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问题意识对学科教学研究的意义
摘 要:学科教学研究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相对于传统的内
生增长型学科或研究领域,学科教学研究属于典型的社会驱动型创
生模式。换言之,它适应了社会实践所需的科学发展和人类主观努
力的自觉意识行为,表现出了清晰明确的学科意识和问题意识。明
晰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科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学科教学
研究的独立性和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科教学实践的改进。
关键词:问题意识 学科教学 教育研究
一、何谓问题意识
问题是什么?《现代汉语大辞典》指明了问题的四层含义:一是
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二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和
疑难;三是关键、重要之处;四是事故或意外。教育研究中的问题
主要是指第二层含义。教育问题就是指与教育发生间接或直接关系
的,必须通过教育研究实践加以解决的疑难和矛盾。“问题意识是
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遇到的一些难以解释或解决的理论或实践
问题进行积极思维,寻求解决办法的一种思维品质。”[1]
学科教育研究中的问题出自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进行反思和总
结。具体到某一学科,则需要教师在长期开展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教
育研究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近年来,通过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
学科教学人才的培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
穷。但学科教学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对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
研究体系构建、研究范式甚至话语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
化。强化学科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目的就是要将实证研究与思
辨研究相结合,达到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问题意识对学科教学研究的意义
1、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科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如前所述,学科教学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相对于传统的内生增
长型学科或研究领域,学科教学研究属于典型的社会驱动型创生模
式。换言之,它适应了社会实践所需的科学发展和人类主观努力的
自觉意识行为,表现出了清晰明确的学科意识和问题意识。“科学
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
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
的对象”[2] 学科教学研究的对象则是学科教学过程实践中的问
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以一名研究者的身份不断反思,力
图实现在问题研究视阈下的教学重构。学科规训理论认为,学科是
由专门的知识、保护专门知识发展和独立的制度规范及组织机构共
同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学科就像一个细胞,知识就是细胞核,而
学科制度和机构则是包被在细胞核外面的细胞质和细胞膜,这几部
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细胞,缺一不可。学科教学研究的内在逻辑强
调了研究的出发点,理顺了其理论框架;而外在制度保障则有利于
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科教学中的问题研究始终贯穿规训过程
的始终。从本质上讲,学科教学研究问题的出现反应了它的实践诉
求。这也体现出了学科教学研究这门“显学”的本质属性。
2、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科教学研究的独立性和健康发展
从学科教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学科教学研究的独立性并不强。学
科教学研究往往依附于相关学科,研究方法也往往体现出了多学科
和跨学科的特征。这种情况下,学科教学研究者往往会自觉不自觉
地将其他学科视阈内的问题带入到学科教学的研究领域中来,从而
出现了教育研究中“真问题”和“假问题”之争。我们认为学科教
学研究理应积极吸收各学科之所长,特别是相关学科的问题意识、
研究范式甚至逻辑体系的构建方法。但必须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整
合,不能囫囵吞枣,饥不择食。不少学科在创生之初急于求成,一
些基本问题反而没有搞清楚,从而制约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与此
同时,不少教育研究者受所谓“体系本位”意识的制约,把自己定
位于“理论工作者”,注重从学理的角度考虑学科发展的动力和需
求,并把研究的重心放在学科概念、范畴、逻辑体系以及学科本身
的知识积累。因而对教育实践和教育问题关注甚少,从而在研究实
践中出现了“假问题”和“伪命题”。学科教育的研究者应该有这
样的理论探究精神,但是更应该有较强的实践意识和问题意识。
3、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科教学研究实践的改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目标
之一就是进行教育实践的改进。有了教育问题意识的指导,教育研
究实践中就不会轻易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纵观我国教育理论
工作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工作还是停留在对经典的解读和诠释上。
国外教育名著汗牛充栋,充斥着各种史诗般的宏大叙述。我们的教
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仅仅靠阐释这些鸿篇巨制远远不够。我
们需要不断就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新问
题,研究真问题,做一个问题研究者,而不仅仅是问题的“创造者”。
有了问题意识,研究者才能对国家、政府的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的
制订、颁布和实施提出可行的意见或建议,使教育政策法规真正有
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教育研究的科学发展。有了问题意识,才
能体现出教育研究的批判功能,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不断重构和再
造,推陈出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参考文献:
[1 阎亚军,周谷平. 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
报,2007(4).
