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高贵_与_低贱_的反差与反讽_评肖伯纳的_卖花女_

与的反差与反讽“高贵”“低贱”

———评肖伯纳的《卖花女》

200436)

神的帮助下神像被赋予生命,他们结成了夫妻。剧本虽然采用

同名,但是肖伯纳想表现并不是一个主题相同的浪漫爱情故事。他用讽刺夸张充满幻想的喜剧手法揭示资产阶级的虚伪性,在这个构思奇妙充满戏剧性的剧本里,再一次无情地批判貌似温文尔雅的资产阶级。所谓的上层社会人物不过是接受

一些的语言,有着比较了一点资产阶级教育,能操“文明”“高

贵”的发音。除此之外并无更多长处,他们的灵魂绝对不比在他们眼里的卖花女高贵。“贫贱”

二、与的反差与反讽秉承了肖伯纳一贯的“高贵”“低贱”现实主义倾向

在揭露的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对的《卖花女》“高贵”“低贱”

社会下层人物的罪恶行径时有其独到之处。语言学教授息金斯自以为他对卖花女伊莉莎无有肉体及色貌上的占有欲,正因为如此,息金斯教授就认为他是无比高尚的,与天下的那些其他人不同。他号称不仅不会占这个女孩子的便宜并且认为她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是事实上呢?这个语言学教授从骨子里就没有平等地看待过穷苦的卖花姑娘。出身贫寒,语音下

标记。虽等,成了上层阶级贴在下层人民身上抹不掉的“低贱”

然教授侵犯的不是她的肉体,却攫取了伊莉莎精神上的自由。他对伊莉莎精神上的折磨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外表下“高贵”

的肮脏,更使得心地纯良,有着强烈自尊的卖花女无法忍受。事手法,是她作为一位女作家想立足男性统治的文坛的一种

在当时的英国虽然小说几乎成了生存策略,是她自觉地选择。

女性所专长的领地,女性的话语权威仍然受到压抑。英国的启蒙运动并没有结构男性中心主义。相反,对性别关系的严格划分以及对女性家庭角色的固化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创作于这样一个时代使得奥斯丁一方面选择作者型叙述声音,摒弃个人(私人)型的叙述声音,另一方面却又最大限度地减弱作者型叙述声音所能激发的作者权威。奥斯丁以间接的方式取得了作者权威,奠定了她作为经典作家的地位,同时也促成了女性叙事权威的建立。

参考文献:

[1]Spencer,Jane,WomenWritersandtheEighteenth-centuryNovel[A].Richetti,John,ed.TheCambridgeCompaniontotheEighteenthCenturyNovel[C].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212—235.

[2]Austen,Jane,PrideandPrejudice[M].NewYork:Bantam

(上海大学,上海

摘要:肖伯纳的是一部富有强烈戏剧效果的《卖花女》艺术典范之作。肖伯纳运用与的反差与反讽,无“高贵”“低贱”

情地批判貌似温文尔雅的资产阶级。这部作品既不失严肃性又有强烈的喜剧色彩,融讽刺于嬉笑之中,发人深省。

关键词:肖伯纳《卖花女》反差反讽一、简介《卖花女》《卖花女》(Pygmalion)是著名英国戏剧家肖伯纳(GeorgeBernardShaw,1856—1950)写于1912年的作品。中国对外翻译公司出版发行了著名翻译家杨宪益翻译的英汉对照版本。在这个戏剧中,资产阶级语言学家息金斯拿一个贫寒的街头卖花女伊莉莎作为试验,与人打赌,企图通过改变她的语言和语音,打造她的外表,让她变成了一位似乎出身于豪门贵族的仪容优雅的小姐,迷惑权贵阶级。伊莉莎的确在出席大使馆游园会时倾倒了所有的人。息金斯点石成金,打赌全胜,正当他得意于自己的聪明,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时,伊莉莎悄悄离开了他。这个自诩高贵而富有天分的上层阶级教授似乎对低贱的伊莉莎产生了感情,但其骨子里的傲慢与矜持,及上等人对下等人的冷酷与虐待皆暴露无遗。这个故事与西方著名的关于皮格马里翁的希腊神话有相似之处。古代塞浦路斯岛有个叫皮格马里翁的国王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女像,在爱情女地减弱作者型叙述声音所能激发的作者权威;另一方面,又大量使用自由间接引语来间接地表达叙事者的观点。这种叙事手法“既适应了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淡出的倾向,又适合作者的淑女身份”中,自由间接话语树立了叙述者。在《傲慢与偏见》

