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治愈小儿麻痹症病例介绍
河北省中医门诊部曾众枢; 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郭中元
一 中医治疗小儿麻痹症的依据
自去年年底至今年上半年,我们共遇到小儿半身不遂患者4例,皆经医院诊断为小儿麻痹症。据西医书籍记载,小儿麻痹症是由于一种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先有短期的全身感染。发热至38℃——39℃,烦躁、腹泻呕吐等。经过一段无病期。再发热而发生较严重的病状,如面红、咽疼等。三、四日后发生瘫痪。也有直接发生瘫痪的。四肢瘫痪并不一致也不对称。多半是两下肢同时瘫软,或一轻一重,或只一下肢瘫痪,也有同侧上下肢偏瘫的,但为数极少。根据本病的瘫痪症状来看,这就很可能被古人把它包括到痿症和半身不遂里去。
在中医典籍里,记叙瘫痪最早的为内经。记述小儿瘫痪最早的,是在公元七世纪初期的巢氏诸病源候论里。以后唐、孙思邈千金方有石膏汤主治小儿„„手足不遂,小儿直诀有全蝎散治小儿„„手足偏废的记载。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曾指出小儿患半身不遂者“自周岁至童年皆有”。这些文献,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失于简略,也可能包括一些症状类似的疾病。但我们的治疗,还是以它为依据的。
本病发病的原因,西医认为是由于一种滤过性嗜神经组织病毒。侵害了脊髓灰白质前角所引起。在中医内经痿论说:“肺热叶焦„„则生痿躄。心气热„„则生脉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发为骨痿。”虽然把痿分为五类,总由于热。巢氏诸病源候论小儿中风不随候说:“夫风邪中于肢节,„„若挟寒气者,即拘急挛疼。若挟于热,即缓纵不随。”把小儿中风不遂认为是风邪中人,且有挟寒挟热之分。而我们所治的病例。多为弛缓性的瘫痪。虽日久有的肢体发现畸形,但不疼痛。所以应该是属于风邪挟热的类型。
二 病例
病例一 刘艳阁,女,2周岁半,住保定中心街20号患者于55年8月间,突然发烧,体温39℃。经河北省妇幼保健院及私人诊所予以注射油质盘尼西林,当晚体温恢复正常。次日晨起发现两腿痿软不能站立。隔了七天去河北省医院及河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均认为系小儿麻痹症。才来我处治疗。
患者发育良好。体温、饮食、二便皆正常,唯两腿痿软不能站立。如勉强将其扶起,则两腿左右摇摆,撒手后立即又坐倒于地。为之屈伸无僵直感,亦无痛苦表情。
治疗结果:予以洗药一剂,四天共洗了十二次,痊愈。
病例二 孟宝林,男,11个月,住保定市茂耀胡同七号。
患者于55年12月底曾发热和轻微腹泻,不爱吃东西,后则常现急躁,摇头哭泣。曾在
河北省妇幼保健院治疗,当时认为系消化不良。
本年一月七日来我处治疗。患者有轻微腹泻,性情急躁,哭泣摇头。经予检查,发现左臂痿软不会动,扶起时左腿痿软不能立,不红不肿,动之也没有疼痛表情。
治疗结果:前后用洗药5付,针8次,计17日,痊愈。
病例三 刘淑馨,女,2周岁半,住曲阳县南关头村。
患者于瘫痪前曾发烧,不适,但旋即自愈。55年12月5日在玩耍时忽然腿发软而跌倒,当晚发现左侧上下肢偏瘫,口眼微现 斜。病后第四日来保定市,初起住于河北省医学院附属医院,该院诊断为脊髓前角灰白质炎。病后第八日来我处治疗。
患者发育良好。体温、饮食、二便皆正常。哭笑时口眼微现 斜。腰部有穿刺痕迹,触之感痛。不能坐。左上肢不会动。肘关节微呈弯曲。手背微现虚肿。五指呈半握拳状,不会屈伸。左下肢痿软不能站立,也不会活动。患肢的肌肉皆呈弛缓状态。持之屈伸活动,无痛苦表情,亦无僵直感。
治疗结果:治疗三次后,即能勉强举步。前后共针12次,用洗药八剂(计26天) 。除拇指食指不能随意屈伸以外,其他均恢复正常。因急于回家,中止治疗。
病例四 李平生,男,三周岁,住保定市灵寿寺街。
患者于55年6月底夜间突然发烧,次日注射了二针即退了烧,晚间左腿即不能站立,不红不肿。曾去河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该院诊断为小儿麻痹症。后二十天才来我处治疗。 患者发育良好。体温、饮食、二便皆正常。左下肢痿软,肌肉松弛,较好腿稍微细些。虽能勉强站立,但不能走路,一走就跌倒。
治疗结果:共针四次,用洗药三剂,计一月另十六天(中间曾中止治疗) 。痊愈。
三 采用穴位
上肢瘫痪取穴 (1)肩颙;(2)曲池;(3)外关;(4)合谷;(5)后谿。