[2]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刁婕(1988.1—),山东胶州人,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
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试论问题意识对学科教学研究的意义
摘 要:学科教学研究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相对于传统的内
生增长型学科或研究领域,学科教学研究属于典型的社会驱动型创
生模式。换言之,它适应了社会实践所需的科学发展和人类主观努
力的自觉意识行为,表现出了清晰明确的学科意识和问题意识。明
晰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科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学科教学
研究的独立性和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科教学实践的改进。
关键词:问题意识 学科教学 教育研究
一、何谓问题意识
问题是什么?《现代汉语大辞典》指明了问题的四层含义:一是
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二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和
疑难;三是关键、重要之处;四是事故或意外。教育研究中的问题
主要是指第二层含义。教育问题就是指与教育发生间接或直接关系
的,必须通过教育研究实践加以解决的疑难和矛盾。“问题意识是
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遇到的一些难以解释或解决的理论或实践
问题进行积极思维,寻求解决办法的一种思维品质。”[1]
学科教育研究中的问题出自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进行反思和总
结。具体到某一学科,则需要教师在长期开展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教
育研究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近年来,通过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
学科教学人才的培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
穷。但学科教学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对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
研究体系构建、研究范式甚至话语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
化。强化学科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目的就是要将实证研究与思
辨研究相结合,达到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问题意识对学科教学研究的意义
1、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科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如前所述,学科教学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相对于传统的内生增
长型学科或研究领域,学科教学研究属于典型的社会驱动型创生模
式。换言之,它适应了社会实践所需的科学发展和人类主观努力的
自觉意识行为,表现出了清晰明确的学科意识和问题意识。“科学
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
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
的对象”[2] 学科教学研究的对象则是学科教学过程实践中的问
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以一名研究者的身份不断反思,力
图实现在问题研究视阈下的教学重构。学科规训理论认为,学科是
由专门的知识、保护专门知识发展和独立的制度规范及组织机构共
同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学科就像一个细胞,知识就是细胞核,而
学科制度和机构则是包被在细胞核外面的细胞质和细胞膜,这几部
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细胞,缺一不可。学科教学研究的内在逻辑强
调了研究的出发点,理顺了其理论框架;而外在制度保障则有利于
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科教学中的问题研究始终贯穿规训过程
的始终。从本质上讲,学科教学研究问题的出现反应了它的实践诉
求。这也体现出了学科教学研究这门“显学”的本质属性。
2、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科教学研究的独立性和健康发展
从学科教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学科教学研究的独立性并不强。学
科教学研究往往依附于相关学科,研究方法也往往体现出了多学科
和跨学科的特征。这种情况下,学科教学研究者往往会自觉不自觉
地将其他学科视阈内的问题带入到学科教学的研究领域中来,从而
出现了教育研究中“真问题”和“假问题”之争。我们认为学科教
学研究理应积极吸收各学科之所长,特别是相关学科的问题意识、
研究范式甚至逻辑体系的构建方法。但必须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整
合,不能囫囵吞枣,饥不择食。不少学科在创生之初急于求成,一
些基本问题反而没有搞清楚,从而制约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与此
同时,不少教育研究者受所谓“体系本位”意识的制约,把自己定
位于“理论工作者”,注重从学理的角度考虑学科发展的动力和需
求,并把研究的重心放在学科概念、范畴、逻辑体系以及学科本身
的知识积累。因而对教育实践和教育问题关注甚少,从而在研究实
践中出现了“假问题”和“伪命题”。学科教育的研究者应该有这
样的理论探究精神,但是更应该有较强的实践意识和问题意识。
3、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科教学研究实践的改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目标
之一就是进行教育实践的改进。有了教育问题意识的指导,教育研
究实践中就不会轻易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纵观我国教育理论
工作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工作还是停留在对经典的解读和诠释上。
国外教育名著汗牛充栋,充斥着各种史诗般的宏大叙述。我们的教
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仅仅靠阐释这些鸿篇巨制远远不够。我
们需要不断就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新问
题,研究真问题,做一个问题研究者,而不仅仅是问题的“创造者”。
有了问题意识,研究者才能对国家、政府的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的
制订、颁布和实施提出可行的意见或建议,使教育政策法规真正有
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教育研究的科学发展。有了问题意识,才
能体现出教育研究的批判功能,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不断重构和再
造,推陈出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参考文献:
[1 阎亚军,周谷平. 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
报,2007(4).
[2]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刁婕(1988.1—),山东胶州人,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
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