的权威。这种手法可以把格言警句深深地植于小说人物感觉中那种游弋不定的权威之中。这里,叙述着的参与是模糊不清的。自由间接话语成了表达叙事立场的关键技法,它间接地执行了某些叙事行为,但却并不意味着以出让叙事声音为代价。事实上,间接性的议论通过树立它附着的小说人物的权威来建立作者型叙述声音与这个小说人物之间的共谋关系,以此来树立作者的权威。包含这种间接并经常是非《傲慢与偏见》

确定性的概括式议论和判断。这些话语通过(叙述者与人物

中的叙述者这样说的)双重声音得以表达出来。《傲慢与偏见》

道,夏洛蒂・卢卡斯“对男人和婚姻都不抱太大希望”,但每次嫁人都称心如意。那么叙述者在多大程度上又对随后的话表示赞同呢!那就是:“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经济条件并不如意的年轻人,这才是唯一体面的生活保障。今后生活是否幸福,谁知道呢?但这一定是她们防备以后生活拮据最惬意的办法。显然,这些间接的判断看上去与其说是小说人物的话,不”

如说就是出自叙述者之口。间接引语的运用使作为叙述者的作者能够对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有效地进行干预。女性主义批评家把这种叙事手法视为十分有效的叙事策略。她们认为,

的作家正是用这些策略来包容“奥斯丁以及其他‘无权无势’

作者权威和女性气质、坚持己见与礼貌得体、激忿郁怒与彬彬有礼之间的矛盾的。这些策略是意识形态建构的产物。”

奥斯丁在中采用的叙事策略也许使我们失《傲慢与偏见》

去了一位勇于表达女性声音的女性作家,但她所采用的叙事策略无疑是成功的。作品问世不到半年就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使得作者被读者和批评界所接受。她含蓄、间接、含混的叙

Books,2003.

[3]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Fergus,Jan,TheProfessionalWomenWriter[A].Copeland,EdwardandMcmaster,Julliet,eds.TheCambridgeCom-paniontoJaneAusten[C].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12—31.

[5]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6]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7]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4

莎不得不扮演一个既非学生又非佣人更非情人的角色。肖伯纳撕下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中绅士学者的假面具。作为一个

体面的语言学教授,息金斯不过是个傲慢、

自私自利但又善于伪装自己的人。他与他的朋友辟克林不过是把卖花女作为实验品。他们教化她,装扮她,不过是两个大活人找到了一个活着的娃娃。只因为伊莉莎有利用价值,所以他们丝毫不顾她的感受,只拼命往自己脸上抹上色彩,炫耀自己的创造与成功,满足自己的无聊与虚荣。出身低贱的伊莉莎心地行为皆高尚,而自称“高贵”的上等人士却是如此“龌鹾”,这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与反讽!

肖伯纳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这个作品也毫无例外反映着他的思想观念,秉承了他一贯的现实主义倾向。当时的英国一方面以其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率先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同时它又面临着国内贫富两极分化。英国上层人士既要保留着自己体面的生活又对自己的自信心与稳定感有动摇。肖伯纳既是英国时势变化的目击者又是当时各种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自己就出身于一个没落但又要维持上等人体面的家庭,来到伦敦后更是广泛地接触到了各阶层人士。肖伯纳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又成了费边社的重要成员,因此他的现实主义题材的戏剧里能够如此彻底地撕掉资产阶级绅士淑女的假面具!更具有讽刺意

义的是,在语言学史上不乏真有把语言分为“高贵”“低贱”

不同档次的所谓“语言学教授”,肖伯纳这出戏剧是对他们最好的鞭笞!

