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2(政治生活)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复习资料2(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基本问题

1.我国的人民民主有什么特点?

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首先,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其次,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如:我国在尊重和保护人权方面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2.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有: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保护和促进人权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入手;

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3.我国的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为什么:(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突出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6.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

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主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应自觉履行。

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指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

表现在: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保护;③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①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③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8.几种选举方式比较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优点 直接反映选民意志,调动公民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等。 选举的成本较低,便于组织等。 比较充分的考虑到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局限性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成本较高。 不利于选民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阻隔了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候选人开展竞选,如不加以规范,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

划分角度 从选民角度看 从被选举者角度看

9.公民应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为什么:(1)公民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2)公民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3)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怎么办:(1)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2)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感和责任感。(3)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培养政治素养。参与选举时要周全考虑、理性判断。

10.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

(1)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订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

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公 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 证 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1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是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1)从决策者角度:有助于决策者发扬民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有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2)从公民角度: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参与民主决策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12.村民自治

(1)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村民自治的内容:

①广大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民委员会干部。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村民可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③制订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来规范村干部和村民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这是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④运用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对村干部的行为和村委会的工作进行监督,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13.城市居民自治

(1)居民委员会性质:作为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2)居民委员会作用: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设等方面,居民委员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也起到积极作用。

(3)城市居民自治的内容:

①居委会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

②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③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14.公民民主监督的权利比较

权利 使用情形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提出批评、对改进工作提出建议的权利。 当我们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其职责,没有做好他们应做的工作时。

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诉讼,请求免除、减轻处理或予以平反,给予公正待遇的权利。 当我们和家人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

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指控、告发或者揭发、举报,要求依法处理的权利 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

15.公民民主监督的方式比较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区别 含义 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方式 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

特点 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人大代表连着国家权力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作用 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利保障 实施这种制度,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保障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同点 (1)都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在民主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

(2)意义相同

(3)都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方式。

16.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及要求

(1)意义: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要求:

一方面,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要负责的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①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能采用诸如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非法方式;②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利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③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

1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基本要求、意义

(1)重要内容: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基本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

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意义: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的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

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18.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无序参与的后果是什么?

(1)公民有序参与的意义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建设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利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2)无序参与的后果

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遭到损害。

二、一句话知识点

1.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5.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总是属于统治阶级。

6.公民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的。

7.依法行使政治权力,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8.选择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有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9.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10.实行基层民主自治(即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1.民主选举、民主决策,都是实现民主管理的要求。

12.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准绳是法律与规则。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一、基本问题

1.我国政府的性质和职能

(1) 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即人民的政府。这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

①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②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③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全体人民中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④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提供各种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保护公共环境,防治污染等。

(3) 管理与服务是人民政府的基本作用。

2.如何理解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我们应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我们要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是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3.我国政府怎样做到对人民负责?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不能损害人民利益。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要落实到行动中,要真抓实干,要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还要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4.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拆提供了哪些途径 ?

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5.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拆的意义?

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6。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1) 决定:①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利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

②从根本上讲,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2)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7.政府如何依法行政?

(1) 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① 合法行政,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② 合理行政,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③ 程序正当,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外,政府应当公开行政管理的内容,同时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 高效便民,政府要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⑤ 诚实守信,政府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⑥ 权责统一,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动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8.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必要性。

①权利是柄双刃剑。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权力,滋生腐败。为了防止权力的

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重要性。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线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9.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办事具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2)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10.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有哪些?

