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语(明朝湛若水)

《名人传》是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20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并没有对传主的生平作琐屑的考证,也没有向常人一味地追寻他们的创作过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的艺术领域的共同处,着重地刻画了他们在艺术上追求真善美的历程。罗曼•罗兰称之为“英雄”,以感人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负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写下了一首“英雄交响曲”。

本书的首位译者傅雷先生说:“在阴暗遮蔽了整个天空时。”他从《名人传》中得到了启示是: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承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在如今一个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的时代,可这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相对贫弱,在一个人们躲避高尚,告别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是更多的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仿佛是一面镜子,使我们的卑劣渺小纤豪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歌颂他们的作品而不去感受他们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心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我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在回到人生的广愿,心中就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这对于我们的时代无疑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好似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名言:古之成大事着,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特别是米开朗琪罗,都是具有很大弱点的人,可是在传记里和他们接触,却感受了他们的痛苦、失败。同时也感受了他们的成功。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了机遇。我们渴望成功,然而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要的是一夜成富翁,这急功近利或许使我们获得昙花一现似的成功,却不能让我们挤入人类事业奋斗的不朽之列。因此读《名人传》或许让我们更清醒一些。

严格的来说,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没有给人比较深入的分析——例如是社会学的分析,而这在我们看来是比较重要的。可是他另一方面的成功太伟大了,以至于叫人觉得这样的缺点也无关紧要。 读《名人传》,让我们倾听一下英雄的声音,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大量英雄的时代。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

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精彩片断选读

“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除了睡眠,我不知道有其他的休息。可惜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睡觉。但愿我能摆脱疾病,哪怕一半也好,那时侯!……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贝多芬传》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古典主义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这样一个不幸而坚强的人:在青年时期就开始耳聋了。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呢?谁又能想象他在漫长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上帝真是残忍,把最美的音乐赋予了贝多芬却剥夺了他欣赏音乐的权利,他听不到自己的音乐,人们都在尽情享受他的音乐带来的欢愉的同时,他却必须独自忍受无声的折磨!而就是这个人,写出了那样大量的乐曲,而且往往是欢乐的乐曲——从天国发出的,传播到人们内心的欢乐!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斗的成果,是胜利的标志。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惟其痛苦,才能欢乐!”

“他是孤独的。——他恨人,也遭人恨。他爱人,但无人爱他。人们对他既钦佩,又惧怕。最终他

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宗教般的崇敬。他凌驾于他的时代。于是,他稍稍平静了一些。他从高处看人,而人们则从低处看他。他始终是单身。他从不休息,连最卑贱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温柔他也尝不到,他一生中连一分钟都不曾在另一个人的温柔怀抱里入眠。他从未得到过女人的爱。在这荒漠般的天地里,只有维多利亚科洛纳的友情,曾闪过一道纯洁而冷峻的星光。周围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炽热的思想流星——他的欲望和疯狂的梦境——飞驰而过。贝多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黑夜。因为这黑夜就在米开朗基罗的内心。贝多芬的悲愤是社会的过错,他本人却天性快活,且渴望快乐。米开朗基罗则忧郁成性,令人害怕,使人本能地躲开他。他在自己周围造成了一片空虚。”——《米开朗基罗传》

——米开朗基罗

贝多芬的痛苦来自病痛的折磨,米开朗基罗的痛苦来自他充满矛盾的灵魂:他既无残疾,也不贫穷。他出身高贵,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他的祖国多灾多难,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被毁于战乱。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会获得一大笔酬劳,但他却过着像穷光蛋一样的生活,只吃面包,喝点葡萄酒,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他惊人的长寿,一生渴望爱情,写出大量火热纯洁的十四行诗,但他却终身未婚,孤单到老;他的家族从未给他任何温暖,总是一次又一次从他身上榨取金钱,利用他的名誉到处炫耀,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和光宗耀祖思想却使他出手大方;他骄傲固执,目空一切,他在艺术上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不惜和教皇闹翻,但他又软弱可笑,总是在关键时刻选择妥协投降,做出种种与他名誉不符的可笑举动;他的艺术天分惊人,雄心勃勃,创作出《大卫像》、《奴隶》、《摩西》等惊世杰作,但他又不得不为教皇奔波卖命,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又有新的任务在催促着他,因此他计划中最伟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废。他一生都在超负荷的工作,同时还要为那些没完成作品忍受内心的谴责;到了老年,他已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人们对他像对上帝一样敬重,无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但他却越来越虔诚,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

