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堂捣乱生
林光荣
(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12生本1班,2021574166,湛江,524048) [摘要]:“课堂捣乱的学生”让老师费心,同学们烦心。他们厌学、滋事,不易转化。要想根本解决“课堂捣乱学生”的问题,就要弄清楚造成“课堂捣乱学生”的根本问题所在。然后再对症下药,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课堂捣乱生;捣乱的原因;策略;教师
一、前言
作为新教师,上好一节课除了要充分备好课外,控制好课堂纪律非常重要。如果课堂纪律乱糟糟的,备课备得再充分,教学效果也不如人意。搞好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但是,对于我们实习老师来说经验有限,教学水平等待提高,面对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捣乱生”。通过此次实习和收集各类资料和大量文献的参考,我认为小学生在课堂捣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二、学生个体因素
1.个体认知能力的差别
小学生在课堂上捣乱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先来说一下造成学生课堂捣乱的行为问题原因之一的学生个体要素。学生控制并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不同的个体在相同的环境中有着各自不同的行为意识与表现方式,显然,课堂上学生的行为的产生总是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密切联系在一起,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态度直接反应了他是否对此课程感兴趣,学习情况良好的学生会将课堂作为他吸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口,课堂上捣乱行为一般是出自那些学习成绩落后,认知发展水平滞后的学生。因此,学习状况、认知能力的差异成为了课堂问题行为的首要原因。
当班中学生认知水平迥异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顾此失彼。一些早进入形象运算思维的学生,一般的教学要求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这类学生总喜欢在教师提问时未经允许就抢先说出答案,其后对于教师的讲解不予理睬,自视较高的这类学生甚至可能在课堂上公然指出教师的某些错误,让教师难堪。如果这时教师将其种种行为看作学生的公然挑衅,对其压制甚至责罚的话,必然导致双方矛盾升级,产生更多的问题行为。
1
另一些仍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他们对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反复讲解和练习才能够接受。由于班级授课不可能完全满足其个别需要,因此由于其理解力水平的程度,在课堂中的当堂掌握知识的能力难免会赶不上其他同学。在一再受挫后,学生不但会产生对于课堂的畏惧感和对学习的焦虑感,从而降低自我评价,常此以往导致自信心的缺失和自卑感。伯拉格斯和琼恩斯指出在评价情景中,低成就学生会下意识地妨碍自己成功。[1]这些在课堂教学中后进生会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学习本身、教师或学校等外在因素,压抑自己的学生倾向或拒绝学习,回避教师的提问和种种活动,采取捣乱、破坏课堂纪律、与教师作对的方式来保护自尊。
2. 寻求关注需要
有些学生捣乱的行为只是为了引起教师或同学的注意。艾里克森曾指出需要时刻获得他人的关注是人类的天性。[2]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发现自己无法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在集体中受到的关注度太低,从而内心也就强烈地渴望得到他们关注的目光。他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秩序对他们是比较关注的,于是便故意地违纪,表现出种种令教师头痛的行为,用这样的方式手段达到其备受关注的目的。
3. 意志特征
有些学生捣乱的行为并非故意的,只是不能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时常会被课堂进程中的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或事物所吸引,产生好奇心而游离于课堂。多数表现为:会心不在焉地做些小动作,有时会脱口而出打断别人的谈话,不等老师说完问题,就抢着说出答案等等。这样的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没有敌意,不带有任何攻击性,而是小学生发出的不由自主、不能自控的行为。
三、教师的因素
除了引起小学生课堂捣乱问题行为的成因之一的学生个体因素之外,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是有的。
1. 教学不当
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导致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笨拙,常常在一段时间内被困死在一个问题上,缺乏应具备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造成教学失误,这样所表现出的业务水平低下、教学方法不得当,很容易致使学生将功课置于脑后而捣乱起来,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2. 管理不当
2
