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中央集权制教育行政体制的利弊。
在今天倡导民主的时代,集权制比起分权制,更易受到批评。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 赫赫有名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就指出,官僚主义习气与教育的集权制有关,号召“教育的管理必须实 行分权制”世界银行1988年的一份报告也对教育集权制的效率提出了批评。
截至当前,把对教育集权制的批评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效率不高。权力集中,必然导致机械呆板的组织系统,它很难对来自下层的变化作出及时反应。 第二,制度僵硬。集权制一般采用统一的政策和措施管理教育事业,如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是 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落后地区,都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甚至教科书。即使有变化, 也是自上而进行,且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第三,地方政府无积极性。
第一, 集权制下的学校难于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 管理费用高。汉那威(J. Hannaway)和科尔讷(M. Carnoy)认为,这是因为:管理能力有 限,不易管理,需要投入更多的费用;一个普通的地方教育事务也必须有一个遥远的中央政府决定; 课程、教学、教师机械划一的标准也易导致更多的费用和支出。
但是,上述两位学者也在他们的著作中指出,有些表面上看来是集权制的缺点,实际上恰恰是集权 制的优点,如通过中央调控把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这恰恰提高了效益,同时也消除了由于各 地资源条件的差异而造成的教育上的不公平;
统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虽然不能满足地方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但从长远看,在现代社会,那 些掌握了人类社会最基本、最广博的普通知识和技能、拥有国家甚至国际承认的资格证书的人,最 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和信息交流的需要。
另外,地方参与有助提高地方的积极性,但地方狭隘的眼光也容易导致过激或保守的政策,影响对 上级正确政策的执行。陈孝彬也认为,集权制的优点是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一规划和 领导全国的教育事业;有利于统一办学标准,保持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利于调节各地 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其缺点是难于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央政 府负担过重;教育行政管理以及教育改革发展缺乏灵弹性,难于因地制宜发展教育。
2、如何看待地方分权制教育行政体制的优缺点?
地方分权制形成的原因,许多学者也作了研究,滕大春在《今日美国教育》一书中指出,主要与文化 传统有关。美国就是一个例证,美国建国之初,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比较崇尚欧洲尤其是英国的教育 体制,不愿把教育这种事关种族命运的大事委托给中央政府集中管理,才在宪法中只字不提教育。直 到1917年国会通过《人权法案》,教育事务权才明确划归地方政府所有,由此开创了教育管理的分权 制。胡森在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卷》中认为,教育的分权制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水平有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教育的集权程度较低,教育体制倾向与分权制。还有人为, 在多民族聚集和民族语言呈多样化的国家,也倾向与分权制的管理模式。众多观点至少说明,分权制 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除了历史因素外,那么在今天的教育变革中,中央政府为何愿意把教育权利交给地方政府?学者们也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Diana Conyers认为,教育上之所以实行分权制,与其说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 还不如说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政府愿意通过分权制削弱自己的权利,相反,都 期望通过分权式的改革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汉森(F. M. Hanson)研究了美洲一些国家的改革情况 后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教育组织改进的起因与其说是技术因素,即为了提高效率,不如说政治上 的考虑。
我国学者吴宏志认为,中央政府之所以愿采取分权制,首先是能够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因为分权 制能够克服庞大和过于集中的中央权力而导致的官僚主义。其次是分权制能够带来教育的民主化。 因为有学者曾给教育民主化界定是教育面的平等和参与教育管理。分权制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教 育决策中,从而提高教育民主化水平。第三是能调动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并使教育与地方社会协 调发展。第四是有利于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减轻中央财政负担。
上述原因也是地方分权制的优点,众多学者承认教育管理上的分权制是一种教育进步的表现。但同 时又强调,不应过分跨大这种优点,海外学者对我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作出这样的评价,认为我 国80年代后期权力下放运动带来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但也造成了地区间的差异,一些贫困地区的学 校只是在勉强维持而已。J. Hannaway和M. Carnoy认为,分权只会有利于那些收入上可,且对教育 有较高要求的家庭,因为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学校的机会。而对那些收入较低,且对教育需要 不高的家庭来说,情况会更糟。相反,集权采取的统一课程和质量标准要求使后者更放心。因为普 通学校的质量有了保证。
