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复习精要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复习精要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时间距今约170万年;地点:云南元谋县;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人,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河姆渡;生产: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种水稻,饲养猪、水牛,会制黑陶。

生活:住干栏式房子,过定居生活。

半坡人:时间,距今约5000多年;地点:黄河中游的陕西西安半坡村。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和狗,少量的牛、马、羊,鸡,能织麻布,缝衣服。生活:住半地穴式的房子,有了绘画、雕塑,刻画符号、装饰等,会制红陶。

中华民族的祖先:

1、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三位杰出部落首领。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农业生产创始人。炎帝陵在今湖南炎陵县。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中华文明创始人,被称为“人文初祖”。

蚩尤,九黎族的首领,兽身人言,铜头铁额,能吃砂石,善打仗。

2、华夏族,炎黄联盟,形成华夏族。

3、尧舜禹的“禅让”:公共推举,首领让贤产生新首领的办法。

第二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巨变

1、国家的产生

①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定都阳城。灭亡:夏桀暴君,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灭亡。

②商朝: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亳建立商朝;迁都: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灭亡:商纣王残暴,公元前1046年,牧野决战,商朝灭亡。

③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西周分封:分封诸候,建立诸候国,加强统治。灭亡:公元前771年,大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④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注明:“葵丘会盟”确立齐桓公霸主位;“城濮之战”确立晋文公霸主位。

2、秦国商鞅变法——社会巨变

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内容: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意义: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使秦国成为了最富强的国家。

第三章:统一国家的建立

1、秦朝的统治:

①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人物:赢政(秦始皇)定都都于:咸阳;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②治国措施: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统一车轨;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失;修筑万里 长城,解除匈奴威胁。

③疆域: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南到南海。

④灭亡:原因:暴政;经过:陈胜、吴广于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项羽、刘邦起义在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秦军主力歼灭,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中(咸阳)

秦灭亡。

2、汉武帝的大一统和丝绸之路。

汉武帝的大一统:①听取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题;②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的地位。③与匈奴的战争,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深入漠北,大败匈奴。

丝绸之路:①开通:公元前119年,张骞通西域,打通道道路。②中央政权管理新疆的开始: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付户,进行军事、政治管辖。③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今新疆——中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④意义:加强了中西联系,促进了中西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第四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三国鼎立①官渡之战: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战争,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②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军队。③三国鼎立形成:魏——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蜀——221年,刘备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汉,定都成都;吴——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④识记三国形势图。

2、北方人口南迁

①时间:东汉末年②原因:北方战乱,民族矛盾尖锐。③概况:南迁人口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的益洲,荆洲和长江下游的扬州,其次是,闽江流域和岭南地区,南迁人口近100万。④影响: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及耐寒农作物。

3、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②目的:为了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统治。③内容:实行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④影响: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第五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唐的科举制度

创立:①隋文帝时,通过分科选拔人才,开科举制的先河。②隋炀帝时,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完善:唐朝创设明经科、进士科,明经科主要考察儒家经典,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参加科举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注: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2、贞观之治

①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②贞观: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李世民就是唐太宗,627年李世民改国号为“贞观”。③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的统治)的措施:A轻徭薄赋(多次减免租税,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种时间)B知人善用(任命房玄龄、杜如晦为相,任命李靖为将,有“房谋杜断”之称。C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D加强中央集权,沿用三省六部,啬宰相人数,全并洲县,大力精简机构,节省开支,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六部是:中书省、尚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

刑部、工部)门下省。

3、武则天——一代女皇(贞观遗风)

①武则天在唐高宗继位时,由于唐高宗体弱多病,就执掌朝政。后来,她先后废中宗、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②治国措施: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③治国效果: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4、开元盛世

①时期:唐玄宗统治时期,它的年号为开元(713——741年)②措施:任用德才兼备的姚宗、宋景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整治官吏,严格执法。③呈现的景色:都城长安,建筑宏观,布局严紧,商业繁荣,人丁兴旺,仓库丰实,秩序良好,真是“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5、唐蕃关系

