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__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各位领导,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说明:一、对教材的认识;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三、重点难点的定位;四、教学方法的运用;五教学时间的安排;六、教学流程的设置;七、作业的设计

导语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一、对教材的认识

200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把“现当代诗歌”确定为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并且以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中新生语文学习的“卷首语”,与2000年人教版的语文课本相比,明显具有两大优势:

1.承上启下,由易到难的认知教育优势。高中现当代诗歌教学承接了初中语文第五、六册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教材按照诗歌——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的结构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情感教育的优势。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但《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管编订者的是否有此意图,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通过对诗歌的吟诵,训练学生的语感;

2.明确诗歌的意象;

3.培养学生以伟人为风范、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操。

确立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

三、重点难点的定位

重点:诵读诗歌

确立重点的依据:《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词是诗歌的一种,因韵成诗,合曲为歌。诗歌原始的表达方式是吟唱。我们现在学习诗歌,固然不要求吟唱。但诵读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诗歌学习的重点在于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词的节奏,体会诗词浓郁的感情。

难点:诗歌的意象。

确立难点的依据:初中诗歌教学研讨的要点是诗词的大意和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没有作为要点进行学习。而“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之一。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我将借助多媒件课件,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

教法选择的依据:诗歌的意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于学生接受,把相关意象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表现,能营造更为深远的想象空间,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启发式教学利于协调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助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五、教学时间的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的设置

导语:毛泽东,中国的伟大领袖,也是以为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毛泽东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 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把它背诵出来?

(1) 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 长沙》

导入设计依据:〈沁〉是以古典诗词格律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关词的背景知识,而学生

在初中初步学过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作者背景

当时中国摆脱漫长的封建帝王统治仅十五年,各种政治势力角逐激烈,农民运动迅速发展,革命斗争形成高潮,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革命运动加以镇压。毛泽东为躲避追捕南下路经长沙,面对滔滔江水,念及革命斗争,国家前途,回忆学生时代豪情壮志,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词,抒发自己心志。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

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

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

“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老师提问: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 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 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设计依据: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诗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附: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上阕——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看:总领七句 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下阕——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忆:总领八句 回忆了青年时代在长沙的一段峥嵘岁月

上阕写景言志——言什么志? 心怀天下的宏伟抱负

下阕忆事抒情——抒什么情? 意气风发的革命豪情

七、作业的设置

本课的作业可设置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巩固题。(解决字音、词义、特殊语法现象等问题的落实。)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百舸( )争流 浪遏( )飞舟

挥斥方遒( ) 峥嵘( )岁月

2.“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中“粪土”的用法及含义。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击”、“翔”分别好在哪里?

第二部分:兴趣拓展题。(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理解的程度选择题目。)

1.谈《沁园春•长沙》的色彩美。 2.谈《沁园春•长沙》的情操美。3.谈《沁园春•长沙》的意象的选择。

4.谈《沁园春•长沙》上下阕的内在联系。

古诗词鉴赏指导

一、反复朗读、感知语言

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

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布置作业: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欣赏《浪淘沙 北戴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握。

补充说明:教师教学预案只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教学的一种预设,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次序等。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鞠躬。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各位领导,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说明:一、对教材的认识;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三、重点难点的定位;四、教学方法的运用;五教学时间的安排;六、教学流程的设置;七、作业的设计

导语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一、对教材的认识

200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把“现当代诗歌”确定为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并且以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中新生语文学习的“卷首语”,与2000年人教版的语文课本相比,明显具有两大优势:

1.承上启下,由易到难的认知教育优势。高中现当代诗歌教学承接了初中语文第五、六册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教材按照诗歌——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的结构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情感教育的优势。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但《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管编订者的是否有此意图,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通过对诗歌的吟诵,训练学生的语感;

2.明确诗歌的意象;

3.培养学生以伟人为风范、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操。

确立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

三、重点难点的定位

重点:诵读诗歌

确立重点的依据:《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词是诗歌的一种,因韵成诗,合曲为歌。诗歌原始的表达方式是吟唱。我们现在学习诗歌,固然不要求吟唱。但诵读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诗歌学习的重点在于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词的节奏,体会诗词浓郁的感情。

难点:诗歌的意象。

确立难点的依据:初中诗歌教学研讨的要点是诗词的大意和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没有作为要点进行学习。而“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之一。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我将借助多媒件课件,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

教法选择的依据:诗歌的意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于学生接受,把相关意象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表现,能营造更为深远的想象空间,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启发式教学利于协调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助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五、教学时间的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的设置

导语:毛泽东,中国的伟大领袖,也是以为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毛泽东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 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把它背诵出来?

(1) 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 长沙》

导入设计依据:〈沁〉是以古典诗词格律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关词的背景知识,而学生

在初中初步学过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作者背景

当时中国摆脱漫长的封建帝王统治仅十五年,各种政治势力角逐激烈,农民运动迅速发展,革命斗争形成高潮,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革命运动加以镇压。毛泽东为躲避追捕南下路经长沙,面对滔滔江水,念及革命斗争,国家前途,回忆学生时代豪情壮志,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词,抒发自己心志。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

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

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

“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老师提问: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 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 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设计依据: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诗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附: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上阕——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看:总领七句 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下阕——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忆:总领八句 回忆了青年时代在长沙的一段峥嵘岁月

上阕写景言志——言什么志? 心怀天下的宏伟抱负

下阕忆事抒情——抒什么情? 意气风发的革命豪情

七、作业的设置

本课的作业可设置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巩固题。(解决字音、词义、特殊语法现象等问题的落实。)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百舸( )争流 浪遏( )飞舟

挥斥方遒( ) 峥嵘( )岁月

2.“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中“粪土”的用法及含义。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击”、“翔”分别好在哪里?

第二部分:兴趣拓展题。(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理解的程度选择题目。)

1.谈《沁园春•长沙》的色彩美。 2.谈《沁园春•长沙》的情操美。3.谈《沁园春•长沙》的意象的选择。

4.谈《沁园春•长沙》上下阕的内在联系。

古诗词鉴赏指导

一、反复朗读、感知语言

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

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布置作业: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欣赏《浪淘沙 北戴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握。

补充说明:教师教学预案只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教学的一种预设,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次序等。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鞠躬。


相关文章

  • 图形背景视角下[沁园春?长沙]研究
  • 摘 要: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的角度阐释<沁园春・长沙>一词,展示该理论在诗歌分析中的解释力,同时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来欣赏诗歌,为中国写景抒情诗词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沁园春・长沙>:写 ...查看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2)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欣赏词.自学词,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要点:在音乐中领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气魄. 教学方法:音乐赏识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沁园春")看到这个题目 ...查看


  • 沁园春长沙教师版
  • 沁园春 长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本词的写作背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分析词作的上阕,领略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与慷 ...查看


  • 沁园春长沙原文 1
  •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 ...查看


  •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练习题
  •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一.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 ...查看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2
  • <沁园春 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 执教人:余书伟,陕县第二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10年教龄.联系电话:0398-3711541(办) 3712854(宅) [1**********](手) 教材分析与教学 ...查看


  • 沁园春长沙①阅读答案
  • 沁园春 长沙① 毛泽东 (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②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③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④.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⑤?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查看


  • [沁园春·长沙]教案1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课题 沁园春·长沙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沁园春·长沙>p3-4 指导思想 本节课教学以听读--品读--诵读贯穿教学始终, ...查看


  • 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
  • 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 万千书库 主题阅读 百家讲坛 武侠大全 世界名著 高中语文新课程专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的资源仓库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帮助理解诗歌思想内容. 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通过主要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