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并发症及防治

麻醉意外 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气管插管术并发症

一、插管时的并发症及预防

1.牙齿脱落

术前牙齿已有松动或有突出畸形,因上喉镜片触碰引起脱落。一旦牙齿脱落,应及时找,并浸泡于盐水中,准备做牙齿再植。

2.软组织损伤

气道插管困难,唇、舌、咽后壁皆可擦伤出血,黏膜水肿等。

3.其他反应

可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或心动过缓等循环反应。

4.预防

(1)操作轻柔、熟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2)置入喉镜前,先做高流量过度通气,以提高血氧浓度。

(3)置入喉镜前,应有一定深度、充分完善的麻醉。

(4)限制暴露声门的时间不超过l5s。

二、导管存留期间的并发症及处理

1.管道阻塞

针对发生阻塞原因进行防治。

(1)分泌物与异物应及时吸出以防反流误吸。

(2)因导管不合规格或导管过软扭曲等引起阻塞,应予及时检查并更换之。

2.导管误入一侧主支气管

尤以小儿容易发生。通过经常听诊两肺及胸廓的扩张度及时发现,即刻将导管回拔。

3.导管误入食道

多因插管操作时误入,也可因术中体位改变、手术操作等多种原因引起导管过浅脱出后而盲目推进误入,故完成插管后必须经常监听呼吸音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固定可靠。

4.呛咳及支气管痉挛

多因麻醉变浅及气管内积存分泌物引起,可加深麻醉和加用肌松剂。严重支气管痉挛可考虑用药解痉,平稳后吸净分泌物。

5.气管黏膜损伤

多因套囊压力过高所致。

三、拔管后并发症及处理

1.喉痉挛

拔管前应充分吸引,以免分泌物刺激咽喉。一旦出现痉挛,要及时托起下颌。一般面罩供氧后痉挛即可解除;持续不止者,可用药物解除并加压通气。

2.误吸

拔管呕吐,因喉部保护性反射尚未建立而出现误吸意外,须加强术后护理。

3.咽喉痛

插管操作轻柔,所选导管适当,可减轻咽喉痛。数日后一般不经特殊治疗而自愈。

4.喉水肿

常在24h后出现,常因插管困难时机械性损伤或感染,少数可因过敏等引起。可针对原因防治。

5.喉溃疡及肉芽肿

多因导管摩擦声带突上的黏膜,尤以头部过度后伸以及长时问留管者(6—7d)为多见,需在直接喉镜下切除。

6.声带麻痹

偶见,原因不明。

注:导管大小选择(小儿):

导管内径(nun)=年龄(岁)/4+4

导管周径(F)=年龄(岁)+16

呼吸道梗阻

1.原因

(1)分泌物过多或血液、异物吸入。

(2)舌后坠。

(3)喉痉挛。

(4)喉水肿。

(5)支气管痉挛。

(6)气管导管梗阻。

2.防治

(1)分泌物阻塞或血液、异物吸入:

①术前禁食6h,并肌肉注射抗胆碱药物;

②急性呼吸道感染者暂缓手术,慢性呼吸道感染者术前用抗生素治疗:

③及时消除口咽部及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及异物。

(2)舌后坠:

①正确托起下颌,头后仰;

②拔管后,舌后坠者应放置口咽通气道:

③面罩吸氧和人工呼吸。

(3)喉痉挛:

①避免和去除咽喉部的直接刺激;

②纯氧吸入,防止缺氧; 、

③对轻度喉痉挛者,暂停麻醉,充分供氧,必要时暂停手术刺激,然后逐渐加深麻醉;

④对中度和严重喉痉挛者,除上述处理外,应用肌松药、面罩纯氧加压人工呼吸,必要时施行环甲膜穿刺供氧。

(4)喉水肿:以3岁以下小儿多见,多发生在气管插管或拔管后1—2h。

①插管困难及多次操作的病人在拔管前应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②症状明显者除应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外,应给予面罩吸氧和人工呼吸;

③严重病例,必须严密监测,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术。

(5)支气管痉挛:

①术前有哮喘史者应用激素、支气管扩张药及抗生素治疗; ②避免芬太尼、硫喷妥钠及筒箭毒碱等诱发支气管痉挛的药物;