3、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完善我国教育法制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有一个较为健全而严密的教育法律体系,是全面实现教育法制 的前提条件。我们的教育法律体系规模还嫌狭小,数量也嫌不足,尤其是教育单项法律,很多还没有 出台,致使教育的众多领域,如教育投入、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组建和职权范围、高等教育的体制和 建设、社会教育、在校学生意外伤亡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等,至今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这些都需要 进一步健全。
(二)重视对教育立法技术的研究。要使教育法律体系严密而完善,必须考虑教育的立法技术。
(三)进一步提倡司法介入。把教育法单纯看成是行政法的一部分,显然不利于严肃执法。如果有 更多的司法介入,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和威慑性就会大大增强。
(四)开展国外教育司法判例的研究。国外不少国家,特别是教育法律较完备的经济发达国家,在 教育执法和司法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教育判例。研究这些判例,对完善 我国教育法制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4、试述教学视导的基本模式。
(一)临床视导:美国哈佛大学歌德哈默、科根等人于是20世纪60年代末年代初提出了一种被称 为“临床视导”的教学视导模式。根据他们的解释,这是一种“通过对教师世纪教学的直接观察来 获取资料的过程”或“一种设计来改进教师在教室中的表现的原理与实务”。临床视导过程可以分为 五个阶段:第一,观察前会议;第二,教学的观察;第三,分析和策略;第四,视导会议;第五, 会议后的分析。
(二)合作性专业发展:这一模式是美国教育学家格拉特霍恩1984年提出来的。主要含义是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教师为提高各自的教学能力,自愿组合,成立合作小组,然后通过相互课堂观察和意见 反馈的方式,互为视导,最终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采用这一模式有三大好处:第一,可以减少教 学管理者的工作量;第二,有利于教师相互间的专业发展;第三,促进教师相互间的合作。
(三)个人化专业发展: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主要责任,教师可以采取独 立自主的工作方式,实现自己设定的发展目标,但应接受视导人员的指导和帮助。根据瑟吉万尼的 解释,这一模式有五个执行步骤:第一,教师自己提出发展计划;第二,指导人员审核教师的目标, 并提出反馈意见;第三,召开双方参加的会议,达成共识;第四,进行形成性评价;第五,完成总 结性评价。
(四)非正式视导:这一模式指的事实导人员对教师实施非正式的、不定期的、短暂的教室观察和反 馈,类似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走动管理”。
1、论述中央集权制教育行政体制的利弊。
在今天倡导民主的时代,集权制比起分权制,更易受到批评。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 赫赫有名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就指出,官僚主义习气与教育的集权制有关,号召“教育的管理必须实 行分权制”世界银行1988年的一份报告也对教育集权制的效率提出了批评。
截至当前,把对教育集权制的批评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效率不高。权力集中,必然导致机械呆板的组织系统,它很难对来自下层的变化作出及时反应。 第二,制度僵硬。集权制一般采用统一的政策和措施管理教育事业,如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是 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落后地区,都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甚至教科书。即使有变化, 也是自上而进行,且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第三,地方政府无积极性。
第一, 集权制下的学校难于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 管理费用高。汉那威(J. Hannaway)和科尔讷(M. Carnoy)认为,这是因为:管理能力有 限,不易管理,需要投入更多的费用;一个普通的地方教育事务也必须有一个遥远的中央政府决定; 课程、教学、教师机械划一的标准也易导致更多的费用和支出。
但是,上述两位学者也在他们的著作中指出,有些表面上看来是集权制的缺点,实际上恰恰是集权 制的优点,如通过中央调控把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这恰恰提高了效益,同时也消除了由于各 地资源条件的差异而造成的教育上的不公平;
统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虽然不能满足地方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但从长远看,在现代社会,那 些掌握了人类社会最基本、最广博的普通知识和技能、拥有国家甚至国际承认的资格证书的人,最 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和信息交流的需要。
另外,地方参与有助提高地方的积极性,但地方狭隘的眼光也容易导致过激或保守的政策,影响对 上级正确政策的执行。陈孝彬也认为,集权制的优点是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一规划和 领导全国的教育事业;有利于统一办学标准,保持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利于调节各地 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其缺点是难于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央政 府负担过重;教育行政管理以及教育改革发展缺乏灵弹性,难于因地制宜发展教育。
2、如何看待地方分权制教育行政体制的优缺点?
