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的味道/余继聪130

------------  第五章漂泊者的故乡

不远处有我的家,那是我栖息的地方,我的亲人都住在那里,我的灵魂却无法居住。我不知适合灵魂居住的家在哪儿,我要去找。总有一天我会对“自己”说:跟我走吧,我们回家。

——张爱玲

炊烟的味道

○余继聪

“很喜欢炊烟的味道!”一位萍水相逢的朋友说。她说出了我心底的话。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我爱曲曲弯弯从村落农家升起的炊烟,更爱炊烟的味道。

每次乘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总是会经过很多村庄。我总是会睁大眼睛,很惬意地欣赏村庄。

瓦房、村鸡、村狗、牛羊,一张张陌生而又熟悉的村人脸,我都爱看,都有种亲切感。正午前后或黄昏,如果我还没有进入城市,就还有幸看到一缕缕的炊烟,袅袅悠悠地从一个个农家小院升起来。我羡慕这些庄户人,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炊烟,就是守着幸福。离开一座城市,我总是很激动,因为我又可以靠近一缕缕温暖的、香喷喷的炊烟。每当接近一座城市时,我总是会不断地回头,目光总是不愿离开那远去的炊烟,就好像每次离家时,总不愿放开母亲温暖的手。

十三岁以前,我曾拥有过一缕炊烟。那是从滇中的一个小村庄里升起的炊烟。守住一缕香喷喷温暖暖的炊烟,当然也就守住了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从十三岁开始,我离开家乡,离开乡村,到城里读书,就离我所熟悉的炊烟越来越远了。

我爱吃腊肉。腊肉是庄户人家挂在梁柁上晾出来的。它久经炊烟熏炙,自然有了炊烟的味道。上大学的时候,尽管庞大的食堂里有几十种菜,只有角落里那位大妈常摆的一小盆腊肉最受我的青睐。吃着腊肉,我可以暂时忘记孤独,会想到炊烟,想到家乡的村庄和亲人。

工作后,一个人孤零零生活在这冷冷的城市,我常常会怀念小时候扶着灶头,一边添柴,一边煮腊肉的日子。腊肉香,炊烟也香。炊烟香,我知道这只是我心理上的感觉。那时家里有时烧辣椒秆、烤烟秆,烟常常熏得我眼睛生疼,鼻涕涟涟。

冬季农闲,每天母亲总要去离村几公里外的山里砍柴。背回柴后,母亲还得忙着做饭。放学回家临近村口时,我们就看到自家屋顶上浮起的一缕炊烟,知道母亲正在做着饭,顿时浑身有了一种温暖踏实的感觉。当了老师后,每隔二三十天,我都得回家一趟,否则我就会无心做事。那是因为我离炊烟、离村庄、离家、离母亲太久了。我骑着自行车,急切地赶回村庄,随着村庄和一缕缕炊烟越来越近,我的心情就越来越好。我一踏进家门,母亲就会急急地去拾柴,生火,为我做饭,尽管我一再表示自己吃碗开水泡饭就行了,但她仍旧会急急地到地里去拔蒜苗,因为她知道我爱吃腊肉炒蒜苗。不一会儿,一缕温暖的、喷香的炊烟就会从我家的房顶上升起来。

也许,在各种清洁、高效能源走入了千家万户的今天,已很少有人对炊烟有什么感情,但我对炊烟的情感依然如故,万分牵挂。没有炊烟,我总有种漂泊无依的感觉。人在故乡袅袅的炊烟里,做个黄粱梦,也美得很。

------------

------------  第五章漂泊者的故乡

不远处有我的家,那是我栖息的地方,我的亲人都住在那里,我的灵魂却无法居住。我不知适合灵魂居住的家在哪儿,我要去找。总有一天我会对“自己”说:跟我走吧,我们回家。

——张爱玲

炊烟的味道

○余继聪

“很喜欢炊烟的味道!”一位萍水相逢的朋友说。她说出了我心底的话。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我爱曲曲弯弯从村落农家升起的炊烟,更爱炊烟的味道。

每次乘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总是会经过很多村庄。我总是会睁大眼睛,很惬意地欣赏村庄。

瓦房、村鸡、村狗、牛羊,一张张陌生而又熟悉的村人脸,我都爱看,都有种亲切感。正午前后或黄昏,如果我还没有进入城市,就还有幸看到一缕缕的炊烟,袅袅悠悠地从一个个农家小院升起来。我羡慕这些庄户人,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炊烟,就是守着幸福。离开一座城市,我总是很激动,因为我又可以靠近一缕缕温暖的、香喷喷的炊烟。每当接近一座城市时,我总是会不断地回头,目光总是不愿离开那远去的炊烟,就好像每次离家时,总不愿放开母亲温暖的手。

十三岁以前,我曾拥有过一缕炊烟。那是从滇中的一个小村庄里升起的炊烟。守住一缕香喷喷温暖暖的炊烟,当然也就守住了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从十三岁开始,我离开家乡,离开乡村,到城里读书,就离我所熟悉的炊烟越来越远了。

