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兰亭集序]课堂实录(1)

《兰亭集序》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艺术,如篆刻、国画、京剧、书法等等,这些传统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今天所学的《兰亭集序》就既是书法瑰宝,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师: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幅书法作品。

(放映幻灯片,局部放大)

同学们感觉怎么样?

生1:我感觉这幅字画总体上比较有气势,有劲有骨,给人感觉比较整齐。 师:说得不错。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部书法作者是谁?

生齐:王羲之。

师:大家会写吗?找一学生板书作者,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写,注意“羲”字的写法。 (一学生出错,找另一学生纠错。)

师:王羲之是什么时期的人物?我们除了可以叫他王羲之,还可以称呼他什么?同学们知道吗?

生2:王右军。

师:为什么称他为王右军呢?

生2:因为他曾经官至王右丞将军。

师:很好。还有呢?

生3:还可以称他“书圣”。

师:为什么?

生3:因为他喜欢书法,并且书法的成就很高。

师:很好,以后提到书圣大家要知道是王羲之,还可以称呼什么?

生4:逸少。

师:对,他字逸少,对于这些名人我们要多了解相关的信息。请把这些名字写在课本教材中的作者简介下面。

师:今天我们采用诵读的方式来学习这篇文章,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读百遍,这节课我们读四遍,平时我们学习古文采用四步诵读法: (放映幻灯片)出示:

四步诵读法:初读,读准字音;

再读,读懂句意;

三读,读出感情;

最后读出心得。

让每一遍读书都有目的,每一遍读书都有收获。

师:我们开始诵读《兰亭集序》,第一遍诵读,大家听录音,边听边校正自己的读音、句读错误,划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

(听录音,学生跟读)

师:好,听完录音,大家哪个地方有疑问,请举手?

生1:老师,课文第一段第一行中,录音把会稽(kuài jī)读成(huì jī)。是怎么回事? 师:你听得很仔细,刚才录音读了一个古音(guì jī),这里我们可以按照课本注解读(kuài jī)。还有疑问吗?请举手?

生2:第一段最后一句“俯察”如何理解?

师:知道“俯”是什么意思吗?

生2:不知道。

师:注意前边有一句话:“仰观宇宙之大”,知道“仰观”是什么意思嘛?

生2:是“仰头看”的意思。

师:文言文中讲究前后对应,你根据“仰观”的意思猜猜“俯察”是什么意思。 生2:“俯察”应该是“俯身观察”的意思。

师:很好。大家还有疑问吗?

生4:倒数第二段,“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中的“痛哉”如何理解? 师:你先根据上下文推断一下。

生4:是“痛快”吧?

师: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生5:我认为是“痛苦”,因为上文说的是人生苦短,不可能解释成“痛快”。 师:不错,要注意通过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断。还有其他疑问吗?

生6:第二段中“虽趣舍万殊”中 “虽”应翻译为“虽然”还是“即使”? 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哪位同学回答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生7:我认为应翻译为“虽然”,因为前面已经提到两种情况,这里表示转折。

师:很好,“虽”在古文中有两种解释:“虽然”、“即使”,表示两种不同的关系,一种表示转折,一种表示假设。要根据文意来判断。

师:还有别的疑问吗?

生8:第一段“仰观宇宙之大”中的“宙”是时间的意思,“时间”如何去“观”? 师:好,这位同学钻研得很仔细,把“宇宙”分开来解释了,这种钻研精神值得表扬。但是古文的理解有时候是无法做到这样细的,这里应理解为“观察大大的宇宙”。

师:好,大家提了很多问题了,我也提一个问题:“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的“俯仰”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俯仰”,意思一样吗?

生9:我想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低头抬头”的意思,后者做了引申,“低头抬头之间”,是“时间短暂”的意思。

师:对,后者的意思是从前者抽象出来的,表示人生的短暂。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提问到这儿,下面进行第二遍的诵读。这一遍的任务是,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大声诵读)

师:好,读完了,找一位同学说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1:我喜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是一段环境的描写,很少几个字就写了山、水、竹、清泉,写得很美。

师:好,分析得很好,还有吗?

