 。

④意境深远,书写悠悠送别情思的句子

是: , 。

⑤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

是 , 。

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填2字)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控 着 掣 瀚海 阑干

7、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8、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赏析。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_

二、解词 次: 客路: 残夜:

三、填空

1、这首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诗富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四、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

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五、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六、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可否换成“失”,为甚麽?

“风正一帆悬”可否改成“风正数帆悬”?

七、“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八、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什么?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___

二、解词

时: 烽火:

抵: 短: 浑: 胜: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

2、1、《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人前四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人是怎样用景物来衬托这种感情的?

4、说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诗中“破”字和“深”字的深刻含义?

5、赏析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方式及含义。

01关雎

1.用雎鸠和荇菜起兴。用雎鸠鸟的和鸣声引出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速”。2、窈窕淑女

3. 追求、思慕、迎娶 4. 辗转反侧 采之、友之、芼之、乐之5略6、《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7A

02蒹葭

1、风

2、敬慕、怀念与怅惘交织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①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②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③烘托萧瑟冷漠气氛,流露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

5、道路迂曲回盘,坎坷难行 失望、惆怅

6、诗中景物描写都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忽上忽下地寻找伊人,伊人忽隐忽现,忽远忽近是动态描写。

7、举例:每章的后四句。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

8、为霜 未晞 未已

9、答:热烈追求与失望惆怅相交织的心情。

10、诗的句式特点:重章叠句,一咏三叹,反复咏唱。

答案:1、南唐 李煜

2.孤寂凄清 对故国的怀念与被囚的孤独寂寞 凄婉哀怨

3、使人看到一个孑然孤独的身影,写出被幽禁人孤独寂寞、痛苦悲伤的感受。

4、点明时间是在夜晚,从月的形状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含冷落凄清的感情,为下文的离愁营造气氛。

5、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6、运用拟人手法,把秋色、秋意拟为可锁之物,生动形象,突出梧桐深院的萧瑟、秋意深重的凄清。 被锁住的不仅仅是清秋,更是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锁”字暗含主人公在囚禁生活中孤独寂寞而又凄凉的感受。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这几句话直抒离愁之苦,抒发了作者一腔怀旧之情。

9、① 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② 崔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④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

1 元代 张养浩

2、山河指华山和黄河 表是外,里是内 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经过的地方

3、“聚”从视觉角度写群山攒立之状,化静为动,写出山峰的众多和动感;“怒”从听觉角度写黄河波涛汹涌之势,用拟人手法,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悲愤之情。二字集中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4、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5、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6、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7、D

8、3、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9、第一层次描写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地势:峰峦重重叠叠、黄河怒涛汹涌,表现了这里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景物描写有一种雄浑磅礴的气势,展示出潼关的地势特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答案:

1、 唐代岑参

2、 拉开 穿 牵引、拉扯 大沙漠 纵横错乱的样子

3、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⑤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4、送别

5、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6、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7、雪花给树木坡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8、诗句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答案一、唐代 王湾

二、停泊 旅途 黑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三、1.这首诗写诗人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1、A 2、C

五、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六、“阔”表现出江水荡漾,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阔”是表现“湖平”的结果,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呼应,声调也更响亮。所以不能换。

“一帆悬”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写出春潮涨平之后水面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意境,改为“数帆悬”后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七、这两句话分别以“生”“入”写海日和江春,将景物拟人化;在描写自然的时序交替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景中含情,景中出理,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漏出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八、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这两句诗生动的表现出飘泊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情怀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1、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答:《春望》这首诗表达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3.答:前四句描绘景物:山河、草木、花、鸟。以景衬情,既以京城的荒凉景象作正衬,又以春天的美好景象作反衬,处处照应,意在言外。

4.答:“破”“深”二字写出了安史之乱时长安城里萧条凄凉的春景,渗透了诗人忧时忧国的无限沉痛之情。

5.答:这句诗用对偶手法,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道路阻塞、音讯隔断时的内心感受,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6.答:诗人采用比拟的手法,说花也因感伤时事而流泪,鸟也因离别而惊叫,这是诗人以含情之眼视物,故物也有情,以物情写人之情,委婉曲折,真挚深沉。


相关文章

  •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 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小编认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这篇,以供同学们练习.理解和感悟! 钱塘湖春行 白居 ...查看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查看


  • 军城早秋阅读答案
  • 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军城早秋阅读答案.小编认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这篇军城早秋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理解和感悟! 阅 ...查看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 2013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一.对第一轮复习的总结回顾 第一轮复习重在全面复习, 夯实基础. 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语文 试题的基础上, 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 我们发现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出现如下特 点:1 ...查看


  • 阅读风向标 高考古诗文精读精练 方案
  • <阅读风向标·高考古诗文阅读与训练> 编 写 方 案 一. 概述 1.编写原则:本书旨在提高学生在古诗文方面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通过 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从而提高考场应对能力.同时,为了避免单纯的题海战术,本书采取讲练结合, ...查看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1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施信忠整理 一.对第一轮复习的总结回顾 第一轮复习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语文试题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我们发现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出现如下特点: ...查看


  • 蔡宏伟:[诗歌鉴赏题的答题规范举隅]课堂实录
  • 学生拿出练习纸. 环节二 练习题回顾 教师打出前天练习中的诗歌鉴赏题的幻灯片: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7-18题.(10分) 更漏子 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 ...查看


  • 高三文科复习计划
  • 高三文科复习计划建议 把高三的复习计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是整个高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约占整个高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 这段时间高三文科复习四忌: 一忌抛开考纲,盲 ...查看


  • 精编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练习题
  • 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背诵"练习 班级: 姓名: <长歌行> 1.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 2.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葵,朝露待日 . 4.诗中借题发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