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的旅行》指导活动设计
仙居县第六小学 郭 微
作品简介:
我们常常会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植物的影子,比如在石墙的缝隙里、高高的房顶上、广场的角落里„„植物没有脚,也没有交通工具,它们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
在这本书里,作者安妮•默勒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多种植物的种种“旅行”手段,例如老鹤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种种奇妙的方法,让人大开眼界。本书的文字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插图也精彩纷呈,作者在书中利用水彩和纸片,树叶的拼贴,巧妙地将各种绘画技巧融合在了一起,刻画出了植物优美的线条,使得画面既充满艺术感,又深具真实感。让孩子们获得了科学知识和思想启迪,享受到了非同寻常的艺术享受,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
设计意图: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设计《一粒种子的旅行》指导方案时,我首先以谈话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拓展阅读思维空间;接着在强调“个性化阅读”、“自主阅读”的同时,通过学生群体间的“合作性阅读”来达到互补交流,提高自己的阅读感悟,促进了读书伙伴间智慧的共享;然后通过比较阅读和拓展阅读这两种阅读方法,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最后配合表演、绘画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其他艺术转化形式。鼓励学生阅读同一位作家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并加以比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使用适用:
浙教版的二上第一单元《植物妈妈有办法》也是描述种子的传播方法的。我想这篇科普读物可以做为这篇课文的前期知识储备,再结合学生识字方面问题,因此将《一粒种子的旅行》的阅读范围暂定为一年级下学期或者是二年级上学期初。
活动目标:
1.拓展科普阅读空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2.理解科普读物内容,感受文本中结构和语言的特色,激发对科普读物的阅读兴趣;
3.学习相关的科普读物阅读方法,乐于交流阅读感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相关PPT
活动过程:
一、读引言,引人入胜。
1.孩子们,当我们要去公园、动物园、游乐园时,我们可以怎样去?
2.那如果我们想要到更远的地方呢?又可以怎样去?
3.孩子们,我们使用的这些出行的方法,植物都没有。但是令人惊奇的是,高高的山顶上、悬崖峭壁的石头缝里、广场的角落里、河边、小路旁、甚至房顶,我们经常看到有树木、有小草。这些花草树木,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难道它们有隐形的翅膀,隐形的脚?难道它们也会像我们人类一样旅行,也可以翻山越岭、漂洋过海?
4.孩子们,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就一起走进《一粒种子的旅行》,赶快到书里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激趣是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和首要目标,对于科普读物尤其如此。利用书本的引言对学生进行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孩子在思考的同时萌发了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泛读全文,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植物是从什么开始生长的?是怎样生长的呢?
(植物是从种子开始生长起来的。种子在土里发芽,向下长出根,向上长出茎和叶,有时还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
2.谁在为植物传播花粉?
(蜜蜂和蝴蝶这些勤劳的昆虫会给这些花儿授粉。)
3.花谢以后,会长出什么?
(花谢以后,这些植物会长出含有种子的果实。这些种子又掉花落到地上,长成新的植物。)
4.植物要旅行靠的是什么方法?
(学生根据文本的内容自由回答。教师随机利用ppt呈现相关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提问,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旅行靠的是种子,并在自由回答这一环节,结合PPT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受。]
三、精读精彩片段,呈现种子旅行的奇妙方法
方法一:自身弹射。(自由式阅读)
文本呈现:凤仙花也就是常说的指甲草,它的种子舒舒服服地躺在蒴果里。蒴果由几瓣组成你,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快速收缩并弹开。这时,所有种子自然会沿着高高的弧形轨道飞出去。因此,凤仙花也被称为“别摸我”。
1.凤仙花的种子是怎样去旅行的?
2.教师边听学生回答边演示画弧线,模仿弧线轨道弹出。
3.师小结:像这样只要轻轻一碰,就能利用自身的弹射让种子去旅行的花还有很多,如牵牛花、地雷花。
文本呈现:老鹤草的种子躺在像一把勺子一样的小架子上。这些“小勺子”的功能如同投掷器,将成熟的种子向四面八方抛去。
4.通过刚才的阅读,再仔细看一看图书中的插画,想一想,老鹤草是怎样让种子去旅行
的?