生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这样葱幽的环境里,诗人饮酒赋诗,畅叙幽情确实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而且可以看出诗人淡雅的志趣。

师:淡雅的志趣?改一改。

生2:优雅的志趣。

师:不错。还有吗?哪位同学再说?

生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几句话对仗比较工整,语句整齐,而且展现出作者旷达的胸怀,还可以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

师:很好,这位同学说出了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整齐(板书)。我们知道王羲之时期骈文比较多,这篇文章整齐中又有变化,这是对骈文的突破。除了“整齐”,语言还有什么特点,比如刚才有同学说短短几句话就写出了山、水、林、清泉等等,这是语言的什么特点? 生齐说:简洁、简练。

师:对,这表现出了语言的简洁。

板书:简洁

师:下面我们来诵读第三遍。大家齐读课文,每一段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感情。 (学生齐读)

师:好,找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感情,谁说说?

生1:第一段是“乐”,第二段是“痛”,第三段是“悲”。

板书:乐──痛──悲

师:既然有这三段感情,我们在读的时候能否将这种感情和文章结合起来,我们找同学再读一遍,将这三种感情读出来。老师也想读,我喜欢读“痛”的感情,再找两位同学读第一段和第三段,读出那种“乐”与“悲”的情感。

(学生朗读第一段)

(教师朗读第二段,感情真挚到位)

(学生鼓掌)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三段)

(比前一位同学朗诵得好,学生鼓掌)

师:大家把文章的感情读了出来,我们一起看看第一段作者为何而乐,为何而痛,为何而悲?

生1:第一段中写景色十分优美、许多贤人在一起集会饮酒作诗,所以作者十分高兴。 师:好,我们一起总结一下作者欢乐的原因。刚才说到“美景乐事”(板书),还有别的吗?

板书:美景乐事

生2:聚会的人都很优秀。

师:能用两个字概括一下吗?

生2:可以说“人杰”。

师:不错。

板书:人杰

生3:还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所以作者感到快乐。

师:这里是指天气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生3:是“良辰”。

师:联系前者所说,作者感到高兴主要因素是:良辰美景、人杰事雅。那他感到痛苦的因素是?

生3:作者想到人生短短几十年,人生易逝,不仅感到痛苦。

师:不错,选几个字就是人生苦短,好景不长。

板书:人生易逝

师:为什么感到悲伤呢?

生4:作者看到古人死去,自己感到悲伤,想到自己死后,后来人也会感到悲伤,人类摆脱不了死的命运,由此感到悲伤。

师:好,王羲之想到人生苦短,好景不长的痛苦,是一代一代人都会有的。人类的生死之叹,永无休止,所以感到悲伤。

师:王羲之以哲人的眼光看人生,提出一个最朴素、最深刻的命题──人总是要死的。我们每生活一天,就向死亡迈进一步。老师有一个疑问,我们到底应不应该想这个问题,想到这个问题我们又该怎样去面对?我感觉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必须对生命进行一次思考:王羲之面对美景,先是快乐,继而悲痛,还想到了死亡。这是不是有些消极悲观?怎么评价这种思想?

生1: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观点,作者在良辰美景面前能够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正如作者所说人生是短暂的,好景是易逝的。我们不能沉溺于乐事之中,要对自己的状态做一下思考,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掌声)

师:这位同学很理性,在快乐面前我们要有些理性的思考。那位同学再谈谈自己的观点? 生2:作者在感叹人生苦短,是在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和老师不谋而合,于我心有戚戚焉。确实,王羲之的悲叹不等于悲观,历史上留下叹声的人往往也留下了不朽的业绩,他们凭借自己的精神与成就获得了永恒的生命。谁能举个例子?

生3:苏轼发出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悲叹,但是他却为人类留下了无数精美的篇章。

生4:李白留下了“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悲叹,但是他吞吐出盛唐华章。 师:很好,“吞吐”两个字用的特别好,符合李白豪放的性情。还有吗?

生2: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悲叹,却留下了永垂青史的忠心。 师:找位同学评价一下,是否合适?

