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质量监控计划
1目的
为确保中心出具的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采取有效地监控方法对检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心整个检测过程的控制。新开展检测项目、能力验证、供应品质量验证等活动参照执行。 3职责
1)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监控计划和实施方案,下达有关任务,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检测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年终形成质量监控分析报告。
2)质量管理室审核检测人员提出的质控方式,组织实施质控计划,审核质控过程中的相关质量监控记录,及时向技术负责人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
3)各室提出所负责项目的质控方式,按照计划任务进行试验,上交试验结果,及时向室主任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
4质量监控方法
4.1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
参加国家认监委、建设部、省质监局等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对比验证项目。实验室间比对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按照如下步骤实施实验室间比对:
1)技术负责人根据质量监控计划拟定比对方案,下达任务。
2)质量管理室负责寄送样品,取比对报告等事宜。 3)相关检测室负责落实比对试验任务,按时提交实验结果及报告。
4)技术负责人负责比对试验的结果分析。计算相对偏差,按照无机物不大于10%,有机物不大于20%的控制要求,比对结果即为满意。 4.2统计技术
1)技术负责人从各检测室的检测参数中抽取样品量大、有代表性的项目,指定检测室采用性质稳定、状态均匀的样品或标准物质按照同一方法进行定期检测。
2)检测人员将每次的检测结果填入质控图,进行汇总分析,并报技术负责人。
3)当检测结果超出警告线时,应立即对检测过程包括试剂、设备进行检查,预防超差的产生。
4)若检测结果连续5次位于标准值的同一侧,则对检测过程所涉及的环境、仪器、试剂、纯水、标液等进行检查,找出原因,消除系统误差。
5)若检测结果超差,应立即停止检测,找出原因,对同批次样品全部进行复测。
6)检测人员对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措施形成报告交技术负责人,并将质控图和原始记录一并存档。 4.3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1)质量管理室按照质控计划负责定期或不定期以密码样品(标准样品或加标样品)的形式下达检测任务,与样品检测同时进行,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盲样考核和加标考核是准确度的判定标准,加标回收适合基体比较简单的样品,加标回收率=(加标样品测定值-样品测定值)/加标量,无机项目控制在90-110%之间,有机项目控制在80-120%之间。
2)技术负责人负责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如不符合控制要求,应立即查找原因,进行复测。若复测结果仍达不到要求,应组织人员进行研究,查找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复测该批样品。 4.4样品复测和平行样测定
1)任意抽取某一批次样品进行留样复测,检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若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偏差超出平行允差的1.5倍),应采取措施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纠正措施。
2)平行样测定是指同一样品的两份或多分子样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同步分析,一般是双份平行。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应大于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所列相对标准偏差的2.83倍,对未列相对标准偏差的方法,按本实验室精密度进行判定,相对偏差计算公式,%=(x1-x2)/(x1+x2)×100%。 4.5空白试验
空白值是指以实验用水代替样品,其它分析步骤及所加试液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所测得的值。对于空白值的控制,要求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30%。 4.6人员比对、仪器比对和方法比对
应充分应用中心内部的仪器比对、人员间比对、不同测试方法间的比对,提高测试结果可靠的证据。 4.7样品不同特性的相关性检验
根据样品某些参数之间的联系,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审核人员应经常性的进行相关性分析,若相关参数的检测数据矛盾,则应安排对相关参数进行复测,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如余氯、二氧化氯高的话,细菌含量(如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含量一般应该偏低,如果测得细菌含量偏高,就应该对该指标进行复测或质控,查找原因。
4.8校准曲线绘制及线性检验
测定的校准曲线,应及时进行线性回归计算,相关系数r应大于或等于0.995,如出现相关系数小于0.995时,应立即重新测定校准曲线,直至检验合格后才能用于水样测定计算。
5.结果评价及应用
1)若经确认检测结果错误,且结果已发至委托方,应尽快与委托方联系,发更正报告,以避免或挽回由此造成的损失,纠正措施按程序进行。
2)质量管理室对监控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为下年度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3)技术负责人应将有代表性的监控结果及重大检测差错报告中心领导,并将监控结果纳入年度管理评审报告。
4)中心可依据监控报告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改进检测方法、制定能力验证计划、进行日常监督的依据。
5)有关原始记录、报告等及时整理归档。
附件:2016年度质量控制计划表
×××××××××中心
二〇一六年一月四日
附件:
2016年度质量控制计划表
6
7
8
9
10
11
12
13
审核:
编制: 14
日期:
2016年污水进厂水质量控制计划
15
16
