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1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还记得去年,在偶然的机缘下,得以观看《孔子》这部电影。虽然时隔一年,但仍然记忆犹新,倒不是说电影拍得有多精彩,以至于让我至今难忘。只是一部电影,让我对孔子的印象从文字幻化成了画面,从传奇淡化成了普通。其实孔子也可以很生活的,只是他的生活多了些别人所没有的传奇罢了。这或许就是大多数名人之所以与众不同的原因吧!

我不是一个紧追时代步伐的人,也不是一个热衷于追求新潮的人,因此在许多方面,就显得慢半拍。比如这部电影,我的观影日期恐怕要远远晚于它的上映日期,不过,这倒不影响我的观影热情。 电影《孔子》所展现的,并不是孔子晚年,热衷于传道授业,它更多的,是描绘孔子壮年时,如何努力去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 他,并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他可以是一位谋士,运筹帷幄,凭借自己的智谋,收回属于鲁国的失地;他也可以是一位能臣,朝堂上下,凭借自己的才华,治理使得鲁国井然有序。但,他始终还是一个文人,他所追逐的理想,总是与现实格格不入。面对“三桓”,他刚正不阿,最终导致了他的颠沛流离,半生漂泊„„

当他步入暮年,经历了世事沧桑,几度沉浮后,终于明白,过去的种种,不过只是南柯一梦,华丽却不真实。“传道授业解惑也”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当曾皙说:“沐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时,夫子便欣欣然附和道:“吾与点也!”

他,走了,无论毕生的抱负,是否实现了。他,终究还是走了。留下的,只有这部,让他成为传奇的旷世之作——《论语》。我国古代多数王朝,以儒治国,大多数采用的思想皆出自于这部著作。不过,如今由我观来,体味更多的,应该是它娓娓道来的人生哲理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曾经这样问道:“夫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平静地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曾经记得,中学刚刚学完这则论语后,同学们就时时刻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也不论是否合适宜,就拿这句话去拒绝一切自己懒得去做得事情,让老师也一时哭笑不得。可见,那时的我们,多么的天真,又多么的可爱。

但不得不说,这是做人的一个重要信条。只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融会贯通呢?现实生活的人们,包括你我,在追逐个人利益时,又有几人能够,静下心来,认真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简单的八个字,却承载了太多的愿与不愿。拿自己的不愿去成全别人的愿,有几人能够做到?“己所欲,施于人”这样的观念又对否?没有人去深思。我们都不是傻子,可我们却忽略了,其实傻子才是最快乐,最幸福的„„

孔子一生都致力于传播“仁”的思想。所谓“仁者爱人”,就是要求统治者要学会勤政爱民。如此这般,才能得民心,而得民心者,

得天下。或许孔子并没有得天下的野心,但渴望百姓安居乐业的心,却时刻不曾放下。可谁能料想得到,半生漂泊之后的他,已不再渴求君王的“仁”,不是放弃,只是将“仁”送给了更多的有志之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从曾皙的言辞中,我们不难看出,“仁”的思想虽然在君王中间短暂而逝,却在众多君子的心中开出了绚丽的花。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世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平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曾经说:“发财做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如果在当今的社会,我们拿夫子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那么恐怕没有几个人可以坦荡地拍着自己的胸脯,高声大呼:“我,就是孔子所述的君子。”社会的快速发展,加速的是物质文明,渐渐枯竭的却是精神文明。城市的热闹繁华,却掩盖不了耀眼外表下的心灵极度空虚。城市再多的华丽装饰,徒增的只是虚伪,永远缺失了自然本真。那么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有谁还能够在闲暇之时,去品读一下《论语》,以它的高贵来净化一下,我们早已急功近利的心呢?

至今,我们不能忘记的,且津津乐道的,一直都是孔子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我们不能说,孔子是完美无瑕的,这一点,电影《孔子》

做了很好的诠释。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当孔子受邀觐见卫国君主时,孔子执意要遵守周礼,行叩拜礼。他是如此固执地执著于君臣之礼。却不曾想过,这份周礼,在那时看来,是多么的可笑!周已名存实亡,又何来周礼?但是,我必须要说的是,在育人方面,他真的做到了毫无缺点。他将他毕生所学,所想,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的学生。他平易近人,他和蔼可亲,他耐心施教,他循循善诱,他无愧于一个老师的崇高的身份。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光读书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就什么都学不到。”