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11.“阳光工程”及实施的意义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向群众开放政府“红头文件”的查阅。这一举措,深受群众欢迎,被人们称为“阳光工程。” 实施这一工程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12.政府要努力树立和维护自己的权威。

(1)政府权威的涵义:是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政府的管理能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

(2)政府权威的树立(怎样 )

①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

②政府切实履行有效管理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能,树立起高效、廉洁和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就会得到人民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否则,人民就会感到不满和失望。 ③政府要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权为民所用。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行使权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行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这样的政府,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认可,其权威自然会得到提升。

坚持情为民所系。政府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

坚持利为民所谋。政府要和广大群众同甘共苦,了解群众“难”在何处,“忧”为何事,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解决群众的困难,维护群众的利益,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二、一句话知识点

1.政府是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

2.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3.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4.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5.从根本上说,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基本问题

1.我国国家机构

(1)我国国家机构按其类别可分为五部分: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军事机关;按层级可以分为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

(2)我国中央国家机构的是: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国家主席③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④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⑤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⑥中央军事委员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2.人民代表大会

(1)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解释见P56)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使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的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3.人大代表

(1)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

(2)产生:人大代表的产生有两种方式:直接选举(县级及县级以下);间接选举(县级以上)。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3)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4)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地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

(5)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

①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③对人民负责④受人民监督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2)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组成国家政权体系,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地位:我国的政体;根本政治制度

(4)最重要的特点:民主集中制

①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②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 第三,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5)宗旨:人民当家作主

(6)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7)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宗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④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使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民李贺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中国共产党

(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是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②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② 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③坚持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2)为什么要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进一步回答了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②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3)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②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我国民主党派

(1)概况: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

(2)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用户社会主义事业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8.我国的政党制度

(1)含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地位:基本政治制度

(3)特点(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②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4).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

①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优越性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6)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们决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②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实质上是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其后果必将是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9.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社会主义阶段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形成这一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是,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3)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和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别,依然存在,并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4)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国家: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团结帮助少数民族。

1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民族平等,①含义:我国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②有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少数民族实现民族平等和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③地位: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3)民族团结,①含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相互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②原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③地位: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4)各民族共同繁荣,①含义:在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②原因: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③地位: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5)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三者之间关系,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①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②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③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它自治权五个方面。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2.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

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教徒在宗教场所内进行的各种活动。国家在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同时,坚决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反犯罪活动。 ④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信教群众和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政府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②邪教不是宗教。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以逐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展开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宗教自身的要求。

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第一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第二要求他们要服从和服务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第三支持他们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第四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13.弘扬科学精神

(1)为什么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

②是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

③是科教兴国的要求。

(2)怎样弘扬科学精神

①国家坚持不懈的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②中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的人生。

14.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为什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怎么办:

①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③建设政治文明设计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

④最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区别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5.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关系

(1)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执政方式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但党委并不能取代人大、政府和政协的职能;(2)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进行监督,从而避免政府决策失误;(3)政府负责贯彻执行人大通过的法律和决议的有关行政工作部分;(4)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促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献策。

16.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之间的关系

第一、三者分别是我国的国体、政体和领导核心。

第二、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通过它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第三、我国工人阶级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领导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的。党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路线、方针和政策,然后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实现对国家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巩固发展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必须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二、一句话知识点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我国人民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而是通过人大代表来直接行使。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5、社会主义阶段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6、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7、人大(权力机关)≠人代制(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权力机关(各级人大)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

8、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代制)

9、 国家职能只能由国家机构履行,党派(中共、各民主党派)、政协、社会团体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10、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两个坚持)≠基本方针(16个字)≠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具体活动上是相互监督的关系≠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

11、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相互监督的关系,但各国家机构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1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是受人大的监督和制约;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的监督。

13、人大代表的产生是选举,政协委员产生的办法是推荐。

14、 原则不等于事实。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平等原则,但并非指各民族已在各方面实现了平等(如经济文化方面尚未实现平等),但在政治上已实现了平等

15、政府、部、委、央行、署的机构判断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党的宣传部、组织部除外),公安机关(公安部)属于国家机关中的行政机关。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县委是党组织。

16、国家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励宗教发展与鼓励公民信教。宗教组织的状况发生了变化,但其本质仍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没有发生变化。

17、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个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而绝无优劣之分。

18、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19、党的性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其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

2.主权国家(地位、性质、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及义务)

(1)地位: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类型:按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按发展程度----发达、发展中国家。

(3)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主权的重要性:)主权国家基本要素中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的特征:)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

(4)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基本义务: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3.国际组织(含义、依据、分类、作用)

