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从这里起飞
——榆林市第一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解说词
冯贵章老师
广袤的塞北大地,古老的长城脚下,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这里书香满园,这里绿茵遍地,这里名师云集,这里英才辈出;这里是雏鹰展翅的高地,这里是梦想起飞的舞台。这,就是榆林市第一中学。回眸过去,展望未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淀与酝酿,成熟的榆林一中正走向辉煌„„
榆林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56年,原为初级中学;1958年扩建为完全中学;2001年评为榆林市重点中学;2003年高中部迁入红山校区,学校实现了初高中分离办学;2004年被认定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2011年,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工程,2013年顺利迁入新校区。学校现有教学班72个,学生4263人,教职工349人,专任教师315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34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25人,学历达标率100%。半个多世纪来,一代又一代一中人高举育人为本的旗帜,励精图治,不倦追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榆林一中的发展卓然不凡,成就斐然。桃李遍天下,新人成栋梁。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绿色示范校园、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双语实验项目学校等30多项各级各类荣誉。近年来,榆林一中秉承 “追求和谐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理念,高度关注学生素质提升、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致力于把学校建成陕西省优秀省级示范普通高中,致力于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品位高、特色明、现代化”的一流名校。
齐心协力创名校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巩固发展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加快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品牌名校,2011年区委、区政府科学谋划,果断决策,向社会筹资5.42亿元,利用27个月时间,在东沙新区建成占地350亩、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规模档次全国领先的新校区。新一中环境优美、布局科学,实现了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楼、艺术楼、体育馆、公寓楼和师生餐厅,设施先进,功能多元。在新校区建设期和投用后,省市区领导多次亲临现场,调研指导。2013年秋季开学后,区委、区政府在市一中召开创建名校启动仪式暨开学典礼活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市一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创建名校工作座谈会,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学校紧紧围绕创建名校目标,以建设一流师资、打造高质量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全方位推进,多举措强化,推动了学校快速高效发展。
创新管理促效益
为了加快名校建设步伐,近年来,我校在学习借鉴名校办学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深入推出办学机制改革。在学校管理上,建立了三级管理机制,重要工作校委会决策,处室分工负责,年级部贯彻落实,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工作局面。在队伍管理上,全面推行聘用制,中层以上领导由校长聘任,科任教师由年级主任聘任,落聘者调整岗位,待岗培训。聘任制的实施,盘活了用人机制,激发了工作的主动性。在工作考核上,每学年学校、家长和学生对教师德、能、绩、效、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评优树模、酬薪待遇、下年聘任的主要依据。在总务后勤管理上,通过购买劳动服务,
引进安保公司和保洁公司,实行24小时全天候安保管理和保洁清理;师生就餐、购物、公寓管理实现了全程电子化。社会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有效分解了学校压力,提高了服务质量。
推开课改提质量
为了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分批次组织教师去北京、西安、衡水、宜川、苏州、河南永威等地课改名校观摩学习,邀请省内、国内知名课改专家来校培训指导,多次召开高效课堂研讨会,在深入研究,广泛实践,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榆林市第一中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在高一年级所有教学班试行“三阶段五步骤”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两周组织召开一次高效课堂研讨会,相互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学校组织骨干,集中力量研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最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在这样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极大地释放了课堂活力,教学效率实现了最大化。涌现出李增光、郭红雁、王广瑜等一大批课改名师,高考成绩逐年攀升。2012年,二本上线率52.8%,实现了一本二本“双突破”,2013年,二本上线率54.6%,实现了数量质量“双提升”,2014年,二本上线率达54.8%,实现了奖杯口碑“双丰收”,三年来,累计考入国内十大名校的学生达62人。
打造特色创品牌
为了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全面推进校园精品文化建设。学校大门以鲲鹏展翅为造型,预示着学校崭新辉煌的未来。临步校园,红墙绿树,芳草鲜花、青松翠柏、奇石雕刻、喷泉流水、假山池沼、长廊亭台、名人雕像,错落有致,如诗如画,实现了自然文化与人文景观的相得益彰。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上,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开设了文学、书法、绘画、舞蹈、科普、声乐、器乐、健身、社会实践等社团小组,每周星期五下午开展无课日活动,学生在自由参与、自我组合、集体实践中,培养了兴趣,发展了特长,实现了自我成长。每天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开放生物、物理、化学创新实验室,供学生进行科技制作、实验探究;每周开设“名画欣赏”、“电影欣赏”、“音乐欣赏”等自选课程;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校园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活动。学校构建了“班级—年级—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育人网络,扎实开展“123”德育工程,所有班级每周最少开展一次主教育活动,年级组每学期组织学生最少开展两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每学年最少召开三次家校共育工作座谈会。一系列创新举措,丰富了校园文化,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先后荣获“榆阳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榆林市特色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
