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
级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为实施农业品牌战略营造宽松环境。一是要因地制宜规划农产品种植基地,并有针对性地培育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农业由小农生产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二是合理增加投资,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3. 依托农业产业化和产业集群获取农业资源品牌聚集效应产业集群是产生区域品牌的基石,产业集群的集聚、竞争、合作、学习、创新的内在机制和专业的生产方式是创建区域产业品牌的重要途径和重要载体。产业集群中的产品、成本、渠道、创新及企业品牌,形成区域品牌建立的重要条件。凉山作为资源富集的欠发达地区,立足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资源本地化利用和就地裂变增值,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发挥后发优势,构建产业集群,实现区域品牌发展战略的不二选择。
凉山可通过积极开展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提高聚集度,获取农业资源品牌聚集规模效应。如通过各种中介组织、或龙头企业将分散农户经营同市场需求联系起来,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生产和流通的各个主体有机结合、相互协作、共同发展机制。通过“农工商”联合,不仅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化运作,降低农户的风险程度,而且能够极大地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以及树立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
4. 发展特色农产品,化差异、稀缺为区域品牌优势
品牌建设可促进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规模种植基地建设和专业化生产,反过来,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又能促进农产品市场价值的提升,是农产品产业化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凉山应努力瞄准市场需求和消费热点,依据农产品资源优势,要树立“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意识。
近年来,凉山州立足资源优势,挖掘特色农业潜力,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苦荞麦、石榴、青花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马铃薯、烤烟、蚕桑、甘蔗、苹果、鲜切花、白魔芋产量均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州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2万亩,其中,国家级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4个。农产品是农业资源的凝聚和深度拓展。凉山州生产的石榴、洋葱、苹果、青花椒、荞麦等20余个特色农产品已经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和东南亚国家。具体表现在:一是全力打造四川“马铃薯之都”;二是大力实施经济作物增收工程;三是支持发展设施农业;四是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五是签定“厅州合作”备忘录。通过与四川省农业厅签订“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上台阶”的合作协议,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凉山的薯、烟、稻、茧、菜、果、花等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区,积极推进全州生态家园建设,强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总之,凉山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除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外,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农业企业及广大农民群众齐心协力,为更好地发展农业资源品牌营造良好环境。随着农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农业企业与农民竞争意识将不断增强,凉山农业资源品牌事业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范金旺: 农产品品牌建设探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7(11) [2] 郑秋锦: 农产品区域品牌战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7(11)
[3] 陈志: 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战略[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宁波与长三角典型城市总部经
济发展比较调研
——以宁波与上海、南京、杭州、
苏州、无锡的比较为例
■ 赵听听 徐晓琳 张 艳 郑嫣然 郑 晶
宁波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宁波大学2010年度SRIP重点课题
[摘 要] 宁波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已完全具备加快发展企业总部及功能机构的基础条件。但宁波总部经济发展总体上还比较滞后,较之其他综合发展能力相近的同类城市也有一定差距,因此非常有必要比较分析同处长三角城市之间总体经济发展状况,为宁波发展总部经济提供实践借鉴。最后根据宁波基本条件和状况及其它城市的经验,提出适合并能有效促进宁波总部经济的一系列政策。
[关键词] 总部经济 长三角城市 经验 政策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经济结构及企业发展模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赵弘先生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的观点,这是一个新的理论概念,这是基于目前各城市出现的企业总部与制造基地空间分离的现象而提出的。发展总部经济不仅有利于该城市本身的经济发展,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总部经济的定义及范围
