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全市两化融合现场会后,?“两化融合”工作落在?局,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市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结合?区实际开展两化融合工作。现将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机构和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作为?市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区,我区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组长,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小组成员的?两化融合领导小组。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各项有关“两化融合”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两化融合”服务体系,以体系建设保证了地区“两化融合”的稳步开展。
(二)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拓宽投融资渠道。 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对列入“两化融合”的试点企业和项目,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贴息、补助、奖励等政策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源的投入,探索政府担保方式,大力推进“集合票据”等多种形式的贷款方式,多渠道打造?融资平台,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它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
(三)通过企业示范和项目带动,使两化融合有效推进。
我区组织了?家示范企业在研发设计领域、生产制造领域、市场营销领域和经营管理领域分别实施了 研发项目、 ?项目、?项目和企业经营信息化建设等两化融合项目。同时,向市经信委申请了2900余万元的资金支持。
目前,??等企业的经营信息化系统已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质量控制、供应商控制、产品销售等领域开始运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的机电一体化研发已进入中试阶段;乐营的手机微商务平台已基本开发完成,本月底完成第三方支付签约,预计9月份正式上线运营;?的自动化生产线第一条已投入使用,第二条生产线土建已完成,等待设备进场,于今年底投入使用;?的遥感无人机已销售近40套,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
(四)组建公共服务平台,助推两化深度融合。
?在加大推进两化融合的工作中重点建设五大公共服务平台:
1、平台:主要为企业提供标准规范、专利知识、科技文献、竞争情报、文献翻译、行业咨询和产品推广等知识服务,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产品及产业走出去,促进各重点实验室的技术进步,推动我市公共技术深度研发和应用。
目前平台已完成翻译服务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建设,并
投入运营。
2、农产品加工公共服务平台:以国家加工食品及添加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核心依托,重点在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质量安全检测、食源菌毒理学评价、标准菌种培养保藏研究、乳制品检测以及食品检验师执业资格培训等方面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科学公正、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和人才服务。
该平台建有8000平米的实验楼,投入3700余万元,购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离子色谱仪、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质谱联用仪、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定量PCR仪、自动菌落成像分析系统等国际先进的检测设备200余台套。目前该平台已投入使用。
3、手机产业集群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资源,搭建了“手机产业集群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主要为手机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技术服务,从而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
目前已完成10000余平米的检测服务场地建设;投资4000余万元,购置了包括5米法电波暗室、手机综合测试仪、频谱分析仪等设备;依据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标准模型——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并将其文件化,形成包括三个层次的规章制度体系;已顺利开展手机产品型号核准检测、企业委托
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
4、光纤传感检测技术研究与服务平台:依托??分中心建立,重点进行光纤传感装备技术研究、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时检测技术、光纤传感器复合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光纤传感器风洞洞压实时检测技术等研究与服务,积极拓展?光纤传感产业领域的发展,推进新区光电产业的发展。
该平台2011年通过省重点实验室认定,目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预计10月份竣工。
5、通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通用航空研究院依托为通航产业在技术支撑、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台、产业推进等方面提供服务。
二、存在问题
1、工作抓手较少,尤其在具体项目的扶持方面,可以依托的操作层面的政策措施不多。
2、缺乏扶持资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资金需求较大的工程,大型企业以自己的实力和特点,一般较少提出资金需求。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资金方面的需求比较突出。
3、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组织企业培训、对外交流、学习借鉴等服务方面能力有限。
三、下一步计划安排
(一)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服务体系。
1、改进和创新服务理念,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
的主体地位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在尊重企业决策和部署的基础上,发挥政府在推进引导、服务协调等方面的职能,通过设立科技特派员、信息化特派员和数字化特派员等服务模式,为?“两化融合”提供有力和有效的服务。
2、培育和发展区域和行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咨询、培训、培训和监理等中介机构,发挥中介组织在技术管理咨询、人才培训、信息发布、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作用。扶持重点信息服务企业,逐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优化“两化”融合发展环境。
1、优化软环境,形成信息化推广和应用的良好氛围和超前意识。一方引导和培育市场的信息化应用需求,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向信息化方向转移。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建立信息化应用的个性环境,通过贯彻和落实试验区各项工作部署和措施,完善和优化“两化融合”环境氛围,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安全可靠的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的现代通信网络。通过“?”工程构建无线宽带全覆盖、移动互联网持续拓展、物联网终端和云服务广泛应用的无线城市,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能级。
(三)示范带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在手机通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四大领域,选择华移
联科、晨讯科技等10-20家有代表性企业,实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1、在手机通讯业以华移联科、晨讯科技为试点,开展专利信息利用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在装备制造业以大陆激光、捷通消防车、科奇电器为试点,开展嵌入式软件应用、PLM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在现代农业以千喜鹤、雨润、辉山乳业为试点,开展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方面的试点示范。
2、在研发设计领域以?为试点,开展专利信息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协同设计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在生产制造领域以?为试点,开展装备数控化改造、车间管理信息化、PDM/PLM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在市场营销领域以?为试点,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CRM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在经营管理领域以?为试点,开展ERP、SCM、BI等方面的试点示范。