(利用书中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投掷器。并拓展说明豆类的豆荚也是利用这种方法让种子去旅行的。)
方法二:风朋友来帮忙。(对比式阅读)
第一种:力气小的种子
文本呈现:力气没有这么大的植物则需要一位强壮的朋友:风。风能帮助许多种子旅行。 罂粟的蒴果上有许多的小口子。当风吹起来的时候,罂粟的茎弯曲,它的种子就从外壳里摇了出来。这样,罂粟种子就能均匀地散落在四周了。
另外,有些植物的种子对于风来说太沉了,但它们还是能到达很远的地方:它们附着在由细小的茸毛组成的“小伞”上。这样,它们就可以像背着降落伞一样在空中旅行了。
第二种:带“翅膀”的种子
文本呈现:树木也是植物,是体形较大的植物。它们的种子拥有真正的翅膀。种子在向下飘落时,风会把它们抓住,吹到遥远的地方。在这个过程当中,种子在空气中剧烈摇晃、飞速旋转,像飞机的螺旋桨一样转动。这对它们来说不算什么——这一点跟我们人类可不一样。
1.风能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
2.这些种子各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利用什么让风朋友来帮忙旅行的?
3.通过看图,你知道哪些种子背着降落伞?哪些种子又带着“翅膀”呢?
方法三:“打的”
文本呈现:许多种子根本不想在空中飞行,它们更喜欢坐“出租车”。这里所说的“出租车”当然不是真正的汽车,而是那些对这类种子起到“出租车”作用的动物。这些动物不会白干,它们也能得到报酬。
紫花地丁、雪莲花、报春花等许多春天开的花,它们的种子都有美味的含油附着物。这是一种蚂蚁非常喜欢的美食,而蚂蚁在经历了寒冬之后已经饥肠辘辘。于是,它们拖着种子,边走边吃。吃完含油附着物以后,它们把种子随便扔在某个地方,那地方就会长出一棵新的植物来。
有些植物用精美的甜点来吸引帮手。它们将一颗或几颗种子装在美味多汁的果肉里,甚至还有的植物像草莓一样,将种子直接附着在果实的表皮上。
有些动物,比如鸟类,吃果实时会将种子也一起吃下去。果肉在肠胃中被消化掉了,而种子会随着粪便排泄出来时,如果掉在有泥土的地方,就可以生根发芽。有些植物和动物已经建立起了很好的关系:例如被我们称为“引鸟花楸”的花楸树,它的果实和种子主要被乌鸫吃掉并传播。
1.种子的“出租车”是谁?这些“出租车”为什么会帮助种子旅行?
2.种子是利用什么来吸引“出租车”帮助它们出去旅行的?(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1)有的植物用油香吸引帮手。
(2)有些植物用精美的甜点来吸引帮手。
文本呈现:牛蒡和猪殃殃、苍耳等也会借助动物来旅行。但是它们不需要付出任何报酬。只要有动物从它们身边跑过、跳过或者溜过的时候,它们就会用钩子紧紧地钩在这些动物的毛皮上。
当动物感觉身上有不速之客时,就会梳理它们的毛皮,苍耳等种子就会随即掉落在地上,可以生根发芽了。
3.牛蒡和猪殃殃、苍耳等是怎样借助动物来旅行的?
