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体育教学研讨会信息报道
日前,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吉林省教育学院、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三省联合主办,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承办,东北三省第八届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举行。 此次活动于20011年6月20日-22日历时三天,目的是为继续推进东北三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展示和总结东北三省体育教学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分享最新体育教学成果,搭建东北三省体育教师展示教学技能和交流学习的平台,发挥广大中小学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的作用,使体育教学能够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来自东北三省的省、市、区级体育教研员,部分地区中小学校长、体育教师等千余人参加了此次教学研讨活动。 在本次体育教学研讨活动中,由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王焕勇老师,代表辽宁省初中体育教师现场所作的《技巧-----纵箱前滚翻》一课,以其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创新灵活的教法运用、客观高效的教学效果,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并荣获本次大会评比一等奖。王老师的这节体操教学课,更进一步深化了体育课程性质和功能,新课改的理念也显现在教学实践中。同时,此课集中体现了大连市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多年的课改征程中,通过脚踏实地的艰辛努力,一步一步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溶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与发展。纵观全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突出特点:
1、 教材选择大胆、创新,具有挑战性
本次是异地作课,教师对当地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如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基础、个性倾向、兴趣特点特殊群体、班级纪律)、教学条件等教学资源了解甚少的情况下,能够大胆选择《技巧-----纵箱前滚翻》,利用初一年级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更使一种考验。
2、 教学设计新颖独特,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目标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学的公平性。如教学目标当中的技能领域目标:“使80%以上的学生能在同伴的帮助与保护下逐步完成高度不同的箱上前滚翻动作,20%的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与保护下能够尝试完成”。此目标提得具体、细致,有量化,可检测,可操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3、 教学方法灵活得当,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因材施教,
4、 教学效果显著,体现了体育学科特点
教学中教师重视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学习,注重结合场地器材进行身体素质课课练,
#突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教师正确的导和学生主动的学时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明显特征。教师能很好地根据学情和特点,以互动的形式设计各类启发性的问题或问题串,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尝试练习、主动体验、实践学习的学练天地里,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课的目标和学生学习动机的关
系进一步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出现四、练、创、比的教学结构,使教与学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保证了教与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增强
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激情和亲和力以及较强的调控课堂氛围、驾驭课堂节奏的能力,给所有观摩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责任心、业务水平、综合素质正在大幅度的攀升。
*关注全体,各有所获
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下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教学中以“观察体验、启发思维、合作互动”为指导思想,创设民主宽松的学练氛围,营造互动和谐的教学环境,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锻炼的主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都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进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体现成功体育的思想,实行分层次教学,调动不同体能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获得成功的感受,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得到提高,。
*精心施教,形成特色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传授技术的一门学科,离开了运动技术,体育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示范规范标准,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教学实效强,教学层次分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示范动作精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中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被很好滴调动起来,形成“愿学”)
*本次活动对引领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和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将产生推动作用,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对教材的定位不准,教学内容的只是点散,运动技术的重难点把握不准,导致对运动技术教学的讲解不规范,教学步骤不清楚,多的是套话、空话,少的是对学生来理解技术、明白道理的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和指导,教师的专业功底还有待于历练和提高。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丰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有充足的自尊、自信和自控能力,有坚强的信念与乐观的价值取向。
*技能教学有所淡化;运动负荷过低;过度强调学生主体
*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制定和发布的《标准》及实施办法,对学校的体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和约束力,应该考虑周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利于学校贯彻实施,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通过本次体育教学研讨活动,让我们在同行碰撞与共鸣中、专家指导与引领下,在十年课改再上路之际,明确了方向,激发了动力,去开创我市初中体育课改新篇章。
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体育学科
薛宏
2011年6月
东北三省体育教学研讨会信息报道
日前,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吉林省教育学院、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三省联合主办,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承办,东北三省第八届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举行。 此次活动于20011年6月20日-22日历时三天,目的是为继续推进东北三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展示和总结东北三省体育教学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分享最新体育教学成果,搭建东北三省体育教师展示教学技能和交流学习的平台,发挥广大中小学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的作用,使体育教学能够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来自东北三省的省、市、区级体育教研员,部分地区中小学校长、体育教师等千余人参加了此次教学研讨活动。 在本次体育教学研讨活动中,由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王焕勇老师,代表辽宁省初中体育教师现场所作的《技巧-----纵箱前滚翻》一课,以其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创新灵活的教法运用、客观高效的教学效果,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并荣获本次大会评比一等奖。王老师的这节体操教学课,更进一步深化了体育课程性质和功能,新课改的理念也显现在教学实践中。同时,此课集中体现了大连市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多年的课改征程中,通过脚踏实地的艰辛努力,一步一步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溶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与发展。纵观全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突出特点:
1、 教材选择大胆、创新,具有挑战性
本次是异地作课,教师对当地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如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基础、个性倾向、兴趣特点特殊群体、班级纪律)、教学条件等教学资源了解甚少的情况下,能够大胆选择《技巧-----纵箱前滚翻》,利用初一年级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更使一种考验。
2、 教学设计新颖独特,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目标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学的公平性。如教学目标当中的技能领域目标:“使80%以上的学生能在同伴的帮助与保护下逐步完成高度不同的箱上前滚翻动作,20%的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与保护下能够尝试完成”。此目标提得具体、细致,有量化,可检测,可操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3、 教学方法灵活得当,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因材施教,
4、 教学效果显著,体现了体育学科特点
教学中教师重视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学习,注重结合场地器材进行身体素质课课练,
#突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教师正确的导和学生主动的学时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明显特征。教师能很好地根据学情和特点,以互动的形式设计各类启发性的问题或问题串,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尝试练习、主动体验、实践学习的学练天地里,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课的目标和学生学习动机的关
系进一步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出现四、练、创、比的教学结构,使教与学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保证了教与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增强
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激情和亲和力以及较强的调控课堂氛围、驾驭课堂节奏的能力,给所有观摩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责任心、业务水平、综合素质正在大幅度的攀升。
*关注全体,各有所获
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下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教学中以“观察体验、启发思维、合作互动”为指导思想,创设民主宽松的学练氛围,营造互动和谐的教学环境,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锻炼的主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都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进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体现成功体育的思想,实行分层次教学,调动不同体能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获得成功的感受,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得到提高,。
*精心施教,形成特色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传授技术的一门学科,离开了运动技术,体育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示范规范标准,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教学实效强,教学层次分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示范动作精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中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被很好滴调动起来,形成“愿学”)
*本次活动对引领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和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将产生推动作用,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对教材的定位不准,教学内容的只是点散,运动技术的重难点把握不准,导致对运动技术教学的讲解不规范,教学步骤不清楚,多的是套话、空话,少的是对学生来理解技术、明白道理的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和指导,教师的专业功底还有待于历练和提高。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丰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有充足的自尊、自信和自控能力,有坚强的信念与乐观的价值取向。
*技能教学有所淡化;运动负荷过低;过度强调学生主体
*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制定和发布的《标准》及实施办法,对学校的体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和约束力,应该考虑周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利于学校贯彻实施,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通过本次体育教学研讨活动,让我们在同行碰撞与共鸣中、专家指导与引领下,在十年课改再上路之际,明确了方向,激发了动力,去开创我市初中体育课改新篇章。
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体育学科
薛宏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