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中华句典

高考作文素材中华句典:孝敬父母

很多人都在说,等有钱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但你可以等待,父母不能等待,在不经意间,父母渐渐变老。其实,孝敬父母不需要做出多伟大的事业。每天早晨,我们用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亲热的动作,或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就可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与孝心!

诗海漫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

释义: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我、养我受尽劳苦。哀:可怜。劬(q ú):过分劳苦,勤劳。劬劳,指父母养育子女的劳苦。蓼莪(li ǎo ,é):篇名。此诗表达了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

释义: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样的浩瀚无边。昊(h ào ):大(指天)。昊天:指广大的天,在这里比喻父母的恩情深重。罔(w ǎng ):没有。罔极,指无穷、久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

释义:谁说像小草一样的些微孝心,能够报答如春天阳光般的母爱呢?寸草:比喻非常微小。三春晖:三春,指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出处:唐·王建《短歌行》

释义:别人都说有了子女好,却不知道有了儿女,才让自己早早老去。父母为了我们过早地衰老,作为子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报答他们呢?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出处:唐·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释义:当你还是小燕子,高高地飞离母亲时,父母思念你们的心情,现在你应该很明白了。诗句借燕子懂得飞后便离弃双亲的习性,以及描写燕子父母的悲哀,告诫大家不要像燕子那样,完全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出处:唐·李商隐《送母回乡》 释义:母亲对自己养育之恩都无法报答,人生还有什么事情值得追求呢? 【万事丝窠黏露珠,奉亲最乐天下无】 出处:宋·杨万里《题左正卿寿慈堂》 释义:世事无常皆如丝网上黏着的露水,什么也比不上奉养亲人的乐趣。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出处:清·黄景仁《别老母》

释义:在风雪之夜离开这凄惨的柴门,渐走渐远,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诗句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的愧疚之惜,指出作为子女不能守在父母身边尽孝是最大的不敬。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出处:《劝孝歌》

释义:母亲受苦时孩子不曾见到,孩子受苦时母亲心绪不宁。说明母亲处处关心孩子,而孩子却很少关心母亲。

名句拾遗

【父母唯其疾之忧】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父母最担忧的是子女生病。言外之意,子女照顾好自己不必让父母担心,就算尽孝。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子女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应该婉转地劝告,如果父母不能够听从自己的劝告,仍然要恭恭敬敬,任劳任怨。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伤心。

【事父母,能竭其力】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侍奉父母,应该竭尽全力。事:通侍,即侍奉、服侍的意思。 【子欲养而亲不待】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

释义:儿女想赡养父母,可双亲都不在人世了。待:等待。说明孝顺父母要注重每时每刻,不可等待。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孝养》

释义: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不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说明心中孝、态度敬才是真正的孝。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出处:《三国志·魏书》

释义: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慢:慢待,指态度冷淡,不礼貌。

【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出处:明·吕坤《呻吟语》

释义:子女对待父母,最主要的是要让他们心情愉快,其次才是关心他们的身体。倘若只关心父母的身体而不关心他们心情是否愉快,就显得更差一些,而最差的则是只保持表面上的礼节而连他们的身体都漠不关心。

【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

出处: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释义:一个人谨守自己的行为举止而不胡作非为,就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不良行为会使父母蒙羞。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出处:清·李毓秀《弟子规》

释义: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出处:清·李毓秀《弟子规》

释义: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子女)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排除。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出处:清·李毓秀《弟子规》

释义: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谚语集锦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释义:成千上万部经典都在强调,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吃遍天下盐好,走遍天下娘好】 释义:天底下没有比盐更美味的食物,天底下没有比母亲对自己更好的人。 【儿行千里母担忧】 释义:母亲时刻惦记出门在外的孩子。 【家有一老,黄金活宝】 释义:家里有个老人,非常宝贵。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释义:养孩子是为了防备年老时无人照顾,积屯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