文本呈现:有些动物,秋天时就收集树木的种子,为冬天做准备。如,松鸦喜欢收集橡子,松鼠和老鼠喜欢吃坚果和毛榉的果实。它们小心翼翼地收藏这些可口的食物,有的被它们吃掉了,还有一部分被它们遗忘了。这样,这些种子,春天时就会发芽。森林里就又会长出新的树木来。
4.都有哪些动物来帮助树木的种子去旅行?(结合插图,指名回答)
小结:为了让自己的种子能坐上“出租车”,植物妈妈们可是想尽了办法。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哪几种方法呢?(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相就的板书)
方法四:其它
文本呈现:草莓能依靠种子和“动物出租车”旅行,还能利用它自身的匍匐茎进行传播。匍匐茎和一些贴着地面的小枝蔓,能够长成独立的新植株。
1.草莓种子的办法可真多,请你认真的阅读课文,结合插图,告诉大家草莓让种子去旅行的各种方法。
2.像草莓这样利用匍匐茎去旅行的植物,你还知道有哪些呢?(学生泛答)
(以上的种子的旅行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展开学习讨论。)
小结:通过这本书,我们知道了种子旅行的种种方法:自身弹射,朋友帮忙,种子带“翅膀”,“打的”(用油香吸引帮手,用精美的甜点来吸引帮手,借助动物毛皮带或者埋地下。)和自身的匍匐茎进行传播或者气根等。
孩子们,种子的旅行,其实就是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种子传播种子的方法真是奇妙,让我们大开眼界。以后,只要您多去观察,多去思考,就一定能了解到更多植物、动物的相关知识的。
[设计意图:根据科普读物的特点,在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自主阅读”的同时,通过一一呈现文本的精读片断,使学生在群体间的“合作性阅读”中达到互补交流,提高自己的阅读感悟,促进读书伙伴间智慧的共享。]
四、总结概括,阅读方法指导
1.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发现,要读好一本书,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掌握方法。
2.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来读这本书的。
①看封面
②识作者
③读引言
④品美文
⑤赏美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书的阅读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也为学生课外的自主阅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五、课外延伸活动
1.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分角色表演种子旅行的动作和方法。
2.同类科普读物推荐
像这样有趣的绘本还有很多,如(日本)松冈达英/著,蒲蒲兰/译的《鼹鼠博士的地震探险》、(英国)茱莉亚•布鲁斯/文,兰•杰克逊/图,杨阳、王艳娟/译《动物王国大探秘》等,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有趣的科普故事吧!
《一粒种子的旅行》指导活动设计
仙居县第六小学 郭 微
作品简介:
我们常常会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植物的影子,比如在石墙的缝隙里、高高的房顶上、广场的角落里„„植物没有脚,也没有交通工具,它们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
在这本书里,作者安妮•默勒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多种植物的种种“旅行”手段,例如老鹤草的“小勺子”、田蓟的“小伞”、草莓的匍匐茎„„种种奇妙的方法,让人大开眼界。本书的文字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插图也精彩纷呈,作者在书中利用水彩和纸片,树叶的拼贴,巧妙地将各种绘画技巧融合在了一起,刻画出了植物优美的线条,使得画面既充满艺术感,又深具真实感。让孩子们获得了科学知识和思想启迪,享受到了非同寻常的艺术享受,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
设计意图: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设计《一粒种子的旅行》指导方案时,我首先以谈话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拓展阅读思维空间;接着在强调“个性化阅读”、“自主阅读”的同时,通过学生群体间的“合作性阅读”来达到互补交流,提高自己的阅读感悟,促进了读书伙伴间智慧的共享;然后通过比较阅读和拓展阅读这两种阅读方法,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最后配合表演、绘画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其他艺术转化形式。鼓励学生阅读同一位作家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并加以比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使用适用:
浙教版的二上第一单元《植物妈妈有办法》也是描述种子的传播方法的。我想这篇科普读物可以做为这篇课文的前期知识储备,再结合学生识字方面问题,因此将《一粒种子的旅行》的阅读范围暂定为一年级下学期或者是二年级上学期初。
活动目标:
1.拓展科普阅读空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2.理解科普读物内容,感受文本中结构和语言的特色,激发对科普读物的阅读兴趣;
3.学习相关的科普读物阅读方法,乐于交流阅读感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相关PPT
活动过程:
一、读引言,引人入胜。
1.孩子们,当我们要去公园、动物园、游乐园时,我们可以怎样去?
2.那如果我们想要到更远的地方呢?又可以怎样去?