③麻醉过浅者需加深麻醉,宜用氯胺酮及吸入全麻药(氟烷或恩氟烷);

④静脉注射氢化考的松及氨茶碱,如无心血管方面的禁忌证,可静滴或雾化吸人异丙肾上腺素;

5吸纯氧及施行辅助或控制呼吸。

呕吐、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

1.原因

(1)饱食、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或肠梗阻,麻醉、手术、外伤和疾病使胃肠蠕动减弱,胃内存积大量的空气和胃内容物增多,胃内压明显升高,胃肠道张力下降。

(2)诱导时发生呼吸道梗阻,用力吸气使胸内压降低,加上头低位、重力影响,易发生呕吐和反流。

(3)用肌松药后,面罩正压呼吸,高压气体进入胃内,使胃迅速膨胀而发生反流。

(4)咳嗽、屏气及用力挣扎,使胃内压升高。

(5)因胃、食管交界处解剖缺陷,影响正常生理功能,如膈疝病人。置有胃管的病人也易发生呕吐和反流。

(6)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胃长宁等有松弛括约肌作用,吗啡、哌替啶、地西泮等可降低括约肌张力,琥珀胆碱使胃内压增高,都易致患者误吸。

2.防治

(1)术前禁食,必要时使用提高胃液pH值及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如甲氰咪胍及雷尼替丁等。

(2)对已进食而又须立即麻醉手术的病人,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应先置粗胃管,必要时抽吸。

②首选病人清醒时气管内插管。

③快速静脉诱导,在诱导时把环状软骨向后施压于颈椎体,以闭合食道来防止误吸。

关于诱导时的体位问题,一般采用头高足低位,若有反流应立即改成头低足高位,这样胃内容物可大部分滞留于咽部,避免误吸入气管

④恰当选用诱导药物,如选用氧化亚氮.氧.氟烷诱导,让病人保持自主呼吸和咽反射,直到麻醉深度足以插管。

(3)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吸引,消除呕吐及反流物。

(4)在气管插管后用生理盐水5~10mL注入气管内,边吸边冲洗。冲洗前,应先给纯氧吸入。

(5)纠正低氧血症:用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功能。

(6)氢化考的松:首量200mg,随后100mg,每6h一次;或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6h一次。

(7)应用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

(8)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及纠正酸中毒等。

(9)应在病人清醒并能作出相应的表情应答下才能拔管,否则仍有误吸或因喉刺激引发痉挛的可能。

低血压

1.原因

(1)麻醉药影响:全麻药过量或病人体质差、耐量小,均可引起低血压。

(2)血容量不足:术前贫血、大出血、长期禁食者,术中失血过多而未及时输血补液者。

(3)手术影响:手术操作影响心脏排血量和静脉血回流,导致血压下降。

(4)神经反射:内脏神经的牵拉反射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如胆心反射和眼心反射等。

(5)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

(6)严重缺氧或过度通气。

(7)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8)过敏反应:如输血过敏反应、抗生素过敏及鱼精蛋白过敏等。

(9)胸腔内压增高:如大潮气量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影响静脉回流。

(10)术中血管扩张药: 受体阻滞剂、神经节阻滞剂等使用

不当。

2.防治

(1)术前积极纠正贫血、脱水,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大手术或血容量丧失较多者加强CVP(中心静脉压)监测。

(2)避免全麻药过量,对年老体弱者更应适当减量并缓慢静脉注射。

(3)术中及时输血补液。

(4)升压药的应用:收缩压低于80mmHg(或高血压病人低于原水平的30%)者,常用麻黄碱、阿拉明和苯肾上腺素。如因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动过缓者可同时用阿托品和麻黄碱. 收缩压低于50~60mmHg时,应迅速积极处理。

(5)心功能差者,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术中如发生心力衰竭,则按心衰处理。

(6)避免过度通气。

(7)停止手术刺激。

(8)纠正机械因素:减少或停止PEEP,调节呼吸频率和吸呼比,降低平均气道压,缓解气道压力。

高血压

1.原因

(1)病人本身因素。例如原发性高血压、肾及肾上腺肿瘤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等术中易引起血压升高。