尽管米开朗基罗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尽管他一直没能实现自己最伟大的计划,可谁也不能否认他的艺术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精神,从大卫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尊严,人的意志;从摩西和奴隶身上看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米开朗基罗塑造的是神灵,但他表现的却是现实中人的苦恼和感情!

《名人传》是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20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并没有对传主的生平作琐屑的考证,也没有向常人一味地追寻他们的创作过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的艺术领域的共同处,着重地刻画了他们在艺术上追求真善美的历程。罗曼•罗兰称之为“英雄”,以感人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负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写下了一首“英雄交响曲”。

本书的首位译者傅雷先生说:“在阴暗遮蔽了整个天空时。”他从《名人传》中得到了启示是: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承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在如今一个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的时代,可这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相对贫弱,在一个人们躲避高尚,告别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是更多的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仿佛是一面镜子,使我们的卑劣渺小纤豪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歌颂他们的作品而不去感受他们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心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我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在回到人生的广愿,心中就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这对于我们的时代无疑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好似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名言:古之成大事着,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特别是米开朗琪罗,都是具有很大弱点的人,可是在传记里和他们接触,却感受了他们的痛苦、失败。同时也感受了他们的成功。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了机遇。我们渴望成功,然而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要的是一夜成富翁,这急功近利或许使我们获得昙花一现似的成功,却不能让我们挤入人类事业奋斗的不朽之列。因此读《名人传》或许让我们更清醒一些。

严格的来说,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没有给人比较深入的分析——例如是社会学的分析,而这在我们看来是比较重要的。可是他另一方面的成功太伟大了,以至于叫人觉得这样的缺点也无关紧要。 读《名人传》,让我们倾听一下英雄的声音,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大量英雄的时代。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

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精彩片断选读

“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除了睡眠,我不知道有其他的休息。可惜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睡觉。但愿我能摆脱疾病,哪怕一半也好,那时侯!……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贝多芬传》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古典主义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这样一个不幸而坚强的人:在青年时期就开始耳聋了。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呢?谁又能想象他在漫长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上帝真是残忍,把最美的音乐赋予了贝多芬却剥夺了他欣赏音乐的权利,他听不到自己的音乐,人们都在尽情享受他的音乐带来的欢愉的同时,他却必须独自忍受无声的折磨!而就是这个人,写出了那样大量的乐曲,而且往往是欢乐的乐曲——从天国发出的,传播到人们内心的欢乐!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斗的成果,是胜利的标志。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惟其痛苦,才能欢乐!”

“他是孤独的。——他恨人,也遭人恨。他爱人,但无人爱他。人们对他既钦佩,又惧怕。最终他

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宗教般的崇敬。他凌驾于他的时代。于是,他稍稍平静了一些。他从高处看人,而人们则从低处看他。他始终是单身。他从不休息,连最卑贱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温柔他也尝不到,他一生中连一分钟都不曾在另一个人的温柔怀抱里入眠。他从未得到过女人的爱。在这荒漠般的天地里,只有维多利亚科洛纳的友情,曾闪过一道纯洁而冷峻的星光。周围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炽热的思想流星——他的欲望和疯狂的梦境——飞驰而过。贝多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黑夜。因为这黑夜就在米开朗基罗的内心。贝多芬的悲愤是社会的过错,他本人却天性快活,且渴望快乐。米开朗基罗则忧郁成性,令人害怕,使人本能地躲开他。他在自己周围造成了一片空虚。”——《米开朗基罗传》

