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天津市蓟县燕山中学教案

____八___年级____物理__学科 课题 授课时间 第 课时 教师 年_____月_____日

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 教 学 目 的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 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 本结构.

难 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 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技术运用

教 学 反 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备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 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 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 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 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 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 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 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 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 镜,再看看.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 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 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 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 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 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 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 放大倍数. 一、显微镜(板书) 原理:物镜 f<u<2f 目镜 u<f [师]现在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先用眼观察, 再用显微镜观察. [学生们观察、教师指导,使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像] [师]约 400 年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磨眼镜 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去看远 处的景物时,发现这些景物近了许多,大约 1609 年,意大 利的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两个 凸透镜做成了一台望远镜.他后来不断改进,用自己的望远 镜第一次发现了天上的银河并不是一片连续发光的云,而

[ 生 甲]观察到 一个正立、 放大的箭 头. [ 生 乙]

观察到 一个倒立、 放大的箭 头. [ 生 甲]看到比 原来三角形 大好几倍的 三角形. [ 生 甲]显微镜 的构造? [ 生 乙]显微镜 的原理是什 么?

[ 生 甲]望远镜 的构造是什 么样的? [ 生 乙]为什么 使用望远镜 观察物体会 感到物体被 放大?

是由许多的星星组成的.他发现月亮表面并不是平坦的.而 是有许多高低不同的环形山;发现了太阳黑子,看到了土 星周围有一圈光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有四颗卫星绕着 木星转,很神奇是吗?想了 解吧. 师]看投影课本图 3.5—2,仔细观察分析的结论. 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 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 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 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 很大.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 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 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 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 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 镜的作用. [师]就同学们所讲,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 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 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 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二、望远镜(板书) 原理:物像:u>2f 倒立 缩小的像. 目镜:u<f 正立、放大的像.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 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 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 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 正立过来. 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 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 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 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 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 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 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

来的光在穿过

[ 生 甲]望远镜 有伽利略望 远镜、开普 勒望远镜、 牛顿式反射 望远镜、哈 勃太空望远 镜. [ 生 乙]还有普 通望远镜、 军事望远 镜、红外线 望远镜.

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 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 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显微镜构造: ①物镜 原理 f<u<2f ②目镜 原理 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 ①物镜 原理 u>2f ②目镜 原理 放大镜作用 四、布置作业 P67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1.注意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做一下, 但要注意安全,不 要让烧热的玻璃珠碰到身体. 2.把放大倍数较大 (焦距较短) 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睛 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 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 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如 果两个放大镜焦距相同,就没有放大作用了. 五、板书设计

天津市蓟县燕山中学教案

____八___年级____物理__学科 课题 授课时间 第 课时 教师 年_____月_____日

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 教 学 目 的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 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 本结构.

难 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 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技术运用

教 学 反 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备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 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 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 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 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 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 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 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 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 镜,再看看.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 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 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 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 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 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 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 放大倍数. 一、显微镜(板书) 原理:物镜 f<u<2f 目镜 u<f [师]现在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先用眼观察, 再用显微镜观察. [学生们观察、教师指导,使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像] [师]约 400 年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磨眼镜 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去看远 处的景物时,发现这些景物近了许多,大约 1609 年,意大 利的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两个 凸透镜做成了一台望远镜.他后来不断改进,用自己的望远 镜第一次发现了天上的银河并不是一片连续发光的云,而

[ 生 甲]观察到 一个正立、 放大的箭 头. [ 生 乙]

观察到 一个倒立、 放大的箭 头. [ 生 甲]看到比 原来三角形 大好几倍的 三角形. [ 生 甲]显微镜 的构造? [ 生 乙]显微镜 的原理是什 么?

[ 生 甲]望远镜 的构造是什 么样的? [ 生 乙]为什么 使用望远镜 观察物体会 感到物体被 放大?

是由许多的星星组成的.他发现月亮表面并不是平坦的.而 是有许多高低不同的环形山;发现了太阳黑子,看到了土 星周围有一圈光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有四颗卫星绕着 木星转,很神奇是吗?想了 解吧. 师]看投影课本图 3.5—2,仔细观察分析的结论. 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 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 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 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 很大.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 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 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 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 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 镜的作用. [师]就同学们所讲,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 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 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 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二、望远镜(板书) 原理:物像:u>2f 倒立 缩小的像. 目镜:u<f 正立、放大的像.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 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 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 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 正立过来. 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 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 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 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 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 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 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

来的光在穿过

[ 生 甲]望远镜 有伽利略望 远镜、开普 勒望远镜、 牛顿式反射 望远镜、哈 勃太空望远 镜. [ 生 乙]还有普 通望远镜、 军事望远 镜、红外线 望远镜.

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 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 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显微镜构造: ①物镜 原理 f<u<2f ②目镜 原理 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 ①物镜 原理 u>2f ②目镜 原理 放大镜作用 四、布置作业 P67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1.注意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做一下, 但要注意安全,不 要让烧热的玻璃珠碰到身体. 2.把放大倍数较大 (焦距较短) 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睛 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 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 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如 果两个放大镜焦距相同,就没有放大作用了.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章

  • 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学学生主体化教学方案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年级 初二年级 科目 物理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内容 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教学 ...查看


  • 3599.沪科版物理4.7 神奇的眼睛教案教案
  • 神奇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及其应用. 2.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使学 ...查看


  •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及其练习
  • 八年级物理第19周周卷 一.填空: 1.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3-9所示,在这些透镜中: 图3-9 (1)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它们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玩出了名堂]
  • 15 玩出了名堂(第一次备课教案) 教学理念: 1. 引发学生质疑,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2. 把握语文的特点,注重语言文字的教学,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12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镜子用处多
  • [设计意图]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一次,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各区角中关于镜子方面的知识都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在科学区中摆弄各种镜子(如小圆镜和三角柱镜子),观看各种会反射 ...查看


  •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 课题1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 通过滚小球的实验,说明小孩子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3. 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2.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 ...查看


  •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 一.常见的建筑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查看


  • 高三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案
  •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结 ...查看


  •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