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1)

临床研究

2013年5月

15-16.

[2] 刘学军.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探索[J].河北医学,2012,18(2):213-215.

[3] 陈奇涵.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97-98.

[4] 翁建东, 邵安民.腰麻罗哌卡因一点针腰麻在剖宫产的应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0): 276-277.

苦,保证主刀医生手术顺利进行。

总之,对于剖宫产手术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有肌松效果、镇痛效果好,麻醉起效快等优点,可推广为剖宫产手术的最常用的麻醉方式。参考文献

[1] 张成敏, 高俊奇, 李华锋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6):

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

张孝华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骨科 402260)

【, , 【【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veinthrombosis,DVT)是创伤骨折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虽然大多数DVT 并无临床症状, 但栓子一旦脱落形成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将会导致生命危险。本文以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骨科创伤患者为分析对象, 探讨DVT 的危险因素。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每例患者记录详细的病史及临床检查。数据收集包括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受伤机制、既往DVT 病史、输血情况、手术时间及手术情况、内外固定类型、伤后及术后肿胀程度以及血D-二聚体。

1.2 检查方法

以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作为DVT 的诊断标准。2 结果

2.1 患者受伤及手术的相关因素2.1.1 患者的一般情况 

男78例, 平均年龄39岁;女22例, 平均年龄51岁。15%的患者曾有DVT 病史。其中30~49岁年龄组受伤概率最高(45例) 。

2.1.2 受伤类型 

100例患者的受伤情况分为:行人受伤(不含机动车车祸) 、坠落伤、摩托车伤、自行车伤、汽车车祸和工伤。不同类型的受伤机制其平均年龄不同, 其中以行人受伤患者的年龄偏大, 平均52岁。而工伤及各种交通伤患者的年龄相对较轻, 年龄35~40岁。

2.1.3 手术及手术持续时间 

89%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45%的患者是急诊手术, 均在伤后24h 内进行。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h。23%的患者手术时间超过2h,DVT 发生在这些患者中。

2.1.4 术前准备时间和受伤机制的关系 

受伤机制不同, 手术前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工伤的患者受伤后24h 内即进行急诊手术, 明显短于汽车车祸患者, 平均时间5d;自行车伤, 平均时间3d;坠落伤, 平均时间4d。

2.2 DVT患者的相关因素2.2.1 患者一般情况与DVT 

100例患者中发生DVT8例, 发生率为8%,男6例, 女2例。2例年龄大于60岁。创伤骨折患者DVT 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发生DVT 患者普遍骨折患肢明显肿胀。

2.2.2 骨折部位与DVT 

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其DVT 发生率最高, 达27%,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18%,膝部骨折为13%,小腿、上肢及足踝相对较低。

2.2.3 多部位骨折与DVT 

100例中3个部位以上的多部位骨折DVT 发生率较高, 多达50%,单部位骨折患者DVT 发生率则少于10%。

2.2.4 DVT发生时间 

本组患者DVT 发生时间自伤后24h 之内至77d。其中以伤后即刻至3d 发生率最高, 达56%。而且仍有20%的DVT 患者发生在伤后的14~77d。3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 创伤患者DVT 的发生率为12%,其中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高达27%,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18%。这些DVT 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 但却是致死性PE 的潜在危险因素。男性的发生率要高于女性, 虽然并不明显, 这可能与性别和年龄所造成的接触危险因素的概率不同有关。随着年龄增加骨科创伤患者DVT 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超过60岁者风险为20%。此外,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骨科创伤患者DVT 的高发因素。

3.1 骨折类型

统计中约半数DVT 患者的损伤是坠落伤, 约1/3患者是车祸伤。故暴力伤及损伤程度应该是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DVT 与骨折部位相关, 在该资料中股骨干骨折患者较髋部及膝部骨折患者DVT 高发。曾有文献报道髋部骨折后DVT 发生率最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组股骨干骨折患者较多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有关, 其中包含股骨干骨折的多部位骨折占27%。而且本资料中也发现骨折部位多少和DVT 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三部位骨折患者DVT 发生率为50%,单部位骨折患者DVT 的发生率则少于10%,显然多部位骨折及骨折类型是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结果显示, 创伤患者DVT 的发生率为12%,低于其他报道。可能与我院急诊手术多, 等待时间长的患者转他院治疗及术后患者一般1周即出院失统计有关。

3.2 长期卧床

骨科手术后患者发生DVT 是由于手术过程中的麻醉,下肢制动,止血带的使用,疼痛不敢或不愿活动肢体等因素引起下肢静脉血液淤滞。骨科创伤病人长期的石膏外固定或持续骨牵引,因为疼痛而不敢或不愿活动肢体,使下肢肌肉的收缩减弱、肌肉萎缩,静脉血回流失去了肌肉的泵作用,加之肢体刨伤肿胀、压迫深静脉,致使局部血流淤滞,堆积的凝血因子激活凝血系统,促使血栓形成;另外血流淤滞,静脉内血流处于低剪切速率和低流状态,增加了血液粘滞度。由此可见骨科病人应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有可能的话尽早进行肢体的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及早下地活动,促进肌肉收缩,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3.3 肢体固定