生3:不是很合适,文天祥表达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他不怕死,而作者悲叹人生太短暂。

师:好,文天祥发出的不是悲叹,而是豪言壮语。

师:同学们,在这样一个清冷的上午,我们一起聆听了王羲之关于人生的悲叹,但悲叹不等于悲观。人类虽然无法改变死亡的命运,但是人类的精神却可以永照千古。老师最喜欢

第三段中的一句话:“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来的人看我们,就象我们看过去的人一样。今天,我和同学们在这样一个时刻,一起聆听了王羲之面对生命的悲叹。王羲之虽然死去了,但他的书法艺术却永远散发着魅力。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我们,又该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什么呢?这是这节课我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

师:最后,让我们再诵读一遍课文,体味王羲之的人生态度。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下课)

《兰亭集序》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艺术,如篆刻、国画、京剧、书法等等,这些传统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今天所学的《兰亭集序》就既是书法瑰宝,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师: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幅书法作品。

(放映幻灯片,局部放大)

同学们感觉怎么样?

生1:我感觉这幅字画总体上比较有气势,有劲有骨,给人感觉比较整齐。 师:说得不错。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部书法作者是谁?

生齐:王羲之。

师:大家会写吗?找一学生板书作者,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写,注意“羲”字的写法。 (一学生出错,找另一学生纠错。)

师:王羲之是什么时期的人物?我们除了可以叫他王羲之,还可以称呼他什么?同学们知道吗?

生2:王右军。

师:为什么称他为王右军呢?

生2:因为他曾经官至王右丞将军。

师:很好。还有呢?

生3:还可以称他“书圣”。

师:为什么?

生3:因为他喜欢书法,并且书法的成就很高。

师:很好,以后提到书圣大家要知道是王羲之,还可以称呼什么?

生4:逸少。

师:对,他字逸少,对于这些名人我们要多了解相关的信息。请把这些名字写在课本教材中的作者简介下面。

师:今天我们采用诵读的方式来学习这篇文章,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读百遍,这节课我们读四遍,平时我们学习古文采用四步诵读法: (放映幻灯片)出示:

四步诵读法:初读,读准字音;

再读,读懂句意;

三读,读出感情;

最后读出心得。

让每一遍读书都有目的,每一遍读书都有收获。

师:我们开始诵读《兰亭集序》,第一遍诵读,大家听录音,边听边校正自己的读音、句读错误,划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

(听录音,学生跟读)

师:好,听完录音,大家哪个地方有疑问,请举手?

生1:老师,课文第一段第一行中,录音把会稽(kuài jī)读成(huì jī)。是怎么回事? 师:你听得很仔细,刚才录音读了一个古音(guì jī),这里我们可以按照课本注解读(kuài jī)。还有疑问吗?请举手?

生2:第一段最后一句“俯察”如何理解?

师:知道“俯”是什么意思吗?

生2:不知道。

师:注意前边有一句话:“仰观宇宙之大”,知道“仰观”是什么意思嘛?

生2:是“仰头看”的意思。

师:文言文中讲究前后对应,你根据“仰观”的意思猜猜“俯察”是什么意思。 生2:“俯察”应该是“俯身观察”的意思。

师:很好。大家还有疑问吗?

生4:倒数第二段,“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中的“痛哉”如何理解? 师:你先根据上下文推断一下。

生4:是“痛快”吧?

师: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生5:我认为是“痛苦”,因为上文说的是人生苦短,不可能解释成“痛快”。 师:不错,要注意通过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断。还有其他疑问吗?

生6:第二段中“虽趣舍万殊”中 “虽”应翻译为“虽然”还是“即使”? 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哪位同学回答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生7:我认为应翻译为“虽然”,因为前面已经提到两种情况,这里表示转折。

师:很好,“虽”在古文中有两种解释:“虽然”、“即使”,表示两种不同的关系,一种表示转折,一种表示假设。要根据文意来判断。

师:还有别的疑问吗?