(1)含义:94页 略 (2)依据:正式条约或协议

(3)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注意常见国际组织所属的类型)

(4)作用:对每个国际组织的作用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弊:有的国际组织受某些大国控制,起到一些消极作用。

利: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4.联合国(性质、宗旨、原则、作用、中国与联合国)

(1)性质: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宗旨:简单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具体表现:第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第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第三,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第四,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3)原则:第一,各会员国主权平等;第二,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第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第四,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第五,集体协作;第六,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第七,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4)作用:在其发展历程中,曾走过曲折的路。20世纪60年代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5)中国与联合国:第一、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第二、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5.国际关系(含义、内容、形式、影响因素)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3)影响因素:**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6.我国国家利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二,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第三,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

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怎:维护自身利益、尊重他国合理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7.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时代主题是指一个历史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2)和平问题:(含义:)和平问题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重要性:)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解决的前提。 (和平局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的原因:人民渴望和平、核战争的后果是核大国不敢贸然动武、经济全球化各种力量相互制约)(局部战乱表现:102页)

⑶发展问题:(含义:)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发展局势:)总体发展、仍贫富悬殊。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总体发展、贫富悬殊的表现:103页)

8.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1)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2)“维和促发”的途径: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二、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3)国际新秩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世界的管理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

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也就是维护各国主权利益、发展利益、参与利益);

中国政府的主张:①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②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③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④安全上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9.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

(1)两极格局被打破。

(2)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表现:①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广大发展

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②多极化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复杂斗争过程。③各国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

(3)多极化意义:①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利益。②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单极与多极、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间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10.国际竞争的实质——综合国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综合国力的含义: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在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经济力和科技力。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因此,各国的竞争也越来越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2)为什么要增强综合国力:①国家力量重要性: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②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使国际竞争加剧。只有在国际竞争中取胜才能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怎样增强综合国力:①把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②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全面小康,增强国家实力。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11.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决定因素、内容

(1)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所决定。

(2)内容:①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的表现:见下题)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2.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主要表现是

①捍卫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②我国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③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利益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个国家去反对另一个国家;

④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⑤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的增强。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和平外交政策。

①我国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②我国反对任何形式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的行径;

③我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④我国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共同点,坚持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和世界的和平的大局出发,通过协商谈判妥善地解决与其他国家的分歧;

⑤我国积极的发展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贸易往来、经济合作、科学技术及文化交流,存进共同繁荣。

14.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5.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是什么: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

(2)为什么:①爱好和平,饱受战乱之苦后希望和平;②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③建立了独立的、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④锻造了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

(3)怎么办:①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②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③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复习资料2(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基本问题

1.我国的人民民主有什么特点?

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首先,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其次,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如:我国在尊重和保护人权方面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2.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有: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保护和促进人权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入手;

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3.我国的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为什么:(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突出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6.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

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主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应自觉履行。

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指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

表现在: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保护;③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①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③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8.几种选举方式比较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优点 直接反映选民意志,调动公民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等。 选举的成本较低,便于组织等。 比较充分的考虑到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局限性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成本较高。 不利于选民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阻隔了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候选人开展竞选,如不加以规范,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

划分角度 从选民角度看 从被选举者角度看

9.公民应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为什么:(1)公民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2)公民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3)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怎么办:(1)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2)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感和责任感。(3)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培养政治素养。参与选举时要周全考虑、理性判断。

10.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

(1)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订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

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公 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 证 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1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是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1)从决策者角度:有助于决策者发扬民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有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2)从公民角度: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参与民主决策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12.村民自治

(1)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村民自治的内容:

①广大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民委员会干部。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村民可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③制订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来规范村干部和村民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这是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④运用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对村干部的行为和村委会的工作进行监督,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13.城市居民自治

(1)居民委员会性质:作为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2)居民委员会作用: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设等方面,居民委员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也起到积极作用。

(3)城市居民自治的内容:

①居委会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

②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③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14.公民民主监督的权利比较