在现有经济学中并没有明确的总部经济的定义,笔者对总部经济给出了自己的定义,认为在总部经济模式下,不同区域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企业则通过总部与生产制造在不同空间的布局获取资源再配置收益。总部经济既能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人才、技术、信息等知识要素丰富的优势,又能利用欠发达地区的土地、能源、原材料、一般劳动力等常规要素丰富且成本较低的优势,从而实现企业功能链、价值链与不同区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本课题认为设立在某地区的企业总部及功能机构为:作为主体的企业总部及功能机构是指核心运营机构或分支机构设在该地区域内,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企业:1.世界500强企业的分支机构
2.国内制造业500强企业3.国内服务业500强企业4.各类上市公司
二、长三角典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城市,与一些长三角典型城市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发展模式都有许多相似之处。现选取了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五个长三角典型城市,根据第一部分总部经济的定义及范围,下面我们将从四方面来比较分析宁波与这五个长三角典型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现状,明确宁波的优势产业及在六个城市中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相对水平。
1.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比较分析
通过对截至2009年的六个城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数比较,上海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达到了700多家,紧接着为拥有100家左右的无锡、南京和苏州,与以上城市相比,宁波和杭州的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数约有50家,为南京的二分之一。
132
区域经济
具体到各城市这些世界500强企业的行业归属,上海用外资已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和总部经济集聚的特色,服务业和制造业实到外资比重分别为56.7%和42.5%。在南京的投资项目则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在2009年的97个投资项目中,制造业项目多达70多个,约占项目总数的80%。苏州和无锡多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投资领域集中在IC、光电显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在宁波的世界500强企业主要集中于工业企业、商贸业和物流业三大类。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0.4%,19.1%,19.1%。
2. 国内制造业500强企业比较分析
通过对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上海在2009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总部数量上稍落后于杭州和无锡,占了22个席位,但这22个企业中有8个属于营业额排名前100强,有13个属于前200强,远远多于其他五个城市,这些数据表明上海拥有的制造业企业总部在总体实力上具有绝对优势。而数量较少则表明上海并没有把发展总部经济的精力主要集中于制造业。
杭州、无锡、苏州从总部数量来看还是有一定优势的,特别是杭州和无锡,分别有26和23家企业进入2009中国制造业500强,苏州也有15家。但是与上海相比,杭州入围前100强的只有3家,无锡只有1家,苏州也只有2家,且这些城市的总部企业大都是中小型企业,多属于私营和外资性质,说明这些城市总部综合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宁波和南京与前面四个城市相比,不管从总部数量还是从总部企业规模上都是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3. 国内服务业500强企业比较分析
与其他五个城市相比,上海的优势非常明显,在2009年中国服务业500强中不仅拥有34家企业,成为数量最多的地区,而且这些企业中在前100强中就占了12个。说明上海总部企业发展不仅数量上有绝对的优势,在综合实力上也高出其他城市许多。
杭州、南京、宁波两个城市总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也具有明显优势,但与上海相比,这三个城市整体能力较弱。杭州、宁波在500强企业的数量上分别为28个和26个,南京相对较少,为12个,但细看之下,可以发现南京的这些企业在前200名中就占了9个,因此综合实力仍然较强。苏州和无锡在数量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但在综合实力上与前面的四个城市相比显得较弱。
4. 上市公司比较分析
通过对六个城市的截至2009年的上市公司数量比较,上海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达到了160多家;其次是居第二位的杭州,其数量为62家;接着是数量相当的无锡、宁波、南京和苏州,其中无锡拥有47家上市公司,宁波和南京上市公司的数量为39家,苏州有36家。
很明显,其中上海的上市公司最多,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市,直观地反映了上海经济的高度发达,公司企业实力雄厚。杭州,无锡分别居二、三位,剩余三个城市上市公司数量相近,实力相当。宁波的上市公司数量上和上海、杭州等城市差距较大,但宁波上市公司近年来发展较迅速,发展潜力非常大。
在目前已设立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的总部经济发展资金进行专项统筹安排,各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适度专项。这一资金专项主要用于:补助新设立总部企业在本市购置、租赁总部自用办公用房;促进企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开展总部企业认定有关必要工作;促进本地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等。
(2)加大对总部企业的奖励
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所形成的本市新增地方财力部分(增值税部分除外),前二年给予50%发展奖励,后三年再给予25%发展奖励。新设立的总部企业从认定次年起,开始享受本政策。新设立综合型总部的,每个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1500—2000万元;新设立职能型总部的,奖励最高不超过400-500万元。具体奖励数额根据总部企业规模、本市产业发展政策及所属行业现有扶持政策确定。
2. 置地用房政策
(1)优先保障总部用地需求
