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2013年5月
15-16.
[2] 刘学军.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探索[J].河北医学,2012,18(2):213-215.
[3] 陈奇涵.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97-98.
[4] 翁建东, 邵安民.腰麻罗哌卡因一点针腰麻在剖宫产的应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0): 276-277.
苦,保证主刀医生手术顺利进行。
总之,对于剖宫产手术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有肌松效果、镇痛效果好,麻醉起效快等优点,可推广为剖宫产手术的最常用的麻醉方式。参考文献
[1] 张成敏, 高俊奇, 李华锋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6):
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
张孝华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骨科 402260)
【, , 【【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veinthrombosis,DVT)是创伤骨折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虽然大多数DVT 并无临床症状, 但栓子一旦脱落形成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将会导致生命危险。本文以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骨科创伤患者为分析对象, 探讨DVT 的危险因素。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每例患者记录详细的病史及临床检查。数据收集包括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受伤机制、既往DVT 病史、输血情况、手术时间及手术情况、内外固定类型、伤后及术后肿胀程度以及血D-二聚体。
1.2 检查方法
以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作为DVT 的诊断标准。2 结果
2.1 患者受伤及手术的相关因素2.1.1 患者的一般情况
男78例, 平均年龄39岁;女22例, 平均年龄51岁。15%的患者曾有DVT 病史。其中30~49岁年龄组受伤概率最高(45例) 。
2.1.2 受伤类型
100例患者的受伤情况分为:行人受伤(不含机动车车祸) 、坠落伤、摩托车伤、自行车伤、汽车车祸和工伤。不同类型的受伤机制其平均年龄不同, 其中以行人受伤患者的年龄偏大, 平均52岁。而工伤及各种交通伤患者的年龄相对较轻, 年龄35~40岁。
2.1.3 手术及手术持续时间
89%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45%的患者是急诊手术, 均在伤后24h 内进行。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h。23%的患者手术时间超过2h,DVT 发生在这些患者中。
2.1.4 术前准备时间和受伤机制的关系
受伤机制不同, 手术前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工伤的患者受伤后24h 内即进行急诊手术, 明显短于汽车车祸患者, 平均时间5d;自行车伤, 平均时间3d;坠落伤, 平均时间4d。
2.2 DVT患者的相关因素2.2.1 患者一般情况与DVT
100例患者中发生DVT8例, 发生率为8%,男6例, 女2例。2例年龄大于60岁。创伤骨折患者DVT 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发生DVT 患者普遍骨折患肢明显肿胀。
2.2.2 骨折部位与DVT
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其DVT 发生率最高, 达27%,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18%,膝部骨折为13%,小腿、上肢及足踝相对较低。
2.2.3 多部位骨折与DVT
100例中3个部位以上的多部位骨折DVT 发生率较高, 多达50%,单部位骨折患者DVT 发生率则少于10%。
2.2.4 DVT发生时间
本组患者DVT 发生时间自伤后24h 之内至77d。其中以伤后即刻至3d 发生率最高, 达56%。而且仍有20%的DVT 患者发生在伤后的14~77d。3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 创伤患者DVT 的发生率为12%,其中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高达27%,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18%。这些DVT 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 但却是致死性PE 的潜在危险因素。男性的发生率要高于女性, 虽然并不明显, 这可能与性别和年龄所造成的接触危险因素的概率不同有关。随着年龄增加骨科创伤患者DVT 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超过60岁者风险为20%。此外,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骨科创伤患者DVT 的高发因素。
3.1 骨折类型
统计中约半数DVT 患者的损伤是坠落伤, 约1/3患者是车祸伤。故暴力伤及损伤程度应该是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DVT 与骨折部位相关, 在该资料中股骨干骨折患者较髋部及膝部骨折患者DVT 高发。曾有文献报道髋部骨折后DVT 发生率最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组股骨干骨折患者较多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有关, 其中包含股骨干骨折的多部位骨折占27%。而且本资料中也发现骨折部位多少和DVT 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三部位骨折患者DVT 发生率为50%,单部位骨折患者DVT 的发生率则少于10%,显然多部位骨折及骨折类型是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结果显示, 创伤患者DVT 的发生率为12%,低于其他报道。可能与我院急诊手术多, 等待时间长的患者转他院治疗及术后患者一般1周即出院失统计有关。
3.2 长期卧床
