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方波的傅里叶分解与合成

实验四 方波的傅里叶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目的

1. 用RLC 串联谐振方法将方波分解成基波和各次谐波,并测量它们的振幅与相位关系。 2. 将一组振幅与相位可调正弦波由加法器合成方波。 3. 了解傅里叶分析的物理含义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仪器

FD-FLY-A 型傅里叶分解与合成, 示波器,电阻箱,电容箱,电感。

三、实验原理

1. 数学基础

任何具有周期为T 的波函数f(t)都可以表示为三角函数所构成的级数之和,即:

1

f (t ) =a 0+∑(a n cos n ωt +b n sin n ωt )

2n =1

其中:T 为周期,ω为角频率。ω=

a 2π

;第一项0为直流分量。 T 2

图1 方 波 图2 波形分解的RLC 串联电路 所谓周期性函数的傅里叶分解就是将周期性函数展开成直流分量、基波和所有n阶谐波的迭加。如图1所示的方法可以写成:

⎧⎪h

f

(t ) =⎨

⎪-h ⎩T ) 2

T

(-≤t

此方波为奇函数,它没有常数项。数学上可以证明此方波可表示为:

f (t ) =

=

4h

111

(sinωt +sin 3ωt +sin 5ωt +sin 7ωt + ) π357

4h

π

∑(

n =1

1

) sin[(2n -1) ωt ] 2n -1

2. 周期性波形傅里叶分解的选频电路

我们用RLC 串联谐振电路作为选频电路,对方波或三角波进行频谱分解。在示波器上显示这些被分解的波形,测量它们的相对振幅。我们还可以用一参考正弦波与被分解出的波形构成李萨如图形,确定基波与各次谐波的初相位关系。

本仪器具有1KH z的方波和三角波供做傅里叶分解实验,方波的输出阻抗低,可以保证顺利地 完成分解实验。实验原理图如图2所示。这是一个简单的RLC 电路,其中R 、C 是可变的。L 一般取0.1H ~H 范围。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与电路的谐振频率相匹配时,此电路将有最大的响应。谐振频率ω0为:

ω0=

1LC

。这个响应的频带宽度以Q 值来表示:Q =

ω0L

R

。当Q 值较大时,在ω0附近的频带宽

度较狭窄,所以实验中我们应该选择Q 值足够大,大到足够将基波与各次谐波分离出来。

如果我们调节可变电容C ,在n ω0频率谐振,我们将从此周期性波形中选择出这个单元。它的值为:V (t ) =b n sin n ω0t ,这时电阻R 两端电压为: V R (t ) =I 0R sin(n ω0t +ϕ) ,此式中

ϕ=tg =1(X /R ) ,X 为串联电路感抗和容抗之和I 0=b n /Z ,Z 为串联电路的总阻抗。

在谐振状态X =0,此时,阻抗Z =r+R +R L +R C =r+R +R L ,其中,r方波(或三角波)电源的内阻;R 为取样电阻;R L 为电感的损耗电阻;R C 为标准电容的损耗电阻(R C 值常因较小而忽略)。电感用良导体缠绕而成,由于趋肤效应,R L 的数个将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实验证明碳膜电阻及电阻箱的阻值在1KHz~7KHz范围内,阻值不随频率变化。 3. 傅里叶级数的合成

仪器可提供振幅和相位连续可调的1KHz ,3KHz ,5KHz ,7KHz 四组正弦波。如果将这四组正弦波的初相位和振幅按一定要求调节好以后,输入到加法器,叠加后,就可以分别合成出方波、三角波等波形。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方波的傅里叶分解

1. 先确定RLC 串联电路对1KHz ,3KHz ,5KHz 正弦波谐振时的电容值C 1、C 3、C 5,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实验中,观察在谐振状态时,电源总电压与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可从李萨如图为一直线,说明此时电路显示电阻性,接线图如下。(电感:L=0.1H(标准电感) ,理论值:C i =

1

ωL

2

i

图3 确定RLC 电路谐振电容接线图

2. 将1KHz 方波进行频谱分解,测量基波和n 阶谐波的相对振幅和相对相位,接线图如下。

图4 频谱分解接线图

将1KHz 方波输入到RLC 串联电路,如图5所示。然后调节电容值至C 1,C 3,C 5值附近,可以

从示波器上读出只有可变电容调在C 1,C 3,C 5时产生谐振,且可测得振幅分别为b 1,b 3,b 5(这

里只需比较基波和各次谐波的振幅比,所以只要读出同一量程下示波器上的峰值高度即可);而调节到其它电容值时,却没有谐振出现。

3. 相对振幅测量时,用分压原理校正系统误差。

'