三、肖伯纳戏剧特有的讽刺戏剧效果

肖伯纳综合运用了场面的倾倒,把奇异的幻想注入现实

题材中,出现叫人惊奇而又感到十分有意义的场面。

他所固有的机智的幽默和辛辣的讽刺等艺术手法使戏剧形成了强烈的戏剧效果。肖伯纳将政治上、道义上和心智上的激情带进了戏剧,以近乎荒诞的手法来拓展戏剧的表现空间,增强戏剧的象征性,一个贫贱的卖花女更改语音后居然可以成为上层社会的贵妇人!从而不仅使这个作品具有理性的内涵更洋溢着智慧的情趣和浓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的主人公息金斯教授是个语音学方面的天才。他能分辨出一百三十个元音,是万国主音字母的作者。他无论听谁的口音,就能听出他是哪里的人,准确度据他自己说不出六英里以内。他更是对伦敦口音有特别研究。“要是伦敦人,不会出两英里,有的时候出不了两条街道。”

(杨宪益译,p.25)这样一位有专长的上层社会学士在一般人的脑海里一定是极其严谨的学究模样,可是在肖伯纳笔下呢?息金斯教授又哪有一点“教授”

的风度呢?我们以第三幕为例,从分析息金斯的形体动作来看语言大师肖伯纳创造出的极具讽刺意义的戏剧效果。

第三幕描述了经过精心打造的伊莉莎两次被带进上层社会社交圈进行“实战演练”

的经历,它以息金斯的鲁莽登场而开始。这一天是她母亲的会客日。在她的装饰典雅的会客室里,正在写信的息金斯夫人被他的鲁莽的连帽子都不脱的教授儿子给打断了,一时间安静、悠然的气氛荡然无存。当他低头吻他的母亲时,她把他的帽子顺势摘了下来,而他则随手又丢在了桌子上。在稍后的谈话中,我们的息金斯教授一刻不停,他忽然站起来来回走,又不停摇着裤袋的钱和钥匙。当另

一客人佛莱第到来的时候,息金斯的表现更是惊人。

他先是脸儿向着窗外就冲人握手,险些把佛莱第推倒长榻上,然后当他认出佛莱第时,闷闷不乐地就要往桌子上坐。在他母亲制止他之后,他走向短榻,却跨进了炉围,被火钳绊了一下之后他倒在了榻上,几乎把它压坏了。纵然不是底下亲眼目睹演员表演的观众,读者的心中都可以刻画出这个如跳梁小丑般的教授实在是与绅士风范相差甚远。单单是这一系列的动作再加上以往息金斯教授对伊莉莎的态度,我们就可以更加深刻地洞悉资产阶级上流社会所持有的“高贵”

派头不过是戴出去给别人看的假面具。他们自以为行为体面,语音纯正,就可以无情挖苦指责那些没有戴上假面具的穷苦百姓,却未曾想到名利场里的熠熠闪光的玩偶摘下面具后的本来面目肮脏狰狞无

父亲还不如。肖伯纳舞台喜剧效果的反讽描写手法给人以启示和深思。

戏剧语言是创造行动着的人物性格的重要艺术手段,在任何一不成功的戏剧作品中,凡是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都必定具有性格化的语言。我们再来看看在息金斯教授的对白中肖伯纳所创造的独到讽刺戏剧效果。在第二幕中,当卖花女初次来到息金斯府中,息金斯认为她的语音已经有记录完全没有利用价值时,他毫不客气地对辟克林说:

“我们是叫这块料坐下呢,还是把她打窗口扔出去?”(P.47)

当伊莉莎完全不能领会他的美妙发音时,教授则很不痛快地对女管家表示:

“好吧,别斯太太:你不用给她作新衣服了,把她扔出去好了。”(P.59)

息金斯的语气是如此不尊重人,傲慢之极,而且还不包括他平时极不检点的“该死”“混蛋”“妈的这个,妈的那个”。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居然还对卖花女伊莉莎说:

“你这片烂白菜叶,你丢尽了这里庄严的圆柱建筑的脸,你对不起英国的语言……”(P.29)

出自语音学教授之口这句话难道不是对所谓的“贵族语言”极大的讽刺?到底是谁对不起英国的语言?而且正是由这样一个满口脏话,毫不懂礼貌的人通过改造一个完全没有教养卖花女的语音就让她步入上流社会。这不是对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绅士淑女的绝妙嘲讽么?仅仅通过为某人打造一套语言体系,配上华贵的衣服,绚丽的首饰和天生的丽质,一个资产阶级贵族小姐就此产生,于是乎阶级与阶级之间,灵魂与灵魂之间那到深深的鸿沟就成了通途。那么当脱去外衣后,那些所谓的绅士淑女们又留下了什么?他们又有什么可以自我标榜,可以嘲讽、挖苦别人的?

