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风险评估理论

1.定义:

2.内容:

(1的区域及关键风险点。

3.程序: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1.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3.任务:

识别 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

A:风险评估定义: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

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在灾害(自然灾害,社会灾害,科技生产灾害等)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致灾因子 致灾因子是自然或人为环境中,能够对人类生命、财产或各种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并达到造成灾害程序的罕见或极端的事件。如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风暴潮、霜冻、低温、冰雹、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均为致灾因子。

致灾因子,即由孕灾环境产生的各种异动因子。其是由各种自然异动(暴雨、雷电、台风、地震等)、人为异动(操作管理失误、人为破坏等)、技术异动(机械故障、技术失误等)、政治经济异动(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等)等产生的。

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受灾体一起决定了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

当致灾因子作用于人类社会并造成灾害时,称这类致灾因子为危害;当它不作用于人类社会或作用于人类社会,或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害处时,如发生在无人区的地震和山洪,主要起到缓解旱情作用的暴雨等,这些致灾因子只称为自然现象变异。

致灾因子是导致灾害的直接极端事件,孕灾环境是简单地就是能发生灾害所需的地理环境。

比如泥石流灾害,致灾因子可能是一场暴雨,也可能是突然的冰雪融水或其它的增水事件。而泥石流的孕灾环境是发生泥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人口、城市、经济等因素。注意一点:孕灾环境不只有自然环境还有人文方面的,无人不成灾,没有人口的地方可能有泥石流,但不可能有泥石流灾害 举个例子吧。

台风、地震、蝗虫是致灾因子

对应的孕灾环境分别是:

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致灾因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影响健康,财产损失,生计或服务设施丧失,或社会和经济混乱,环境破坏的危险的现象,物质,人类活动 和局面。

灾害:社区或社会机能严重破坏,涉及广泛的人员,物质,经济或者环境损失和影响,并且超过了受影响的社区或社会运用自身的资源进行处理的能力 。包括两种因素 ,事件和脆弱人群。(致灾因子和人类社会 )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风险识别过程包含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

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的处理。

致灾因子风险识别

人们常常把灾害与致灾因子看成是同一件事情,这实际上混淆了两个不同的概念。灾害即社区或社会机能严重破坏,涉及广泛的人员,物质,经济或者环境损失和影响,并且超过了受影响的社区或社会运用自身的资源进行处理的能力 。致灾因子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影响健康,财产损失,生计或服务设施丧失或社会和经济混乱,环境破坏的危险的现象、物质、人类活动和局面。致灾因子具体又可以分为自然致灾因子,生物致灾因子,技术致灾因子,人为致灾因子等。很显然,灾害包括致灾因子和人类社会两部分。灾害致灾因子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

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的过程。

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灾害风险,比如,自然灾害风险,社会灾害风险,科技生产灾害风险等。随着社会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事故与灾害发生的规模与概率也随之增大 ,灾害造成的损失与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预防事故与灾害的发生,合理的进行事前的危险识别与预防是十分有必要的。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的一种定性过程。其中风险识别过程包含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它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的事故与灾害的预防。

1.定义:

2.内容:

(1的区域及关键风险点。

3.程序: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1.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3.任务:

识别 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

A:风险评估定义: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

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在灾害(自然灾害,社会灾害,科技生产灾害等)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致灾因子 致灾因子是自然或人为环境中,能够对人类生命、财产或各种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并达到造成灾害程序的罕见或极端的事件。如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风暴潮、霜冻、低温、冰雹、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均为致灾因子。

致灾因子,即由孕灾环境产生的各种异动因子。其是由各种自然异动(暴雨、雷电、台风、地震等)、人为异动(操作管理失误、人为破坏等)、技术异动(机械故障、技术失误等)、政治经济异动(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等)等产生的。

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受灾体一起决定了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

当致灾因子作用于人类社会并造成灾害时,称这类致灾因子为危害;当它不作用于人类社会或作用于人类社会,或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害处时,如发生在无人区的地震和山洪,主要起到缓解旱情作用的暴雨等,这些致灾因子只称为自然现象变异。