权利 使用情形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提出批评、对改进工作提出建议的权利。 当我们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其职责,没有做好他们应做的工作时。

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诉讼,请求免除、减轻处理或予以平反,给予公正待遇的权利。 当我们和家人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

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指控、告发或者揭发、举报,要求依法处理的权利 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

15.公民民主监督的方式比较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区别 含义 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方式 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

特点 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人大代表连着国家权力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作用 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利保障 实施这种制度,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保障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同点 (1)都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在民主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

(2)意义相同

(3)都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方式。

16.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及要求

(1)意义: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要求:

一方面,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要负责的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①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能采用诸如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非法方式;②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利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③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

1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基本要求、意义

(1)重要内容: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基本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

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区别: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意义: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的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

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18.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无序参与的后果是什么?

(1)公民有序参与的意义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建设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利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2)无序参与的后果

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遭到损害。

二、一句话知识点

1.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5.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总是属于统治阶级。

6.公民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的。

7.依法行使政治权力,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8.选择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有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9.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10.实行基层民主自治(即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1.民主选举、民主决策,都是实现民主管理的要求。

12.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准绳是法律与规则。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一、基本问题

1.我国政府的性质和职能

(1) 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即人民的政府。这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

①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②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③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全体人民中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④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提供各种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保护公共环境,防治污染等。

(3) 管理与服务是人民政府的基本作用。

2.如何理解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我们应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我们要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是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3.我国政府怎样做到对人民负责?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不能损害人民利益。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要落实到行动中,要真抓实干,要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还要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4.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拆提供了哪些途径 ?

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5.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拆的意义?

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6。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1) 决定:①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利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

②从根本上讲,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2)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7.政府如何依法行政?

(1) 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① 合法行政,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② 合理行政,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③ 程序正当,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外,政府应当公开行政管理的内容,同时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 高效便民,政府要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⑤ 诚实守信,政府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⑥ 权责统一,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动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8.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必要性。

①权利是柄双刃剑。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权力,滋生腐败。为了防止权力的

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重要性。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线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9.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办事具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2)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10.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有哪些?

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11.“阳光工程”及实施的意义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向群众开放政府“红头文件”的查阅。这一举措,深受群众欢迎,被人们称为“阳光工程。” 实施这一工程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12.政府要努力树立和维护自己的权威。

(1)政府权威的涵义:是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政府的管理能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

(2)政府权威的树立(怎样 )

①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

②政府切实履行有效管理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能,树立起高效、廉洁和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就会得到人民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否则,人民就会感到不满和失望。 ③政府要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权为民所用。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行使权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行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这样的政府,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认可,其权威自然会得到提升。

坚持情为民所系。政府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

坚持利为民所谋。政府要和广大群众同甘共苦,了解群众“难”在何处,“忧”为何事,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解决群众的困难,维护群众的利益,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二、一句话知识点

1.政府是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

2.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3.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4.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5.从根本上说,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基本问题

1.我国国家机构

(1)我国国家机构按其类别可分为五部分: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国家军事机关;按层级可以分为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

(2)我国中央国家机构的是: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国家主席③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④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⑤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⑥中央军事委员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2.人民代表大会

(1)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解释见P56)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使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的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3.人大代表

(1)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

(2)产生:人大代表的产生有两种方式:直接选举(县级及县级以下);间接选举(县级以上)。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3)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4)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地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

(5)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

①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③对人民负责④受人民监督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2)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组成国家政权体系,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地位:我国的政体;根本政治制度

(4)最重要的特点:民主集中制

①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②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 第三,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5)宗旨:人民当家作主

(6)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7)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宗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④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使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民李贺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中国共产党

(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是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②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② 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③坚持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2)为什么要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进一步回答了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②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3)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②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我国民主党派

(1)概况: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

(2)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用户社会主义事业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8.我国的政党制度

(1)含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地位:基本政治制度

(3)特点(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②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4).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

①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5)优越性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6)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们决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②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实质上是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其后果必将是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9.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社会主义阶段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形成这一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是,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3)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和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别,依然存在,并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4)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国家: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团结帮助少数民族。