我们再来看看女主角伊莉莎。表面上看起来这个卖花女是个玩偶,没有自尊,没有自由,只能在一定的空间时间里努力去做一个不是自己的“公爵夫人”。

然而换个角度来看,这一幕闹剧又何尝不是一个普通的贫穷女子在冷眼旁观与逗弄着一群达官贵人。在伊莉莎看来,去大使馆冒充公主不过是她重复在做的一个梦,倒是息金斯和辟克林紧张得不得了,像生平第一次上战场。伊莉莎的获胜一方面缘自于她自身出色的表

演,但更多的却是反衬出资产阶级贵族的愚蠢、

自大。息金斯赢了,伊莉莎的梦醒了,留给那些趋炎附势、虚伪浮夸的绅士淑女们是无尽的回味、品评。与剧本同名的国王“匹克梅梁”最后与自己的雕塑结为夫妻;卖花女伊莉莎就如同息金斯所塑的女神像,女神像应该感激语音学教授赋予她再一次的生命,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她却清醒地认清了冷酷、虚伪的资产阶级公子的全貌,因此全剧以伊莉莎飘然走出而收场,这是作为市井贫民的卖花女对上流社会世故、自私的各色人等的无言的嘲弄。肖伯纳自己曾写过一大段长篇议论,说明戏剧虽然结束了,但是语言学教授息金斯和卖花女伊莉莎的矛盾并没有解决,伊莉莎也决不会爱息金斯而嫁给他。

四、总结

《卖花女》

一剧构思奇巧,手法新颖,所用语言如此尖锐,不留情面,上层阶级剥去外衣后的虚伪一览无遗。肖伯纳将喜剧性的语言与动作安排在每一个多面的角色身上,这与一般的搞笑剧决不相同。他用反差与反讽的强烈效果,淋漓尽致地抨击了上流社会所宣扬的高低贵贱之标准。肖伯纳自如地对于多种舞台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构成了他独特的戏剧:既不失严肃性又有强烈的喜剧色彩,融讽刺于嬉笑之中,让观众和读者领会到其深深的份量,引发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BernardShaw著,杨宪益译.卖花女[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2.

[2]马威.戏剧语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3]王佐良.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5

与的反差与反讽“高贵”“低贱”

———评肖伯纳的《卖花女》

200436)

神的帮助下神像被赋予生命,他们结成了夫妻。剧本虽然采用

同名,但是肖伯纳想表现并不是一个主题相同的浪漫爱情故事。他用讽刺夸张充满幻想的喜剧手法揭示资产阶级的虚伪性,在这个构思奇妙充满戏剧性的剧本里,再一次无情地批判貌似温文尔雅的资产阶级。所谓的上层社会人物不过是接受

一些的语言,有着比较了一点资产阶级教育,能操“文明”“高

贵”的发音。除此之外并无更多长处,他们的灵魂绝对不比在他们眼里的卖花女高贵。“贫贱”

二、与的反差与反讽秉承了肖伯纳一贯的“高贵”“低贱”现实主义倾向

在揭露的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对的《卖花女》“高贵”“低贱”

社会下层人物的罪恶行径时有其独到之处。语言学教授息金斯自以为他对卖花女伊莉莎无有肉体及色貌上的占有欲,正因为如此,息金斯教授就认为他是无比高尚的,与天下的那些其他人不同。他号称不仅不会占这个女孩子的便宜并且认为她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是事实上呢?这个语言学教授从骨子里就没有平等地看待过穷苦的卖花姑娘。出身贫寒,语音下