概况: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以逻些为中心的强大的政权。

交往: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把金成公主嫁给尺带珠丹;821年,唐蕃会盟,立会盟碑于大昭寺前。

6、唐朝的外交:①与日本交往:A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年间,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建筑技术、医学知识;②与印度的交往:玄奘游天竺取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第六章: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1、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2、 (1)建立:

辽的建立: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城上京。

北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陈桥兵变)。

西夏: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

金的建立:1115年,女贞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定都会宁。

(2)、关系:①澶渊之盟:1004年,宋军击退辽军,第二年宋辽达成和议,双方约定各守边界。②宋夏和战:1044年,宋夏订立和议。③宋金和议:1144年,双方和议,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2、经济重心南移

(1)农业①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秧马,出现了牛转翻车。②原产越南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③南方已普遍种植小麦,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江淮流域。

(2)手工业①丝织业,出现了经营专业户,苏杭等地出现官营丝织院。②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③陶瓷业:景德镇成为瓷都。④采矿业:采煤技术领先世界。⑤造船业:海船上装上指南针。

(3)商业①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四川出现。②大城市的出现:北宋的东京,南宋的临安是世界闻名的大城市。③海外贸易兴盛:泉州、广州、湖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④娱乐场所兴起:“瓦肆”、酒店、茶楼、旅馆、澡堂、珠宝首饰等。

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统一

(1)蒙古统一: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为成吉思汗。

(2)元朝统一:①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②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③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

(3)统治措施:①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统治。②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新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的行政区域。

4、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1)主要表现:①汉人迁往边疆,为边疆开发作出贡献。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迁往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③契丹、女真等族进入黄河流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已被称为“汉人”。④新的民族-----回族形成。它是由阿拉伯人、波斯人、维吾尔族共同生活,互通婚姻形成的。

第七章:统一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1、明朝的统治:

(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建立,年号洪武。

(2)统治措施:加强皇权。①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权分三司,集权于皇帝之手。②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由皇帝直接控制。③实行八股取士,培养忠实奴仆。

(3)对外交往:①郑和下西洋,时间:1405---1433年,7次;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岸,红海沿岸;②戚继光抗倭:先后荡平浙江和闽粤倭寇。

2、清朝的统治

(1)清朝统治的开始:1644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

(2)统治措施:①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进一步加强皇权。②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3)对外关系:①郑成功收复台湾(1622年打败荷兰);②“闭关锁国”的政策,起到了自卫的作用,但更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的进步。(4)维护统一:①1685年和1686年康熙组织清军在雅克萨打败俄军,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②1684年,康熙帝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③康熙帝平定准葛尔叛乱;乾隆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④乾隆平定和卓叛乱,高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⑤1681年,康熙平定三蕃之乱。⑥西藏问题A:顺治帝时,赐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封号。B:康熙帝时,赐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封号。C:雍正时,设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D:乾隆时,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复习精要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时间距今约170万年;地点:云南元谋县;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渡人,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河姆渡;生产: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种水稻,饲养猪、水牛,会制黑陶。

生活:住干栏式房子,过定居生活。

半坡人:时间,距今约5000多年;地点:黄河中游的陕西西安半坡村。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和狗,少量的牛、马、羊,鸡,能织麻布,缝衣服。生活:住半地穴式的房子,有了绘画、雕塑,刻画符号、装饰等,会制红陶。

中华民族的祖先:

1、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三位杰出部落首领。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农业生产创始人。炎帝陵在今湖南炎陵县。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中华文明创始人,被称为“人文初祖”。

蚩尤,九黎族的首领,兽身人言,铜头铁额,能吃砂石,善打仗。

2、华夏族,炎黄联盟,形成华夏族。

3、尧舜禹的“禅让”:公共推举,首领让贤产生新首领的办法。

第二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巨变

1、国家的产生

①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定都阳城。灭亡:夏桀暴君,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灭亡。