若:b 3为3KHz 谐波校正后振幅,b 3为3KHz 谐波未被校正时振幅。R L 1为1KHz 使用频率时损

耗电阻。R L 3为3KHz 使用频率时损耗电阻,r 为信号源内阻。则:

' b 3:b 3=

R R R +R +r '

则b 3=b 3⨯L 3 :

R L 1+R +r R L 3+R +r R L 1+R +r

1)测量方波信号源的内阻r 。先直接将方波信号接入示波器,读出峰值;再将一电阻箱接入电路中,调节电阻箱,当示波器上的幅度减半时,记下电阻箱的值,此值即为r 。接线图如下:

图5 测量信号源内阻的电路

2)不同频率电流通过电感损耗电阻的测定(选取取样电阻R=22Ω) 。

图6 测量电感损耗电阻原理图

对于0.1H 空心电感可用下述方法测定损耗电阻R L 。接一个如图7

的串联谐振电路。测量在

谐振状态时,信号源输出电压V AB 和取样电阻R 两端的电压V R (用示波器测量V AB 、V R 电压),则:

R L ≈R L +R C =(

V AB

-1) R V R

R C 为标准电容的损耗电阻,一般较小可忽略。同理测出3KHz 、5KHz 下电感的损耗电阻,接线图如下。

图7 测量电感损耗电阻接线图

2)傅里叶级数合成: A 方波的合成

f (x ) =

4h

111

(sinωt +sin 3ωt +sin 5ωt +sin 7ωt ) π357

111

::,357

以上式中可知,方波由一系列正弦波(奇函数) 合成。这一系列正弦波振幅比为1:它们的初相位为同相。

1. 用李萨如图形反复调节各组移相器1KHz 、3KHz 、5KHz 、7KHz 正弦波同位相。

调节方法是示波器X 轴输入1KHz 正弦波:而Y 轴输入1KHz 、3KHz 、5KHz 、7KHz 正弦波在示波器上显示如下波形时:

图8 基波和各次谐波与参考信号相位差都为π时的利萨如图

此时,基波和各阶谐波初相位相同。

也可以用双踪示波器调节1KHz 、3KHz 、5KHz 、7KHz 正弦波初相位同相。

2. 调节1KHz 、3KHz 、5KHz 、7KHz 正弦波振幅比为1:

111::。 357

3. 将1KHz 、3KHz 、5KHz 、7KHz 正弦波逐次输入加法器,观察合成波形变化。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1. 方波的傅里叶分解

表一:频谱分解实验数据。

表二:电感损耗电阻实验数据。

取样电阻R= Ω,信号源内阻测量得r= Ω,电感L=0.1H。 校正后基波和谐波的振幅比; 。 2. 傅里叶级数合成 实验结果分析:

六、注意事项

1. 分解时, 观测各谐波相位关系, 可用本机提供的1KHz 在正弦波做参考;

2. 合成方波时, 当发现调节5KHz 或7KHz 正弦波相位无法调节至同相位时, 可以改变1KHz 或3KHz 正弦波相位, 重新调节最终达到各谐波同相位。

七、思考题

1. 实验中可有意识增加串联电路中的电阻R 的值,将Q 值减小,观察电路的选频效果,从中理解Q 值的物理意义。

2. 良导体的趋肤效应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测量不同频率时,电感的损耗电阻?如何校正傅里叶分解中各次谐波振幅测量的系统误差?

实验四 方波的傅里叶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目的

1. 用RLC 串联谐振方法将方波分解成基波和各次谐波,并测量它们的振幅与相位关系。 2. 将一组振幅与相位可调正弦波由加法器合成方波。 3. 了解傅里叶分析的物理含义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仪器

FD-FLY-A 型傅里叶分解与合成, 示波器,电阻箱,电容箱,电感。

三、实验原理

1. 数学基础

任何具有周期为T 的波函数f(t)都可以表示为三角函数所构成的级数之和,即:

1

f (t ) =a 0+∑(a n cos n ωt +b n sin n ωt )

2n =1

其中:T 为周期,ω为角频率。ω=

a 2π

;第一项0为直流分量。 T 2

图1 方 波 图2 波形分解的RLC 串联电路 所谓周期性函数的傅里叶分解就是将周期性函数展开成直流分量、基波和所有n阶谐波的迭加。如图1所示的方法可以写成:

⎧⎪h

f

(t ) =⎨

⎪-h ⎩T ) 2

T

(-≤t

此方波为奇函数,它没有常数项。数学上可以证明此方波可表示为:

f (t ) =

=

4h

111

(sinωt +sin 3ωt +sin 5ωt +sin 7ωt + ) π357

4h

π

∑(

n =1

1

) sin[(2n -1) ωt ] 2n -1

2. 周期性波形傅里叶分解的选频电路

我们用RLC 串联谐振电路作为选频电路,对方波或三角波进行频谱分解。在示波器上显示这些被分解的波形,测量它们的相对振幅。我们还可以用一参考正弦波与被分解出的波形构成李萨如图形,确定基波与各次谐波的初相位关系。

