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诺特是路易十四的宫廷造园家,也是造园史罕见的天才,后世恰当地称他为“王之园师,园师之王”。其庭园式样不仅是法国文艺复兴时代造园的精华,且是代替过去意大利台地式而风行全欧造园界的一大式样。
勒诺特于1613年3月12日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造园世家,父亲希望勒诺特能成为画家,于13岁时拜宫廷画家伍埃(Simon Vouet 1590 一1649)为师。在伍埃的画室里,他获益匪浅,不仅结交同门学艺的勒久尔(Le Sueur)、米里亚尔(Pierre Mignard)、勒布伦(Charles Le Brun)等,还能经常接触来画室拜访的艺术巨匠们,使他的艺术天才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终于结出“独特的丰硕的庭园艺术”之果。
勒诺特在1626 一1636年间,一面在伍埃的培养下钻研,一面广交朋友。他自幼就重友谊,富机智,性格开朗,办事谨慎,且具有艺术家敏锐的鉴赏力,这些都成为他取得成功的优越条件。离开伍埃后,曾随父亲在瓦窑宫苑做工多年,学到了不少造园和园艺的实际技术。当时他是低级园师,年傣仅1500里弗尔(livre ,法国19世纪前货币名,后为法朗所代替),其工作也只是管理西班牙茉莉和洁白的番石榴树墙。这时他就因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引人注目。
据说在勒诺特尚未成名时,就为法国著名政治家、红衣主教黎塞留(Richelieu)公爵建造鲁依(Rueil)城堡和盖依龙(Gaillon)城堡的庭园。他一举成名的作品是孚·勒·维贡府邸(Vaux 一Le 一Vicomte)的庭园(以下简称“孚园”)。该园是马札然(Jules Mazarin)内阁的财政大臣福奎(Nicholas Fouguet)所经营的壮丽宫殿的附属庭园,是前所未有的新式庭园,也是勒诺特的处女作,在造园史上富有现实意义。规划这一宫殿和庭园的福奎,因深受辅助过幼小的路易十四后又成为首相的马札然的宠爱,而成为财政大臣。在任职期间,他积聚了大量财富,并向往着过奢侈的生活。由于他在巴黎与枫丹白露宫之间的默伦,拥有这块孚 ·勒·维贡土地,便想在这里实现其荣华梦。1650 年初,先由建筑家勒孚(Louis le Vau)建造宫殿.曾与勒诺特一起在伍埃画室学画的勒布伦,也在那里工作。在决定宫殿建造附园的设计人选时,勒布伦推荐了勒诺特,使勒诺特获得了发挥造园专长的良机。在宫殿的周围要造辽阔的庭园,还必须有大块空地。在资本家的有力资助下,买下了附近的3个村子。1656年建造工程开始,使用了1万8千个劳动力。完成这一工程的总经费需600一1800万里弗尔。由于庭园工程是宫殿的基础工程,在建造宫殿的四、五年前就已动工,全工程历时10 年才竣工 。
孚·勒·维贡府邸
1635 年起为君主效命的勒诺特尔,像路易十四的叔叔,园艺家奥尔良的加斯东一样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出身自一个十六世纪起就为国王服务的园艺家家庭,他是在杜伊勒利宫的花园中成长起来的,1666-1672年间他将改建这个花园,在前面创造了香榭丽舍的广阔美景。1656-1661年间他在富凯的沃子爵堡进行的工程为他赢得了荣誉和财富。
1662年开始,路易十四把他留在了凡尔赛,当时他还在为大孔代亲王(Grand Condé)修建尚蒂伊的花园。在路易十三时期原有的花园的基础上,勒诺特尔在城堡旁边布置了南北两个大花园。他改造了东西大路,打算把主路延伸至一片没有尽头的景色中。他保留了北部地区的自然斜坡,但其他地方都利用大量人力进行了改造。
在凡尔赛,勒诺特尔精心修改他对花园的设计:两条主路划分出丛林园的界限,而多条辅路与主路交叉;栅栏和绿篱形成的多道宏伟的绿墙突出了林荫大道;斜向的或曲折的小径通向各个丛林园,这样就可以为参观者呈献惊喜;新颖的装饰物和喷泉与严格对称的大片树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利用各种各样的水资源,勒诺特尔从阴暗的空间(丛林园)穿向更明亮的地区(花坛),创造了神奇的明暗对比效果。花坛和主路两旁散布着雕塑和经过修剪的紫杉,紫杉拥有最让人惊奇的形状,它们让凡尔赛成为了花园林木修剪艺术的圣殿。
