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强品德课堂实效性等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每课内容往往以图片配上简单的文字形式呈现,给授课教师留下很大的创造教材的空间,也给一般教师留下难度和挑战。如何开展活动,这要求教师在对该课程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认识经验和体验,促进认识的提高,让教材发挥出新的功能。  一、将生活实例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  教材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为此,教师要努力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通过模拟生活,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创设品德生长的空间。将真实生活通过课堂再现不断提升自己的感悟、体验和心得。如:在教《帮帮残疾人》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独臂穿衣服,用口写字、模拟盲人问路等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产生要用实际行动帮助残疾人的心理,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行为。  二、设计好实践活动,让品德的种子在实践体验中生长  巴甫洛夫曾说:我们的教育、教学、任何纪律,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连串的条件反射,品德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人们的第二天性,成为巩固稳定的品德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结合本地的特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让品德的种子在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如:在学了《养成良好习惯》一课之后,鼓励孩子走向社会,上街调查存在哪些不文明现象;让学生试着劝说沉迷于网络的同学等。将教育融于真实的生活中,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道德观念,而且儿童通过真实生活也会不断地将道德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进而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结合当地实际,适当增减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是本教材创造性使用的途径。为了能更好地符合学生和本地的情况,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做了适当韵增减。如:在教学《我生活的地方》的第一个主题《我爱家乡山和水》的时候,有的老师把“画画家乡的风光”这个活动减掉了,原因是老师认为,二年级的学生绘画技巧还达不到,画出来的家乡风光并不美丽。但老师增加了一个“观赏家乡的风光”活动,通过观看家乡的山水等使学生对家乡有个整体美的印象,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到本单元结束时再设计一个拓展活动“画画你心中未来的家乡”,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就能给予学生品德生长的空间,品德的良好种子一定能在孩子们的心灵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营子区教体局)  中等职业学校新班主任德育工作反思 陈靖婧  摘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师工作的中心所在。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始终放在第一位,树立关心爱护学生的根本观念。作为一名新班主任,在带班的实践过程中将这一思想转化为实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新班主任;德育;反思;职业学校  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学生利益着想  刚走出大学校园不久的我,在刚接手学生工作时难免有点书生气重。班主任们经常会收到学生处或团委下达的指令,在我看来这些应作为学生行为的最高指示,应像军令一般执行。这种具有强制性和压倒性的作风似乎很有铁腕风范。我往往是一厢情愿地将各种要求强压在班干部或是同学们身上。这让我在工作初期吃了不少的亏。  在屡屡受挫之后,我寻找各种机会与学生们交流,学生们告诉了我他们的真实想法。这一信息对我今后的工作充满了启示,那就是学生们需要为他们着想、能够从他们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的人。这并不意味着作为班主任为了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就要做出牺牲,违背学校甚至是社会的规章制度来溺爱和过度保护学生,而是如有经验的老师所说,要换一种角度思考,站在学生的视角上看问题,但从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的角度来提出意见和解决问题。从这以后,我对学校各项指令的贯彻执行,不再是用严厉的语言和冰冷的教条,而是用一种更具有亲和力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协商,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既能理解学校的规定,又能够心服口服地自觉执行。  二、公开表扬、私下批评,做“理解型”班主任  刚做班主任的我还显得非常年轻气盛,好高骛远。为了维护班集体的利益和班主任老师的尊严,我曾经在几次仪容仪表检查之后,对班上的几名学生点名要求他们剪头发,但是他们理直气壮地反抗,似乎竟形成了沆瀣一气的班级作风,“我就不听你的。学校都不能把我怎样,你又能把我怎样?”这样一种调调,着实让人烦恼不已。  经过半年时间的沉淀,在听取了有经验的班主任的指导建议之后,我决定放低自己的姿态,不再用衡量自己的标尺去衡量学生,学会“蹲下身去与孩子们对话”。新接手的第二个班级里,每个月的仪容仪表检查同样是难过的一关,染头发、戴首饰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再次遇到这样的难关,我改变了教育的方式,从公开点名要求整改变成了课后聊天谈心,使“批评”这一沉重的理念转化成一个沟通交流的机遇。比如小洁,她外宿迟到、染指甲、上课睡觉、不学习也不考证,连她妈妈都打电话请老师严加管教,作为班主任自然不能坐视不理。我和小洁私下谈心,跟她聊生活上的烦恼,提出她的优点,最后再婉转地提及她在学校里表现的不足之处。小洁挺争气,在认真地许诺了“我试试看”之后,不仅上课开始听讲、背书,而且在校运会时主动报名比赛,让我开心不已,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了她。  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这让我理解到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优点得到老师的赞扬,老师们要适时抓住各种机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感觉到老师就是他们身边的知心朋友,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值得信赖。  三、重视细节、不断关爱。让微笑成为名片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这个主任管得还真多,从教室卫生到学生作息,从仪容仪表到思想工作,需要不断重视细节的管理与规范,利用每一次机会,抓住每一个案例,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除了教育的细节方面,对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班主任工作中需要时时牢记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从人格上来说,应该是与学生平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也应该是亲切、和蔼和平易近人的。这种爱,不仅是无微不至的,更应该是发自肺腑的,而这些爱,更应该是用微笑的形式向学生们表现出来的。  当天气突变时,班主任应该自然地提醒学生应该多穿件衣服;在班上,应该平心静气地与学生进行平等地沟通与交流,尽量避免正面的冲突;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困惑时,应该耐心细心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高人一等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工作指派。当然,在照顾关爱学生的同学,班主任也应该不忘从正面和积极的角度指出学生们的不足,既给学生以辩解的机会,又要有理有据地进行教育引导,并激发学生努力改正的上进心。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我在工作方面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仍有很多。我会不断从老班主任身上吸取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并身体力行地投入实践中去。支持这一切行动的基础,都在于我有一份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心。在教书育人这一行业工作,教书虽容易,育人却是极难的工作。让我们期待这任重道远的工作能够促进人的成熟和成长,赢得更多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  [2]熊华生.班级管理智慧案例精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3]龚志民.深眸:班主任笔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3.