17
18
审核: 编制: 日期:
19
2016年度质量监控计划
1目的
为确保中心出具的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采取有效地监控方法对检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心整个检测过程的控制。新开展检测项目、能力验证、供应品质量验证等活动参照执行。 3职责
1)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监控计划和实施方案,下达有关任务,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检测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年终形成质量监控分析报告。
2)质量管理室审核检测人员提出的质控方式,组织实施质控计划,审核质控过程中的相关质量监控记录,及时向技术负责人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
3)各室提出所负责项目的质控方式,按照计划任务进行试验,上交试验结果,及时向室主任反馈计划实施中的问题。
4质量监控方法
4.1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
参加国家认监委、建设部、省质监局等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对比验证项目。实验室间比对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按照如下步骤实施实验室间比对:
1)技术负责人根据质量监控计划拟定比对方案,下达任务。
2)质量管理室负责寄送样品,取比对报告等事宜。 3)相关检测室负责落实比对试验任务,按时提交实验结果及报告。
4)技术负责人负责比对试验的结果分析。计算相对偏差,按照无机物不大于10%,有机物不大于20%的控制要求,比对结果即为满意。 4.2统计技术
1)技术负责人从各检测室的检测参数中抽取样品量大、有代表性的项目,指定检测室采用性质稳定、状态均匀的样品或标准物质按照同一方法进行定期检测。
2)检测人员将每次的检测结果填入质控图,进行汇总分析,并报技术负责人。
3)当检测结果超出警告线时,应立即对检测过程包括试剂、设备进行检查,预防超差的产生。
4)若检测结果连续5次位于标准值的同一侧,则对检测过程所涉及的环境、仪器、试剂、纯水、标液等进行检查,找出原因,消除系统误差。
5)若检测结果超差,应立即停止检测,找出原因,对同批次样品全部进行复测。
6)检测人员对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措施形成报告交技术负责人,并将质控图和原始记录一并存档。 4.3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1)质量管理室按照质控计划负责定期或不定期以密码样品(标准样品或加标样品)的形式下达检测任务,与样品检测同时进行,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盲样考核和加标考核是准确度的判定标准,加标回收适合基体比较简单的样品,加标回收率=(加标样品测定值-样品测定值)/加标量,无机项目控制在90-110%之间,有机项目控制在80-120%之间。
2)技术负责人负责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如不符合控制要求,应立即查找原因,进行复测。若复测结果仍达不到要求,应组织人员进行研究,查找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复测该批样品。 4.4样品复测和平行样测定
1)任意抽取某一批次样品进行留样复测,检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若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偏差超出平行允差的1.5倍),应采取措施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纠正措施。
2)平行样测定是指同一样品的两份或多分子样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同步分析,一般是双份平行。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应大于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所列相对标准偏差的2.83倍,对未列相对标准偏差的方法,按本实验室精密度进行判定,相对偏差计算公式,%=(x1-x2)/(x1+x2)×100%。 4.5空白试验
空白值是指以实验用水代替样品,其它分析步骤及所加试液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所测得的值。对于空白值的控制,要求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30%。 4.6人员比对、仪器比对和方法比对
应充分应用中心内部的仪器比对、人员间比对、不同测试方法间的比对,提高测试结果可靠的证据。 4.7样品不同特性的相关性检验
根据样品某些参数之间的联系,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审核人员应经常性的进行相关性分析,若相关参数的检测数据矛盾,则应安排对相关参数进行复测,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如余氯、二氧化氯高的话,细菌含量(如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含量一般应该偏低,如果测得细菌含量偏高,就应该对该指标进行复测或质控,查找原因。
4.8校准曲线绘制及线性检验
测定的校准曲线,应及时进行线性回归计算,相关系数r应大于或等于0.995,如出现相关系数小于0.995时,应立即重新测定校准曲线,直至检验合格后才能用于水样测定计算。
5.结果评价及应用
1)若经确认检测结果错误,且结果已发至委托方,应尽快与委托方联系,发更正报告,以避免或挽回由此造成的损失,纠正措施按程序进行。
2)质量管理室对监控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为下年度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3)技术负责人应将有代表性的监控结果及重大检测差错报告中心领导,并将监控结果纳入年度管理评审报告。
4)中心可依据监控报告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改进检测方法、制定能力验证计划、进行日常监督的依据。
5)有关原始记录、报告等及时整理归档。
附件:2016年度质量控制计划表
×××××××××中心
二〇一六年一月四日
附件:
2016年度质量控制计划表
6
7
8
9
10
11
12
13
审核:
编制: 14
日期:
2016年污水进厂水质量控制计划
15
16
17
18
审核: 编制: 日期: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