宁波可以结合企业总部及功能机构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总部企业的办公用地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在每年新供用地中,提供一定比例的用地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方式,用于企业总部办公用地需求,优先保障总部用地需求。鼓励并支持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申请单独或联合建设总部楼宇,在用地审批上过程上开通一定的绿色通道,加快企业总部入驻我市的进程。
(2)对新设立总部企业用房实施补助
宁波政府还可以对企业进行贴租等办法。毕竟大量投资购房置地的进驻方式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是需要慎重考虑甚至观望的,而租赁解决了这个问题,使进驻可进可退,相当灵活,所以政府通过贴租等办法能够减轻企业将根留在宁波的经济负担。另外在中心商务区由政府出资购买或承租高档写字楼,给符合条件的企业或分支机构提供一定时期,一定面积的优惠场地让其注册、办公、设立准总部。
3. 公共服务政策
(1)完善总部经济发展配套设施
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发展建设需要与之配套的硬环境,如现代的写字楼、公寓、饭店、交通、通信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是城市经济系统的基础,同时也是建设总部经济聚集区吸引总部入驻的主要条件。因此,建设总部经济聚集区,要加大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总部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另外基础设施的建设最好做到适度超前,以满足总部经济聚集区快速发展的特定要求。
(2)建设开放式交通格局
利用天然的深水良港、杭州湾跨海大桥、栎社国际机场国际化等优势,建设以港口为龙头、杭州湾大桥为加速器、立体交通为通道的多式联运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以现代物流系统的思想规划宁波港开展国际多式联运的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构建好内陆多式联运体系,着力构建水水多式联运体系,充分利用宁波港深水国际口岸资源开辟国际海运中转业务,确立宁波对外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中心和东北亚物流枢纽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赵弘: 总部经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动力引擎[J].中国城市经济,2006(07)
[2]武前波 宁越敏: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区位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10(02)
三、宁波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建议
发展总部经济能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诸多积极效应。良好的政策环境则是总部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宁波的总部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此时制定出能有效促进其快速发展的政策显得尤为重要。而良好的总部经济发展需要资金、用房、公共服务三个方面的支撑。
1.资金支持政策
(1)设立总部经济资金专项
133
区域经济
级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为实施农业品牌战略营造宽松环境。一是要因地制宜规划农产品种植基地,并有针对性地培育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农业由小农生产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二是合理增加投资,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3. 依托农业产业化和产业集群获取农业资源品牌聚集效应产业集群是产生区域品牌的基石,产业集群的集聚、竞争、合作、学习、创新的内在机制和专业的生产方式是创建区域产业品牌的重要途径和重要载体。产业集群中的产品、成本、渠道、创新及企业品牌,形成区域品牌建立的重要条件。凉山作为资源富集的欠发达地区,立足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资源本地化利用和就地裂变增值,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发挥后发优势,构建产业集群,实现区域品牌发展战略的不二选择。
凉山可通过积极开展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提高聚集度,获取农业资源品牌聚集规模效应。如通过各种中介组织、或龙头企业将分散农户经营同市场需求联系起来,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生产和流通的各个主体有机结合、相互协作、共同发展机制。通过“农工商”联合,不仅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化运作,降低农户的风险程度,而且能够极大地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以及树立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
4. 发展特色农产品,化差异、稀缺为区域品牌优势
品牌建设可促进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规模种植基地建设和专业化生产,反过来,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又能促进农产品市场价值的提升,是农产品产业化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凉山应努力瞄准市场需求和消费热点,依据农产品资源优势,要树立“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意识。