优化队伍育名师
为了建设一支师德高、能力强、结构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学校切实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2011年以来,学校面向部属师范院校招聘了38名高学历优秀毕业生,面向区外高中学校招聘教学骨干6名,形成了老中青梯队发展的优质师资结构。通过典型引路、制度约束和学生评价,实现
了师德师风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积极搭建平台,扎实开展新教师“过关课” 、“汇报课”,教学骨干“示范课”、“观摩课”活动;认真实施“青蓝工程”,开展“一对一”帮扶结对活动;采取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个人研修和集体研修、定向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全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扎实开展磨课研课,赛课评课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学技能大赛,推行一次教学开放周,举办一届教学成果评选。在教育信息资源运用上,教师必须周周学、人人会、堂堂用,学校严格实行一周一登记,一月一考核,半年一兑现。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三年来我校共推出区级学科带头人20人、榆阳名师10人、市级教学能手4人、省级教学能手7人,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校本研修强内涵
为了增强学校发展内涵,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教科研工作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科研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做到了课题类型省、市、校都有,团队组建老、中、青结合,工作方式传、帮、带并重。认真实施“四个一”校本研修工程,三年内实现了一次教师外出轮训,所有教师在校内做了一次专题报告,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了一篇高质量科研论文,完成了一项科研课题。聘请名师专家担任兼职教研员,指导教学工作,培养年轻教师专业成长。以教研组为单位,扎实开展小课题、微课题研究工作,做到了人人有课题,个个都参与。创办了《塞上柳》校园刊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三年来,我校累计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8项,市级22项,校级58项,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篇283,省级以上133篇。目前在研课题有国家级2项、省级4项、市级14
项、校级56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确的办学思想,明确的办学目标,科学的管理方法,浓郁的学习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已经使榆林一中这所塞上名校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结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榆林市第一中学这艘旗舰巨轮,必将乘着教育改革的强劲东风,借着省市区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强大助力,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承载着一中人的宏伟梦想,高歌猛进,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梦想,从这里起飞
——榆林市第一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解说词
冯贵章老师
广袤的塞北大地,古老的长城脚下,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这里书香满园,这里绿茵遍地,这里名师云集,这里英才辈出;这里是雏鹰展翅的高地,这里是梦想起飞的舞台。这,就是榆林市第一中学。回眸过去,展望未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淀与酝酿,成熟的榆林一中正走向辉煌„„
榆林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56年,原为初级中学;1958年扩建为完全中学;2001年评为榆林市重点中学;2003年高中部迁入红山校区,学校实现了初高中分离办学;2004年被认定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2011年,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工程,2013年顺利迁入新校区。学校现有教学班72个,学生4263人,教职工349人,专任教师315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34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25人,学历达标率100%。半个多世纪来,一代又一代一中人高举育人为本的旗帜,励精图治,不倦追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榆林一中的发展卓然不凡,成就斐然。桃李遍天下,新人成栋梁。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绿色示范校园、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双语实验项目学校等30多项各级各类荣誉。近年来,榆林一中秉承 “追求和谐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理念,高度关注学生素质提升、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致力于把学校建成陕西省优秀省级示范普通高中,致力于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品位高、特色明、现代化”的一流名校。
齐心协力创名校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巩固发展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加快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品牌名校,2011年区委、区政府科学谋划,果断决策,向社会筹资5.42亿元,利用27个月时间,在东沙新区建成占地350亩、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规模档次全国领先的新校区。新一中环境优美、布局科学,实现了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楼、艺术楼、体育馆、公寓楼和师生餐厅,设施先进,功能多元。在新校区建设期和投用后,省市区领导多次亲临现场,调研指导。2013年秋季开学后,区委、区政府在市一中召开创建名校启动仪式暨开学典礼活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市一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创建名校工作座谈会,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学校紧紧围绕创建名校目标,以建设一流师资、打造高质量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全方位推进,多举措强化,推动了学校快速高效发展。
创新管理促效益