我爱吃腊肉。腊肉是庄户人家挂在梁柁上晾出来的。它久经炊烟熏炙,自然有了炊烟的味道。上大学的时候,尽管庞大的食堂里有几十种菜,只有角落里那位大妈常摆的一小盆腊肉最受我的青睐。吃着腊肉,我可以暂时忘记孤独,会想到炊烟,想到家乡的村庄和亲人。

工作后,一个人孤零零生活在这冷冷的城市,我常常会怀念小时候扶着灶头,一边添柴,一边煮腊肉的日子。腊肉香,炊烟也香。炊烟香,我知道这只是我心理上的感觉。那时家里有时烧辣椒秆、烤烟秆,烟常常熏得我眼睛生疼,鼻涕涟涟。

冬季农闲,每天母亲总要去离村几公里外的山里砍柴。背回柴后,母亲还得忙着做饭。放学回家临近村口时,我们就看到自家屋顶上浮起的一缕炊烟,知道母亲正在做着饭,顿时浑身有了一种温暖踏实的感觉。当了老师后,每隔二三十天,我都得回家一趟,否则我就会无心做事。那是因为我离炊烟、离村庄、离家、离母亲太久了。我骑着自行车,急切地赶回村庄,随着村庄和一缕缕炊烟越来越近,我的心情就越来越好。我一踏进家门,母亲就会急急地去拾柴,生火,为我做饭,尽管我一再表示自己吃碗开水泡饭就行了,但她仍旧会急急地到地里去拔蒜苗,因为她知道我爱吃腊肉炒蒜苗。不一会儿,一缕温暖的、喷香的炊烟就会从我家的房顶上升起来。

也许,在各种清洁、高效能源走入了千家万户的今天,已很少有人对炊烟有什么感情,但我对炊烟的情感依然如故,万分牵挂。没有炊烟,我总有种漂泊无依的感觉。人在故乡袅袅的炊烟里,做个黄粱梦,也美得很。

------------


相关文章

  • 惊蛰(外一篇)
  • 气候太冷或太热,人会变得倦庸.懒散,思维僵化,以致一个冬季下来,懒于动笔,东西写得少,犹如昆虫蛰伏一般.猛一抬头,立春已过,雨水至矣,下一个节气便是惊蛰了.由此感叹,四时光景,二十四节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始终以自己的节奏迈着坚实的步 ...查看


  • 炊烟的味道
  • 从小区的后门出去,是一段不长的青砖小路,路两边是两排粗壮的老榆树,遮天蔽日.阳光透过稠密的叶子洒在地上像点点碎银.两边都在盖楼,所以有两道屏风似的薄墙立在树的后面.每天中午下班,总喜欢抄近道经过那里,因为薄墙的后面,建筑工人搭起的临时板房旁 ...查看


  • 故乡是个回不去的地方[散文欣赏]
  • 天气已经转冷,为了生活日日夜夜在这陌生不带一丝温度的城市徘徊着,穿梭着. 重复着这简单乏味的动作,一遍又一遍. 入冬了,这座城市冬天有些冷. 仰起头在城市冰冷建筑的缝隙间艰难的呼吸着. 细小的雨丝夹杂着冷冽寒风抽打在脸上打的脸颊生疼. 这里 ...查看


  • 睡在炊烟里的母亲
  • 我家的炊烟是有着葱花味儿的炊烟. 睡在炊烟里的母亲 朱成玉 摸着黑回家的母亲,与黑暗融为一体,像一片不被人知的最单薄的影子,贴着地面,缓缓蠕动. 她把钥匙丢失,打不开自己的家门,就像人间的祈祷,打不开耶和华的门. 母亲老了,总是遗忘.晾晒的 ...查看


  • 远去的炊烟散文
  • (散文) 远去的炊烟 □杨永平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那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曾几时,这一曲<又见炊烟升起>把多少人的情感带回故乡炊烟的馨香 ...查看


  • 天水市中考满分作文-从那一刻起
  • 从那一刻起 骄阳似火,连空气仿佛都呈黏稠状,知了也只剩下懒散的尾音.坐在三轮车上,我任天气控制我的心情,内心一片烦躁. 百无聊赖的我仔细打量着前面的三轮车夫,这是一个中年汉子,长袖的军服绿到偏黑,厚重的裤子高高卷起,脚上拖着一双旧拖鞋,每踏 ...查看


  • 从那一刻开始
  • <从那一刻开始 "那一刻"是文章的实写,要具体.有厚度地记叙和描写出"那一刻"的人,或事,或物的发展变化的情境和过程,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通过视.听.触.嗅.味等五觉的生动形象描绘,或通过意 ...查看


  • 年味浓郁醉人心
  • 天还未破晓,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安详. 平凡的小村庄耐不住太久的等待. 你听―― "嘭――嘭――"一声声雷鸣般的声响不绝于耳. -- 天渐渐亮了,变亮了,变得更亮了! 婴儿那响亮的啼哭声再次打破了这片沉寂,惊起了旁边正在 ...查看


  • 最后一缕炊烟
  • 傍晚时分,落日的余晖将无名河镀上了一层暗红的晕,河畔的垂柳借多日春雨的滋润,已是绿叶婆娑,婀娜多姿,在落日的余晕里愈加楚楚动人.尽管已是傍晚,但春天的烂漫在这里依然被展示得淋漓尽致.河边的小径上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在散步,悠闲,惬意,彼此说着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