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功不是偶然(精简版)
第1章创业需要有一种“疯”劲,只有偏执
狂才能生存
英特尔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安迪?格鲁夫在其著作《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说:“这是偏执狂才能成功的时代,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他表示,只要涉及企业管理,他就坚信偏执万岁。作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以偏执狂的姿态去思考任何事情,从而击败对手的阴谋。现在,安迪?格鲁夫的这段话几乎已经成为商业领域的一个定律。而作为中国最早一批IT创业者,马云一开始就展示了他超乎别人的“偏执基因”,这种偏执基因的外在表现就是他的“疯”劲。从创业伊始,马云的很多行为在常人甚至身边的人看来,都是近乎不可理解的“疯”。
1995年,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在当时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还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但是,就在大家都认为他在学校发展前途光明的时候,特立独行的马云作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放弃了高校教师的铁饭碗,毅然投身自己完全不懂的互联网。身边的人都被他的决定惊呆了,甚至连父母也认为他“疯”了。马云找来24位朋友征求意见,结果找来了23张反对票。
“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
也要干……很多年轻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马云现在让我们看到的都是他在互联网创造的辉煌和光环,但如果多年前他只安分地做着外语教师,他也就没有创造互联网神话的机会了。毋庸否认,创业者要想取得成功,是需要一点“疯狂”的。成功者都是偏执狂,这也是为什么成功的人只有3%的缘故。而“偏执”中就有疯狂的因子。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疯狂不是指盲目的偏执,它代表的是一种大胆的想象、坚定的忘我和专注的执著。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热爱的事业上,最终利用聚焦原则把能量发挥到最大,取得的效果也会最佳。马云的疯狂无疑就是这一种,这也是年轻的创业者应该从马云身上学到的一点。
(本章完)
第2章抵住机会诱惑:太多机会容易导致犯错
“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马云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创业之初,马云就要求阿里巴巴员工有一种踏踏实实的创业精神。在创业的最初期,偏安于江南一隅的阿里巴巴,默默无闻,仿佛并不存在,没有多少人知道杭州有这样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一个公司在两种情况下最容易犯错,第一是有太多钱的时候,第二是面对太多机会的时候。”
2002年底,互联网世界开始回暖。中国著名的网络公司如新浪、搜狐等相继实现盈利,而一些颇有市场前景的互联网项目也初露端倪,
阿里巴巴的网商用户也已经超过400万家,
马云开始面临新的诱惑。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阿里巴巴拥有那么多有价值的注册客户,具备了开拓任何领域的最佳条件。这个时候,是投资游戏、短信,还是继续做电子商务,是马云要作的重大决定。而马云最终的选择是——不改初衷,一条道走到黑。
后来,在一次讲演中,马云回忆说:“我相信,如果我当初投入游戏一定会赚钱,但是游戏不能改变中国,游戏不是我们的使命,不是我们想做的事情。在网络游戏领域,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和韩国,但他们没有鼓励自己国家的人玩游戏,中国无数家庭很快也开始阻止孩子玩游戏。当时我觉得电子商务要5年以后才赚钱,所以这个决策非常难。那个时候,如果想赚钱,还可以进入短信领域。”的确,马云从没有改变过方向,尽管无数次遭遇各种机遇的诱惑,但他始终不改初衷。这一点也是我们众多年轻的创业者最需要学习的一点。
创业最大的挑战不是能不能发现和把握机遇,而是能不能抵制诱惑。机遇的背面是风险,这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对于创业者而言,在具备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团队之后,能否审时度势地评估风险与收益往往意味着创业的成败。所有失败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抵挡住诱惑,战线过长,最后才会出问题。所以说,创业者一定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抵挡住机会的诱惑,千万别在机会中迷失自我。
(本章完)
第3章执行力高于一切
何谓执行力呢?它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执行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没有执行力的公司就像一盘散沙,看起来员工都很勤奋,经常加班加点,可到头来往往什么都做不好。