骨科手术后患者发生DVT 是由于手术过程中的麻醉,下肢制动,止血带的使用,疼痛不敢或不愿活动肢体等因素引起下肢静脉血液淤滞。骨科创伤病人长期的石膏外固定或持续骨牵引,因为疼痛而不敢或不愿活动肢体,使下肢肌肉的收缩减弱、肌肉萎缩,静脉血回流失去了肌肉的泵作用,加之肢体刨伤肿胀、压迫深静脉,致使局部血流淤滞,堆积的凝血因子激活凝血系统,促使血栓形成;另外血流淤滞,静脉内血流处于低剪切速率和低流状态,增加了血液粘滞度。由此可见骨科病人应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有可能的话尽早进行肢体的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及早下地活动,促进肌肉收缩,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3.3 肢体固定
肢体固定是静脉血栓发生也会导致D V T 因素之一。骨折病人复位后需要确实的固定才能到愈合。应用最多的就是石膏外固定。石膏固定在减轻病人痛苦和促进骨折和软组织愈合的同时,也会对肌肉和血管造成一定的压迫,特别是对静脉血管的压迫,使血液回流受阻,静脉血淤滞,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研究表明,骨折固定3d 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特别是将肢体长期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
综上所述,骨科病人中DVT 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综合、相互混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很少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由于骨科病人其自身疾病受伤机制、治疗情况的相对特殊性,DVT的多发性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不同的对象可能有不同的潜在危险因素,熟悉DVT 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提高对其认识,在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作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DVT 的发生率。参考文献
[1]孙丽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河北中医;2011年07期.
[2]詹庆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7期.
[3]谭书文;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6期.
[4]严雪群;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8年09期.
184 医药前沿
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孝华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骨科 402260医药前沿
Yiayao Qianyan2013(1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iyqy201313186.aspx
临床研究
2013年5月
15-16.
[2] 刘学军.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探索[J].河北医学,2012,18(2):213-215.
[3] 陈奇涵.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97-98.
[4] 翁建东, 邵安民.腰麻罗哌卡因一点针腰麻在剖宫产的应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0): 276-277.
苦,保证主刀医生手术顺利进行。
总之,对于剖宫产手术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有肌松效果、镇痛效果好,麻醉起效快等优点,可推广为剖宫产手术的最常用的麻醉方式。参考文献
[1] 张成敏, 高俊奇, 李华锋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6):
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
张孝华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骨科 402260)
【, , 【【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veinthrombosis,DVT)是创伤骨折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虽然大多数DVT 并无临床症状, 但栓子一旦脱落形成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将会导致生命危险。本文以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骨科创伤患者为分析对象, 探讨DVT 的危险因素。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每例患者记录详细的病史及临床检查。数据收集包括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受伤机制、既往DVT 病史、输血情况、手术时间及手术情况、内外固定类型、伤后及术后肿胀程度以及血D-二聚体。
1.2 检查方法
以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作为DVT 的诊断标准。2 结果
2.1 患者受伤及手术的相关因素2.1.1 患者的一般情况
男78例, 平均年龄39岁;女22例, 平均年龄51岁。15%的患者曾有DVT 病史。其中30~49岁年龄组受伤概率最高(45例) 。
2.1.2 受伤类型
100例患者的受伤情况分为:行人受伤(不含机动车车祸) 、坠落伤、摩托车伤、自行车伤、汽车车祸和工伤。不同类型的受伤机制其平均年龄不同, 其中以行人受伤患者的年龄偏大, 平均52岁。而工伤及各种交通伤患者的年龄相对较轻, 年龄35~40岁。
2.1.3 手术及手术持续时间
89%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45%的患者是急诊手术, 均在伤后24h 内进行。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h。23%的患者手术时间超过2h,DVT 发生在这些患者中。
2.1.4 术前准备时间和受伤机制的关系
