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涵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涵解析 作者:吕永红

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03期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是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好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包容性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价值性;而且与世界上的其它制度相比都优势凸显。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制度比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顾名思义就是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好制度。这份自信基于从制度本身和制度比较两个方面 。

一、 就制度本身而言

(一)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具有科学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无论是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还文化制度、社会建设、生态环境方面的制度,都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和生产力水平不够高的发展状况,符合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政治上日趋民主与自由,文化上日趋繁荣,展现了其科学性。

(二)因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而彰显了有效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稳定,发展迅速,成就斐然,已经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性。而且中国在前进过程中经受住了系列重大事件的严峻考验,更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性。平稳应对 2008年金融危机、迅速处理汶川地震等各种危急事件,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抵御各种风险和灾害的非凡能力;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覆盖人口最多、全世界最大的医保网” [1]的建立等,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的卓越能力。(三)因其价值性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正如列宁所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而是党和各族人民群众共同探索和选择的。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适时地升华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合理吸收并利用了亿万农民自己创造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自治、乡镇企业等成果,并通过政策和制度的形式加以保护,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对群众的自我选择与创造的尊重。

(四)因其包容性,使它具有更远大的未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涵解析 作者:吕永红

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03期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是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好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包容性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价值性;而且与世界上的其它制度相比都优势凸显。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制度比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顾名思义就是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好制度。这份自信基于从制度本身和制度比较两个方面 。

一、 就制度本身而言

(一)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具有科学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无论是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还文化制度、社会建设、生态环境方面的制度,都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和生产力水平不够高的发展状况,符合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政治上日趋民主与自由,文化上日趋繁荣,展现了其科学性。

(二)因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而彰显了有效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稳定,发展迅速,成就斐然,已经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性。而且中国在前进过程中经受住了系列重大事件的严峻考验,更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性。平稳应对 2008年金融危机、迅速处理汶川地震等各种危急事件,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抵御各种风险和灾害的非凡能力;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覆盖人口最多、全世界最大的医保网” [1]的建立等,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的卓越能力。(三)因其价值性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正如列宁所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而是党和各族人民群众共同探索和选择的。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适时地升华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合理吸收并利用了亿万农民自己创造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自治、乡镇企业等成果,并通过政策和制度的形式加以保护,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对群众的自我选择与创造的尊重。

(四)因其包容性,使它具有更远大的未来。


相关文章

  • 2016年高考试题(政治)新课标Ⅲ卷 解析
  • 绝密★启封前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 文科综合(政治部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 ...查看


  • 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增强国际影响力话语权
  • 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增强国际影响力话语权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作者:<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4日 08版) 编者按 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 ...查看


  • 解析党章党课讲稿
  • 学习践行党章 争作合格党员 (‚两学一做‛党课讲稿 XXX)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学习践行党章,争作合格党员‛.当前,全体党员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学‛第一是学党章党规,第二是学系列讲话,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查看


  •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案
  •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是关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作为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自 己的独特性,本单元将会一一介绍. 本单元第一部分是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 ...查看


  • 2012思想试题及答案
  •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恩格斯说:"鹰比人 ...查看


  • 大学思想政治
  • 回答者: 中子之星 | 四级 | 2010-4-28 19:55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查看


  •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1
  •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内容: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A.文化发展的实质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A.创新的意义 B.文化创新的作用 (3)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A ...查看


  • 2012.8课时作业答案
  • 1.1文化与社会 1.C [解析]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体现了文化素养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等逐步培养出来的,③要选.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①要选.材料没有体现文 ...查看


  •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3
  •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3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