在中国有一家国有企业破产,被日本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翘首盼望着日方能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管理方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来了,却什么都没有变。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有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怎么样?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执行,无条件地执行。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曾这样解释了执行力的重要性:“决定一个企业成功的要素有很多。其中,战略、人员与运营流程是核心的三个决定性要素。如何将这三个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很多企业经营者面临的最大困难。而只有将这三者进行有效地结合,才能决定企业最终的成功。结合的关键则在执行。”
马云也曾说:“孙正义跟我有一个共同观点,我们俩人在东京讲过
:一个是‘一流的idea加三流的实施’;另
外一个是‘一流的实施,三流的idea’,哪个好?我们俩同时选择‘一
流的实施,三流的idea’。”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成功者,他们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他们有多少新奇的想法或者多好的机遇,而是因为他们拥有着优秀的执行力。
(本章完)
第4章创业者应该学会和不喜欢的人相处
马云是一个性情中人,在《赢在中国》节目里,他曾向一位选手坦言,他自己也不愿意与不喜欢的人相处,但是为了大局,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会选择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和好相处。
“我和你一样,不愿意和不喜欢的人交往。但是对于客户,哪怕你很不喜欢他,你也要尊重他,不要把客户当白痴。客户不喜欢你,一定有他的原因和理由。对于同事也一样,很多人因为不喜欢某个同事就不愿意跟他一起工作,你不喜欢他,可以不跟他做朋友,但一定要做同事。”
的确,商业交往过程中,创业者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难免会有自己不喜欢的人。创业者应该学会与不喜欢的人相处。“作为创业者,最重要的是通过跟人打交道,通过团队协作才能拿到自己的结果。”
学会和不喜欢的人相处是一种技巧。人的某种本能趋势就是与自己喜欢、欣赏的人靠近,同样也就远远地躲开那些自己不喜欢、不愿意打交道的人。然而,对于创业者来说,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随心所欲,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经常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甚至是与自己相敌对的人打交道,这就需要用到一些技巧,那就是用真诚的态度对
待每一个人,包括你不喜欢的人。
(本章完)
第5章人尽其才,别把飞机引擎装在拖拉机上
在创业初期,马云在国内国外请过很多高手,除了大量哈佛的MBA,还有一些来自世界500强的大企业的管理人员,但结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几乎都是水土不服。对于这样的现象,马云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比喻:“好比把飞机的引擎装在了拖拉机上,最终还是飞不起来。”对于这些人的能力水平,马云并没有丝毫的怀疑,他们的水平如同飞机引擎一样,但疑问在于:如此高性能的引擎就适合拖拉机吗?马云强调的是一个关于人才使用的新概念:是不是人才,关键在于把他放在什么位置上去做事,如果他能做得好,做出成绩来,他就是人才;如果不行,即使有着再多的头衔和桂冠,他也不是阿里巴巴所需要的人才。“业界高手们讲得头头是道,感觉真是很有道理,但结果却是讲起来全对,干起来全错!当时太幼稚,公司当时的发展水平还容不下这样的人。”经过这一番折腾之后,马云开始重视企业成长如何用人的问题
。
其实,像马云这种用人错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很普遍,尤其像阿里巴巴这样的超速企业,其在巨大的管理压力下往往会急功近利地
引进“素质空降兵”,但却忽略了企业自身并不具备让这些人发挥能力的管理基础。在超速发展中,企业会新增很多部门或项目,但由于人才缺口大,“素质空降兵”的覆没率又比较高,往往不得不火线提干,把一些不成熟或者并不适合这一位置的人,推出来独当一面。这种因岗塞人的现象,最直接的恶果就是导致企业新部门或新项目的投入大、产出小,效率低。如果是在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上出现这种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在阿里巴巴的“素质空降兵”几乎全军覆没后,马云冷静地捕捉到了阿里巴巴用人的关键点,没有急着火速提干,也没有把一些不成熟者放在不适合的位置上,这些不成熟者甚至包括跟随自己一起创业的“十八罗汉”。关键位置,即使空着,他也不愿滥用,直到找到合适的人才为止。管理要从发挥人的作用入手。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因为用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发挥最大的才能,让他充分体验到“价值”的所在。然后才能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他出色地去完成某些任务。