这种对称的道路和大量的变化之间的灵巧平衡,或多或少地体现在园艺家的其它大型工程中:为奥尔良公爵打造的圣克卢城堡(1665);科尔贝尔的索镇城堡(1670-1677);孟德斯潘夫人的克拉尼城堡(1674)……除了凡尔赛,勒诺特尔还为国王修建了圣日耳曼的大平台(1669-1672)和特里亚侬宫的花园(1672-1688)。1681年他被封为贵族,直到最后,他一直享有国王的恩宠和友谊,这是极其罕见的情况。1693年告退时,艺术家把他的一部分藏品留给了国王。
凡尔赛宫
军队广场
中轴线起点:拉托娜泉池
林阴道的尽头:阿波罗泉池
凡尔赛宫是法国最著名的宫苑,规模宏大、风格突出、内容丰富、手法多变,完美地体现古典主义的造园原则。地处巴黎西南22千米处的一个小村落,“无景、无水、无树,最荒凉的不毛之地”。为修建该宫苑,路易十四集中法国17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建筑师、雕塑家、造园家、画家和水利工程师。代表着当时法国在文化艺术和工程技术上的最高成就。总占地面积6000余公顷,围墙4千米,22个入口。东西向主轴长约3千米。1662年开始建造,1688年建成,历时26年之久。
特点: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2、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3、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为直线、圻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
6、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坛群、规则式水景和大量喷泉为主景以外,其余常采用盆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
勒诺特是路易十四的宫廷造园家,也是造园史罕见的天才,后世恰当地称他为“王之园师,园师之王”。其庭园式样不仅是法国文艺复兴时代造园的精华,且是代替过去意大利台地式而风行全欧造园界的一大式样。
勒诺特于1613年3月12日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造园世家,父亲希望勒诺特能成为画家,于13岁时拜宫廷画家伍埃(Simon Vouet 1590 一1649)为师。在伍埃的画室里,他获益匪浅,不仅结交同门学艺的勒久尔(Le Sueur)、米里亚尔(Pierre Mignard)、勒布伦(Charles Le Brun)等,还能经常接触来画室拜访的艺术巨匠们,使他的艺术天才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终于结出“独特的丰硕的庭园艺术”之果。
勒诺特在1626 一1636年间,一面在伍埃的培养下钻研,一面广交朋友。他自幼就重友谊,富机智,性格开朗,办事谨慎,且具有艺术家敏锐的鉴赏力,这些都成为他取得成功的优越条件。离开伍埃后,曾随父亲在瓦窑宫苑做工多年,学到了不少造园和园艺的实际技术。当时他是低级园师,年傣仅1500里弗尔(livre ,法国19世纪前货币名,后为法朗所代替),其工作也只是管理西班牙茉莉和洁白的番石榴树墙。这时他就因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引人注目。