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每课内容往往以图片配上简单的文字形式呈现,给授课教师留下很大的创造教材的空间,也给一般教师留下难度和挑战。如何开展活动,这要求教师在对该课程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认识经验和体验,促进认识的提高,让教材发挥出新的功能。  一、将生活实例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  教材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为此,教师要努力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通过模拟生活,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创设品德生长的空间。将真实生活通过课堂再现不断提升自己的感悟、体验和心得。如:在教《帮帮残疾人》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独臂穿衣服,用口写字、模拟盲人问路等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产生要用实际行动帮助残疾人的心理,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行为。  二、设计好实践活动,让品德的种子在实践体验中生长  巴甫洛夫曾说:我们的教育、教学、任何纪律,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连串的条件反射,品德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人们的第二天性,成为巩固稳定的品德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结合本地的特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让品德的种子在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如:在学了《养成良好习惯》一课之后,鼓励孩子走向社会,上街调查存在哪些不文明现象;让学生试着劝说沉迷于网络的同学等。将教育融于真实的生活中,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道德观念,而且儿童通过真实生活也会不断地将道德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进而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结合当地实际,适当增减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是本教材创造性使用的途径。为了能更好地符合学生和本地的情况,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做了适当韵增减。如:在教学《我生活的地方》的第一个主题《我爱家乡山和水》的时候,有的老师把“画画家乡的风光”这个活动减掉了,原因是老师认为,二年级的学生绘画技巧还达不到,画出来的家乡风光并不美丽。但老师增加了一个“观赏家乡的风光”活动,通过观看家乡的山水等使学生对家乡有个整体美的印象,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到本单元结束时再设计一个拓展活动“画画你心中未来的家乡”,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就能给予学生品德生长的空间,品德的良好种子一定能在孩子们的心灵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营子区教体局)  中等职业学校新班主任德育工作反思 陈靖婧  摘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师工作的中心所在。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始终放在第一位,树立关心爱护学生的根本观念。作为一名新班主任,在带班的实践过程中将这一思想转化为实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新班主任;德育;反思;职业学校  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学生利益着想  刚走出大学校园不久的我,在刚接手学生工作时难免有点书生气重。班主任们经常会收到学生处或团委下达的指令,在我看来这些应作为学生行为的最高指示,应像军令一般执行。这种具有强制性和压倒性的作风似乎很有铁腕风范。我往往是一厢情愿地将各种要求强压在班干部或是同学们身上。这让我在工作初期吃了不少的亏。  在屡屡受挫之后,我寻找各种机会与学生们交流,学生们告诉了我他们的真实想法。这一信息对我今后的工作充满了启示,那就是学生们需要为他们着想、能够从他们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的人。这并不意味着作为班主任为了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就要做出牺牲,违背学校甚至是社会的规章制度来溺爱和过度保护学生,而是如有经验的老师所说,要换一种角度思考,站在学生的视角上看问题,但从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的角度来提出意见和解决问题。从这以后,我对学校各项指令的贯彻执行,不再是用严厉的语言和冰冷的教条,而是用一种更具有亲和力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协商,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既能理解学校的规定,又能够心服口服地自觉执行。  二、公开表扬、私下批评,做“理解型”班主任  刚做班主任的我还显得非常年轻气盛,好高骛远。为了维护班集体的利益和班主任老师的尊严,我曾经在几次仪容仪表检查之后,对班上的几名学生点名要求他们剪头发,但是他们理直气壮地反抗,似乎竟形成了沆瀣一气的班级作风,“我就不听你的。学校都不能把我怎样,你又能把我怎样?”这样一种调调,着实让人烦恼不已。  经过半年时间的沉淀,在听取了有经验的班主任的指导建议之后,我决定放低自己的姿态,不再用衡量自己的标尺去衡量学生,学会“蹲下身去与孩子们对话”。新接手的第二个班级里,每个月的仪容仪表检查同样是难过的一关,染头发、戴首饰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再次遇到这样的难关,我改变了教育的方式,从公开点名要求整改变成了课后聊天谈心,使“批评”这一沉重的理念转化成一个沟通交流的机遇。比如小洁,她外宿迟到、染指甲、上课睡觉、不学习也不考证,连她妈妈都打电话请老师严加管教,作为班主任自然不能坐视不理。我和小洁私下谈心,跟她聊生活上的烦恼,提出她的优点,最后再婉转地提及她在学校里表现的不足之处。小洁挺争气,在认真地许诺了“我试试看”之后,不仅上课开始听讲、背书,而且在校运会时主动报名比赛,让我开心不已,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了她。  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这让我理解到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优点得到老师的赞扬,老师们要适时抓住各种机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感觉到老师就是他们身边的知心朋友,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值得信赖。  三、重视细节、不断关爱。让微笑成为名片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这个主任管得还真多,从教室卫生到学生作息,从仪容仪表到思想工作,需要不断重视细节的管理与规范,利用每一次机会,抓住每一个案例,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除了教育的细节方面,对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班主任工作中需要时时牢记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从人格上来说,应该是与学生平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也应该是亲切、和蔼和平易近人的。这种爱,不仅是无微不至的,更应该是发自肺腑的,而这些爱,更应该是用微笑的形式向学生们表现出来的。  当天气突变时,班主任应该自然地提醒学生应该多穿件衣服;在班上,应该平心静气地与学生进行平等地沟通与交流,尽量避免正面的冲突;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困惑时,应该耐心细心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站在高人一等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工作指派。当然,在照顾关爱学生的同学,班主任也应该不忘从正面和积极的角度指出学生们的不足,既给学生以辩解的机会,又要有理有据地进行教育引导,并激发学生努力改正的上进心。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我在工作方面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仍有很多。我会不断从老班主任身上吸取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并身体力行地投入实践中去。支持这一切行动的基础,都在于我有一份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心。在教书育人这一行业工作,教书虽容易,育人却是极难的工作。让我们期待这任重道远的工作能够促进人的成熟和成长,赢得更多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  [2]熊华生.班级管理智慧案例精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3]龚志民.深眸:班主任笔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3.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相关文章