(2)麻醉浅,镇痛不全。

(3)麻醉及手术引起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

(4)术中升压药选用不当或快速输入大量升压药。

(5)颅脑外科手术刺激额叶或V、IX、X对脑神经,以及脑干扭转者可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

(6)反跳性高血压。见于可乐定、受体阻滞药或甲基多巴的停药反应。

(7)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或同麻黄碱合用,可致严重的高血压反应。

(8)膀胱膨胀。

2.防治

(1)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足够的通气量,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2)保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在强刺激前,补充麻醉镇痛药物或辅助药物。

(3)气管插管时,缩短喉镜显露声门和气管插管的时间,动作须轻巧。

(4)使焦虑病人镇静,排空膀胱。

(5)如血压持续不降,可考虑药物处理。如硝酸甘油滴鼻或微泵输注,压宁定0.6mg/kg静脉注射或静脉维持,受体阻滞药或其他血管扩张药。

心律失常

1.原因

(1)麻醉药和肌松药的影响。

(2)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3)神经反射性刺激,如牵拉内脏及眼肌时,迷走神经兴奋,可引起心动过缓,甚至心律失常。

(4)手术刺激和损伤,尤其是心内手术对心脏的直接刺激和脑外科手术对脑干的刺激。

(5)低温。当体温低于30℃时,窦房结起搏点受到抑制,易引起心室颤动,低于20℃可导致心搏停止。

(6)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等均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

(7)心脏本身疾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

(8)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2.防治

(1)术中用心电图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2)纠正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特别要注意麻醉深度、二氧化碳蓄积、手术刺激、电解质紊乱和体温过低、术后疼痛、缺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因素,以便及时停止手术刺激,并分别纠正之。

(3)应用抗心律失常药。

急性肺不张

1.原因

(1)围术期有急性呼吸道感染

(2)因慢性气管炎、吸烟或术后气管被分泌物堵塞。

(3)肥胖、高龄、胸廓畸形,或肌肉、神经疾病所致的呼吸肌运动障碍者。

(4)通气不足综合征、中枢性或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

2.防治

(1)术前禁烟2~3星期。

(2)急性呼吸道感染者应延期手术1星期。

(3)慢支阻肺、慢支肺病人应增强排痰能力,增加肺容量训练。

(4)麻醉期间气道通畅,定期吹张肺。

(5)拔管前反复吸引分泌物,避免纯氧吸入。

(6)回病房定期变换体位,多咳嗽,早离床活动,避免或少用麻醉性镇痛药。

(7)选用有效抗生素,加用雾化吸入、祛氮剂、激素和支气管扩张药,以有利于改善通气功能。

肺栓塞

1.原因

(1)血栓

促使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

①血流缓慢;

②创伤及感染并累及周围静脉;

③老年、恶性肿瘤者的血液有易于凝集倾向:

④血内溶解血栓的作用减弱,如心瓣膜病、充血性心衰、血栓性静脉炎等。

(2)脂肪栓塞。

(3)空气栓塞。

(4)羊水栓塞。

急性肺栓塞的促发因素有:

①腹部手术;

②恶性肿瘤;

③心脏瓣膜病;

④血液病;

⑤肥胖;

⑥下肢静脉曲张;

⑦盆腔或下肢肿瘤;

⑧长期口服避孕药。

2.预防

(1)避免术前长期卧床休息。

(2)下肢静脉曲张者使用弹力袜。

(3)纠正心力衰弱。

(4)血细胞比积高者行血液稀释。

(5)血栓性静脉炎病人,预防性应用抗凝药。

(6)避免用下肢静脉进行输液或输血。

3.治疗原则

进行复苏支持和纠正呼吸、循环功能,主要方法包括吸氧、镇痛、控制心衰和心律失常,抗休克和抗凝治疗。发生气栓时,应将病人置于左侧卧头低位,使空气浮留于右心房内。 张力性气胸