下肢瘫痪取穴 (1)环跳;(2)阳陵泉:(3)足三里; (4)绝骨;(5)太冲。
一般为隔二日针一次(每周二次) 。并依据内经刺婴儿“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的道理,一律不予留针。所针多为患肢,但连续刺四次后,即依据“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的道理。刺健侧一次。通过健侧神经的反射来调整整体机能。所用手法是用轻刺激。朱琏认为补泻只是轻刺激与重刺激,结果以达到兴奋与抑制的不同目的。轻刺激多产生兴奋的作用,而重刺激多产生抑制的作用。本病系由于神经麻痹而引起,所以必须要用轻刺激,以期达到兴奋神经的目的。如果予以反复的持久的重刺激,可能会引起“补泻反则痛益笃”的结果。如果留针过久,虽系轻刺激,也可能起到抑制的作用。也就是内经所说“补泻勿其度”的道理。这是个人的体会未必正确。
四 洗药
我们用洗药来治本病,是由于巢氏诸病源候论风偏枯候有“邪初在分腠之间,宜温卧取汗”之说所启发。我们认为本病在热退以后又是瘫痪不久,是可以用洗药来局部取汗的。即可以借以发泄分腠间病邪,又可宣通气血。对本病只会有好处,使用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刘艳阁在用洗药前根本不能站立。使用洗药洗了两次就能站起来,四天共洗十二次就
完全好了,刘叔馨在未用洗药前左侧上下肢不会动,洗了四次后(同时用针) 即会迈步了。其他初病不久的用此药也有一定作用。
处方 木瓜四钱 透骨草四钱 麻黄四钱 当归四钱 地肤子四钱 甲珠三钱 桂枝三钱 红花四钱露蜂房一个 川牛膝四钱。
煮沸后加烧酒黄酒各二两。趁热烫洗患肢,必须使药力热透筋骨方效。每剂药可洗三次,每日可洗三次。
方解 本方用红花、当归活血。甲珠、透骨草通经达络。桂枝引药横行手臂,而和荣卫用牛膝引药下行,而壮脚膝。木瓜、地肤子去湿舒筋。麻黄宣通气血,使病邪外达。引黄酒烧酒,以助药力活血脉也。
五 尾语
根据以上治疗结果,我们认为:(1)针灸对本病是有一定疗效的。(2)在瘫痪不久用洗药烫洗,对本病也有一定作用,且使用方便,大家不妨试用。
最后,我要求大家对我这一介绍,多予指正,因为我们的医学知识肤浅,更缺乏经验,可能在治疗中还有走弯道的地方。
(本文发表在1959年1期第50页上)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治愈小儿麻痹症病例介绍
河北省中医门诊部曾众枢; 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郭中元
一 中医治疗小儿麻痹症的依据
自去年年底至今年上半年,我们共遇到小儿半身不遂患者4例,皆经医院诊断为小儿麻痹症。据西医书籍记载,小儿麻痹症是由于一种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先有短期的全身感染。发热至38℃——39℃,烦躁、腹泻呕吐等。经过一段无病期。再发热而发生较严重的病状,如面红、咽疼等。三、四日后发生瘫痪。也有直接发生瘫痪的。四肢瘫痪并不一致也不对称。多半是两下肢同时瘫软,或一轻一重,或只一下肢瘫痪,也有同侧上下肢偏瘫的,但为数极少。根据本病的瘫痪症状来看,这就很可能被古人把它包括到痿症和半身不遂里去。
在中医典籍里,记叙瘫痪最早的为内经。记述小儿瘫痪最早的,是在公元七世纪初期的巢氏诸病源候论里。以后唐、孙思邈千金方有石膏汤主治小儿„„手足不遂,小儿直诀有全蝎散治小儿„„手足偏废的记载。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曾指出小儿患半身不遂者“自周岁至童年皆有”。这些文献,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失于简略,也可能包括一些症状类似的疾病。但我们的治疗,还是以它为依据的。
本病发病的原因,西医认为是由于一种滤过性嗜神经组织病毒。侵害了脊髓灰白质前角所引起。在中医内经痿论说:“肺热叶焦„„则生痿躄。心气热„„则生脉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发为骨痿。”虽然把痿分为五类,总由于热。巢氏诸病源候论小儿中风不随候说:“夫风邪中于肢节,„„若挟寒气者,即拘急挛疼。若挟于热,即缓纵不随。”把小儿中风不遂认为是风邪中人,且有挟寒挟热之分。而我们所治的病例。多为弛缓性的瘫痪。虽日久有的肢体发现畸形,但不疼痛。所以应该是属于风邪挟热的类型。
二 病例
病例一 刘艳阁,女,2周岁半,住保定中心街20号患者于55年8月间,突然发烧,体温39℃。经河北省妇幼保健院及私人诊所予以注射油质盘尼西林,当晚体温恢复正常。次日晨起发现两腿痿软不能站立。隔了七天去河北省医院及河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均认为系小儿麻痹症。才来我处治疗。