标记。虽等,成了上层阶级贴在下层人民身上抹不掉的“低贱”

然教授侵犯的不是她的肉体,却攫取了伊莉莎精神上的自由。他对伊莉莎精神上的折磨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外表下“高贵”

的肮脏,更使得心地纯良,有着强烈自尊的卖花女无法忍受。事手法,是她作为一位女作家想立足男性统治的文坛的一种

在当时的英国虽然小说几乎成了生存策略,是她自觉地选择。

女性所专长的领地,女性的话语权威仍然受到压抑。英国的启蒙运动并没有结构男性中心主义。相反,对性别关系的严格划分以及对女性家庭角色的固化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创作于这样一个时代使得奥斯丁一方面选择作者型叙述声音,摒弃个人(私人)型的叙述声音,另一方面却又最大限度地减弱作者型叙述声音所能激发的作者权威。奥斯丁以间接的方式取得了作者权威,奠定了她作为经典作家的地位,同时也促成了女性叙事权威的建立。

参考文献:

[1]Spencer,Jane,WomenWritersandtheEighteenth-centuryNovel[A].Richetti,John,ed.TheCambridgeCompaniontotheEighteenthCenturyNovel[C].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212—235.

[2]Austen,Jane,PrideandPrejudice[M].NewYork:Bantam

(上海大学,上海

摘要:肖伯纳的是一部富有强烈戏剧效果的《卖花女》艺术典范之作。肖伯纳运用与的反差与反讽,无“高贵”“低贱”

情地批判貌似温文尔雅的资产阶级。这部作品既不失严肃性又有强烈的喜剧色彩,融讽刺于嬉笑之中,发人深省。

关键词:肖伯纳《卖花女》反差反讽一、简介《卖花女》《卖花女》(Pygmalion)是著名英国戏剧家肖伯纳(GeorgeBernardShaw,1856—1950)写于1912年的作品。中国对外翻译公司出版发行了著名翻译家杨宪益翻译的英汉对照版本。在这个戏剧中,资产阶级语言学家息金斯拿一个贫寒的街头卖花女伊莉莎作为试验,与人打赌,企图通过改变她的语言和语音,打造她的外表,让她变成了一位似乎出身于豪门贵族的仪容优雅的小姐,迷惑权贵阶级。伊莉莎的确在出席大使馆游园会时倾倒了所有的人。息金斯点石成金,打赌全胜,正当他得意于自己的聪明,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时,伊莉莎悄悄离开了他。这个自诩高贵而富有天分的上层阶级教授似乎对低贱的伊莉莎产生了感情,但其骨子里的傲慢与矜持,及上等人对下等人的冷酷与虐待皆暴露无遗。这个故事与西方著名的关于皮格马里翁的希腊神话有相似之处。古代塞浦路斯岛有个叫皮格马里翁的国王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女像,在爱情女地减弱作者型叙述声音所能激发的作者权威;另一方面,又大量使用自由间接引语来间接地表达叙事者的观点。这种叙事手法“既适应了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淡出的倾向,又适合作者的淑女身份”中,自由间接话语树立了叙述者。在《傲慢与偏见》

的权威。这种手法可以把格言警句深深地植于小说人物感觉中那种游弋不定的权威之中。这里,叙述着的参与是模糊不清的。自由间接话语成了表达叙事立场的关键技法,它间接地执行了某些叙事行为,但却并不意味着以出让叙事声音为代价。事实上,间接性的议论通过树立它附着的小说人物的权威来建立作者型叙述声音与这个小说人物之间的共谋关系,以此来树立作者的权威。包含这种间接并经常是非《傲慢与偏见》

确定性的概括式议论和判断。这些话语通过(叙述者与人物

中的叙述者这样说的)双重声音得以表达出来。《傲慢与偏见》

道,夏洛蒂・卢卡斯“对男人和婚姻都不抱太大希望”,但每次嫁人都称心如意。那么叙述者在多大程度上又对随后的话表示赞同呢!那就是:“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经济条件并不如意的年轻人,这才是唯一体面的生活保障。今后生活是否幸福,谁知道呢?但这一定是她们防备以后生活拮据最惬意的办法。显然,这些间接的判断看上去与其说是小说人物的话,不”