不知,我们是否听到了,来自千年前的忠告。无论我们如今以什么样的身份生活着,可曾经,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学生。无论现在作为学生的你,还是曾经作为学生的你,能否自信地宣告:“是的,我做到了。”做到了那看似简单,却极难坚守的要求。面对这些言辞,我不禁要羞愧难当。因为作为学生的我,还远远不能够达到„„

时光荏苒,一晃千年,那个属于孔子的蹉跎岁月,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可悲,亦可叹。孔子一生清苦,颠沛流离,又中年丧子,白发送黑发。如果说,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么一生

的理想与抱负至死都不能实现,是不是此生莫大的遗憾和悲凉呢?不错,他不再居庙堂之高,安心在江湖之远处,传道授业,可毕生的理想与抱负,岂是说放就能放吗?即使外表如何淡然,终掩饰不了内心的渴望。于是颜回死时,夫子痛苦,并高声大呼:“噫!天丧予!天丧予!”这是何等的哀伤呀!又是何等的辛酸呀!

如果可以,我倒是希望,孔夫子你,一开始就只是追求传道授业,那样,你的人生是不是就不会这么的凄凉。不错,你的《论语》句句都是哲理,句句都是人生的真谛,但却没有一则可以解救你百态的人生。或许,作为圣人的你,并不在乎这份凄凉,又或许,正是这份百态人生,才让你得以对人生看得更加透彻。但无论如何,我只是单纯地希望着,你,能够快乐。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还记得去年,在偶然的机缘下,得以观看《孔子》这部电影。虽然时隔一年,但仍然记忆犹新,倒不是说电影拍得有多精彩,以至于让我至今难忘。只是一部电影,让我对孔子的印象从文字幻化成了画面,从传奇淡化成了普通。其实孔子也可以很生活的,只是他的生活多了些别人所没有的传奇罢了。这或许就是大多数名人之所以与众不同的原因吧!

我不是一个紧追时代步伐的人,也不是一个热衷于追求新潮的人,因此在许多方面,就显得慢半拍。比如这部电影,我的观影日期恐怕要远远晚于它的上映日期,不过,这倒不影响我的观影热情。 电影《孔子》所展现的,并不是孔子晚年,热衷于传道授业,它更多的,是描绘孔子壮年时,如何努力去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 他,并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他可以是一位谋士,运筹帷幄,凭借自己的智谋,收回属于鲁国的失地;他也可以是一位能臣,朝堂上下,凭借自己的才华,治理使得鲁国井然有序。但,他始终还是一个文人,他所追逐的理想,总是与现实格格不入。面对“三桓”,他刚正不阿,最终导致了他的颠沛流离,半生漂泊„„

当他步入暮年,经历了世事沧桑,几度沉浮后,终于明白,过去的种种,不过只是南柯一梦,华丽却不真实。“传道授业解惑也”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当曾皙说:“沐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时,夫子便欣欣然附和道:“吾与点也!”

他,走了,无论毕生的抱负,是否实现了。他,终究还是走了。留下的,只有这部,让他成为传奇的旷世之作——《论语》。我国古代多数王朝,以儒治国,大多数采用的思想皆出自于这部著作。不过,如今由我观来,体味更多的,应该是它娓娓道来的人生哲理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曾经这样问道:“夫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平静地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曾经记得,中学刚刚学完这则论语后,同学们就时时刻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也不论是否合适宜,就拿这句话去拒绝一切自己懒得去做得事情,让老师也一时哭笑不得。可见,那时的我们,多么的天真,又多么的可爱。

但不得不说,这是做人的一个重要信条。只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融会贯通呢?现实生活的人们,包括你我,在追逐个人利益时,又有几人能够,静下心来,认真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简单的八个字,却承载了太多的愿与不愿。拿自己的不愿去成全别人的愿,有几人能够做到?“己所欲,施于人”这样的观念又对否?没有人去深思。我们都不是傻子,可我们却忽略了,其实傻子才是最快乐,最幸福的„„