【爹养儿小,儿养爹老】 释义:父母养育孩子,孩子应该知恩图报,好好地赡养父母。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释义: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久病床前无孝子】

释义:长久服侍生病的父母,儿女们会产生厌烦情绪。说明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释义: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千里烧香,勿如孝敬爹娘】

释义:千里拜佛烧香,不如现在孝敬爹娘。旧时指奔波千里拜佛求来生,不如现在孝敬爹娘积德以保来生。

【得一食必先以食父母】 释义:有一顿饭,必须先给父母吃。

【敬了父母勿怕天,纳了赋税勿怕官】

释义:孝敬父母不怕天道惩罚,守法尽忠不怕法律制裁。天:天道责罚。纳赋税:意为守法尽忠。官:官府,指法律制裁。

【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报父母恩】

释义:当家的人才知柴米可贵,抚养孩子的人才会报答父母对自己的恩情。说明只有当了父母,才能体会当父母的艰辛。

歇后语荟萃

【郑庄公挖地道——不到黄泉不相见】

故事漫谈

郑庄公的母亲从小就不喜欢他,而喜欢他的弟弟共叔段,后来竟然发展到帮助共叔段谋反,意欲置庄公于死地的地步。郑庄公十分愤怒,发誓说不到黄泉不与母亲见面。后来,他心生悔意,在一个聪明的大臣的帮助下,“掘地及泉”,母子相见,重归于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和父母说过头的话。即使一时失口让父母伤心,也应巧妙地使用方法让父母开心,进孝道。

【要饭的看丈母——穷孝顺】

释义:要饭的人没有钱,不能拿金银珠宝孝敬丈母娘,但有一颗孝心。比喻即使穷困潦倒,远在千里之外,只要时时牵挂父母,那也是孝顺。

【茶馆搬家——另起炉灶】

释义:比喻成家之后,就与父母分家,另立门户。言外之意,孩子有一番事业,不让父母为自己的生活操心,就算尽孝。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

释义:比喻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享:享受。成:成果。此句描写了孩子对父母的一种态度。生活中,许多娇生惯养的孩子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仅不帮父母做事,还把父母当“奴隶”来伺候自己。

【怀里揣梳子——舒(梳)心】

释义:“舒”与“梳”同音;舒心:心情舒畅。意思是孝敬父母就要让父母心情愉悦,不顶撞父母,不做让父母生气的事。

【儿子不养娘——白疼他一场】

释义:母亲将全身心的爱都给了孩子,反过来,孩子长大后不赡养母亲,伤透母亲的心。比喻孩子不孝顺。

【农村的老黄牛——苦了一辈子】

释义:农村的老黄牛,耕田种地,兢兢业业,辛苦了一辈子。这里用来形容父母抚养子女,操劳辛苦。

趣味阅读

【谜语驿站】

三个孝顺儿媳

从前,有位老人,她有三个又聪明又孝顺的儿媳妇。这年农闲季节,三个儿媳妇都准备回趟娘家。临行前,老人把她们叫到跟前。她对大儿媳妇说,你给我带个“纸包火”回来;对二儿媳妇说,你给我带个“纸包风”回来;对三儿媳妇说,你给我带个“纸包水”回来。三个儿媳妇笑着点头告别了老人,回娘家去了。

几天后,三个儿媳妇各自带回了老人吩咐她们要带的东西,老人一见,乐得合不上嘴。原来,它们分别是:

纸包火——灯笼

纸包风——扇子 纸包水——伞 【妙联巧对】 儿子不孝爹心寒 有一位老人家境贫寒,妻子过早去世。他独自抚养儿子,既当爹,又当妈,备尝艰辛。

没想到,儿子长大、娶妻生子后,将老人视为累赘,常使老人忍饥挨饿。

一天,老人透过窗户看见儿子正抱着孙子,十分亲热,老人想起过去,不觉叹道:

隔窗望见儿抱儿,想起当年我抱儿。 我抱儿来儿饿我,日后他儿饿我儿。

这首诗将自家祖孙三代的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弄得儿子、儿媳羞愧难当,最终痛改前非,对老人百般孝敬。

【幽默看台】

“孝子”

从前,有一个人侍奉继母,他很想赢得孝名,便向一位学者打听:“古人侍奉继母谁最孝?”