如说就是出自叙述者之口。间接引语的运用使作为叙述者的作者能够对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有效地进行干预。女性主义批评家把这种叙事手法视为十分有效的叙事策略。她们认为,

的作家正是用这些策略来包容“奥斯丁以及其他‘无权无势’

作者权威和女性气质、坚持己见与礼貌得体、激忿郁怒与彬彬有礼之间的矛盾的。这些策略是意识形态建构的产物。”

奥斯丁在中采用的叙事策略也许使我们失《傲慢与偏见》

去了一位勇于表达女性声音的女性作家,但她所采用的叙事策略无疑是成功的。作品问世不到半年就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使得作者被读者和批评界所接受。她含蓄、间接、含混的叙

Books,2003.

[3]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Fergus,Jan,TheProfessionalWomenWriter[A].Copeland,EdwardandMcmaster,Julliet,eds.TheCambridgeCom-paniontoJaneAusten[C].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12—31.

[5]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6]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7]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4

莎不得不扮演一个既非学生又非佣人更非情人的角色。肖伯纳撕下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中绅士学者的假面具。作为一个

体面的语言学教授,息金斯不过是个傲慢、

自私自利但又善于伪装自己的人。他与他的朋友辟克林不过是把卖花女作为实验品。他们教化她,装扮她,不过是两个大活人找到了一个活着的娃娃。只因为伊莉莎有利用价值,所以他们丝毫不顾她的感受,只拼命往自己脸上抹上色彩,炫耀自己的创造与成功,满足自己的无聊与虚荣。出身低贱的伊莉莎心地行为皆高尚,而自称“高贵”的上等人士却是如此“龌鹾”,这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与反讽!

肖伯纳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这个作品也毫无例外反映着他的思想观念,秉承了他一贯的现实主义倾向。当时的英国一方面以其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率先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同时它又面临着国内贫富两极分化。英国上层人士既要保留着自己体面的生活又对自己的自信心与稳定感有动摇。肖伯纳既是英国时势变化的目击者又是当时各种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自己就出身于一个没落但又要维持上等人体面的家庭,来到伦敦后更是广泛地接触到了各阶层人士。肖伯纳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又成了费边社的重要成员,因此他的现实主义题材的戏剧里能够如此彻底地撕掉资产阶级绅士淑女的假面具!更具有讽刺意

义的是,在语言学史上不乏真有把语言分为“高贵”“低贱”

不同档次的所谓“语言学教授”,肖伯纳这出戏剧是对他们最好的鞭笞!

三、肖伯纳戏剧特有的讽刺戏剧效果

肖伯纳综合运用了场面的倾倒,把奇异的幻想注入现实

题材中,出现叫人惊奇而又感到十分有意义的场面。

他所固有的机智的幽默和辛辣的讽刺等艺术手法使戏剧形成了强烈的戏剧效果。肖伯纳将政治上、道义上和心智上的激情带进了戏剧,以近乎荒诞的手法来拓展戏剧的表现空间,增强戏剧的象征性,一个贫贱的卖花女更改语音后居然可以成为上层社会的贵妇人!从而不仅使这个作品具有理性的内涵更洋溢着智慧的情趣和浓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的主人公息金斯教授是个语音学方面的天才。他能分辨出一百三十个元音,是万国主音字母的作者。他无论听谁的口音,就能听出他是哪里的人,准确度据他自己说不出六英里以内。他更是对伦敦口音有特别研究。“要是伦敦人,不会出两英里,有的时候出不了两条街道。”

(杨宪益译,p.25)这样一位有专长的上层社会学士在一般人的脑海里一定是极其严谨的学究模样,可是在肖伯纳笔下呢?息金斯教授又哪有一点“教授”

的风度呢?我们以第三幕为例,从分析息金斯的形体动作来看语言大师肖伯纳创造出的极具讽刺意义的戏剧效果。

第三幕描述了经过精心打造的伊莉莎两次被带进上层社会社交圈进行“实战演练”