肢体固定是静脉血栓发生也会导致D V T 因素之一。骨折病人复位后需要确实的固定才能到愈合。应用最多的就是石膏外固定。石膏固定在减轻病人痛苦和促进骨折和软组织愈合的同时,也会对肌肉和血管造成一定的压迫,特别是对静脉血管的压迫,使血液回流受阻,静脉血淤滞,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研究表明,骨折固定3d 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特别是将肢体长期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

综上所述,骨科病人中DVT 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综合、相互混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很少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由于骨科病人其自身疾病受伤机制、治疗情况的相对特殊性,DVT的多发性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不同的对象可能有不同的潜在危险因素,熟悉DVT 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提高对其认识,在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作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DVT 的发生率。参考文献

[1]孙丽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河北中医;2011年07期.

[2]詹庆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7期.

[3]谭书文;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6期.

[4]严雪群;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8年09期.

184 医药前沿

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孝华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骨科 402260医药前沿

Yiayao Qianyan2013(1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iyqy201313186.aspx

临床研究

2013年5月

15-16.

[2] 刘学军.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探索[J].河北医学,2012,18(2):213-215.

[3] 陈奇涵.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97-98.

[4] 翁建东, 邵安民.腰麻罗哌卡因一点针腰麻在剖宫产的应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0): 276-277.

苦,保证主刀医生手术顺利进行。

总之,对于剖宫产手术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有肌松效果、镇痛效果好,麻醉起效快等优点,可推广为剖宫产手术的最常用的麻醉方式。参考文献

[1] 张成敏, 高俊奇, 李华锋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6):

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

张孝华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骨科 402260)

【, , 【【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veinthrombosis,DVT)是创伤骨折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虽然大多数DVT 并无临床症状, 但栓子一旦脱落形成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将会导致生命危险。本文以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骨科创伤患者为分析对象, 探讨DVT 的危险因素。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每例患者记录详细的病史及临床检查。数据收集包括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受伤机制、既往DVT 病史、输血情况、手术时间及手术情况、内外固定类型、伤后及术后肿胀程度以及血D-二聚体。

1.2 检查方法

以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作为DVT 的诊断标准。2 结果

2.1 患者受伤及手术的相关因素2.1.1 患者的一般情况 

男78例, 平均年龄39岁;女22例, 平均年龄51岁。15%的患者曾有DVT 病史。其中30~49岁年龄组受伤概率最高(45例) 。

2.1.2 受伤类型 

100例患者的受伤情况分为:行人受伤(不含机动车车祸) 、坠落伤、摩托车伤、自行车伤、汽车车祸和工伤。不同类型的受伤机制其平均年龄不同, 其中以行人受伤患者的年龄偏大, 平均52岁。而工伤及各种交通伤患者的年龄相对较轻, 年龄35~40岁。

2.1.3 手术及手术持续时间 

89%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45%的患者是急诊手术, 均在伤后24h 内进行。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h。23%的患者手术时间超过2h,DVT 发生在这些患者中。

2.1.4 术前准备时间和受伤机制的关系 

受伤机制不同, 手术前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工伤的患者受伤后24h 内即进行急诊手术, 明显短于汽车车祸患者, 平均时间5d;自行车伤, 平均时间3d;坠落伤, 平均时间4d。

2.2 DVT患者的相关因素2.2.1 患者一般情况与DVT 

100例患者中发生DVT8例, 发生率为8%,男6例, 女2例。2例年龄大于60岁。创伤骨折患者DVT 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发生DVT 患者普遍骨折患肢明显肿胀。

2.2.2 骨折部位与DVT 

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其DVT 发生率最高, 达27%,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18%,膝部骨折为13%,小腿、上肢及足踝相对较低。

2.2.3 多部位骨折与DVT 

100例中3个部位以上的多部位骨折DVT 发生率较高, 多达50%,单部位骨折患者DVT 发生率则少于10%。

2.2.4 DVT发生时间 

本组患者DVT 发生时间自伤后24h 之内至77d。其中以伤后即刻至3d 发生率最高, 达56%。而且仍有20%的DVT 患者发生在伤后的14~77d。3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 创伤患者DVT 的发生率为12%,其中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高达27%,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18%。这些DVT 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 但却是致死性PE 的潜在危险因素。男性的发生率要高于女性, 虽然并不明显, 这可能与性别和年龄所造成的接触危险因素的概率不同有关。随着年龄增加骨科创伤患者DVT 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超过60岁者风险为20%。此外,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骨科创伤患者DVT 的高发因素。