学者说:“闵子骞最孝,他冬天穿芦花衣,把棉衣让给继母的儿子。”于是此人便穿芦花衣。

第二天,这个人又问学者:“还有什么人最孝?”

学者说:“还有个王祥,他继母冬天想吃鲜鱼,他便卧在冰上为母亲取鱼。”

此人听了后说:“这个孝道难行。”

学者问什么原因,他回答道:“王祥的衣服大概很厚。”

高考作文素材中华句典:孝敬父母

很多人都在说,等有钱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但你可以等待,父母不能等待,在不经意间,父母渐渐变老。其实,孝敬父母不需要做出多伟大的事业。每天早晨,我们用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亲热的动作,或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就可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与孝心!

诗海漫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

释义: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我、养我受尽劳苦。哀:可怜。劬(q ú):过分劳苦,勤劳。劬劳,指父母养育子女的劳苦。蓼莪(li ǎo ,é):篇名。此诗表达了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

释义: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样的浩瀚无边。昊(h ào ):大(指天)。昊天:指广大的天,在这里比喻父母的恩情深重。罔(w ǎng ):没有。罔极,指无穷、久远。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

释义:谁说像小草一样的些微孝心,能够报答如春天阳光般的母爱呢?寸草:比喻非常微小。三春晖:三春,指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出处:唐·王建《短歌行》

释义:别人都说有了子女好,却不知道有了儿女,才让自己早早老去。父母为了我们过早地衰老,作为子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报答他们呢?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出处:唐·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释义:当你还是小燕子,高高地飞离母亲时,父母思念你们的心情,现在你应该很明白了。诗句借燕子懂得飞后便离弃双亲的习性,以及描写燕子父母的悲哀,告诫大家不要像燕子那样,完全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出处:唐·李商隐《送母回乡》 释义:母亲对自己养育之恩都无法报答,人生还有什么事情值得追求呢? 【万事丝窠黏露珠,奉亲最乐天下无】 出处:宋·杨万里《题左正卿寿慈堂》 释义:世事无常皆如丝网上黏着的露水,什么也比不上奉养亲人的乐趣。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出处:清·黄景仁《别老母》

释义:在风雪之夜离开这凄惨的柴门,渐走渐远,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诗句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的愧疚之惜,指出作为子女不能守在父母身边尽孝是最大的不敬。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出处:《劝孝歌》

释义:母亲受苦时孩子不曾见到,孩子受苦时母亲心绪不宁。说明母亲处处关心孩子,而孩子却很少关心母亲。

名句拾遗

【父母唯其疾之忧】

出处:《论语·为政》

释义:父母最担忧的是子女生病。言外之意,子女照顾好自己不必让父母担心,就算尽孝。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子女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应该婉转地劝告,如果父母不能够听从自己的劝告,仍然要恭恭敬敬,任劳任怨。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处:《论语·里仁》

释义: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伤心。

【事父母,能竭其力】

出处:《论语·学而》 释义:侍奉父母,应该竭尽全力。事:通侍,即侍奉、服侍的意思。 【子欲养而亲不待】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

释义:儿女想赡养父母,可双亲都不在人世了。待:等待。说明孝顺父母要注重每时每刻,不可等待。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孝养》

释义: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不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说明心中孝、态度敬才是真正的孝。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出处:《三国志·魏书》

释义: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慢:慢待,指态度冷淡,不礼貌。

【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出处:明·吕坤《呻吟语》

释义:子女对待父母,最主要的是要让他们心情愉快,其次才是关心他们的身体。倘若只关心父母的身体而不关心他们心情是否愉快,就显得更差一些,而最差的则是只保持表面上的礼节而连他们的身体都漠不关心。