据说在勒诺特尚未成名时,就为法国著名政治家、红衣主教黎塞留(Richelieu)公爵建造鲁依(Rueil)城堡和盖依龙(Gaillon)城堡的庭园。他一举成名的作品是孚·勒·维贡府邸(Vaux 一Le 一Vicomte)的庭园(以下简称“孚园”)。该园是马札然(Jules Mazarin)内阁的财政大臣福奎(Nicholas Fouguet)所经营的壮丽宫殿的附属庭园,是前所未有的新式庭园,也是勒诺特的处女作,在造园史上富有现实意义。规划这一宫殿和庭园的福奎,因深受辅助过幼小的路易十四后又成为首相的马札然的宠爱,而成为财政大臣。在任职期间,他积聚了大量财富,并向往着过奢侈的生活。由于他在巴黎与枫丹白露宫之间的默伦,拥有这块孚 ·勒·维贡土地,便想在这里实现其荣华梦。1650 年初,先由建筑家勒孚(Louis le Vau)建造宫殿.曾与勒诺特一起在伍埃画室学画的勒布伦,也在那里工作。在决定宫殿建造附园的设计人选时,勒布伦推荐了勒诺特,使勒诺特获得了发挥造园专长的良机。在宫殿的周围要造辽阔的庭园,还必须有大块空地。在资本家的有力资助下,买下了附近的3个村子。1656年建造工程开始,使用了1万8千个劳动力。完成这一工程的总经费需600一1800万里弗尔。由于庭园工程是宫殿的基础工程,在建造宫殿的四、五年前就已动工,全工程历时10 年才竣工 。
孚·勒·维贡府邸
1635 年起为君主效命的勒诺特尔,像路易十四的叔叔,园艺家奥尔良的加斯东一样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出身自一个十六世纪起就为国王服务的园艺家家庭,他是在杜伊勒利宫的花园中成长起来的,1666-1672年间他将改建这个花园,在前面创造了香榭丽舍的广阔美景。1656-1661年间他在富凯的沃子爵堡进行的工程为他赢得了荣誉和财富。
1662年开始,路易十四把他留在了凡尔赛,当时他还在为大孔代亲王(Grand Condé)修建尚蒂伊的花园。在路易十三时期原有的花园的基础上,勒诺特尔在城堡旁边布置了南北两个大花园。他改造了东西大路,打算把主路延伸至一片没有尽头的景色中。他保留了北部地区的自然斜坡,但其他地方都利用大量人力进行了改造。
在凡尔赛,勒诺特尔精心修改他对花园的设计:两条主路划分出丛林园的界限,而多条辅路与主路交叉;栅栏和绿篱形成的多道宏伟的绿墙突出了林荫大道;斜向的或曲折的小径通向各个丛林园,这样就可以为参观者呈献惊喜;新颖的装饰物和喷泉与严格对称的大片树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利用各种各样的水资源,勒诺特尔从阴暗的空间(丛林园)穿向更明亮的地区(花坛),创造了神奇的明暗对比效果。花坛和主路两旁散布着雕塑和经过修剪的紫杉,紫杉拥有最让人惊奇的形状,它们让凡尔赛成为了花园林木修剪艺术的圣殿。
这种对称的道路和大量的变化之间的灵巧平衡,或多或少地体现在园艺家的其它大型工程中:为奥尔良公爵打造的圣克卢城堡(1665);科尔贝尔的索镇城堡(1670-1677);孟德斯潘夫人的克拉尼城堡(1674)……除了凡尔赛,勒诺特尔还为国王修建了圣日耳曼的大平台(1669-1672)和特里亚侬宫的花园(1672-1688)。1681年他被封为贵族,直到最后,他一直享有国王的恩宠和友谊,这是极其罕见的情况。1693年告退时,艺术家把他的一部分藏品留给了国王。
凡尔赛宫
军队广场
中轴线起点:拉托娜泉池
林阴道的尽头:阿波罗泉池
凡尔赛宫是法国最著名的宫苑,规模宏大、风格突出、内容丰富、手法多变,完美地体现古典主义的造园原则。地处巴黎西南22千米处的一个小村落,“无景、无水、无树,最荒凉的不毛之地”。为修建该宫苑,路易十四集中法国17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建筑师、雕塑家、造园家、画家和水利工程师。代表着当时法国在文化艺术和工程技术上的最高成就。总占地面积6000余公顷,围墙4千米,22个入口。东西向主轴长约3千米。1662年开始建造,1688年建成,历时26年之久。
特点: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2、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3、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为直线、圻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
6、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坛群、规则式水景和大量喷泉为主景以外,其余常采用盆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