(本章完)
我的成功不是偶然(精简版)
第1章创业需要有一种“疯”劲,只有偏执
狂才能生存
英特尔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安迪?格鲁夫在其著作《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说:“这是偏执狂才能成功的时代,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他表示,只要涉及企业管理,他就坚信偏执万岁。作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以偏执狂的姿态去思考任何事情,从而击败对手的阴谋。现在,安迪?格鲁夫的这段话几乎已经成为商业领域的一个定律。而作为中国最早一批IT创业者,马云一开始就展示了他超乎别人的“偏执基因”,这种偏执基因的外在表现就是他的“疯”劲。从创业伊始,马云的很多行为在常人甚至身边的人看来,都是近乎不可理解的“疯”。
1995年,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在当时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还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但是,就在大家都认为他在学校发展前途光明的时候,特立独行的马云作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放弃了高校教师的铁饭碗,毅然投身自己完全不懂的互联网。身边的人都被他的决定惊呆了,甚至连父母也认为他“疯”了。马云找来24位朋友征求意见,结果找来了23张反对票。
“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
也要干……很多年轻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马云现在让我们看到的都是他在互联网创造的辉煌和光环,但如果多年前他只安分地做着外语教师,他也就没有创造互联网神话的机会了。毋庸否认,创业者要想取得成功,是需要一点“疯狂”的。成功者都是偏执狂,这也是为什么成功的人只有3%的缘故。而“偏执”中就有疯狂的因子。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疯狂不是指盲目的偏执,它代表的是一种大胆的想象、坚定的忘我和专注的执著。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热爱的事业上,最终利用聚焦原则把能量发挥到最大,取得的效果也会最佳。马云的疯狂无疑就是这一种,这也是年轻的创业者应该从马云身上学到的一点。
(本章完)
第2章抵住机会诱惑:太多机会容易导致犯错
“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马云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创业之初,马云就要求阿里巴巴员工有一种踏踏实实的创业精神。在创业的最初期,偏安于江南一隅的阿里巴巴,默默无闻,仿佛并不存在,没有多少人知道杭州有这样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一个公司在两种情况下最容易犯错,第一是有太多钱的时候,第二是面对太多机会的时候。”
2002年底,互联网世界开始回暖。中国著名的网络公司如新浪、搜狐等相继实现盈利,而一些颇有市场前景的互联网项目也初露端倪,
阿里巴巴的网商用户也已经超过400万家,
马云开始面临新的诱惑。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阿里巴巴拥有那么多有价值的注册客户,具备了开拓任何领域的最佳条件。这个时候,是投资游戏、短信,还是继续做电子商务,是马云要作的重大决定。而马云最终的选择是——不改初衷,一条道走到黑。
后来,在一次讲演中,马云回忆说:“我相信,如果我当初投入游戏一定会赚钱,但是游戏不能改变中国,游戏不是我们的使命,不是我们想做的事情。在网络游戏领域,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和韩国,但他们没有鼓励自己国家的人玩游戏,中国无数家庭很快也开始阻止孩子玩游戏。当时我觉得电子商务要5年以后才赚钱,所以这个决策非常难。那个时候,如果想赚钱,还可以进入短信领域。”的确,马云从没有改变过方向,尽管无数次遭遇各种机遇的诱惑,但他始终不改初衷。这一点也是我们众多年轻的创业者最需要学习的一点。
创业最大的挑战不是能不能发现和把握机遇,而是能不能抵制诱惑。机遇的背面是风险,这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对于创业者而言,在具备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团队之后,能否审时度势地评估风险与收益往往意味着创业的成败。所有失败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抵挡住诱惑,战线过长,最后才会出问题。所以说,创业者一定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抵挡住机会的诱惑,千万别在机会中迷失自我。
(本章完)
第3章执行力高于一切
何谓执行力呢?它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执行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没有执行力的公司就像一盘散沙,看起来员工都很勤奋,经常加班加点,可到头来往往什么都做不好。
