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至死不曾吞并过卫国,难道是因为卫鞅?-今日头条

殷商的核心地区,大抵正是今天的河南省。

所以河南的几个国家,不光宋国牢牢不忘自己“亡国之余”的身份,就是卫国、郑国两个姬姓国家,有殷商文化的遗风。

郑国卫国经常被放到一起说,说河南出美女,叫郑卫之女,说河南的流行歌曲影响大,叫郑卫之音。

卫国也是殷商遗民特别多的地方。周武王打赢了牧野之战,军队开进朝歌。商纣自焚死了,商人投降。周武王不想激化民族矛盾,对商纣的儿子武庚禄父给以优待;但是当然他也不会对武庚禄父放心,就派了自己的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来监视他。武王把朝歌分成三块:北边叫邶,封给武庚禄父;东边叫鄘,封给管叔;南边叫卫,封给蔡叔。三个人共同治理殷商遗民,因此叫三监。

显然,这个局势并不稳定。尤其糟糕的是,周武王灭商之后,第二年就病死了。儿子成王年纪还小,于是弟弟周公姬旦摄政。这个时候,管叔和蔡叔不但不监视武庚禄父了,反而和武庚禄父勾结,一起发动叛乱,这就是有名的“三监之乱”。

于是周公调动了可以调动的全部力量,发动了第二次东征。这次仗打得远比武王伐纣惨烈,《诗经》里面说:“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戕是方孔的斧子,皇同惶。就是说,这一仗,把武器都打残了,四面八方的国家,都打得人心惶惶的。当兵的能活着回来,都庆幸自个儿命大。

终于乱子平定,周公就把邶、鄘、卫三监合并,封建了一个卫国。这次派到卫国去坐镇的人物,当然得是最信得过的人了,于是周公选择了自己的小兄弟康叔封。

卫国既是殷商的王都所在,又有爆发叛乱的糟糕先例,周公对这里的统治,当然是格外重视的。因此他特别叮嘱这个小兄弟说,对殷民不要采取高压政策,要做春风化雨式的政治思想工作(《康诰》)。

商人特别喜欢喝酒,据考古发现看,多穷的人陪葬品里都会有个酒杯。传说商纣搞过酒池肉林,大概也是有点依据的。周公对这个风气很反感,他说,商朝就是因为喜欢喝酒,酒腥气飘到天上,才导致“天降丧于殷”的。于是,他颁布了非常严厉的禁酒令(《酒诰》):

“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同于杀。”

大概就是说,殷顽民聚众喝酒,还有受再教育的机会。周人要是谁这么干,那就马上送回首都来,咔嚓掉算了,绝不宽贷。

今天的上海还迷恋着旧上海的风情,卫风也接过了商人“好酒及色”的传统。孔子到卫国,先赞叹人很多,也很富裕,后来就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我们看一下地图,宋、郑、卫这三个河南地区比较重要的国家,卫国突在最北边,大部分国土在黄河以北。所以在春秋时,卫国最早受到北方戎狄部落的攻击,鲁闵公二年(-660年)十二月,卫国国都沦陷,从此卫国就衰落了,基本可以说是一蹶不振。

衰落到什么地步呢?——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把它给忘了。

一直到秦二世的时候,不知道哪天一翻地图,诶,怎么还有个卫国啊,赶紧取消掉。所以卫国反而成了最后灭亡的诸侯国。

但是,国力弱归弱,卫国是一个很出人才的地方。而且和宋国不同,这儿出的不是思想家,而是踏踏实实的政治家、军事家,到战国时代,最重要的两个改革者,一个吴起一个商鞅,都是卫国人。

当然,他们没有报效祖国,而是跑到其他国家去了。看东周尤其是战国的历史,竟依稀有这样的感觉:卫国不像个国家,而像所大学。大学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当然不一定会留校,而是纷纷跑到外企打工去了。

来源:《失败者的春秋》作者: 刘勃

联系翻书姐&懒人翻书(版权、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殷商的核心地区,大抵正是今天的河南省。

所以河南的几个国家,不光宋国牢牢不忘自己“亡国之余”的身份,就是卫国、郑国两个姬姓国家,有殷商文化的遗风。

郑国卫国经常被放到一起说,说河南出美女,叫郑卫之女,说河南的流行歌曲影响大,叫郑卫之音。

卫国也是殷商遗民特别多的地方。周武王打赢了牧野之战,军队开进朝歌。商纣自焚死了,商人投降。周武王不想激化民族矛盾,对商纣的儿子武庚禄父给以优待;但是当然他也不会对武庚禄父放心,就派了自己的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来监视他。武王把朝歌分成三块:北边叫邶,封给武庚禄父;东边叫鄘,封给管叔;南边叫卫,封给蔡叔。三个人共同治理殷商遗民,因此叫三监。

显然,这个局势并不稳定。尤其糟糕的是,周武王灭商之后,第二年就病死了。儿子成王年纪还小,于是弟弟周公姬旦摄政。这个时候,管叔和蔡叔不但不监视武庚禄父了,反而和武庚禄父勾结,一起发动叛乱,这就是有名的“三监之乱”。

于是周公调动了可以调动的全部力量,发动了第二次东征。这次仗打得远比武王伐纣惨烈,《诗经》里面说:“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戕是方孔的斧子,皇同惶。就是说,这一仗,把武器都打残了,四面八方的国家,都打得人心惶惶的。当兵的能活着回来,都庆幸自个儿命大。