1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民族平等,①含义:我国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②有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少数民族实现民族平等和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③地位: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3)民族团结,①含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相互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②原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③地位: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4)各民族共同繁荣,①含义:在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②原因: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③地位: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5)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三者之间关系,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①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②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③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它自治权五个方面。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2.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

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教徒在宗教场所内进行的各种活动。国家在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同时,坚决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反犯罪活动。 ④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信教群众和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政府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②邪教不是宗教。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以逐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展开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宗教自身的要求。

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第一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第二要求他们要服从和服务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第三支持他们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第四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13.弘扬科学精神

(1)为什么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

②是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

③是科教兴国的要求。

(2)怎样弘扬科学精神

①国家坚持不懈的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②中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的人生。

14.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为什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怎么办:

①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③建设政治文明设计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

④最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区别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5.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关系

(1)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执政方式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但党委并不能取代人大、政府和政协的职能;(2)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进行监督,从而避免政府决策失误;(3)政府负责贯彻执行人大通过的法律和决议的有关行政工作部分;(4)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促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献策。

16.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之间的关系

第一、三者分别是我国的国体、政体和领导核心。

第二、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通过它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第三、我国工人阶级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领导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的。党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路线、方针和政策,然后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实现对国家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巩固发展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必须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二、一句话知识点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我国人民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而是通过人大代表来直接行使。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5、社会主义阶段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6、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7、人大(权力机关)≠人代制(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权力机关(各级人大)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

8、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代制)

9、 国家职能只能由国家机构履行,党派(中共、各民主党派)、政协、社会团体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10、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两个坚持)≠基本方针(16个字)≠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具体活动上是相互监督的关系≠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

11、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相互监督的关系,但各国家机构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1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是受人大的监督和制约;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的监督。

13、人大代表的产生是选举,政协委员产生的办法是推荐。

14、 原则不等于事实。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平等原则,但并非指各民族已在各方面实现了平等(如经济文化方面尚未实现平等),但在政治上已实现了平等

15、政府、部、委、央行、署的机构判断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党的宣传部、组织部除外),公安机关(公安部)属于国家机关中的行政机关。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县委是党组织。

16、国家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励宗教发展与鼓励公民信教。宗教组织的状况发生了变化,但其本质仍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没有发生变化。

17、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个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而绝无优劣之分。

18、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19、党的性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其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

2.主权国家(地位、性质、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及义务)

(1)地位: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类型:按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按发展程度----发达、发展中国家。

(3)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主权的重要性:)主权国家基本要素中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的特征:)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

(4)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基本义务: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3.国际组织(含义、依据、分类、作用)

(1)含义:94页 略 (2)依据:正式条约或协议

(3)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注意常见国际组织所属的类型)

(4)作用:对每个国际组织的作用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弊:有的国际组织受某些大国控制,起到一些消极作用。

利: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4.联合国(性质、宗旨、原则、作用、中国与联合国)

(1)性质: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宗旨:简单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具体表现:第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第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第三,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第四,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3)原则:第一,各会员国主权平等;第二,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第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第四,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第五,集体协作;第六,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第七,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4)作用:在其发展历程中,曾走过曲折的路。20世纪60年代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5)中国与联合国:第一、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第二、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5.国际关系(含义、内容、形式、影响因素)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3)影响因素:**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6.我国国家利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二,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第三,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

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怎:维护自身利益、尊重他国合理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7.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时代主题是指一个历史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2)和平问题:(含义:)和平问题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重要性:)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解决的前提。 (和平局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的原因:人民渴望和平、核战争的后果是核大国不敢贸然动武、经济全球化各种力量相互制约)(局部战乱表现:102页)

⑶发展问题:(含义:)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发展局势:)总体发展、仍贫富悬殊。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总体发展、贫富悬殊的表现:103页)

8.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1)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2)“维和促发”的途径: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二、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3)国际新秩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世界的管理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

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也就是维护各国主权利益、发展利益、参与利益);