的经历,它以息金斯的鲁莽登场而开始。这一天是她母亲的会客日。在她的装饰典雅的会客室里,正在写信的息金斯夫人被他的鲁莽的连帽子都不脱的教授儿子给打断了,一时间安静、悠然的气氛荡然无存。当他低头吻他的母亲时,她把他的帽子顺势摘了下来,而他则随手又丢在了桌子上。在稍后的谈话中,我们的息金斯教授一刻不停,他忽然站起来来回走,又不停摇着裤袋的钱和钥匙。当另

一客人佛莱第到来的时候,息金斯的表现更是惊人。

他先是脸儿向着窗外就冲人握手,险些把佛莱第推倒长榻上,然后当他认出佛莱第时,闷闷不乐地就要往桌子上坐。在他母亲制止他之后,他走向短榻,却跨进了炉围,被火钳绊了一下之后他倒在了榻上,几乎把它压坏了。纵然不是底下亲眼目睹演员表演的观众,读者的心中都可以刻画出这个如跳梁小丑般的教授实在是与绅士风范相差甚远。单单是这一系列的动作再加上以往息金斯教授对伊莉莎的态度,我们就可以更加深刻地洞悉资产阶级上流社会所持有的“高贵”

派头不过是戴出去给别人看的假面具。他们自以为行为体面,语音纯正,就可以无情挖苦指责那些没有戴上假面具的穷苦百姓,却未曾想到名利场里的熠熠闪光的玩偶摘下面具后的本来面目肮脏狰狞无

父亲还不如。肖伯纳舞台喜剧效果的反讽描写手法给人以启示和深思。

戏剧语言是创造行动着的人物性格的重要艺术手段,在任何一不成功的戏剧作品中,凡是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都必定具有性格化的语言。我们再来看看在息金斯教授的对白中肖伯纳所创造的独到讽刺戏剧效果。在第二幕中,当卖花女初次来到息金斯府中,息金斯认为她的语音已经有记录完全没有利用价值时,他毫不客气地对辟克林说:

“我们是叫这块料坐下呢,还是把她打窗口扔出去?”(P.47)

当伊莉莎完全不能领会他的美妙发音时,教授则很不痛快地对女管家表示:

“好吧,别斯太太:你不用给她作新衣服了,把她扔出去好了。”(P.59)

息金斯的语气是如此不尊重人,傲慢之极,而且还不包括他平时极不检点的“该死”“混蛋”“妈的这个,妈的那个”。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居然还对卖花女伊莉莎说:

“你这片烂白菜叶,你丢尽了这里庄严的圆柱建筑的脸,你对不起英国的语言……”(P.29)

出自语音学教授之口这句话难道不是对所谓的“贵族语言”极大的讽刺?到底是谁对不起英国的语言?而且正是由这样一个满口脏话,毫不懂礼貌的人通过改造一个完全没有教养卖花女的语音就让她步入上流社会。这不是对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绅士淑女的绝妙嘲讽么?仅仅通过为某人打造一套语言体系,配上华贵的衣服,绚丽的首饰和天生的丽质,一个资产阶级贵族小姐就此产生,于是乎阶级与阶级之间,灵魂与灵魂之间那到深深的鸿沟就成了通途。那么当脱去外衣后,那些所谓的绅士淑女们又留下了什么?他们又有什么可以自我标榜,可以嘲讽、挖苦别人的?

我们再来看看女主角伊莉莎。表面上看起来这个卖花女是个玩偶,没有自尊,没有自由,只能在一定的空间时间里努力去做一个不是自己的“公爵夫人”。

然而换个角度来看,这一幕闹剧又何尝不是一个普通的贫穷女子在冷眼旁观与逗弄着一群达官贵人。在伊莉莎看来,去大使馆冒充公主不过是她重复在做的一个梦,倒是息金斯和辟克林紧张得不得了,像生平第一次上战场。伊莉莎的获胜一方面缘自于她自身出色的表