近年来,凉山州立足资源优势,挖掘特色农业潜力,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苦荞麦、石榴、青花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马铃薯、烤烟、蚕桑、甘蔗、苹果、鲜切花、白魔芋产量均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州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2万亩,其中,国家级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4个。农产品是农业资源的凝聚和深度拓展。凉山州生产的石榴、洋葱、苹果、青花椒、荞麦等20余个特色农产品已经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和东南亚国家。具体表现在:一是全力打造四川“马铃薯之都”;二是大力实施经济作物增收工程;三是支持发展设施农业;四是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五是签定“厅州合作”备忘录。通过与四川省农业厅签订“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上台阶”的合作协议,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凉山的薯、烟、稻、茧、菜、果、花等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区,积极推进全州生态家园建设,强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总之,凉山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除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外,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农业企业及广大农民群众齐心协力,为更好地发展农业资源品牌营造良好环境。随着农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农业企业与农民竞争意识将不断增强,凉山农业资源品牌事业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范金旺: 农产品品牌建设探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7(11) [2] 郑秋锦: 农产品区域品牌战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7(11)
[3] 陈志: 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战略[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宁波与长三角典型城市总部经
济发展比较调研
——以宁波与上海、南京、杭州、
苏州、无锡的比较为例
■ 赵听听 徐晓琳 张 艳 郑嫣然 郑 晶
宁波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宁波大学2010年度SRIP重点课题
[摘 要] 宁波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已完全具备加快发展企业总部及功能机构的基础条件。但宁波总部经济发展总体上还比较滞后,较之其他综合发展能力相近的同类城市也有一定差距,因此非常有必要比较分析同处长三角城市之间总体经济发展状况,为宁波发展总部经济提供实践借鉴。最后根据宁波基本条件和状况及其它城市的经验,提出适合并能有效促进宁波总部经济的一系列政策。
[关键词] 总部经济 长三角城市 经验 政策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经济结构及企业发展模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赵弘先生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的观点,这是一个新的理论概念,这是基于目前各城市出现的企业总部与制造基地空间分离的现象而提出的。发展总部经济不仅有利于该城市本身的经济发展,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总部经济的定义及范围
在现有经济学中并没有明确的总部经济的定义,笔者对总部经济给出了自己的定义,认为在总部经济模式下,不同区域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企业则通过总部与生产制造在不同空间的布局获取资源再配置收益。总部经济既能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人才、技术、信息等知识要素丰富的优势,又能利用欠发达地区的土地、能源、原材料、一般劳动力等常规要素丰富且成本较低的优势,从而实现企业功能链、价值链与不同区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本课题认为设立在某地区的企业总部及功能机构为:作为主体的企业总部及功能机构是指核心运营机构或分支机构设在该地区域内,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企业:1.世界500强企业的分支机构
2.国内制造业500强企业3.国内服务业500强企业4.各类上市公司
二、长三角典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城市,与一些长三角典型城市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发展模式都有许多相似之处。现选取了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五个长三角典型城市,根据第一部分总部经济的定义及范围,下面我们将从四方面来比较分析宁波与这五个长三角典型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现状,明确宁波的优势产业及在六个城市中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相对水平。
1.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比较分析
通过对截至2009年的六个城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数比较,上海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达到了700多家,紧接着为拥有100家左右的无锡、南京和苏州,与以上城市相比,宁波和杭州的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数约有50家,为南京的二分之一。
132
区域经济
具体到各城市这些世界500强企业的行业归属,上海用外资已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和总部经济集聚的特色,服务业和制造业实到外资比重分别为56.7%和42.5%。在南京的投资项目则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在2009年的97个投资项目中,制造业项目多达70多个,约占项目总数的80%。苏州和无锡多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投资领域集中在IC、光电显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在宁波的世界500强企业主要集中于工业企业、商贸业和物流业三大类。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0.4%,19.1%,19.1%。
2. 国内制造业500强企业比较分析
通过对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上海在2009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总部数量上稍落后于杭州和无锡,占了22个席位,但这22个企业中有8个属于营业额排名前100强,有13个属于前200强,远远多于其他五个城市,这些数据表明上海拥有的制造业企业总部在总体实力上具有绝对优势。而数量较少则表明上海并没有把发展总部经济的精力主要集中于制造业。