3.孩子们,我们使用的这些出行的方法,植物都没有。但是令人惊奇的是,高高的山顶上、悬崖峭壁的石头缝里、广场的角落里、河边、小路旁、甚至房顶,我们经常看到有树木、有小草。这些花草树木,究竟是怎样到达这些地方的呢?难道它们有隐形的翅膀,隐形的脚?难道它们也会像我们人类一样旅行,也可以翻山越岭、漂洋过海?
4.孩子们,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就一起走进《一粒种子的旅行》,赶快到书里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激趣是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和首要目标,对于科普读物尤其如此。利用书本的引言对学生进行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孩子在思考的同时萌发了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泛读全文,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1.植物是从什么开始生长的?是怎样生长的呢?
(植物是从种子开始生长起来的。种子在土里发芽,向下长出根,向上长出茎和叶,有时还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
2.谁在为植物传播花粉?
(蜜蜂和蝴蝶这些勤劳的昆虫会给这些花儿授粉。)
3.花谢以后,会长出什么?
(花谢以后,这些植物会长出含有种子的果实。这些种子又掉花落到地上,长成新的植物。)
4.植物要旅行靠的是什么方法?
(学生根据文本的内容自由回答。教师随机利用ppt呈现相关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提问,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旅行靠的是种子,并在自由回答这一环节,结合PPT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受。]
三、精读精彩片段,呈现种子旅行的奇妙方法
方法一:自身弹射。(自由式阅读)
文本呈现:凤仙花也就是常说的指甲草,它的种子舒舒服服地躺在蒴果里。蒴果由几瓣组成你,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快速收缩并弹开。这时,所有种子自然会沿着高高的弧形轨道飞出去。因此,凤仙花也被称为“别摸我”。
1.凤仙花的种子是怎样去旅行的?
2.教师边听学生回答边演示画弧线,模仿弧线轨道弹出。
3.师小结:像这样只要轻轻一碰,就能利用自身的弹射让种子去旅行的花还有很多,如牵牛花、地雷花。
文本呈现:老鹤草的种子躺在像一把勺子一样的小架子上。这些“小勺子”的功能如同投掷器,将成熟的种子向四面八方抛去。
4.通过刚才的阅读,再仔细看一看图书中的插画,想一想,老鹤草是怎样让种子去旅行
的?
(利用书中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投掷器。并拓展说明豆类的豆荚也是利用这种方法让种子去旅行的。)
方法二:风朋友来帮忙。(对比式阅读)
第一种:力气小的种子
文本呈现:力气没有这么大的植物则需要一位强壮的朋友:风。风能帮助许多种子旅行。 罂粟的蒴果上有许多的小口子。当风吹起来的时候,罂粟的茎弯曲,它的种子就从外壳里摇了出来。这样,罂粟种子就能均匀地散落在四周了。
另外,有些植物的种子对于风来说太沉了,但它们还是能到达很远的地方:它们附着在由细小的茸毛组成的“小伞”上。这样,它们就可以像背着降落伞一样在空中旅行了。
第二种:带“翅膀”的种子
文本呈现:树木也是植物,是体形较大的植物。它们的种子拥有真正的翅膀。种子在向下飘落时,风会把它们抓住,吹到遥远的地方。在这个过程当中,种子在空气中剧烈摇晃、飞速旋转,像飞机的螺旋桨一样转动。这对它们来说不算什么——这一点跟我们人类可不一样。
1.风能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
2.这些种子各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利用什么让风朋友来帮忙旅行的?
3.通过看图,你知道哪些种子背着降落伞?哪些种子又带着“翅膀”呢?