②商朝: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亳建立商朝;迁都: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灭亡:商纣王残暴,公元前1046年,牧野决战,商朝灭亡。

③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西周分封:分封诸候,建立诸候国,加强统治。灭亡:公元前771年,大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④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注明:“葵丘会盟”确立齐桓公霸主位;“城濮之战”确立晋文公霸主位。

2、秦国商鞅变法——社会巨变

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内容: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意义: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使秦国成为了最富强的国家。

第三章:统一国家的建立

1、秦朝的统治:

①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人物:赢政(秦始皇)定都都于:咸阳;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②治国措施: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统一车轨;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失;修筑万里 长城,解除匈奴威胁。

③疆域: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南到南海。

④灭亡:原因:暴政;经过:陈胜、吴广于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项羽、刘邦起义在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秦军主力歼灭,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中(咸阳)

秦灭亡。

2、汉武帝的大一统和丝绸之路。

汉武帝的大一统:①听取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题;②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的地位。③与匈奴的战争,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深入漠北,大败匈奴。

丝绸之路:①开通:公元前119年,张骞通西域,打通道道路。②中央政权管理新疆的开始: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付户,进行军事、政治管辖。③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今新疆——中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④意义:加强了中西联系,促进了中西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第四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三国鼎立①官渡之战: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战争,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②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军队。③三国鼎立形成:魏——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蜀——221年,刘备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汉,定都成都;吴——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④识记三国形势图。

2、北方人口南迁

①时间:东汉末年②原因:北方战乱,民族矛盾尖锐。③概况:南迁人口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的益洲,荆洲和长江下游的扬州,其次是,闽江流域和岭南地区,南迁人口近100万。④影响: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及耐寒农作物。

3、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②目的:为了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统治。③内容:实行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④影响: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第五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唐的科举制度

创立:①隋文帝时,通过分科选拔人才,开科举制的先河。②隋炀帝时,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完善:唐朝创设明经科、进士科,明经科主要考察儒家经典,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和政论,参加科举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注: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2、贞观之治

①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②贞观: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李世民就是唐太宗,627年李世民改国号为“贞观”。③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的统治)的措施:A轻徭薄赋(多次减免租税,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种时间)B知人善用(任命房玄龄、杜如晦为相,任命李靖为将,有“房谋杜断”之称。C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D加强中央集权,沿用三省六部,啬宰相人数,全并洲县,大力精简机构,节省开支,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六部是:中书省、尚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

刑部、工部)门下省。

3、武则天——一代女皇(贞观遗风)

①武则天在唐高宗继位时,由于唐高宗体弱多病,就执掌朝政。后来,她先后废中宗、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②治国措施: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③治国效果: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4、开元盛世

①时期:唐玄宗统治时期,它的年号为开元(713——741年)②措施:任用德才兼备的姚宗、宋景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整治官吏,严格执法。③呈现的景色:都城长安,建筑宏观,布局严紧,商业繁荣,人丁兴旺,仓库丰实,秩序良好,真是“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5、唐蕃关系

概况: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以逻些为中心的强大的政权。

交往: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把金成公主嫁给尺带珠丹;821年,唐蕃会盟,立会盟碑于大昭寺前。

6、唐朝的外交:①与日本交往:A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年间,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建筑技术、医学知识;②与印度的交往:玄奘游天竺取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第六章: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1、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2、 (1)建立:

辽的建立: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城上京。

北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陈桥兵变)。

西夏: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

金的建立:1115年,女贞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定都会宁。

(2)、关系:①澶渊之盟:1004年,宋军击退辽军,第二年宋辽达成和议,双方约定各守边界。②宋夏和战:1044年,宋夏订立和议。③宋金和议:1144年,双方和议,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2、经济重心南移