【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

出处: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释义:一个人谨守自己的行为举止而不胡作非为,就是因为担心自己的不良行为会使父母蒙羞。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出处:清·李毓秀《弟子规》

释义: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出处:清·李毓秀《弟子规》

释义: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子女)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排除。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出处:清·李毓秀《弟子规》

释义: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出处:《劝报亲恩篇》 释义: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谚语集锦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释义:成千上万部经典都在强调,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吃遍天下盐好,走遍天下娘好】 释义:天底下没有比盐更美味的食物,天底下没有比母亲对自己更好的人。 【儿行千里母担忧】 释义:母亲时刻惦记出门在外的孩子。 【家有一老,黄金活宝】 释义:家里有个老人,非常宝贵。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释义:养孩子是为了防备年老时无人照顾,积屯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

【爹养儿小,儿养爹老】 释义:父母养育孩子,孩子应该知恩图报,好好地赡养父母。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释义: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久病床前无孝子】

释义:长久服侍生病的父母,儿女们会产生厌烦情绪。说明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释义: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千里烧香,勿如孝敬爹娘】

释义:千里拜佛烧香,不如现在孝敬爹娘。旧时指奔波千里拜佛求来生,不如现在孝敬爹娘积德以保来生。

【得一食必先以食父母】 释义:有一顿饭,必须先给父母吃。

【敬了父母勿怕天,纳了赋税勿怕官】

释义:孝敬父母不怕天道惩罚,守法尽忠不怕法律制裁。天:天道责罚。纳赋税:意为守法尽忠。官:官府,指法律制裁。

【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报父母恩】

释义:当家的人才知柴米可贵,抚养孩子的人才会报答父母对自己的恩情。说明只有当了父母,才能体会当父母的艰辛。

歇后语荟萃

【郑庄公挖地道——不到黄泉不相见】

故事漫谈

郑庄公的母亲从小就不喜欢他,而喜欢他的弟弟共叔段,后来竟然发展到帮助共叔段谋反,意欲置庄公于死地的地步。郑庄公十分愤怒,发誓说不到黄泉不与母亲见面。后来,他心生悔意,在一个聪明的大臣的帮助下,“掘地及泉”,母子相见,重归于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和父母说过头的话。即使一时失口让父母伤心,也应巧妙地使用方法让父母开心,进孝道。

【要饭的看丈母——穷孝顺】

释义:要饭的人没有钱,不能拿金银珠宝孝敬丈母娘,但有一颗孝心。比喻即使穷困潦倒,远在千里之外,只要时时牵挂父母,那也是孝顺。

【茶馆搬家——另起炉灶】

释义:比喻成家之后,就与父母分家,另立门户。言外之意,孩子有一番事业,不让父母为自己的生活操心,就算尽孝。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

释义:比喻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享:享受。成:成果。此句描写了孩子对父母的一种态度。生活中,许多娇生惯养的孩子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仅不帮父母做事,还把父母当“奴隶”来伺候自己。

【怀里揣梳子——舒(梳)心】

释义:“舒”与“梳”同音;舒心:心情舒畅。意思是孝敬父母就要让父母心情愉悦,不顶撞父母,不做让父母生气的事。

【儿子不养娘——白疼他一场】

释义:母亲将全身心的爱都给了孩子,反过来,孩子长大后不赡养母亲,伤透母亲的心。比喻孩子不孝顺。

【农村的老黄牛——苦了一辈子】

释义:农村的老黄牛,耕田种地,兢兢业业,辛苦了一辈子。这里用来形容父母抚养子女,操劳辛苦。

趣味阅读

【谜语驿站】

三个孝顺儿媳

从前,有位老人,她有三个又聪明又孝顺的儿媳妇。这年农闲季节,三个儿媳妇都准备回趟娘家。临行前,老人把她们叫到跟前。她对大儿媳妇说,你给我带个“纸包火”回来;对二儿媳妇说,你给我带个“纸包风”回来;对三儿媳妇说,你给我带个“纸包水”回来。三个儿媳妇笑着点头告别了老人,回娘家去了。