终于乱子平定,周公就把邶、鄘、卫三监合并,封建了一个卫国。这次派到卫国去坐镇的人物,当然得是最信得过的人了,于是周公选择了自己的小兄弟康叔封。

卫国既是殷商的王都所在,又有爆发叛乱的糟糕先例,周公对这里的统治,当然是格外重视的。因此他特别叮嘱这个小兄弟说,对殷民不要采取高压政策,要做春风化雨式的政治思想工作(《康诰》)。

商人特别喜欢喝酒,据考古发现看,多穷的人陪葬品里都会有个酒杯。传说商纣搞过酒池肉林,大概也是有点依据的。周公对这个风气很反感,他说,商朝就是因为喜欢喝酒,酒腥气飘到天上,才导致“天降丧于殷”的。于是,他颁布了非常严厉的禁酒令(《酒诰》):

“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同于杀。”

大概就是说,殷顽民聚众喝酒,还有受再教育的机会。周人要是谁这么干,那就马上送回首都来,咔嚓掉算了,绝不宽贷。

今天的上海还迷恋着旧上海的风情,卫风也接过了商人“好酒及色”的传统。孔子到卫国,先赞叹人很多,也很富裕,后来就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我们看一下地图,宋、郑、卫这三个河南地区比较重要的国家,卫国突在最北边,大部分国土在黄河以北。所以在春秋时,卫国最早受到北方戎狄部落的攻击,鲁闵公二年(-660年)十二月,卫国国都沦陷,从此卫国就衰落了,基本可以说是一蹶不振。

衰落到什么地步呢?——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把它给忘了。

一直到秦二世的时候,不知道哪天一翻地图,诶,怎么还有个卫国啊,赶紧取消掉。所以卫国反而成了最后灭亡的诸侯国。

但是,国力弱归弱,卫国是一个很出人才的地方。而且和宋国不同,这儿出的不是思想家,而是踏踏实实的政治家、军事家,到战国时代,最重要的两个改革者,一个吴起一个商鞅,都是卫国人。

当然,他们没有报效祖国,而是跑到其他国家去了。看东周尤其是战国的历史,竟依稀有这样的感觉:卫国不像个国家,而像所大学。大学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当然不一定会留校,而是纷纷跑到外企打工去了。

来源:《失败者的春秋》作者: 刘勃

联系翻书姐&懒人翻书(版权、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 荆轲刺秦王小品台词
  • 荆轲刺秦王(多幕剧) 时间:战国末期--即公元前227年(秦统一六国前六年)秋. 地点:燕国京都蓟城和秦国都城咸阳. 人物: 太子丹--燕王喜之子,曾做为人质出使赵国和秦国,因不忍秦王的侮辱而逃回燕国. 鞠武--太子丹的老师.荆轲刺秦王小品 ...查看


  •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1
  • 译文: 僖公二十七年冬季,楚成王和诸侯围困宋国.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报告紧急情况.先轸(zhen,音诊)说:"报答施舍,救援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都在这里了."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在卫国娶妻,假 ...查看


  • [〈史记〉选读]重点翻译复习资料(1)
  • <〈史记〉选读>重点翻译复习资料 <项羽本纪> 1.每吴中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译:每当吴中有大工程和丧事,项梁常替他们主办,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们各人的 ...查看


  • 10.希望别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得到发展
  • [原文]五年,宋伐杞1,桓公谓管仲与鲍叔曰:"夫宋,寡人固欲伐之,无若诸侯何.夫杞,明王之后也.今宋伐之,予欲救之,其可乎?"管仲对曰:"不可.臣闻内政之不修,外举义不信.君将外举义,以行先之,则诸侯可令附.& ...查看


  • 低一些(降低物欲的升格作文)
  • 低一些 <易经>云:"亢龙有悔".龙飞得太高,就会有灾祸:弓拉得太满便会折断:水装得太多则会溢出.人如果无限追求高配置,也会自食恶果. 世界许多事情并非比别人越高,就是越好.因为物极必反,一件事好到了极点,跟 ...查看


  • 浅析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 浅析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 (管理工程系 物流管理2班 陈灵杰 133404242 ) 摘要:国家的经济实力,稳定的政局,政治开明,武器装备,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团结统一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支柱. 关键字:中国国防 历史 启示 "国无防不立, ...查看


  • 滑稽列传文言文双主体互动四步学习法
  • "高中文言文双主体互动四步学习法"课案 滑稽列传 主备人:高二语文组 宋姝芳 (一)本文预习与检测将按三板块进行: 第一板块 1--4自然段(淳于髡) 第二板块 5--7自然段 (优孟) 第三板块 8--12自然段(优旃 ...查看


  • 大学语文翻译
  • 宫之奇谏假道 晋国大夫荀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良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晋献公说:"这些东西是我的宝物啊"荀息回答说:"如果能向虞国借到路,这些东西就像放在国外库房里一样."晋献公说 ...查看


  • 何为"天机不可泄露"-今日头条
  • 李双林.文 最近有网友问我,说:"既然是天机不可泄露,那么预测未来趋吉避凶不是相互矛盾吗?" ,问这个问题说明也是善于思考的人.但也是对易学的无知和盲目导致的疑惑.现在的人对易学的了解并不是从书本上或者古典里面,大多数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