生8:第一段“仰观宇宙之大”中的“宙”是时间的意思,“时间”如何去“观”? 师:好,这位同学钻研得很仔细,把“宇宙”分开来解释了,这种钻研精神值得表扬。但是古文的理解有时候是无法做到这样细的,这里应理解为“观察大大的宇宙”。

师:好,大家提了很多问题了,我也提一个问题:“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的“俯仰”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俯仰”,意思一样吗?

生9:我想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低头抬头”的意思,后者做了引申,“低头抬头之间”,是“时间短暂”的意思。

师:对,后者的意思是从前者抽象出来的,表示人生的短暂。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提问到这儿,下面进行第二遍的诵读。这一遍的任务是,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大声诵读)

师:好,读完了,找一位同学说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1:我喜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是一段环境的描写,很少几个字就写了山、水、竹、清泉,写得很美。

师:好,分析得很好,还有吗?

生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这样葱幽的环境里,诗人饮酒赋诗,畅叙幽情确实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而且可以看出诗人淡雅的志趣。

师:淡雅的志趣?改一改。

生2:优雅的志趣。

师:不错。还有吗?哪位同学再说?

生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几句话对仗比较工整,语句整齐,而且展现出作者旷达的胸怀,还可以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

师:很好,这位同学说出了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整齐(板书)。我们知道王羲之时期骈文比较多,这篇文章整齐中又有变化,这是对骈文的突破。除了“整齐”,语言还有什么特点,比如刚才有同学说短短几句话就写出了山、水、林、清泉等等,这是语言的什么特点? 生齐说:简洁、简练。

师:对,这表现出了语言的简洁。

板书:简洁

师:下面我们来诵读第三遍。大家齐读课文,每一段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感情。 (学生齐读)

师:好,找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感情,谁说说?

生1:第一段是“乐”,第二段是“痛”,第三段是“悲”。

板书:乐──痛──悲

师:既然有这三段感情,我们在读的时候能否将这种感情和文章结合起来,我们找同学再读一遍,将这三种感情读出来。老师也想读,我喜欢读“痛”的感情,再找两位同学读第一段和第三段,读出那种“乐”与“悲”的情感。

(学生朗读第一段)

(教师朗读第二段,感情真挚到位)

(学生鼓掌)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三段)

(比前一位同学朗诵得好,学生鼓掌)

师:大家把文章的感情读了出来,我们一起看看第一段作者为何而乐,为何而痛,为何而悲?

生1:第一段中写景色十分优美、许多贤人在一起集会饮酒作诗,所以作者十分高兴。 师:好,我们一起总结一下作者欢乐的原因。刚才说到“美景乐事”(板书),还有别的吗?

板书:美景乐事

生2:聚会的人都很优秀。

师:能用两个字概括一下吗?

生2:可以说“人杰”。

师:不错。

板书:人杰

生3:还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所以作者感到快乐。

师:这里是指天气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生3:是“良辰”。

师:联系前者所说,作者感到高兴主要因素是:良辰美景、人杰事雅。那他感到痛苦的因素是?

生3:作者想到人生短短几十年,人生易逝,不仅感到痛苦。

师:不错,选几个字就是人生苦短,好景不长。

板书:人生易逝

师:为什么感到悲伤呢?

生4:作者看到古人死去,自己感到悲伤,想到自己死后,后来人也会感到悲伤,人类摆脱不了死的命运,由此感到悲伤。

师:好,王羲之想到人生苦短,好景不长的痛苦,是一代一代人都会有的。人类的生死之叹,永无休止,所以感到悲伤。

师:王羲之以哲人的眼光看人生,提出一个最朴素、最深刻的命题──人总是要死的。我们每生活一天,就向死亡迈进一步。老师有一个疑问,我们到底应不应该想这个问题,想到这个问题我们又该怎样去面对?我感觉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必须对生命进行一次思考:王羲之面对美景,先是快乐,继而悲痛,还想到了死亡。这是不是有些消极悲观?怎么评价这种思想?