致灾因子是导致灾害的直接极端事件,孕灾环境是简单地就是能发生灾害所需的地理环境。

比如泥石流灾害,致灾因子可能是一场暴雨,也可能是突然的冰雪融水或其它的增水事件。而泥石流的孕灾环境是发生泥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人口、城市、经济等因素。注意一点:孕灾环境不只有自然环境还有人文方面的,无人不成灾,没有人口的地方可能有泥石流,但不可能有泥石流灾害 举个例子吧。

台风、地震、蝗虫是致灾因子

对应的孕灾环境分别是:

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致灾因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影响健康,财产损失,生计或服务设施丧失,或社会和经济混乱,环境破坏的危险的现象,物质,人类活动 和局面。

灾害:社区或社会机能严重破坏,涉及广泛的人员,物质,经济或者环境损失和影响,并且超过了受影响的社区或社会运用自身的资源进行处理的能力 。包括两种因素 ,事件和脆弱人群。(致灾因子和人类社会 )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风险识别过程包含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

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的处理。

致灾因子风险识别

人们常常把灾害与致灾因子看成是同一件事情,这实际上混淆了两个不同的概念。灾害即社区或社会机能严重破坏,涉及广泛的人员,物质,经济或者环境损失和影响,并且超过了受影响的社区或社会运用自身的资源进行处理的能力 。致灾因子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影响健康,财产损失,生计或服务设施丧失或社会和经济混乱,环境破坏的危险的现象、物质、人类活动和局面。致灾因子具体又可以分为自然致灾因子,生物致灾因子,技术致灾因子,人为致灾因子等。很显然,灾害包括致灾因子和人类社会两部分。灾害致灾因子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

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的过程。

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灾害风险,比如,自然灾害风险,社会灾害风险,科技生产灾害风险等。随着社会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事故与灾害发生的规模与概率也随之增大 ,灾害造成的损失与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预防事故与灾害的发生,合理的进行事前的危险识别与预防是十分有必要的。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的一种定性过程。其中风险识别过程包含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它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的事故与灾害的预防。


相关文章

  • 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 第14卷第3期1999年6月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INEARTHSCIENCESVol.14 No.3 Jun.,1999 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任鲁川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 α 摘 要:讨论了区 ...查看


  • 自然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
  • 摘要:我国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对自然灾害损失的科学评估是防灾减灾领域内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灾害损失中的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多为技术性问题,然而间接经济损失评估过程中不仅存在技术性问题,更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将在介绍自 ...查看


  •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 8.4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8.4.1 检查评价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管理学将管理活动分成五大类:组织.领导.计划.协调和控制,评价活动是每一项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袁旭梅 等 2007).检查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活动的基本环节, ...查看


  • 自然灾害学教学大纲
  •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院<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2版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0705012203 课程名称:自然灾害学(Natural Catastrophology)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36,其中,讲授 ...查看


  • 可接受风险与灾害研究
  • 第29卷第1期2010年01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ol.29, No.1Jan., 2010 可接受风险与灾害研究 尚志海1, 2,刘希林1,3 (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 ...查看


  • 灾害链的形成机理.过程与风险评估体系
  • 达沃斯会议稿件 *灾害链的形成机理.过程与风险评估体系* 史培军1,2,3王静爱1,3,4徐伟2,3帅嘉冰1,2吕丽莉1,2孔锋1,2史秦青5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 ...查看


  • 安全工程考研方向及科目
  • 安全工程考研方向及科目 1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安全工程学院 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 01安全科学理论与技术 02矿井瓦斯防治 03矿井通风防灭火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45德语(二外) ...查看


  • 第二章 自然灾害系统及形成机制
  • 第二章 自然灾害系统及形成机制 2.1自然灾害系统 2.1.1 灾害系统的概念 灾害系统是复杂的地球表层之异变系统 地球表层--一般定义为组成地球系统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与人类文化(技术)圈的交界面.即上至对流层顶部,下至岩石圈底 ...查看


  • 全球暴雨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制图_方建
  • 第24卷第1期 2015年2月自然灾害学报JOURNALOF NATURALDISASTERSVol.24No.1Feb.2015 DOI:10.13577/j.jnd.2015.0101文章编号:1004-4574(2015)01-00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