地方分权制形成的原因,许多学者也作了研究,滕大春在《今日美国教育》一书中指出,主要与文化 传统有关。美国就是一个例证,美国建国之初,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比较崇尚欧洲尤其是英国的教育 体制,不愿把教育这种事关种族命运的大事委托给中央政府集中管理,才在宪法中只字不提教育。直 到1917年国会通过《人权法案》,教育事务权才明确划归地方政府所有,由此开创了教育管理的分权 制。胡森在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卷》中认为,教育的分权制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水平有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教育的集权程度较低,教育体制倾向与分权制。还有人为, 在多民族聚集和民族语言呈多样化的国家,也倾向与分权制的管理模式。众多观点至少说明,分权制 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除了历史因素外,那么在今天的教育变革中,中央政府为何愿意把教育权利交给地方政府?学者们也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Diana Conyers认为,教育上之所以实行分权制,与其说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 还不如说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政府愿意通过分权制削弱自己的权利,相反,都 期望通过分权式的改革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汉森(F. M. Hanson)研究了美洲一些国家的改革情况 后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教育组织改进的起因与其说是技术因素,即为了提高效率,不如说政治上 的考虑。
我国学者吴宏志认为,中央政府之所以愿采取分权制,首先是能够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因为分权 制能够克服庞大和过于集中的中央权力而导致的官僚主义。其次是分权制能够带来教育的民主化。 因为有学者曾给教育民主化界定是教育面的平等和参与教育管理。分权制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教 育决策中,从而提高教育民主化水平。第三是能调动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并使教育与地方社会协 调发展。第四是有利于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减轻中央财政负担。
上述原因也是地方分权制的优点,众多学者承认教育管理上的分权制是一种教育进步的表现。但同 时又强调,不应过分跨大这种优点,海外学者对我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作出这样的评价,认为我 国80年代后期权力下放运动带来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但也造成了地区间的差异,一些贫困地区的学 校只是在勉强维持而已。J. Hannaway和M. Carnoy认为,分权只会有利于那些收入上可,且对教育 有较高要求的家庭,因为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学校的机会。而对那些收入较低,且对教育需要 不高的家庭来说,情况会更糟。相反,集权采取的统一课程和质量标准要求使后者更放心。因为普 通学校的质量有了保证。
3、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完善我国教育法制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有一个较为健全而严密的教育法律体系,是全面实现教育法制 的前提条件。我们的教育法律体系规模还嫌狭小,数量也嫌不足,尤其是教育单项法律,很多还没有 出台,致使教育的众多领域,如教育投入、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组建和职权范围、高等教育的体制和 建设、社会教育、在校学生意外伤亡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等,至今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这些都需要 进一步健全。
(二)重视对教育立法技术的研究。要使教育法律体系严密而完善,必须考虑教育的立法技术。
(三)进一步提倡司法介入。把教育法单纯看成是行政法的一部分,显然不利于严肃执法。如果有 更多的司法介入,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和威慑性就会大大增强。
(四)开展国外教育司法判例的研究。国外不少国家,特别是教育法律较完备的经济发达国家,在 教育执法和司法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教育判例。研究这些判例,对完善 我国教育法制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4、试述教学视导的基本模式。
(一)临床视导:美国哈佛大学歌德哈默、科根等人于是20世纪60年代末年代初提出了一种被称 为“临床视导”的教学视导模式。根据他们的解释,这是一种“通过对教师世纪教学的直接观察来 获取资料的过程”或“一种设计来改进教师在教室中的表现的原理与实务”。临床视导过程可以分为 五个阶段:第一,观察前会议;第二,教学的观察;第三,分析和策略;第四,视导会议;第五, 会议后的分析。
(二)合作性专业发展:这一模式是美国教育学家格拉特霍恩1984年提出来的。主要含义是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教师为提高各自的教学能力,自愿组合,成立合作小组,然后通过相互课堂观察和意见 反馈的方式,互为视导,最终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采用这一模式有三大好处:第一,可以减少教 学管理者的工作量;第二,有利于教师相互间的专业发展;第三,促进教师相互间的合作。
(三)个人化专业发展: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主要责任,教师可以采取独 立自主的工作方式,实现自己设定的发展目标,但应接受视导人员的指导和帮助。根据瑟吉万尼的 解释,这一模式有五个执行步骤:第一,教师自己提出发展计划;第二,指导人员审核教师的目标, 并提出反馈意见;第三,召开双方参加的会议,达成共识;第四,进行形成性评价;第五,完成总 结性评价。
(四)非正式视导:这一模式指的事实导人员对教师实施非正式的、不定期的、短暂的教室观察和反 馈,类似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走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