受伤机制不同, 手术前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工伤的患者受伤后24h 内即进行急诊手术, 明显短于汽车车祸患者, 平均时间5d;自行车伤, 平均时间3d;坠落伤, 平均时间4d。
2.2 DVT患者的相关因素2.2.1 患者一般情况与DVT
100例患者中发生DVT8例, 发生率为8%,男6例, 女2例。2例年龄大于60岁。创伤骨折患者DVT 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发生DVT 患者普遍骨折患肢明显肿胀。
2.2.2 骨折部位与DVT
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其DVT 发生率最高, 达27%,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18%,膝部骨折为13%,小腿、上肢及足踝相对较低。
2.2.3 多部位骨折与DVT
100例中3个部位以上的多部位骨折DVT 发生率较高, 多达50%,单部位骨折患者DVT 发生率则少于10%。
2.2.4 DVT发生时间
本组患者DVT 发生时间自伤后24h 之内至77d。其中以伤后即刻至3d 发生率最高, 达56%。而且仍有20%的DVT 患者发生在伤后的14~77d。3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 创伤患者DVT 的发生率为12%,其中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高达27%,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18%。这些DVT 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 但却是致死性PE 的潜在危险因素。男性的发生率要高于女性, 虽然并不明显, 这可能与性别和年龄所造成的接触危险因素的概率不同有关。随着年龄增加骨科创伤患者DVT 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超过60岁者风险为20%。此外,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骨科创伤患者DVT 的高发因素。
3.1 骨折类型
统计中约半数DVT 患者的损伤是坠落伤, 约1/3患者是车祸伤。故暴力伤及损伤程度应该是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DVT 与骨折部位相关, 在该资料中股骨干骨折患者较髋部及膝部骨折患者DVT 高发。曾有文献报道髋部骨折后DVT 发生率最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组股骨干骨折患者较多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有关, 其中包含股骨干骨折的多部位骨折占27%。而且本资料中也发现骨折部位多少和DVT 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三部位骨折患者DVT 发生率为50%,单部位骨折患者DVT 的发生率则少于10%,显然多部位骨折及骨折类型是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结果显示, 创伤患者DVT 的发生率为12%,低于其他报道。可能与我院急诊手术多, 等待时间长的患者转他院治疗及术后患者一般1周即出院失统计有关。
3.2 长期卧床
骨科手术后患者发生DVT 是由于手术过程中的麻醉,下肢制动,止血带的使用,疼痛不敢或不愿活动肢体等因素引起下肢静脉血液淤滞。骨科创伤病人长期的石膏外固定或持续骨牵引,因为疼痛而不敢或不愿活动肢体,使下肢肌肉的收缩减弱、肌肉萎缩,静脉血回流失去了肌肉的泵作用,加之肢体刨伤肿胀、压迫深静脉,致使局部血流淤滞,堆积的凝血因子激活凝血系统,促使血栓形成;另外血流淤滞,静脉内血流处于低剪切速率和低流状态,增加了血液粘滞度。由此可见骨科病人应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有可能的话尽早进行肢体的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及早下地活动,促进肌肉收缩,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3.3 肢体固定
肢体固定是静脉血栓发生也会导致D V T 因素之一。骨折病人复位后需要确实的固定才能到愈合。应用最多的就是石膏外固定。石膏固定在减轻病人痛苦和促进骨折和软组织愈合的同时,也会对肌肉和血管造成一定的压迫,特别是对静脉血管的压迫,使血液回流受阻,静脉血淤滞,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研究表明,骨折固定3d 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特别是将肢体长期固定在某一特定体位。
综上所述,骨科病人中DVT 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综合、相互混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很少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由于骨科病人其自身疾病受伤机制、治疗情况的相对特殊性,DVT的多发性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不同的对象可能有不同的潜在危险因素,熟悉DVT 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提高对其认识,在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作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DVT 的发生率。参考文献
[1]孙丽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河北中医;2011年07期.
[2]詹庆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7期.
[3]谭书文;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6期.
[4]严雪群;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8年09期.
184 医药前沿
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孝华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骨科 402260医药前沿
Yiayao Qianyan2013(1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iyqy20131318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