——米开朗基罗

贝多芬的痛苦来自病痛的折磨,米开朗基罗的痛苦来自他充满矛盾的灵魂:他既无残疾,也不贫穷。他出身高贵,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他的祖国多灾多难,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被毁于战乱。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会获得一大笔酬劳,但他却过着像穷光蛋一样的生活,只吃面包,喝点葡萄酒,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他惊人的长寿,一生渴望爱情,写出大量火热纯洁的十四行诗,但他却终身未婚,孤单到老;他的家族从未给他任何温暖,总是一次又一次从他身上榨取金钱,利用他的名誉到处炫耀,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和光宗耀祖思想却使他出手大方;他骄傲固执,目空一切,他在艺术上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不惜和教皇闹翻,但他又软弱可笑,总是在关键时刻选择妥协投降,做出种种与他名誉不符的可笑举动;他的艺术天分惊人,雄心勃勃,创作出《大卫像》、《奴隶》、《摩西》等惊世杰作,但他又不得不为教皇奔波卖命,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又有新的任务在催促着他,因此他计划中最伟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废。他一生都在超负荷的工作,同时还要为那些没完成作品忍受内心的谴责;到了老年,他已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人们对他像对上帝一样敬重,无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但他却越来越虔诚,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

尽管米开朗基罗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尽管他一直没能实现自己最伟大的计划,可谁也不能否认他的艺术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精神,从大卫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尊严,人的意志;从摩西和奴隶身上看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米开朗基罗塑造的是神灵,但他表现的却是现实中人的苦恼和感情!


相关文章

  •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 第一章 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 答: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答:(1)生产劳动的教育(2)生活习 ...查看


  • 儒释道的合流
  • 摘 要: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在与中国本土文化――儒学碰撞和交流的过程中,儒释道三者合流,最重要的产物是宋明理学.儒释道三者合流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的最好表现,也对我国法学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某种借鉴 ...查看


  • 南京 溧水 无想山 无想寺 详尽徒步核心景点线路
  • 时间:2 月 人均:1 元 和谁:和父母 玩法:徒步,自由行,省钱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发表于 2017-02-04 22:23 这次新年新春,徒步无想山的路线...早上十点出门准备了干粮:热水,桂圆,椰枣,饼干,小甜桔几个 A-B 200 ...查看


  • 浅论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
  • [摘 要]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的心学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了陈献章所开创的江门心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他的"随处体认天理"的心学方法是他思想体系的重要思想构成,是与他的心学世界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研究湛若 ...查看


  • 湛若水与王阳明关于儒释道问题的论辩
  • [摘要]湛若水与王阳明曾经围绕儒释道问题展开直接论辩.相对而言,湛若水比较强调儒与释道之间的异,王阳明则更强调儒与释道之间的同:湛若水排斥佛道二教的态度较为激烈,王阳明对待佛道二教的态度则比较温和.两人对待佛道二教的不同观点.不同态度,既与 ...查看


  •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分章习题
  • 中华教育学习网www.1000jy.com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分章强化习题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 的需要和人类 的需要. ...查看


  • 饮水思源 感恩父母
  • 饮水思源 感恩父母 新莺出谷.乳燕旧巢,它们娇滴滴的声音是感恩母亲的赞歌:春姑娘娇妍美丽,姗姗可爱,这是对大 地母亲的回报. 自然有意,人更多情.当我们还是小孩子撒娇在母亲怀里的时候,母亲对我们就有了很大的期望值,她希望孩子长大成才,回报养 ...查看


  • 樊若水(943-994)曹彬命樊若水主持架桥(为谱)
  • 樊若水 樊若水(943-994),字叔清,五代时南唐士人,因不得志而叛国,向进献架浮桥平南唐策,直接导致了南唐的灭亡.入宋后,宋太祖赵匡胤便赐名为,字仲师,颇受重用. 目 录 1 2 3 3.1 3.2 3.3 3.4 3.5 3.6 4 ...查看


  • 王阳明作别离诗,万物一体功夫成熟
  • 走进王阳明的生命之 第三十七章 别离诗中含道义 阳明先生闰正月出狱了.兵部六品主事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从九品驿丞.<明史·地理志>数据显示,贵州省城距离北京7670里.当时的贵州地偏路远,是近乎未开发的荒蛮之地.天下的驿站名义上归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