在中国有一家国有企业破产,被日本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翘首盼望着日方能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管理方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来了,却什么都没有变。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有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怎么样?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执行,无条件地执行。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曾这样解释了执行力的重要性:“决定一个企业成功的要素有很多。其中,战略、人员与运营流程是核心的三个决定性要素。如何将这三个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很多企业经营者面临的最大困难。而只有将这三者进行有效地结合,才能决定企业最终的成功。结合的关键则在执行。”
马云也曾说:“孙正义跟我有一个共同观点,我们俩人在东京讲过
:一个是‘一流的idea加三流的实施’;另
外一个是‘一流的实施,三流的idea’,哪个好?我们俩同时选择‘一
流的实施,三流的idea’。”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成功者,他们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他们有多少新奇的想法或者多好的机遇,而是因为他们拥有着优秀的执行力。
(本章完)
第4章创业者应该学会和不喜欢的人相处
马云是一个性情中人,在《赢在中国》节目里,他曾向一位选手坦言,他自己也不愿意与不喜欢的人相处,但是为了大局,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会选择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和好相处。
“我和你一样,不愿意和不喜欢的人交往。但是对于客户,哪怕你很不喜欢他,你也要尊重他,不要把客户当白痴。客户不喜欢你,一定有他的原因和理由。对于同事也一样,很多人因为不喜欢某个同事就不愿意跟他一起工作,你不喜欢他,可以不跟他做朋友,但一定要做同事。”
的确,商业交往过程中,创业者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难免会有自己不喜欢的人。创业者应该学会与不喜欢的人相处。“作为创业者,最重要的是通过跟人打交道,通过团队协作才能拿到自己的结果。”
学会和不喜欢的人相处是一种技巧。人的某种本能趋势就是与自己喜欢、欣赏的人靠近,同样也就远远地躲开那些自己不喜欢、不愿意打交道的人。然而,对于创业者来说,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随心所欲,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经常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甚至是与自己相敌对的人打交道,这就需要用到一些技巧,那就是用真诚的态度对
待每一个人,包括你不喜欢的人。
(本章完)
第5章人尽其才,别把飞机引擎装在拖拉机上
在创业初期,马云在国内国外请过很多高手,除了大量哈佛的MBA,还有一些来自世界500强的大企业的管理人员,但结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几乎都是水土不服。对于这样的现象,马云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比喻:“好比把飞机的引擎装在了拖拉机上,最终还是飞不起来。”对于这些人的能力水平,马云并没有丝毫的怀疑,他们的水平如同飞机引擎一样,但疑问在于:如此高性能的引擎就适合拖拉机吗?马云强调的是一个关于人才使用的新概念:是不是人才,关键在于把他放在什么位置上去做事,如果他能做得好,做出成绩来,他就是人才;如果不行,即使有着再多的头衔和桂冠,他也不是阿里巴巴所需要的人才。“业界高手们讲得头头是道,感觉真是很有道理,但结果却是讲起来全对,干起来全错!当时太幼稚,公司当时的发展水平还容不下这样的人。”经过这一番折腾之后,马云开始重视企业成长如何用人的问题
。
其实,像马云这种用人错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很普遍,尤其像阿里巴巴这样的超速企业,其在巨大的管理压力下往往会急功近利地
引进“素质空降兵”,但却忽略了企业自身并不具备让这些人发挥能力的管理基础。在超速发展中,企业会新增很多部门或项目,但由于人才缺口大,“素质空降兵”的覆没率又比较高,往往不得不火线提干,把一些不成熟或者并不适合这一位置的人,推出来独当一面。这种因岗塞人的现象,最直接的恶果就是导致企业新部门或新项目的投入大、产出小,效率低。如果是在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上出现这种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在阿里巴巴的“素质空降兵”几乎全军覆没后,马云冷静地捕捉到了阿里巴巴用人的关键点,没有急着火速提干,也没有把一些不成熟者放在不适合的位置上,这些不成熟者甚至包括跟随自己一起创业的“十八罗汉”。关键位置,即使空着,他也不愿滥用,直到找到合适的人才为止。管理要从发挥人的作用入手。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因为用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发挥最大的才能,让他充分体验到“价值”的所在。然后才能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他出色地去完成某些任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