  • 思想品德优质课评课
  • 思想品德优质课评课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老师:早上好! 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改革以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政治学术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的授课部分已于昨天下午全部展示完毕. 下面,我代表初中学科组对参 ...查看


  • 围绕目标 突出"真实" 做到"注重"
  •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因此,品德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主题内容来确定活动目标,使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注意强化儿 ...查看


  • 初中思品课教学需要贴近学生生活
  • 初中思品课教学需要贴近学生生活 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十多年了,我发现思想品德课很难得到学生喜欢,一方面因为其内容的理论性强,使师生觉得难教难学:另一方面在我们的教学中确实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脱离生活实际,使教学缺少活力.学生们都把政治课当成了 ...查看


  • 初中政治论文
  •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的高效课堂 甘肃漳县盐井中学 朱耀宗 摘要: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教学手段和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等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思品:教学:高效 课堂犹如教师的阵地,在多年的 ...查看


  • [祖国的宝岛台湾]导学案
  • <祖国的宝岛台湾>导学案 双河小学王小丽 一.教学预设 1.课程标准分析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是高年段的起始教材,本册教材在承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年级教材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一些发展 ...查看


  • 浅谈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 [内容提要]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实现教学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使短短的40分钟课堂发挥实效,是本文研究和论述的主要内容.文章首先分析了确定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然后从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特点这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入手,开 ...查看


  • 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究实践
  • 摘要:虽然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途径很多,但我们也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学科主阵地作用,着力培养学生道德践行能力.通过激发兴趣.关注细节.搭建平台等方式进行实现.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有效性  提高 在小学,担当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学科很多 ...查看


  • 反思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景教学"模式
  •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情景教学的优点与缺点,希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情景教学,使情景教学成为时初中思想品德课有作用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情景教学 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社会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的课 ...查看


  • 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之反思
  •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之反思 金华九年制学校 杨军政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渠道.要想让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中有一个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培养其学习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