中国政府的主张:①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②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③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④安全上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9.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

(1)两极格局被打破。

(2)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表现:①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广大发展

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②多极化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复杂斗争过程。③各国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

(3)多极化意义:①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利益。②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单极与多极、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间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10.国际竞争的实质——综合国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综合国力的含义: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在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经济力和科技力。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因此,各国的竞争也越来越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2)为什么要增强综合国力:①国家力量重要性: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②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使国际竞争加剧。只有在国际竞争中取胜才能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怎样增强综合国力:①把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②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全面小康,增强国家实力。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11.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决定因素、内容

(1)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所决定。

(2)内容:①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的表现:见下题)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2.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主要表现是

①捍卫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②我国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③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利益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个国家去反对另一个国家;

④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⑤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的增强。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和平外交政策。

①我国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②我国反对任何形式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的行径;

③我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④我国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共同点,坚持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和世界的和平的大局出发,通过协商谈判妥善地解决与其他国家的分歧;

⑤我国积极的发展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贸易往来、经济合作、科学技术及文化交流,存进共同繁荣。

14.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5.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是什么: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

(2)为什么:①爱好和平,饱受战乱之苦后希望和平;②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③建立了独立的、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④锻造了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

(3)怎么办:①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②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③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初探
  • 在历史复习中,学生最头痛的就是历史头绪多.覆盖面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古今中外,方方面面,难以准确地记忆理解.要在最短暂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效果,笔者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让学业水平测试说明进课本 ...查看


  • 2013内蒙高二会考历史考纲,复习资料
  • 历史测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90分钟. 三.试卷分值:满分为100分. 四.试卷结构 (一)题型比例 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两种题型的分值分别约占全卷分值的60%和40%. (二)难度比例 ...查看


  • 2012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
  •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 细则 目录 考试由来 考试具体内容 考试目的与难度 考试由来 考试具体内容 考试目的与难度 展开 编辑本段考试由来 广东省于2010年起高考模式出现了重大变动,在实行了多年的"3+x"的考试模式之后, ...查看


  • 2015年度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南通中考科目分值
  • 华贤教育咨询部整理2014年江苏高考政策 江苏省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1.统考科目 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各科分值设定为: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语120分,共440分.语文 ...查看


  • 2016年各地高考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安排,精校版
  •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www.sanhao.com 2016年各地高考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安 排,精校版 Q 年各地高考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安排详情目前尚未公布,在我国各省市中高考每年仅举行一次(近年来部分省市每年举 ...查看


  • 关于高考制度
  • 浅谈高考制度 摘要 高考制度又古代的科举制度演变而来,在不断的改革过程中也一度遭遇被取消的命运.在当代社会无疑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详细介绍了高考制度的变化过程,阐述了高考制度带来的利与弊,分析了不同形式下的高考制度的特点.对于高考制度未来 ...查看


  • 201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检测及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 检测题(一) 26. (1)血缘.门第.等级.世袭 (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而真正的有才学.但地位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4)影响: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 ...查看


  • 初三学生誓师大会教师代表发言稿
  • 初三学生誓师大会教师代表发言稿 学生誓师大会教师代表发言稿 长清实验中学 孙广益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初三全体同学们: 春风得意马蹄疾,最是金榜题名时.在春意盎然的三月,在离学业水平测试只有三个月的日子里,满怀着美好的希望,充溢着奋斗的豪 ...查看


  • [大学生素质发展规划书]填写指导说明书
  • <大学生素质发展规划书>填写指导说明书 一.<大学生素质发展规划书>的时代意义 大学是当代青年成就自我,实现人生理想及自身价值的关键时期,然而大学的生活.学习.人际和管理等环境却与中学时期的截然不同,一系列的变化给刚 ...查看


  • 数学学业成就评价试题编制研究
  • 作者:梅松竹朱文芳冷平 课程·教材·教法 2013年06期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教育的关注重点逐渐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学业成就评价是测评学生的知识素养与学科能力的重要举措,我国对于数学学业成就评价一般采用会考或大规模教育质量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