几天后,三个儿媳妇各自带回了老人吩咐她们要带的东西,老人一见,乐得合不上嘴。原来,它们分别是:

纸包火——灯笼

纸包风——扇子 纸包水——伞 【妙联巧对】 儿子不孝爹心寒 有一位老人家境贫寒,妻子过早去世。他独自抚养儿子,既当爹,又当妈,备尝艰辛。

没想到,儿子长大、娶妻生子后,将老人视为累赘,常使老人忍饥挨饿。

一天,老人透过窗户看见儿子正抱着孙子,十分亲热,老人想起过去,不觉叹道:

隔窗望见儿抱儿,想起当年我抱儿。 我抱儿来儿饿我,日后他儿饿我儿。

这首诗将自家祖孙三代的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弄得儿子、儿媳羞愧难当,最终痛改前非,对老人百般孝敬。

【幽默看台】

“孝子”

从前,有一个人侍奉继母,他很想赢得孝名,便向一位学者打听:“古人侍奉继母谁最孝?”

学者说:“闵子骞最孝,他冬天穿芦花衣,把棉衣让给继母的儿子。”于是此人便穿芦花衣。

第二天,这个人又问学者:“还有什么人最孝?”

学者说:“还有个王祥,他继母冬天想吃鲜鱼,他便卧在冰上为母亲取鱼。”

此人听了后说:“这个孝道难行。”

学者问什么原因,他回答道:“王祥的衣服大概很厚。”


相关文章

  •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素材
  •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素材(5个方向) 2015年高考将于6月7日拉来帷幕,临考前建议考生考生再阅读一下关于高考素材.范文.命题方向的内容.下为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及五个命题方向. 方向一:继承与创新 理由: 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 ...查看


  • 高考作文素材:铭记文化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讯"人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 ...查看


  •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短文欣赏大全
  •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短文欣赏大全 高考作文素材:令人深思的三个真实故事 在这个世界上,良知是最高的准则,是不允许用任何借口来无视的.自然法永远高于社会法. 第一个故事: 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 ...查看


  • 高考作文素材:钱学森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 高考作文素材:钱学森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钱学森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惊闻我国航天科技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不幸辞世的消息,举国上下都在为失去这位科学伟人而惋惜.有位网友评价钱老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笔者以为甚是准确,因为它 ...查看


  • 关于高中作文教学
  • 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冯义成 江苏 212200) 摘要:当前高中学生作文走入了"套板反应",本文针对现状从多方面分析原因,提出从丰富学生的题材面入手,采取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关注经典.关注 ...查看


  • 高考作文素材:千句中华成语分类记忆口诀
  • [说明]分类归纳整理,不仅好读易记,而且还能同时铭记中华历史成就与事件.熟记这些成语,对提升作文水平也大有益处. 1民族神话 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 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 ...查看


  • 2016年高考作文指导―妙用文言经典
  •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很大,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必修教材有文言文24篇,选修教材包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史记>选读><传记选读><<论语><< ...查看


  • 高考作文素材:好风凭借力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欢,马上镇定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 ...查看


  • 高考作文素材:周恩来
  • 在一个没有神的年代,在一个不再有救世主的年代,在一个怀疑一切也盲信一切的时代,周恩来这位名扬四海的伟人像一部不朽的传奇,时刻都在感召着那些渴望能够向他们揭示人生真谛的英雄的人们. 周恩来,他的才干与风度,勤勉与忠诚;他忍辱负重,唾面自干,鞠 ...查看


  • 高三语文之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教师版
  • 高三语文之高考作文素材积累 编制人:田雷 审核人:李业恒 时间:2013/11/26 以下素材可作为作文正反对比举例使用,其中的素材解读可以背下来直接作为分析议论使用 (一)"海归刺母" VS"捐肝救母&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