孔子一生都致力于传播“仁”的思想。所谓“仁者爱人”,就是要求统治者要学会勤政爱民。如此这般,才能得民心,而得民心者,

得天下。或许孔子并没有得天下的野心,但渴望百姓安居乐业的心,却时刻不曾放下。可谁能料想得到,半生漂泊之后的他,已不再渴求君王的“仁”,不是放弃,只是将“仁”送给了更多的有志之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从曾皙的言辞中,我们不难看出,“仁”的思想虽然在君王中间短暂而逝,却在众多君子的心中开出了绚丽的花。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世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平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曾经说:“发财做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如果在当今的社会,我们拿夫子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那么恐怕没有几个人可以坦荡地拍着自己的胸脯,高声大呼:“我,就是孔子所述的君子。”社会的快速发展,加速的是物质文明,渐渐枯竭的却是精神文明。城市的热闹繁华,却掩盖不了耀眼外表下的心灵极度空虚。城市再多的华丽装饰,徒增的只是虚伪,永远缺失了自然本真。那么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有谁还能够在闲暇之时,去品读一下《论语》,以它的高贵来净化一下,我们早已急功近利的心呢?

至今,我们不能忘记的,且津津乐道的,一直都是孔子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就。我们不能说,孔子是完美无瑕的,这一点,电影《孔子》

做了很好的诠释。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当孔子受邀觐见卫国君主时,孔子执意要遵守周礼,行叩拜礼。他是如此固执地执著于君臣之礼。却不曾想过,这份周礼,在那时看来,是多么的可笑!周已名存实亡,又何来周礼?但是,我必须要说的是,在育人方面,他真的做到了毫无缺点。他将他毕生所学,所想,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的学生。他平易近人,他和蔼可亲,他耐心施教,他循循善诱,他无愧于一个老师的崇高的身份。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光读书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就什么都学不到。”

不知,我们是否听到了,来自千年前的忠告。无论我们如今以什么样的身份生活着,可曾经,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学生。无论现在作为学生的你,还是曾经作为学生的你,能否自信地宣告:“是的,我做到了。”做到了那看似简单,却极难坚守的要求。面对这些言辞,我不禁要羞愧难当。因为作为学生的我,还远远不能够达到„„

时光荏苒,一晃千年,那个属于孔子的蹉跎岁月,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可悲,亦可叹。孔子一生清苦,颠沛流离,又中年丧子,白发送黑发。如果说,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么一生

的理想与抱负至死都不能实现,是不是此生莫大的遗憾和悲凉呢?不错,他不再居庙堂之高,安心在江湖之远处,传道授业,可毕生的理想与抱负,岂是说放就能放吗?即使外表如何淡然,终掩饰不了内心的渴望。于是颜回死时,夫子痛苦,并高声大呼:“噫!天丧予!天丧予!”这是何等的哀伤呀!又是何等的辛酸呀!

如果可以,我倒是希望,孔夫子你,一开始就只是追求传道授业,那样,你的人生是不是就不会这么的凄凉。不错,你的《论语》句句都是哲理,句句都是人生的真谛,但却没有一则可以解救你百态的人生。或许,作为圣人的你,并不在乎这份凄凉,又或许,正是这份百态人生,才让你得以对人生看得更加透彻。但无论如何,我只是单纯地希望着,你,能够快乐。


相关文章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我常常想,是山比水更稳健,还是水比山更辽阔?不知道是哪一位古人浏览河山后,留下了这么一句掷地有声的千古箴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也许,山水之间,真的无法分辩出高低优劣.山"仁德&quo ...查看


  • 第二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获奖作品欣赏
  • 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是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组委会直接领导及组织的一项全新的国际创意赛事,旨在继承.发扬中国本土文化元素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推动中国广告业及广告创意形成中国自己独特的广告创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起与倡导中国元 ...查看


  • 二十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很高兴象水一样,与人相互亲爱的人很高兴象山一样.有智慧的人是活动着的,与人相互亲爱的人是安详静谧的.有智慧的人 ...查看


  • 1土的组成
  • 第1章 土的组成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 1.1 概述 • 1.2 土中固体颗粒 • 1.3 土中水和土中气 • 1.4 土的结构和构造 • 本章要求: 大纲要求 掌握土粒粒组的划分.粒度成分分析方法. 三种亲水性的黏土矿物.土中水类型: ...查看


  • 转学生作品:[论语]读后感
  • [转学生作品:<论语>读后感] 水之遐想 ----读<论语>有感 伫立水边,凝望悠悠流水,我不禁心绪飞扬,遐想万千„„ 水是时间吧?时间无情,正如流水之无情,转学生作品:<论语>读后感. 子在川上曰:&q ...查看


  • [论语]名言警句 1
  • <论语>名言警句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 ...查看


  • 孔子的名言:智者乐水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 ...查看


  • 孔子的名言: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名言 · ...查看


  • 孔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
  •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