杭州、无锡、苏州从总部数量来看还是有一定优势的,特别是杭州和无锡,分别有26和23家企业进入2009中国制造业500强,苏州也有15家。但是与上海相比,杭州入围前100强的只有3家,无锡只有1家,苏州也只有2家,且这些城市的总部企业大都是中小型企业,多属于私营和外资性质,说明这些城市总部综合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宁波和南京与前面四个城市相比,不管从总部数量还是从总部企业规模上都是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3. 国内服务业500强企业比较分析
与其他五个城市相比,上海的优势非常明显,在2009年中国服务业500强中不仅拥有34家企业,成为数量最多的地区,而且这些企业中在前100强中就占了12个。说明上海总部企业发展不仅数量上有绝对的优势,在综合实力上也高出其他城市许多。
杭州、南京、宁波两个城市总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也具有明显优势,但与上海相比,这三个城市整体能力较弱。杭州、宁波在500强企业的数量上分别为28个和26个,南京相对较少,为12个,但细看之下,可以发现南京的这些企业在前200名中就占了9个,因此综合实力仍然较强。苏州和无锡在数量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但在综合实力上与前面的四个城市相比显得较弱。
4. 上市公司比较分析
通过对六个城市的截至2009年的上市公司数量比较,上海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达到了160多家;其次是居第二位的杭州,其数量为62家;接着是数量相当的无锡、宁波、南京和苏州,其中无锡拥有47家上市公司,宁波和南京上市公司的数量为39家,苏州有36家。
很明显,其中上海的上市公司最多,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市,直观地反映了上海经济的高度发达,公司企业实力雄厚。杭州,无锡分别居二、三位,剩余三个城市上市公司数量相近,实力相当。宁波的上市公司数量上和上海、杭州等城市差距较大,但宁波上市公司近年来发展较迅速,发展潜力非常大。
在目前已设立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的总部经济发展资金进行专项统筹安排,各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适度专项。这一资金专项主要用于:补助新设立总部企业在本市购置、租赁总部自用办公用房;促进企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开展总部企业认定有关必要工作;促进本地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等。
(2)加大对总部企业的奖励
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所形成的本市新增地方财力部分(增值税部分除外),前二年给予50%发展奖励,后三年再给予25%发展奖励。新设立的总部企业从认定次年起,开始享受本政策。新设立综合型总部的,每个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1500—2000万元;新设立职能型总部的,奖励最高不超过400-500万元。具体奖励数额根据总部企业规模、本市产业发展政策及所属行业现有扶持政策确定。
2. 置地用房政策
(1)优先保障总部用地需求
宁波可以结合企业总部及功能机构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总部企业的办公用地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在每年新供用地中,提供一定比例的用地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方式,用于企业总部办公用地需求,优先保障总部用地需求。鼓励并支持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申请单独或联合建设总部楼宇,在用地审批上过程上开通一定的绿色通道,加快企业总部入驻我市的进程。
(2)对新设立总部企业用房实施补助
宁波政府还可以对企业进行贴租等办法。毕竟大量投资购房置地的进驻方式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是需要慎重考虑甚至观望的,而租赁解决了这个问题,使进驻可进可退,相当灵活,所以政府通过贴租等办法能够减轻企业将根留在宁波的经济负担。另外在中心商务区由政府出资购买或承租高档写字楼,给符合条件的企业或分支机构提供一定时期,一定面积的优惠场地让其注册、办公、设立准总部。
3. 公共服务政策
(1)完善总部经济发展配套设施
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发展建设需要与之配套的硬环境,如现代的写字楼、公寓、饭店、交通、通信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是城市经济系统的基础,同时也是建设总部经济聚集区吸引总部入驻的主要条件。因此,建设总部经济聚集区,要加大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总部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另外基础设施的建设最好做到适度超前,以满足总部经济聚集区快速发展的特定要求。
(2)建设开放式交通格局
利用天然的深水良港、杭州湾跨海大桥、栎社国际机场国际化等优势,建设以港口为龙头、杭州湾大桥为加速器、立体交通为通道的多式联运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以现代物流系统的思想规划宁波港开展国际多式联运的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构建好内陆多式联运体系,着力构建水水多式联运体系,充分利用宁波港深水国际口岸资源开辟国际海运中转业务,确立宁波对外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中心和东北亚物流枢纽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赵弘: 总部经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动力引擎[J].中国城市经济,2006(07)
[2]武前波 宁越敏: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区位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10(02)
三、宁波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建议
发展总部经济能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诸多积极效应。良好的政策环境则是总部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宁波的总部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此时制定出能有效促进其快速发展的政策显得尤为重要。而良好的总部经济发展需要资金、用房、公共服务三个方面的支撑。
1.资金支持政策
(1)设立总部经济资金专项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