教师对学生的捣乱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处处设防,对学生的个别行为经常做出过激反应。有的教师会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病源体传染”效应。[3]其实,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导致师生关系对立,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3. 教师的公平、公正性的缺失
教师的公平、公正性的缺失,也有可能诱发学生捣乱行为的产生。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培养班级上学习状况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学生,常常给与他们表现学习的机会,而忽视遗忘那些学习状况糟糕的学生,这些学生常此以往下去会对你的课堂感到厌倦与乏味,继而会游离于课堂之外,捣乱行为随即便产生。
四、环境的因素
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也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如一些生活在父母不和的家庭中的孩子,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或挑衅生事。一些孩子的父母不在家,从小跟他(她)的爷爷和奶奶一起,爷爷奶奶的溺爱,让他们没有行为的约束和管制,于是就出现了为所欲为的现象。如我实习班级的范宇同学,课堂上,他就是那种行为不受自我的控制,经常捣乱课堂。其次有些教室内的布置杂乱,墙壁的色彩过于强烈和鲜艳,容易使儿童在课堂上兴奋好动,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如我实习的学校每个班级的人数都有40多人,学生的个人活动空间相对受到他人挤占,上课时常会听到小学生反映:某某又挤我的位置了。这也是诱发学生好动争吵和产生课堂捣乱行为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综上,捣乱生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在原因分析时也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因此,我们应当用一种积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课堂捣乱行为及出现捣乱行为的学生,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策略予以应对。
五、“捣乱生”的分类
通过实习的总结,我发现课堂中经常出现被称作“捣乱”的学生有三种:一种是无意“捣乱”;一种是有意“捣乱”;另一种是恶意“捣乱”。这里以恶意“捣乱”最难处理。
无意的“捣乱”其实是学生的自制力差,非凡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只要 3
善于表扬,用榜样的力量正面引导,如:有的同学做得怎么样非常好,老师很喜欢,学生会立即按照老师表扬的标准,做出很好的表现。
有意的“捣乱”生则大多是为了表现自我故意非凡表现。说起“有意”我想起曾经看过的《刘墉作品集》中的一篇文章《叛逆少年》,文中讲述了他的一次演讲,有学生反映听他的演讲很辛劳,一面彼此交谈,一面又集中注重力,发挥最灵敏的听觉,以便能听清他说的是什么内容。学生的观点是虽然每个人都想安静下来好好听讲,却又不得不装作很不屑的样子,否则会被别人瞧不起。文章又回忆了他的学生时代和他的一次讲课的经历,都是说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有叛逆性,有一种盲目的英雄式行为,为了表现自己不随俗从众,敢于向权威挑战,自以为很英雄。其实在课中,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是?他们的本质并不坏,也不是故意想让老师难堪,可老老实实、完完全全地听老师的,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感觉自己很幼稚,像个小孩子。他们就是想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想引起别人的注重,喜欢“出风头”,于是与老师唱起了反调。
恶意“捣乱”在课堂则是最危险的,也是让教师最头疼的,他们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会伤害自己,更会伤害他人。比如在上课时,其他学生正在认真的做作业,而他就是要去推他们的桌子或拿一下他们东西,这就会引起课堂的混乱。这类学生一般说来都有其“捣乱”的根源,大部分有心理因素参与,要么与自我经历有关,要表示对同学、教师、教学内容等不满有关。
六、课堂捣乱行为的应对策略
1. 提示在前
当我们在平时遇到孩子时,或上课前,可以提示孩子,这节课不要再捣蛋了。可以采用鼓励性的语言面带微笑喜悦地说,甚至可以摸摸他的头说:“你上节课,已经有进步了,这节课要表现更好噢。”“上节课,你认真听老师讲课,回答问题不错啊。”“相信这节课你会表现更好,希望你继续努力。”二十一世纪教育的至理名言是:鼓励,鼓励,再鼓励。想想,我们大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是一个孩子,何况老师的表扬在孩子的眼中是多么的宝贵。
2. 暗示在中
在上课开始一段的时间里,可能孩子还能记住老师的话语,可是,后来就忍不住插嘴、开小差、走动、做小动作等等。有的老师可能火冒三丈:“叫你不要插嘴!”“不是跟你讲得好好的,屡教不改。”“你跟我站着,别说话。”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冷处理,如果我们不能忍住心中的怒火,这样大动肝火,我 4
们的身体会受不住,我们的课就上了呢?孩子以后就不会想努力去改了。所以我想:如果孩子在开小差,我们不妨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帮他竖起书本,示意他该读书了。如果孩子在玩心爱的玩具,虽然我们已经三番五次强调不准带玩具——带来会没收哦。我们可以悄悄告诉他,快点学习,老师暂时帮你保管一下,放学以后再来拿。否则,我们没收他的玩具,他会整节课无心学习,甚至对老师心怀忌恨。如果孩子在我们讲得兴致正高的时候,突然有插嘴,我们可以说:“你的问题回答得不错。要是你举手回答,就是个有礼貌的孩子了。下次记住好吗?”可当学生插嘴,是无理取闹时,我们可以停住讲课三秒,用眼神告诉他,他犯错了。这就是考验老师的忍耐性的时候了,这就是彰显我们教育魅力的时候了。