3.1 骨折类型

统计中约半数DVT 患者的损伤是坠落伤, 约1/3患者是车祸伤。故暴力伤及损伤程度应该是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DVT 与骨折部位相关, 在该资料中股骨干骨折患者较髋部及膝部骨折患者DVT 高发。曾有文献报道髋部骨折后DVT 发生率最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组股骨干骨折患者较多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有关, 其中包含股骨干骨折的多部位骨折占27%。而且本资料中也发现骨折部位多少和DVT 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三部位骨折患者DVT 发生率为50%,单部位骨折患者DVT 的发生率则少于10%,显然多部位骨折及骨折类型是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结果显示, 创伤患者DVT 的发生率为12%,低于其他报道。可能与我院急诊手术多, 等待时间长的患者转他院治疗及术后患者一般1周即出院失统计有关。

3.2 长期卧床

骨科手术后患者发生DVT 是由于手术过程中的麻醉,下肢制动,止血带的使用,疼痛不敢或不愿活动肢体等因素引起下肢静脉血液淤滞。骨科创伤病人长期的石膏外固定或持续骨牵引,因为疼痛而不敢或不愿活动肢体,使下肢肌肉的收缩减弱、肌肉萎缩,静脉血回流失去了肌肉的泵作用,加之肢体刨伤肿胀、压迫深静脉,致使局部血流淤滞,堆积的凝血因子激活凝血系统,促使血栓形成;另外血流淤滞,静脉内血流处于低剪切速率和低流状态,增加了血液粘滞度。由此可见骨科病人应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有可能的话尽早进行肢体的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及早下地活动,促进肌肉收缩,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3.3 肢体固定

肢体固定是静脉血栓发生也会导致D V T 因素之一。骨折病人复位后需要确实的固定才能到愈合。应用最多的就是石膏外固定。石膏固定在减轻病人痛苦和促进骨折和软组织愈合的同时,也会对肌肉和血管造成一定的压迫,特别是对静脉血管的压迫,使血液回流受阻,静脉血淤滞,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研究表明,骨折固定3d 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特别是将肢体长期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

综上所述,骨科病人中DVT 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综合、相互混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很少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由于骨科病人其自身疾病受伤机制、治疗情况的相对特殊性,DVT的多发性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不同的对象可能有不同的潜在危险因素,熟悉DVT 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提高对其认识,在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作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DVT 的发生率。参考文献

[1]孙丽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河北中医;2011年07期.

[2]詹庆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7期.

[3]谭书文;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6期.

[4]严雪群;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8年09期.

184 医药前沿

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孝华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骨科 402260医药前沿

Yiayao Qianyan2013(1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iyqy201313186.aspx


相关文章

  • 骨科手术风险度评分
  • 新疆医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骨科手术风险度评分 姓名:张玉坤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外科学 指导教师:盛伟斌 20080401 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 ...查看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医学论坛网
  •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围手术期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DVT和肺栓塞(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DVT和P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DVT栓子脱落易引起PE,若PE不能及时治疗将导致患者死亡.据文献报道,90%的PE血栓 ...查看


  • 2016年终盘点 | 朱涛教授: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
  •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全球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目前ERAS理念在国内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这份共识的提出旨在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ER ...查看


  • 骨科急危重的应急预案
  • 骨科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 Ⅰ 脂肪栓塞 名词解释:脂肪栓塞综合征是严重创伤(特别是长管状骨骨折) 后,以意识障碍.皮肤瘀斑.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综合征. 诊断标准 (一) 主要指标 1. 点状出血. 2. 呼吸道症状及胸片. 3. ...查看


  •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与环境因素相关性分析
  •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年1月第11卷第l期JNorthChinaCoalMedicalUniversity2009Jam如,'y,11(1) ・3l・ 主动脉脂质.磷脂.钙的含量.在鸡血藤的降脂作用研究中发在临床广泛推广.现,其有明显的 ...查看


  • 股骨干骨折64例并发症的护理
  • ·8560·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12月第11卷第34期 ChinJMisdian,Dec2011Vol11No.34 g ·专科护理· 股骨干骨折64例并发症的护理 潘秀英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骨科068350 摘要:目的 分析股骨 ...查看


  • 1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查房_陈天艳
  • ·2144·JournalofQiqiharMedicalCollege,2007,Vol.28,No.17 1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查房 陈天艳 骨盆骨折多由于强大的暴力造成,可以引起很 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常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 ...查看


  • 骨盆骨折病人护理问题及对策
  • 骨盆骨折病人护理问题及对策 李英 姚旭 张彩虹 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 骨一科 [摘要]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病人的护理问题和护理对策,从而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8月共收集40例骨盆骨折病人的临 ...查看


  • 2013年中华护理学会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
  • ·92· 中华护理杂志2013年1月第48卷第1期ChinJNurs,January2013,Vol48,No.1 ·通知· 2013年中华护理学会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 经中华护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将于2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