两化融合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全市两化融合现场会后,?“两化融合”工作落在?局,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市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结合?区实际开展两化融合工作。现将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机构和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作为?市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区,我区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组长,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小组成员的?两化融合领导小组。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各项有关“两化融合”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两化融合”服务体系,以体系建设保证了地区“两化融合”的稳步开展。
(二)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拓宽投融资渠道。 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对列入“两化融合”的试点企业和项目,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贴息、补助、奖励等政策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源的投入,探索政府担保方式,大力推进“集合票据”等多种形式的贷款方式,多渠道打造?融资平台,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它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
(三)通过企业示范和项目带动,使两化融合有效推进。
我区组织了?家示范企业在研发设计领域、生产制造领域、市场营销领域和经营管理领域分别实施了 研发项目、 ?项目、?项目和企业经营信息化建设等两化融合项目。同时,向市经信委申请了2900余万元的资金支持。
目前,??等企业的经营信息化系统已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质量控制、供应商控制、产品销售等领域开始运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的机电一体化研发已进入中试阶段;乐营的手机微商务平台已基本开发完成,本月底完成第三方支付签约,预计9月份正式上线运营;?的自动化生产线第一条已投入使用,第二条生产线土建已完成,等待设备进场,于今年底投入使用;?的遥感无人机已销售近40套,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
(四)组建公共服务平台,助推两化深度融合。
?在加大推进两化融合的工作中重点建设五大公共服务平台:
1、平台:主要为企业提供标准规范、专利知识、科技文献、竞争情报、文献翻译、行业咨询和产品推广等知识服务,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产品及产业走出去,促进各重点实验室的技术进步,推动我市公共技术深度研发和应用。
目前平台已完成翻译服务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建设,并
投入运营。
2、农产品加工公共服务平台:以国家加工食品及添加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核心依托,重点在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质量安全检测、食源菌毒理学评价、标准菌种培养保藏研究、乳制品检测以及食品检验师执业资格培训等方面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科学公正、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和人才服务。
该平台建有8000平米的实验楼,投入3700余万元,购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离子色谱仪、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质谱联用仪、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定量PCR仪、自动菌落成像分析系统等国际先进的检测设备200余台套。目前该平台已投入使用。
3、手机产业集群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资源,搭建了“手机产业集群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主要为手机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技术服务,从而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
目前已完成10000余平米的检测服务场地建设;投资4000余万元,购置了包括5米法电波暗室、手机综合测试仪、频谱分析仪等设备;依据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标准模型——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并将其文件化,形成包括三个层次的规章制度体系;已顺利开展手机产品型号核准检测、企业委托
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
4、光纤传感检测技术研究与服务平台:依托??分中心建立,重点进行光纤传感装备技术研究、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时检测技术、光纤传感器复合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光纤传感器风洞洞压实时检测技术等研究与服务,积极拓展?光纤传感产业领域的发展,推进新区光电产业的发展。
该平台2011年通过省重点实验室认定,目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预计10月份竣工。
5、通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通用航空研究院依托为通航产业在技术支撑、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台、产业推进等方面提供服务。
二、存在问题
1、工作抓手较少,尤其在具体项目的扶持方面,可以依托的操作层面的政策措施不多。
2、缺乏扶持资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资金需求较大的工程,大型企业以自己的实力和特点,一般较少提出资金需求。中小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资金方面的需求比较突出。
3、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组织企业培训、对外交流、学习借鉴等服务方面能力有限。
三、下一步计划安排
(一)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服务体系。
1、改进和创新服务理念,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
的主体地位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在尊重企业决策和部署的基础上,发挥政府在推进引导、服务协调等方面的职能,通过设立科技特派员、信息化特派员和数字化特派员等服务模式,为?“两化融合”提供有力和有效的服务。
2、培育和发展区域和行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咨询、培训、培训和监理等中介机构,发挥中介组织在技术管理咨询、人才培训、信息发布、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作用。扶持重点信息服务企业,逐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优化“两化”融合发展环境。
1、优化软环境,形成信息化推广和应用的良好氛围和超前意识。一方引导和培育市场的信息化应用需求,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向信息化方向转移。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建立信息化应用的个性环境,通过贯彻和落实试验区各项工作部署和措施,完善和优化“两化融合”环境氛围,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安全可靠的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的现代通信网络。通过“?”工程构建无线宽带全覆盖、移动互联网持续拓展、物联网终端和云服务广泛应用的无线城市,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能级。
(三)示范带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在手机通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四大领域,选择华移
联科、晨讯科技等10-20家有代表性企业,实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1、在手机通讯业以华移联科、晨讯科技为试点,开展专利信息利用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在装备制造业以大陆激光、捷通消防车、科奇电器为试点,开展嵌入式软件应用、PLM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在现代农业以千喜鹤、雨润、辉山乳业为试点,开展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方面的试点示范。
2、在研发设计领域以?为试点,开展专利信息利用、三维数字化设计、协同设计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在生产制造领域以?为试点,开展装备数控化改造、车间管理信息化、PDM/PLM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在市场营销领域以?为试点,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CRM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在经营管理领域以?为试点,开展ERP、SCM、BI等方面的试点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