方法三:“打的”
文本呈现:许多种子根本不想在空中飞行,它们更喜欢坐“出租车”。这里所说的“出租车”当然不是真正的汽车,而是那些对这类种子起到“出租车”作用的动物。这些动物不会白干,它们也能得到报酬。
紫花地丁、雪莲花、报春花等许多春天开的花,它们的种子都有美味的含油附着物。这是一种蚂蚁非常喜欢的美食,而蚂蚁在经历了寒冬之后已经饥肠辘辘。于是,它们拖着种子,边走边吃。吃完含油附着物以后,它们把种子随便扔在某个地方,那地方就会长出一棵新的植物来。
有些植物用精美的甜点来吸引帮手。它们将一颗或几颗种子装在美味多汁的果肉里,甚至还有的植物像草莓一样,将种子直接附着在果实的表皮上。
有些动物,比如鸟类,吃果实时会将种子也一起吃下去。果肉在肠胃中被消化掉了,而种子会随着粪便排泄出来时,如果掉在有泥土的地方,就可以生根发芽。有些植物和动物已经建立起了很好的关系:例如被我们称为“引鸟花楸”的花楸树,它的果实和种子主要被乌鸫吃掉并传播。
1.种子的“出租车”是谁?这些“出租车”为什么会帮助种子旅行?
2.种子是利用什么来吸引“出租车”帮助它们出去旅行的?(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1)有的植物用油香吸引帮手。
(2)有些植物用精美的甜点来吸引帮手。
文本呈现:牛蒡和猪殃殃、苍耳等也会借助动物来旅行。但是它们不需要付出任何报酬。只要有动物从它们身边跑过、跳过或者溜过的时候,它们就会用钩子紧紧地钩在这些动物的毛皮上。
当动物感觉身上有不速之客时,就会梳理它们的毛皮,苍耳等种子就会随即掉落在地上,可以生根发芽了。
3.牛蒡和猪殃殃、苍耳等是怎样借助动物来旅行的?
文本呈现:有些动物,秋天时就收集树木的种子,为冬天做准备。如,松鸦喜欢收集橡子,松鼠和老鼠喜欢吃坚果和毛榉的果实。它们小心翼翼地收藏这些可口的食物,有的被它们吃掉了,还有一部分被它们遗忘了。这样,这些种子,春天时就会发芽。森林里就又会长出新的树木来。
4.都有哪些动物来帮助树木的种子去旅行?(结合插图,指名回答)
小结:为了让自己的种子能坐上“出租车”,植物妈妈们可是想尽了办法。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哪几种方法呢?(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相就的板书)
方法四:其它
文本呈现:草莓能依靠种子和“动物出租车”旅行,还能利用它自身的匍匐茎进行传播。匍匐茎和一些贴着地面的小枝蔓,能够长成独立的新植株。
1.草莓种子的办法可真多,请你认真的阅读课文,结合插图,告诉大家草莓让种子去旅行的各种方法。
2.像草莓这样利用匍匐茎去旅行的植物,你还知道有哪些呢?(学生泛答)
(以上的种子的旅行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展开学习讨论。)
小结:通过这本书,我们知道了种子旅行的种种方法:自身弹射,朋友帮忙,种子带“翅膀”,“打的”(用油香吸引帮手,用精美的甜点来吸引帮手,借助动物毛皮带或者埋地下。)和自身的匍匐茎进行传播或者气根等。
孩子们,种子的旅行,其实就是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种子传播种子的方法真是奇妙,让我们大开眼界。以后,只要您多去观察,多去思考,就一定能了解到更多植物、动物的相关知识的。
[设计意图:根据科普读物的特点,在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自主阅读”的同时,通过一一呈现文本的精读片断,使学生在群体间的“合作性阅读”中达到互补交流,提高自己的阅读感悟,促进读书伙伴间智慧的共享。]
四、总结概括,阅读方法指导
1.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发现,要读好一本书,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掌握方法。
2.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来读这本书的。
①看封面
②识作者
③读引言
④品美文
⑤赏美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书的阅读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也为学生课外的自主阅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五、课外延伸活动
1.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分角色表演种子旅行的动作和方法。
2.同类科普读物推荐
像这样有趣的绘本还有很多,如(日本)松冈达英/著,蒲蒲兰/译的《鼹鼠博士的地震探险》、(英国)茱莉亚•布鲁斯/文,兰•杰克逊/图,杨阳、王艳娟/译《动物王国大探秘》等,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有趣的科普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