演,但更多的却是反衬出资产阶级贵族的愚蠢、

自大。息金斯赢了,伊莉莎的梦醒了,留给那些趋炎附势、虚伪浮夸的绅士淑女们是无尽的回味、品评。与剧本同名的国王“匹克梅梁”最后与自己的雕塑结为夫妻;卖花女伊莉莎就如同息金斯所塑的女神像,女神像应该感激语音学教授赋予她再一次的生命,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她却清醒地认清了冷酷、虚伪的资产阶级公子的全貌,因此全剧以伊莉莎飘然走出而收场,这是作为市井贫民的卖花女对上流社会世故、自私的各色人等的无言的嘲弄。肖伯纳自己曾写过一大段长篇议论,说明戏剧虽然结束了,但是语言学教授息金斯和卖花女伊莉莎的矛盾并没有解决,伊莉莎也决不会爱息金斯而嫁给他。

四、总结

《卖花女》

一剧构思奇巧,手法新颖,所用语言如此尖锐,不留情面,上层阶级剥去外衣后的虚伪一览无遗。肖伯纳将喜剧性的语言与动作安排在每一个多面的角色身上,这与一般的搞笑剧决不相同。他用反差与反讽的强烈效果,淋漓尽致地抨击了上流社会所宣扬的高低贵贱之标准。肖伯纳自如地对于多种舞台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构成了他独特的戏剧:既不失严肃性又有强烈的喜剧色彩,融讽刺于嬉笑之中,让观众和读者领会到其深深的份量,引发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BernardShaw著,杨宪益译.卖花女[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2.

[2]马威.戏剧语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3]王佐良.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5


相关文章

  • 论[卖花女]的喜剧色彩
  • 摘要: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萧伯纳的<卖花女>是一部带有强烈喜剧色彩的名作.在这部剧中萧伯纳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喜剧化地给大家展现了"麻雀"变"凤凰"的全过程,同时寓庄于谐地揭示了上层社会中浮华虚伪 ...查看


  • 萧伯纳_皮格马利翁_的讽刺效果分析
  • 萧伯纳<皮格马利翁>的讽刺效果分析 刘淑芹 摘要:本文通过对萧伯纳<皮格马利翁>的讽刺效果进味"妥帖剧".而易卜生的新戏剧,由于其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而得不到上演或是受到资产阶级的恶毒攻击. ...查看


  • 注定的遗憾_萧伯纳_卖花女_的女性主义解读
  • 注定的 朱 萍 遗憾 ---萧伯纳<卖花女>的女性主义解读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摘 要:萧伯纳剧本<卖花女>的开放式结局引发很 210000) 社会现实,本文认为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下面本文就从女性主义 ...查看


  • [皮格马利翁]--"麻雀变凤凰"的萧伯纳制作
  • 文学论评 皮格 马翁利 一 一" 雀凤变凰"的 伯萧制纳 作 马麻萌茁河北大学 ( 区 ) 国外语学院 ,河北 保 定0 1 新 07 00张楠 河北 大学商工院学交学国部, 北 保河 0定 01 07 0 摘要神话: 的中像雕可 ...查看


  • 培养幽默的几种方法
  • 1.词句曲解法 许多词语是多义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一般只有一个 确定的意思,如果故意将词义作歧解,从中就会形成意思的反差,幽 默味就出来了.一个句子,往往有多个逻辑重点,言者和听者分别理 解的重点不同,同样会形成幽默的反差. 阿牛 ...查看


  • 浅析王小波_黄金时代_的语言特色_喻越
  • 名篇探赏 2010.06 文学教育 浅析王小波<黄金时代>的语言特色 喻 越 内容摘要:作为九十年代文坛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王小波用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为我们演绎出了<黄金时代>这部"宠儿".本文 ...查看


  • 余华毕飞宇对读4[1]
  • 内心真实如何面对世界荒诞 --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和毕飞宇<地球上的王家庄> 对读 [摘要]余华是最激进的先锋派作家之一,而毕飞宇的创作也受到先锋文学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和毕 ...查看


  • 毕淑敏短篇小说的特点
  •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 08 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1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 08 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生命的叩问和考量 --试从<女人之约>浅析毕淑敏短篇小说的特点第一部分 前言毕淑敏是我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查看


  • [高贵的灵魂]阅读答案 1
  • 高贵的灵魂 ①贝多芬--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还有他的高贵的灵魂. ②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