本仪器具有1KH z的方波和三角波供做傅里叶分解实验,方波的输出阻抗低,可以保证顺利地 完成分解实验。实验原理图如图2所示。这是一个简单的RLC 电路,其中R 、C 是可变的。L 一般取0.1H ~H 范围。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与电路的谐振频率相匹配时,此电路将有最大的响应。谐振频率ω0为:

ω0=

1LC

。这个响应的频带宽度以Q 值来表示:Q =

ω0L

R

。当Q 值较大时,在ω0附近的频带宽

度较狭窄,所以实验中我们应该选择Q 值足够大,大到足够将基波与各次谐波分离出来。

如果我们调节可变电容C ,在n ω0频率谐振,我们将从此周期性波形中选择出这个单元。它的值为:V (t ) =b n sin n ω0t ,这时电阻R 两端电压为: V R (t ) =I 0R sin(n ω0t +ϕ) ,此式中

ϕ=tg =1(X /R ) ,X 为串联电路感抗和容抗之和I 0=b n /Z ,Z 为串联电路的总阻抗。

在谐振状态X =0,此时,阻抗Z =r+R +R L +R C =r+R +R L ,其中,r方波(或三角波)电源的内阻;R 为取样电阻;R L 为电感的损耗电阻;R C 为标准电容的损耗电阻(R C 值常因较小而忽略)。电感用良导体缠绕而成,由于趋肤效应,R L 的数个将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实验证明碳膜电阻及电阻箱的阻值在1KHz~7KHz范围内,阻值不随频率变化。 3. 傅里叶级数的合成

仪器可提供振幅和相位连续可调的1KHz ,3KHz ,5KHz ,7KHz 四组正弦波。如果将这四组正弦波的初相位和振幅按一定要求调节好以后,输入到加法器,叠加后,就可以分别合成出方波、三角波等波形。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方波的傅里叶分解

1. 先确定RLC 串联电路对1KHz ,3KHz ,5KHz 正弦波谐振时的电容值C 1、C 3、C 5,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实验中,观察在谐振状态时,电源总电压与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可从李萨如图为一直线,说明此时电路显示电阻性,接线图如下。(电感:L=0.1H(标准电感) ,理论值:C i =

1

ωL

2

i

图3 确定RLC 电路谐振电容接线图

2. 将1KHz 方波进行频谱分解,测量基波和n 阶谐波的相对振幅和相对相位,接线图如下。

图4 频谱分解接线图

将1KHz 方波输入到RLC 串联电路,如图5所示。然后调节电容值至C 1,C 3,C 5值附近,可以

从示波器上读出只有可变电容调在C 1,C 3,C 5时产生谐振,且可测得振幅分别为b 1,b 3,b 5(这

里只需比较基波和各次谐波的振幅比,所以只要读出同一量程下示波器上的峰值高度即可);而调节到其它电容值时,却没有谐振出现。

3. 相对振幅测量时,用分压原理校正系统误差。

'

若:b 3为3KHz 谐波校正后振幅,b 3为3KHz 谐波未被校正时振幅。R L 1为1KHz 使用频率时损

耗电阻。R L 3为3KHz 使用频率时损耗电阻,r 为信号源内阻。则:

' b 3:b 3=

R R R +R +r '

则b 3=b 3⨯L 3 :

R L 1+R +r R L 3+R +r R L 1+R +r

1)测量方波信号源的内阻r 。先直接将方波信号接入示波器,读出峰值;再将一电阻箱接入电路中,调节电阻箱,当示波器上的幅度减半时,记下电阻箱的值,此值即为r 。接线图如下:

图5 测量信号源内阻的电路

2)不同频率电流通过电感损耗电阻的测定(选取取样电阻R=22Ω) 。

图6 测量电感损耗电阻原理图

对于0.1H 空心电感可用下述方法测定损耗电阻R L 。接一个如图7

的串联谐振电路。测量在

谐振状态时,信号源输出电压V AB 和取样电阻R 两端的电压V R (用示波器测量V AB 、V R 电压),则:

R L ≈R L +R C =(

V AB

-1) R V R

R C 为标准电容的损耗电阻,一般较小可忽略。同理测出3KHz 、5KHz 下电感的损耗电阻,接线图如下。

图7 测量电感损耗电阻接线图

2)傅里叶级数合成: A 方波的合成

f (x ) =

4h

111

(sinωt +sin 3ωt +sin 5ωt +sin 7ωt ) π357

111

::,357

以上式中可知,方波由一系列正弦波(奇函数) 合成。这一系列正弦波振幅比为1:它们的初相位为同相。

1. 用李萨如图形反复调节各组移相器1KHz 、3KHz 、5KHz 、7KHz 正弦波同位相。

调节方法是示波器X 轴输入1KHz 正弦波:而Y 轴输入1KHz 、3KHz 、5KHz 、7KHz 正弦波在示波器上显示如下波形时:

图8 基波和各次谐波与参考信号相位差都为π时的利萨如图

此时,基波和各阶谐波初相位相同。

也可以用双踪示波器调节1KHz 、3KHz 、5KHz 、7KHz 正弦波初相位同相。

2. 调节1KHz 、3KHz 、5KHz 、7KHz 正弦波振幅比为1:

111::。 357

3. 将1KHz 、3KHz 、5KHz 、7KHz 正弦波逐次输入加法器,观察合成波形变化。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1. 方波的傅里叶分解

表一:频谱分解实验数据。

表二:电感损耗电阻实验数据。

取样电阻R= Ω,信号源内阻测量得r= Ω,电感L=0.1H。 校正后基波和谐波的振幅比; 。 2. 傅里叶级数合成 实验结果分析:

六、注意事项

1. 分解时, 观测各谐波相位关系, 可用本机提供的1KHz 在正弦波做参考;

2. 合成方波时, 当发现调节5KHz 或7KHz 正弦波相位无法调节至同相位时, 可以改变1KHz 或3KHz 正弦波相位, 重新调节最终达到各谐波同相位。

七、思考题

1. 实验中可有意识增加串联电路中的电阻R 的值,将Q 值减小,观察电路的选频效果,从中理解Q 值的物理意义。

2. 良导体的趋肤效应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测量不同频率时,电感的损耗电阻?如何校正傅里叶分解中各次谐波振幅测量的系统误差?


相关文章

  •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电子信息工程系 2010年9月 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指导书 目 录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简介„„„„„„„„„„„„„2 实验一 信号源实验„„„„„„„„„„„„„„„5 实验二 周期矩形脉冲信号的分解„„„„„„„„„7 ...查看


  • 5实验五 方波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 实验五 方波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掌握方波信号的产生.方波信号的谐波分解和合成的电路原理和方法: 2.了解和掌握电路原理图和PCB设计的一般方法: 3.了解和掌握电路焊接和调试的一般方法: 4.制作出方波的分解和合 ...查看


  • 一根橡皮筋的妙用
  • 摘 要: 2005年,江苏省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改革的主导思想为: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重视科学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变换教师角色,由重教转为重学.在此大背景下,作者面对全市物理教师上了一节<力的分解> ...查看


  • 傅里叶分解与合成
  •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分析 任意一个周期函数都可展开为傅里叶级数,因此各种波形的周期信号都可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波.通过实验电路实现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分解与合成,对周期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对于深刻理解周期函数的傅里叶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1 周 ...查看


  • 方波的傅立叶分解与合成
  • 课 题 方波的傅立叶分解与合成 教 学 目 的 1.用RLC 串联谐振方法将方波分解成基波和各次谐波,并测 量它们的振幅与相位关系. 2.将一组振幅与相位可调正弦波由加法器合成方波. 3.了解傅立叶分析的物理含义和分析方法. 重 难 点 1 ...查看


  • 矩形脉冲信号的分解和合成
  • 信号与系 实验题目:矩统形脉冲信号分的解和成 2合104 级智能学科与技术专 业姓: 名 课程 实 号学 :验 报 告 地:315 实验点时学 2: 报告时间 :5.1 成1 绩卢子逊 2 [1**********] 一.验实目的1 .分 ...查看


  • 水的分解与合成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导学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新授课)第二课时 过程与方法目标 4.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体会氢气是一 ...查看


  • 利用傅-克酰基化反应制备芳酮实验的改进
  • 第21卷第1期大学化学2006年2月 利用傅-克酰基化反应制备芳酮实验的改进 秦丙昌付小普樊新衡 (安阳师范学院化学系安阳455002) 摘要对傅一克酰基化反应的后处理步骤做了重要改进:分解芳酮一三氯化铝络合物时,不加盐 酸,仅用水:粗产物 ...查看


  • 烟草物流配送中心设计报告
  • 物流中心设计与管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烟草物流配送中心设计 系 别: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工商管理(物流方向) 班 级: T953-1 学生姓名: 诸葛琼 学 号: [1**********] 指导教师: 殷旅江 王江华 烟草物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