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信息分析排查制度1

舆情分析排查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提高舆情信息工作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更好地为学校工作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

二、建立舆情预警机制。

防控舆情信息重在先知先觉、提前预警、消除对立、化解矛盾,各部门应对可能产生不良舆情信息的具体行为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每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素质评定、思想教育、体质测试等工作过程中,如有存在对学生或家长不当或过激行为,并极有可能在日常工作中滋生不满、酝酿抵触、造成对立,进而激化矛盾、诉之媒体、形成事件的,具体行为责任人应保持警觉,及时将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和级部领导,跟踪留意被监管对象的情绪发展和行动走向,主动找到当事人做好情绪化解、矛盾消除工作,同时,密切关注报刊、论坛等有关媒体动态,及时监测、有效防控可能发生的舆情信息。

三、建立舆情监测机制。

1.监测对象。较经常出现涉及我学校相关舆情信息的主要论坛(BBS)、新闻网站和贴吧。对论坛(BBS)主要监测在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坛栏目(如贴吧)中发布的,与我学校有关的帖子和相关跟帖;对新闻网站主要监测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对我学校有关的报道和相关评论跟帖;对贴吧主要监测热门贴吧(如

百度贴吧)中与我学校有关的帖子和相关跟帖。

2.监测内容。网络上涉及教育部门的敏感工作和容易被关注的内容。

3.监测方法。主要有指定网站(论坛)搜索和全网搜索。指定网站搜索,即对辖区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和论坛进行定期浏览,收集有关对学校教育报道和论坛中出现的一些敏感的话题;全网搜索,即利用百度(baidu)、谷歌(google)等搜索引擎,搜索国内各个知名的门户网站有关对学校教育报道和论坛中出现的一些敏感的话题。

4.监测类型。主要采取日常监测。日常监测是指每天(含节假日)至少分上、下午4次对相关指定网站、论坛和贴吧进行浏览和搜索,并做好监测记录。

四、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

1.研判分析。监测到或收到涉及本学校和由本学校引发的舆情信息后,要及时组织人员召开舆情研判例会,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多套跟(回)帖材料。

2.危机防范。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信息的第一时间获知掌控。要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五、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学校办公室、网络中心要针对各类网络舆情信息,及时采用“化、沉、删、正、热”等策略,有效应对各种舆情信息,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

1.化。即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对于个别学生、家长对学校出现的有疑惑、有怨

言、有情绪的舆情信息,依法迅速研判和解决其所提出的问题,并以诚实、平等的态度多做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采取一人多网名或多人同时跟帖的方式,对所涉及的同一话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语气予以化解,争取主动,以防止事态扩大化。

2.沉。即组织沉帖,彼长此消。对一些无法化解、揪住不放、热度不减的舆情信息帖子要组织人员采取沉帖措施,降低舆情关注度。

3.删。即屏蔽内容,删除帖子。对于无中生有、恶意中伤、捏造虚构、夸大其辞、极端偏激的舆情信息要联系网站管理员或版主及时屏蔽相关内容或删除帖子。

4.正。即借助传媒,矫正视听。根据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最大程度地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利用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

5.热。即正面宣传,营造氛围。要在论坛和贴吧上主动发布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地方校区发展的决策、举措、成效、亮点和各类先进典型等方面舆情信息,采取一人多网名或多人同时跟帖的方式,尽全力将正面帖子或报道稿顶上去,让更多的网民了解学校教育、客观看待并正面热议学校教育的积极工作成效和良好形象。

六、有关要求

1.源头防范为主。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要从源头抓起,铲除负面信息产生的土壤,防患于未然。因此,各处室、级部要注重调查研究,切实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克服麻木不仁、坐视观望思想,排查清除工作隐患,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确保监管服务无盲点、无漏洞。同时,强化队伍作风建设,严格各项制度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负面信息的产生。发生可能产生不良舆情信息的具体行政

行为和个人行为时,要及时报告、及时关注、及时消除隐患。

2.加强学习研究。各处室、级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部门负责人要认真学习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把握网络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把网络舆情作为知民意、晓民情、解民忧的重要途径,克服对网络舆情的恐慌或敌视心理,增强网络舆论分析、判断、处置和危机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

3.及时监测跟踪。要加大对网络监测的力度,随时关注网上新闻跟帖、各种论坛、帖吧中关于学校教学工作的舆情热点,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区别不同情况,灵活妥善处置,并按制度规定上报处理,不得擅自处置,严禁迟报、漏报和瞒报,避免延误最佳处置时机,确保网络监控和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呈现出全方位、大覆盖、紧跟踪的良好态势。

舆情分析排查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提高舆情信息工作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更好地为学校工作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

二、建立舆情预警机制。

防控舆情信息重在先知先觉、提前预警、消除对立、化解矛盾,各部门应对可能产生不良舆情信息的具体行为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每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素质评定、思想教育、体质测试等工作过程中,如有存在对学生或家长不当或过激行为,并极有可能在日常工作中滋生不满、酝酿抵触、造成对立,进而激化矛盾、诉之媒体、形成事件的,具体行为责任人应保持警觉,及时将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和级部领导,跟踪留意被监管对象的情绪发展和行动走向,主动找到当事人做好情绪化解、矛盾消除工作,同时,密切关注报刊、论坛等有关媒体动态,及时监测、有效防控可能发生的舆情信息。

三、建立舆情监测机制。

1.监测对象。较经常出现涉及我学校相关舆情信息的主要论坛(BBS)、新闻网站和贴吧。对论坛(BBS)主要监测在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坛栏目(如贴吧)中发布的,与我学校有关的帖子和相关跟帖;对新闻网站主要监测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对我学校有关的报道和相关评论跟帖;对贴吧主要监测热门贴吧(如