患者发育良好。体温、饮食、二便皆正常,唯两腿痿软不能站立。如勉强将其扶起,则两腿左右摇摆,撒手后立即又坐倒于地。为之屈伸无僵直感,亦无痛苦表情。
治疗结果:予以洗药一剂,四天共洗了十二次,痊愈。
病例二 孟宝林,男,11个月,住保定市茂耀胡同七号。
患者于55年12月底曾发热和轻微腹泻,不爱吃东西,后则常现急躁,摇头哭泣。曾在
河北省妇幼保健院治疗,当时认为系消化不良。
本年一月七日来我处治疗。患者有轻微腹泻,性情急躁,哭泣摇头。经予检查,发现左臂痿软不会动,扶起时左腿痿软不能立,不红不肿,动之也没有疼痛表情。
治疗结果:前后用洗药5付,针8次,计17日,痊愈。
病例三 刘淑馨,女,2周岁半,住曲阳县南关头村。
患者于瘫痪前曾发烧,不适,但旋即自愈。55年12月5日在玩耍时忽然腿发软而跌倒,当晚发现左侧上下肢偏瘫,口眼微现 斜。病后第四日来保定市,初起住于河北省医学院附属医院,该院诊断为脊髓前角灰白质炎。病后第八日来我处治疗。
患者发育良好。体温、饮食、二便皆正常。哭笑时口眼微现 斜。腰部有穿刺痕迹,触之感痛。不能坐。左上肢不会动。肘关节微呈弯曲。手背微现虚肿。五指呈半握拳状,不会屈伸。左下肢痿软不能站立,也不会活动。患肢的肌肉皆呈弛缓状态。持之屈伸活动,无痛苦表情,亦无僵直感。
治疗结果:治疗三次后,即能勉强举步。前后共针12次,用洗药八剂(计26天) 。除拇指食指不能随意屈伸以外,其他均恢复正常。因急于回家,中止治疗。
病例四 李平生,男,三周岁,住保定市灵寿寺街。
患者于55年6月底夜间突然发烧,次日注射了二针即退了烧,晚间左腿即不能站立,不红不肿。曾去河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该院诊断为小儿麻痹症。后二十天才来我处治疗。 患者发育良好。体温、饮食、二便皆正常。左下肢痿软,肌肉松弛,较好腿稍微细些。虽能勉强站立,但不能走路,一走就跌倒。
治疗结果:共针四次,用洗药三剂,计一月另十六天(中间曾中止治疗) 。痊愈。
三 采用穴位
上肢瘫痪取穴 (1)肩颙;(2)曲池;(3)外关;(4)合谷;(5)后谿。
下肢瘫痪取穴 (1)环跳;(2)阳陵泉:(3)足三里; (4)绝骨;(5)太冲。
一般为隔二日针一次(每周二次) 。并依据内经刺婴儿“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的道理,一律不予留针。所针多为患肢,但连续刺四次后,即依据“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的道理。刺健侧一次。通过健侧神经的反射来调整整体机能。所用手法是用轻刺激。朱琏认为补泻只是轻刺激与重刺激,结果以达到兴奋与抑制的不同目的。轻刺激多产生兴奋的作用,而重刺激多产生抑制的作用。本病系由于神经麻痹而引起,所以必须要用轻刺激,以期达到兴奋神经的目的。如果予以反复的持久的重刺激,可能会引起“补泻反则痛益笃”的结果。如果留针过久,虽系轻刺激,也可能起到抑制的作用。也就是内经所说“补泻勿其度”的道理。这是个人的体会未必正确。
四 洗药
我们用洗药来治本病,是由于巢氏诸病源候论风偏枯候有“邪初在分腠之间,宜温卧取汗”之说所启发。我们认为本病在热退以后又是瘫痪不久,是可以用洗药来局部取汗的。即可以借以发泄分腠间病邪,又可宣通气血。对本病只会有好处,使用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刘艳阁在用洗药前根本不能站立。使用洗药洗了两次就能站起来,四天共洗十二次就
完全好了,刘叔馨在未用洗药前左侧上下肢不会动,洗了四次后(同时用针) 即会迈步了。其他初病不久的用此药也有一定作用。
处方 木瓜四钱 透骨草四钱 麻黄四钱 当归四钱 地肤子四钱 甲珠三钱 桂枝三钱 红花四钱露蜂房一个 川牛膝四钱。
煮沸后加烧酒黄酒各二两。趁热烫洗患肢,必须使药力热透筋骨方效。每剂药可洗三次,每日可洗三次。
方解 本方用红花、当归活血。甲珠、透骨草通经达络。桂枝引药横行手臂,而和荣卫用牛膝引药下行,而壮脚膝。木瓜、地肤子去湿舒筋。麻黄宣通气血,使病邪外达。引黄酒烧酒,以助药力活血脉也。
五 尾语
根据以上治疗结果,我们认为:(1)针灸对本病是有一定疗效的。(2)在瘫痪不久用洗药烫洗,对本病也有一定作用,且使用方便,大家不妨试用。
最后,我要求大家对我这一介绍,多予指正,因为我们的医学知识肤浅,更缺乏经验,可能在治疗中还有走弯道的地方。
(本文发表在1959年1期第50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