为了加快名校建设步伐,近年来,我校在学习借鉴名校办学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深入推出办学机制改革。在学校管理上,建立了三级管理机制,重要工作校委会决策,处室分工负责,年级部贯彻落实,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工作局面。在队伍管理上,全面推行聘用制,中层以上领导由校长聘任,科任教师由年级主任聘任,落聘者调整岗位,待岗培训。聘任制的实施,盘活了用人机制,激发了工作的主动性。在工作考核上,每学年学校、家长和学生对教师德、能、绩、效、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评优树模、酬薪待遇、下年聘任的主要依据。在总务后勤管理上,通过购买劳动服务,
引进安保公司和保洁公司,实行24小时全天候安保管理和保洁清理;师生就餐、购物、公寓管理实现了全程电子化。社会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有效分解了学校压力,提高了服务质量。
推开课改提质量
为了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分批次组织教师去北京、西安、衡水、宜川、苏州、河南永威等地课改名校观摩学习,邀请省内、国内知名课改专家来校培训指导,多次召开高效课堂研讨会,在深入研究,广泛实践,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榆林市第一中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在高一年级所有教学班试行“三阶段五步骤”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两周组织召开一次高效课堂研讨会,相互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学校组织骨干,集中力量研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最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在这样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极大地释放了课堂活力,教学效率实现了最大化。涌现出李增光、郭红雁、王广瑜等一大批课改名师,高考成绩逐年攀升。2012年,二本上线率52.8%,实现了一本二本“双突破”,2013年,二本上线率54.6%,实现了数量质量“双提升”,2014年,二本上线率达54.8%,实现了奖杯口碑“双丰收”,三年来,累计考入国内十大名校的学生达62人。
打造特色创品牌
为了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全面推进校园精品文化建设。学校大门以鲲鹏展翅为造型,预示着学校崭新辉煌的未来。临步校园,红墙绿树,芳草鲜花、青松翠柏、奇石雕刻、喷泉流水、假山池沼、长廊亭台、名人雕像,错落有致,如诗如画,实现了自然文化与人文景观的相得益彰。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上,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开设了文学、书法、绘画、舞蹈、科普、声乐、器乐、健身、社会实践等社团小组,每周星期五下午开展无课日活动,学生在自由参与、自我组合、集体实践中,培养了兴趣,发展了特长,实现了自我成长。每天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开放生物、物理、化学创新实验室,供学生进行科技制作、实验探究;每周开设“名画欣赏”、“电影欣赏”、“音乐欣赏”等自选课程;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校园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活动。学校构建了“班级—年级—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育人网络,扎实开展“123”德育工程,所有班级每周最少开展一次主教育活动,年级组每学期组织学生最少开展两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每学年最少召开三次家校共育工作座谈会。一系列创新举措,丰富了校园文化,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先后荣获“榆阳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榆林市特色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
优化队伍育名师
为了建设一支师德高、能力强、结构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学校切实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2011年以来,学校面向部属师范院校招聘了38名高学历优秀毕业生,面向区外高中学校招聘教学骨干6名,形成了老中青梯队发展的优质师资结构。通过典型引路、制度约束和学生评价,实现
了师德师风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积极搭建平台,扎实开展新教师“过关课” 、“汇报课”,教学骨干“示范课”、“观摩课”活动;认真实施“青蓝工程”,开展“一对一”帮扶结对活动;采取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个人研修和集体研修、定向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全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扎实开展磨课研课,赛课评课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学技能大赛,推行一次教学开放周,举办一届教学成果评选。在教育信息资源运用上,教师必须周周学、人人会、堂堂用,学校严格实行一周一登记,一月一考核,半年一兑现。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三年来我校共推出区级学科带头人20人、榆阳名师10人、市级教学能手4人、省级教学能手7人,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校本研修强内涵
为了增强学校发展内涵,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教科研工作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科研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做到了课题类型省、市、校都有,团队组建老、中、青结合,工作方式传、帮、带并重。认真实施“四个一”校本研修工程,三年内实现了一次教师外出轮训,所有教师在校内做了一次专题报告,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了一篇高质量科研论文,完成了一项科研课题。聘请名师专家担任兼职教研员,指导教学工作,培养年轻教师专业成长。以教研组为单位,扎实开展小课题、微课题研究工作,做到了人人有课题,个个都参与。创办了《塞上柳》校园刊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三年来,我校累计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8项,市级22项,校级58项,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篇283,省级以上133篇。目前在研课题有国家级2项、省级4项、市级14
项、校级56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确的办学思想,明确的办学目标,科学的管理方法,浓郁的学习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已经使榆林一中这所塞上名校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结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榆林市第一中学这艘旗舰巨轮,必将乘着教育改革的强劲东风,借着省市区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强大助力,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承载着一中人的宏伟梦想,高歌猛进,扬帆远航,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