百度贴吧)中与我学校有关的帖子和相关跟帖。

2.监测内容。网络上涉及教育部门的敏感工作和容易被关注的内容。

3.监测方法。主要有指定网站(论坛)搜索和全网搜索。指定网站搜索,即对辖区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和论坛进行定期浏览,收集有关对学校教育报道和论坛中出现的一些敏感的话题;全网搜索,即利用百度(baidu)、谷歌(google)等搜索引擎,搜索国内各个知名的门户网站有关对学校教育报道和论坛中出现的一些敏感的话题。

4.监测类型。主要采取日常监测。日常监测是指每天(含节假日)至少分上、下午4次对相关指定网站、论坛和贴吧进行浏览和搜索,并做好监测记录。

四、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

1.研判分析。监测到或收到涉及本学校和由本学校引发的舆情信息后,要及时组织人员召开舆情研判例会,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多套跟(回)帖材料。

2.危机防范。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信息的第一时间获知掌控。要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五、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学校办公室、网络中心要针对各类网络舆情信息,及时采用“化、沉、删、正、热”等策略,有效应对各种舆情信息,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

1.化。即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对于个别学生、家长对学校出现的有疑惑、有怨

言、有情绪的舆情信息,依法迅速研判和解决其所提出的问题,并以诚实、平等的态度多做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采取一人多网名或多人同时跟帖的方式,对所涉及的同一话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语气予以化解,争取主动,以防止事态扩大化。

2.沉。即组织沉帖,彼长此消。对一些无法化解、揪住不放、热度不减的舆情信息帖子要组织人员采取沉帖措施,降低舆情关注度。

3.删。即屏蔽内容,删除帖子。对于无中生有、恶意中伤、捏造虚构、夸大其辞、极端偏激的舆情信息要联系网站管理员或版主及时屏蔽相关内容或删除帖子。

4.正。即借助传媒,矫正视听。根据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最大程度地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利用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

5.热。即正面宣传,营造氛围。要在论坛和贴吧上主动发布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地方校区发展的决策、举措、成效、亮点和各类先进典型等方面舆情信息,采取一人多网名或多人同时跟帖的方式,尽全力将正面帖子或报道稿顶上去,让更多的网民了解学校教育、客观看待并正面热议学校教育的积极工作成效和良好形象。

六、有关要求

1.源头防范为主。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要从源头抓起,铲除负面信息产生的土壤,防患于未然。因此,各处室、级部要注重调查研究,切实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克服麻木不仁、坐视观望思想,排查清除工作隐患,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确保监管服务无盲点、无漏洞。同时,强化队伍作风建设,严格各项制度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负面信息的产生。发生可能产生不良舆情信息的具体行政

行为和个人行为时,要及时报告、及时关注、及时消除隐患。

2.加强学习研究。各处室、级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部门负责人要认真学习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把握网络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把网络舆情作为知民意、晓民情、解民忧的重要途径,克服对网络舆情的恐慌或敌视心理,增强网络舆论分析、判断、处置和危机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

3.及时监测跟踪。要加大对网络监测的力度,随时关注网上新闻跟帖、各种论坛、帖吧中关于学校教学工作的舆情热点,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区别不同情况,灵活妥善处置,并按制度规定上报处理,不得擅自处置,严禁迟报、漏报和瞒报,避免延误最佳处置时机,确保网络监控和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呈现出全方位、大覆盖、紧跟踪的良好态势。


相关文章

  • 银行重大声誉事件应急预案
  • 银行重大声誉风险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本行声誉,防范声誉风险,本行依据<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省信访条例>.<**省农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 ...查看


  • 舆情监测制度
  • 1.为及时了解掌握网络舆情,网管中心建立8-12小时舆情监测制度,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如遇重大节假日或特殊时期,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舆情监测.同时,区直各单位也要明确相关专(兼)职岗位和人员,在正常工作日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 2.明确一位领 ...查看


  • 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 摘 要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社会矛盾也有了新的变化,要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消除社会稳定隐患,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本文认为必须建立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群体利益关系的长效机制,建立更为 ...查看


  • 延吉开发区支行2015年声誉风险排查
  • 延吉开发区支行2015年声誉风险排查 延吉开发区支行认真领会上级行关于开展声誉风险排查的通知精神,在全行范围内迅速展开声誉风险排查,全方位控制风险,着力营造稳健发展的软环境. 一.领会精神,迅速行动.在职工大会上向全员传达上级行关于开展声誉 ...查看


  •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综述
  • 2013年6月 JUN.2013 情报探索 InformationResearch 第6期(总188期) No.6(SerialNo.188)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综述术 彭劭莉 张 乐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 ...查看


  • 群众工作室制度2
  • 群众工作室工作制度 1.关爱服务职工群众制度.关心关注职工群众的生活,从职工群众需要出发,积极协助院党委为职工办实事,广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为职工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心理疏导.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服务,帮助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2.下科室一 ...查看


  • 2013年环保局总结
  • 2013年临湘市环境监察大队年终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年以来,在上级环保部门的精心指导和我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临湘市环境监察与应急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和自身实际,紧紧围绕环境监察与应急工作目标任务,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各 ...查看


  • 2015年浙江省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 2015年浙江省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谋划"十三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意义重大.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要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总部署,认真贯彻落 ...查看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试行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的通知
  • [时效性]:现行有效 [发文字号]:国食药监办[2012]338号 [颁布日期]:2012-11-23 [生效日期]:2012-11-23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颁布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试行药品安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