3. 明示在后
下课了,我们还可以找孩子谈一谈。跟他说说他这样做得不对,为什么不对;问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或者为什么改不了坏毛病;知道他犯错的原因后,可以告诉孩子相应的解决办法。并通过谈话,让孩子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能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是与心换心。心理学认为:一个好的习惯形成需要21天。就这样周而复始,三番五次耐心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相信,就是一块顽石也会变灵石的。
4. 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认真备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5. 跟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进行一些家访和电话的联系,让学生的表现在家庭的力量下更好的成长。
6. 唤起向上信心,进行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4]因此,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加强他们自我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增强自我胜任感和责任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才是我们治理捣乱行为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更本的目的。
总之, 孩子,是需要我们教育的;他的出生家庭、接触的人、性格、爱好都不同,不要期望所有的孩子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都是清一色的绵羊。大人都会犯错,他又怎能不犯错?所以,我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帮助孩子,我们用慈母之爱来感化孩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过程,在不断的教育中前进,在不断的前进中再教育,再前进。值得肯定的是,每一次都会比前一次有一定的提高。
5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 浅谈课堂上的行为培养[J].现代特殊教育,2005(7-8).
[2] 邱启国. 树立班级管理新历年[J].学校管理.2006(1):53.
[3]《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12日第4版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M].2004.
6
谈谈课堂捣乱生
林光荣
(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12生本1班,2021574166,湛江,524048) [摘要]:“课堂捣乱的学生”让老师费心,同学们烦心。他们厌学、滋事,不易转化。要想根本解决“课堂捣乱学生”的问题,就要弄清楚造成“课堂捣乱学生”的根本问题所在。然后再对症下药,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课堂捣乱生;捣乱的原因;策略;教师
一、前言
作为新教师,上好一节课除了要充分备好课外,控制好课堂纪律非常重要。如果课堂纪律乱糟糟的,备课备得再充分,教学效果也不如人意。搞好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但是,对于我们实习老师来说经验有限,教学水平等待提高,面对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捣乱生”。通过此次实习和收集各类资料和大量文献的参考,我认为小学生在课堂捣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二、学生个体因素
1.个体认知能力的差别
小学生在课堂上捣乱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先来说一下造成学生课堂捣乱的行为问题原因之一的学生个体要素。学生控制并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不同的个体在相同的环境中有着各自不同的行为意识与表现方式,显然,课堂上学生的行为的产生总是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密切联系在一起,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态度直接反应了他是否对此课程感兴趣,学习情况良好的学生会将课堂作为他吸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口,课堂上捣乱行为一般是出自那些学习成绩落后,认知发展水平滞后的学生。因此,学习状况、认知能力的差异成为了课堂问题行为的首要原因。
当班中学生认知水平迥异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顾此失彼。一些早进入形象运算思维的学生,一般的教学要求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这类学生总喜欢在教师提问时未经允许就抢先说出答案,其后对于教师的讲解不予理睬,自视较高的这类学生甚至可能在课堂上公然指出教师的某些错误,让教师难堪。如果这时教师将其种种行为看作学生的公然挑衅,对其压制甚至责罚的话,必然导致双方矛盾升级,产生更多的问题行为。
1