(1)农业①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秧马,出现了牛转翻车。②原产越南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③南方已普遍种植小麦,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江淮流域。

(2)手工业①丝织业,出现了经营专业户,苏杭等地出现官营丝织院。②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③陶瓷业:景德镇成为瓷都。④采矿业:采煤技术领先世界。⑤造船业:海船上装上指南针。

(3)商业①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四川出现。②大城市的出现:北宋的东京,南宋的临安是世界闻名的大城市。③海外贸易兴盛:泉州、广州、湖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④娱乐场所兴起:“瓦肆”、酒店、茶楼、旅馆、澡堂、珠宝首饰等。

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统一

(1)蒙古统一: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为成吉思汗。

(2)元朝统一:①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②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③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

(3)统治措施:①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统治。②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新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的行政区域。

4、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1)主要表现:①汉人迁往边疆,为边疆开发作出贡献。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迁往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③契丹、女真等族进入黄河流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已被称为“汉人”。④新的民族-----回族形成。它是由阿拉伯人、波斯人、维吾尔族共同生活,互通婚姻形成的。

第七章:统一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1、明朝的统治:

(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建立,年号洪武。

(2)统治措施:加强皇权。①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权分三司,集权于皇帝之手。②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由皇帝直接控制。③实行八股取士,培养忠实奴仆。

(3)对外交往:①郑和下西洋,时间:1405---1433年,7次;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岸,红海沿岸;②戚继光抗倭:先后荡平浙江和闽粤倭寇。

2、清朝的统治

(1)清朝统治的开始:1644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

(2)统治措施:①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进一步加强皇权。②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3)对外关系:①郑成功收复台湾(1622年打败荷兰);②“闭关锁国”的政策,起到了自卫的作用,但更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的进步。(4)维护统一:①1685年和1686年康熙组织清军在雅克萨打败俄军,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②1684年,康熙帝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③康熙帝平定准葛尔叛乱;乾隆帝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④乾隆平定和卓叛乱,高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⑤1681年,康熙平定三蕃之乱。⑥西藏问题A:顺治帝时,赐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封号。B:康熙帝时,赐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封号。C:雍正时,设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D:乾隆时,


相关文章

  • 初中数学 华东师大版 目录内容
  •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按章节目录 七年级上 第1章 走进数学世界 §1.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 数学伴我们成长:2. 人类离不开数学: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阅读材料 华罗庚的故事: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少年高斯的速算: §1.2 让我们来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计划的制定和开始实施阶段总结
  • 计划的制定和开始实施阶段总结 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初中‛--限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学段和群体,即义务教育阶段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初中学生.‚历史‛--限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属性.范围,即历史学科.‚复习‛--限定了本课题研究的是学生在常规 ...查看


  • 初中语文教法
  • .下列观点是谁提出的 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像农业,而不是工业.(吕叔湘) 我最恨人家子弟读书,但观其大意而不理会文字.(金圣叹) 经典的价值不在训练而在文化.(朱自清) 阅读教学的普遍问题是学生读得太少而教师关于阅读的谈话太多.(苏霍姆林斯基) ...查看


  • 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 篇一: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活泼可爱的学生,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有限 ...查看


  •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2015年版
  •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七上 第1章 走进数学世界 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类离不开数学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阅读材料 华罗庚的故事 阅读材料 幻方 第2章 有理数 §2.1 有理数 1. 正数与负数 2. 有理数 §2.2 数轴 1. 数轴 ...查看


  • 高中生学习方法
  • 高中生学习方法 学生进人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在学生面前摆下一道道难关.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学得蛮不错,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到高中后,却很不适应,听不懂,学不会,成绩甚至出现不及格,高挂红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 ...查看


  • (江西)初中.高中化学课本目录(初中人教版.高中北师大版)
  •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 ...查看


  • 高中生学习的特点与方法
  • 高中生学习的特点与方法 一.高中学习的特点 1.高中教材的特点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不少,难度要求增加了. (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 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