生1: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观点,作者在良辰美景面前能够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正如作者所说人生是短暂的,好景是易逝的。我们不能沉溺于乐事之中,要对自己的状态做一下思考,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掌声)

师:这位同学很理性,在快乐面前我们要有些理性的思考。那位同学再谈谈自己的观点? 生2:作者在感叹人生苦短,是在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和老师不谋而合,于我心有戚戚焉。确实,王羲之的悲叹不等于悲观,历史上留下叹声的人往往也留下了不朽的业绩,他们凭借自己的精神与成就获得了永恒的生命。谁能举个例子?

生3:苏轼发出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悲叹,但是他却为人类留下了无数精美的篇章。

生4:李白留下了“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悲叹,但是他吞吐出盛唐华章。 师:很好,“吞吐”两个字用的特别好,符合李白豪放的性情。还有吗?

生2: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悲叹,却留下了永垂青史的忠心。 师:找位同学评价一下,是否合适?

生3:不是很合适,文天祥表达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他不怕死,而作者悲叹人生太短暂。

师:好,文天祥发出的不是悲叹,而是豪言壮语。

师:同学们,在这样一个清冷的上午,我们一起聆听了王羲之关于人生的悲叹,但悲叹不等于悲观。人类虽然无法改变死亡的命运,但是人类的精神却可以永照千古。老师最喜欢

第三段中的一句话:“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来的人看我们,就象我们看过去的人一样。今天,我和同学们在这样一个时刻,一起聆听了王羲之面对生命的悲叹。王羲之虽然死去了,但他的书法艺术却永远散发着魅力。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我们,又该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什么呢?这是这节课我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

师:最后,让我们再诵读一遍课文,体味王羲之的人生态度。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下课)


相关文章

  • [兰亭集序]课堂实录
  • <兰亭集序>教学实录 字数:3322 来源:语文世界(高中版 ) 2009 年 3 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评课/特级教师 赵大鹏 (这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疏通了<兰亭集序>的字词句,学生 已熟读课文. ...查看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语文教学与研究 刊名: 语文教学与研究 Chinese Teaching & Studies 主办: 华中师范大学 周期: 旬刊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4-0498 CN: 42-1 ...查看


  • [兰亭集序]教学实录
  • 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 班级:高二(7)班 此文的关键点在于感情看似无理由的转换,是那样的出于意料,那样的腾挪跌宕,先是一条大河波浪宽,然后风吹稻花香两岸.突然跌入鼓浪底,溅起巨浪千堆雪. 师:出示小沈阳的一段视频<不差钱>( ...查看


  • 王教授点评
  • 第二届"中语杯"课堂教学大赛现场评课实录(作者 王鹏伟,吉林省教育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 会副理事长.) 教育教改 2010-08-03 17:39:40 阅读60 评论4 字号: ...查看


  • 教育教学案例[王羲之与王献之]
  • 王羲之和王献之 一.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浙江教育出版社二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第七课<王羲之和王献之>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生平及他们的主要艺术成就,激发崇敬之情. 2.理解勤学苦练是成才 ...查看


  • 小学一年级语文优质课视频简介
  • 小学一年级语文优质课视频简介体育作文 __写游戏活动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课展示 课执教: 年级:三年级 科目:体育与健康 星级: 课程简介:体育作文__ 写游戏活动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课展示课课堂实录 体育作文__ 写游戏活动 小学语文优质 ...查看


  • 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实录
  • 按热度排序按更新排序 酷628:21名师教学视频-<比较数的大小>黄爱华新课程小学数... 酷614:06<小数乘整数>教学视频贲友林执教 新课程小... 优酷45:16大数的认识--四年级陈曦 全国小学数学优秀名师 ...查看


  • 生命的诗性境界
  • 摘 要:海南经济特区海口市第二中学范平丽老师在执教<兰亭集序>时,成功地利用文本进行了生命审美教育渗透,别开生面.其教学新颖的思维出发点以及比较阅读的精心安排,对学生生命审美教育极其到位.本文意在评析在这方面的思考与成功,并虚心 ...查看


  •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_木兰诗_教学设计_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
  •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 JIAOXUESHEJIKETANGSHILUJIJIAOYANPINGXI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 鸡西市教育学院 执教教师指导教师 一!教学设计 张霁虹黑龙江省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