另一些仍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他们对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反复讲解和练习才能够接受。由于班级授课不可能完全满足其个别需要,因此由于其理解力水平的程度,在课堂中的当堂掌握知识的能力难免会赶不上其他同学。在一再受挫后,学生不但会产生对于课堂的畏惧感和对学习的焦虑感,从而降低自我评价,常此以往导致自信心的缺失和自卑感。伯拉格斯和琼恩斯指出在评价情景中,低成就学生会下意识地妨碍自己成功。[1]这些在课堂教学中后进生会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学习本身、教师或学校等外在因素,压抑自己的学生倾向或拒绝学习,回避教师的提问和种种活动,采取捣乱、破坏课堂纪律、与教师作对的方式来保护自尊。
2. 寻求关注需要
有些学生捣乱的行为只是为了引起教师或同学的注意。艾里克森曾指出需要时刻获得他人的关注是人类的天性。[2]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发现自己无法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在集体中受到的关注度太低,从而内心也就强烈地渴望得到他们关注的目光。他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秩序对他们是比较关注的,于是便故意地违纪,表现出种种令教师头痛的行为,用这样的方式手段达到其备受关注的目的。
3. 意志特征
有些学生捣乱的行为并非故意的,只是不能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时常会被课堂进程中的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或事物所吸引,产生好奇心而游离于课堂。多数表现为:会心不在焉地做些小动作,有时会脱口而出打断别人的谈话,不等老师说完问题,就抢着说出答案等等。这样的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没有敌意,不带有任何攻击性,而是小学生发出的不由自主、不能自控的行为。
三、教师的因素
除了引起小学生课堂捣乱问题行为的成因之一的学生个体因素之外,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是有的。
1. 教学不当
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导致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笨拙,常常在一段时间内被困死在一个问题上,缺乏应具备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造成教学失误,这样所表现出的业务水平低下、教学方法不得当,很容易致使学生将功课置于脑后而捣乱起来,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2. 管理不当
2
教师对学生的捣乱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处处设防,对学生的个别行为经常做出过激反应。有的教师会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病源体传染”效应。[3]其实,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导致师生关系对立,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3. 教师的公平、公正性的缺失
教师的公平、公正性的缺失,也有可能诱发学生捣乱行为的产生。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培养班级上学习状况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学生,常常给与他们表现学习的机会,而忽视遗忘那些学习状况糟糕的学生,这些学生常此以往下去会对你的课堂感到厌倦与乏味,继而会游离于课堂之外,捣乱行为随即便产生。
四、环境的因素
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也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如一些生活在父母不和的家庭中的孩子,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或挑衅生事。一些孩子的父母不在家,从小跟他(她)的爷爷和奶奶一起,爷爷奶奶的溺爱,让他们没有行为的约束和管制,于是就出现了为所欲为的现象。如我实习班级的范宇同学,课堂上,他就是那种行为不受自我的控制,经常捣乱课堂。其次有些教室内的布置杂乱,墙壁的色彩过于强烈和鲜艳,容易使儿童在课堂上兴奋好动,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如我实习的学校每个班级的人数都有40多人,学生的个人活动空间相对受到他人挤占,上课时常会听到小学生反映:某某又挤我的位置了。这也是诱发学生好动争吵和产生课堂捣乱行为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综上,捣乱生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在原因分析时也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因此,我们应当用一种积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课堂捣乱行为及出现捣乱行为的学生,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策略予以应对。
五、“捣乱生”的分类
通过实习的总结,我发现课堂中经常出现被称作“捣乱”的学生有三种:一种是无意“捣乱”;一种是有意“捣乱”;另一种是恶意“捣乱”。这里以恶意“捣乱”最难处理。
无意的“捣乱”其实是学生的自制力差,非凡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只要 3
善于表扬,用榜样的力量正面引导,如:有的同学做得怎么样非常好,老师很喜欢,学生会立即按照老师表扬的标准,做出很好的表现。
有意的“捣乱”生则大多是为了表现自我故意非凡表现。说起“有意”我想起曾经看过的《刘墉作品集》中的一篇文章《叛逆少年》,文中讲述了他的一次演讲,有学生反映听他的演讲很辛劳,一面彼此交谈,一面又集中注重力,发挥最灵敏的听觉,以便能听清他说的是什么内容。学生的观点是虽然每个人都想安静下来好好听讲,却又不得不装作很不屑的样子,否则会被别人瞧不起。文章又回忆了他的学生时代和他的一次讲课的经历,都是说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有叛逆性,有一种盲目的英雄式行为,为了表现自己不随俗从众,敢于向权威挑战,自以为很英雄。其实在课中,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是?他们的本质并不坏,也不是故意想让老师难堪,可老老实实、完完全全地听老师的,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感觉自己很幼稚,像个小孩子。他们就是想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想引起别人的注重,喜欢“出风头”,于是与老师唱起了反调。
恶意“捣乱”在课堂则是最危险的,也是让教师最头疼的,他们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会伤害自己,更会伤害他人。比如在上课时,其他学生正在认真的做作业,而他就是要去推他们的桌子或拿一下他们东西,这就会引起课堂的混乱。这类学生一般说来都有其“捣乱”的根源,大部分有心理因素参与,要么与自我经历有关,要表示对同学、教师、教学内容等不满有关。
六、课堂捣乱行为的应对策略
1. 提示在前
当我们在平时遇到孩子时,或上课前,可以提示孩子,这节课不要再捣蛋了。可以采用鼓励性的语言面带微笑喜悦地说,甚至可以摸摸他的头说:“你上节课,已经有进步了,这节课要表现更好噢。”“上节课,你认真听老师讲课,回答问题不错啊。”“相信这节课你会表现更好,希望你继续努力。”二十一世纪教育的至理名言是:鼓励,鼓励,再鼓励。想想,我们大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是一个孩子,何况老师的表扬在孩子的眼中是多么的宝贵。
2. 暗示在中
在上课开始一段的时间里,可能孩子还能记住老师的话语,可是,后来就忍不住插嘴、开小差、走动、做小动作等等。有的老师可能火冒三丈:“叫你不要插嘴!”“不是跟你讲得好好的,屡教不改。”“你跟我站着,别说话。”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冷处理,如果我们不能忍住心中的怒火,这样大动肝火,我 4
们的身体会受不住,我们的课就上了呢?孩子以后就不会想努力去改了。所以我想:如果孩子在开小差,我们不妨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帮他竖起书本,示意他该读书了。如果孩子在玩心爱的玩具,虽然我们已经三番五次强调不准带玩具——带来会没收哦。我们可以悄悄告诉他,快点学习,老师暂时帮你保管一下,放学以后再来拿。否则,我们没收他的玩具,他会整节课无心学习,甚至对老师心怀忌恨。如果孩子在我们讲得兴致正高的时候,突然有插嘴,我们可以说:“你的问题回答得不错。要是你举手回答,就是个有礼貌的孩子了。下次记住好吗?”可当学生插嘴,是无理取闹时,我们可以停住讲课三秒,用眼神告诉他,他犯错了。这就是考验老师的忍耐性的时候了,这就是彰显我们教育魅力的时候了。
3. 明示在后
下课了,我们还可以找孩子谈一谈。跟他说说他这样做得不对,为什么不对;问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或者为什么改不了坏毛病;知道他犯错的原因后,可以告诉孩子相应的解决办法。并通过谈话,让孩子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能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是与心换心。心理学认为:一个好的习惯形成需要21天。就这样周而复始,三番五次耐心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相信,就是一块顽石也会变灵石的。
4. 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认真备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5. 跟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进行一些家访和电话的联系,让学生的表现在家庭的力量下更好的成长。
6. 唤起向上信心,进行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4]因此,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加强他们自我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增强自我胜任感和责任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才是我们治理捣乱行为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更本的目的。
总之, 孩子,是需要我们教育的;他的出生家庭、接触的人、性格、爱好都不同,不要期望所有的孩子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都是清一色的绵羊。大人都会犯错,他又怎能不犯错?所以,我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帮助孩子,我们用慈母之爱来感化孩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过程,在不断的教育中前进,在不断的前进中再教育,再前进。值得肯定的是,每一次都会比前一次有一定的提高。
5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 浅谈课堂上的行为培养[J].现代特殊教育,2005(7-8).
[2] 邱启国. 树立班级管理新历年[J].学校管理.2006(1):53.
[3]《中国教育报》2010年10月12日第4版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M].200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