1.原因

施行过大压力辅助或控制呼吸而引起肺泡破裂。各种手术操作如神经阻滞(锁骨上、肋间、椎旁、硬膜外)时,伤及胸膜、肺组织而引起张力性气胸。

2.临床表现

病人可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发绀、心动过速。

3.体检

呼吸幅度减小,呼吸音消失和降低,还可见到皮下气肿和纵膈气肿。

4.处理

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穿刺抽气,或胸腔内置管行闭式胸腔负压吸引。

急性心肌梗死

1.诱因

(1)冠心病。

(2)高龄。

(3)患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症。

(4)术中长时间低血压,或较基础血压降低30%,且持续lOminl)以上者。

(5)麻醉药物对心肌收缩力的抑制或供氧不足、缺氧,势必使原动脉狭窄病人的心肌供氧进一步恶化。

2.防治

(1)对原有心肌梗死病人应尽量延迟至4个月以后施行手术,且力求心肌氧的供求平衡。

(2)麻醉期间或术后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依据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可应用多巴酚丁胺或并用血管扩张药,充分供氧,降低耗氧量和提高心脏指数。

恶性高热

1.原因

(1)家族遗传因素和诱发因素相结合会发生恶性高热

(2)使用易于诱发恶性高热的药物,入氟烷和琥珀胆碱等。

2.临床表现

(1)早期

1.应用琥珀胆碱后出现异常的肌强直;

2.心动过速与不能解释的快速心律失常;

3.皮肤斑状潮红并迅速转为发绀、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高钾血症、肌红蛋白尿。

(2)晚期:体温升高速度惊人且可高达46C,PCC02可升高至

10.6kPa。危象后表现肌肉疼痛、四肢麻痹、失明、耳聋、肾衰等,也可能度过危象时期,但可于数小时后再复发而死亡。混合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张力之间的巨大差异可证实恶性高热的诊断。

3.处理

(1)立即停止麻醉药与手术,使用纯氧过度通气,排出C02。

(2)降温,使体温保持在38~39 C。

(3)纠正酸中毒、高钾血症,用普鲁卡因或普鲁卡因胺治疗肌强直和心律失常。

(4)特异性治疗药丹曲林以2.5m9/k9给药。若恶性高热仍持续,重复给药至总量达l0mg/kg或更多。丹曲林治疗(1mg/kg静脉注射或每6h口服)和观察应维持到恶性高热发生后的48~72h。

脑血管意外

1.麻醉状态下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原因

(1)脑梗死。

(2)脑血栓形成。

(3)脑出血。

(4)脑血管痉挛。

2.预防和处理

对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或脑血管意外既往史的病人,应积极进行预防,充分供氧.

力求血压平稳;疑有颅内压增高时可过度通气,并用硫喷妥钠和甘露醇药物。

药物变态反应的处理

1.保持气道通畅,充分供氧。

2.立即终止可疑药物。

3.开放静脉,保持有效血容量。可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液。

4.严密监测血压、心电图、呼吸、CVP、Pa0:、PaC0:、Sa0:等。一旦发生变态反应,可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组胺受体阻断药等,以防止或减轻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释放介质,减轻和消除非生理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对疑有药物变态反应者,应于术前数日服苯海拉明0.5~1.0mg/kg,一日三次,或雷尼替丁l50mg,一日二次。

5.必要时行心脏复苏术。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处理

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时,偶尔可使病人血红蛋白内的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使高铁血红蛋白总量超过正常范围。

1.症状

(1)发绀:指甲、口唇及面部发绀,术野血色变暗,但Sp02可正常,经加强呼吸管理和纯氧吸入等措施不能纠正发绀。

(2)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达30%时,可出现神经、呼吸系统症状,发生少尿、蛋白尿、溶血、肝损害等症状;含量达70%以上时可危及生命。

2.处理

(1)立即停药。

(2)静脉滴注亚甲蓝2mg/kg或维生素C l00-200m9,即可使发绀消失或减轻。

区域阻滞麻醉并发症处理

局部麻醉

1.中毒反应(又称毒性反应)。

(1)原因:绝对过量与相对过量。前者指一次注射量超过最大剂量值,后者系药物吸收、分解变化而致的总注射量虽未超过安全值,但血液中局部麻醉药浓度已达到引起毒性反应 水平。

(2)症状: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到抑制,最后导致循环系统衰竭的一系列由轻渐重的临床表现。

(3)治疗:①停止用药;②给氧;③兴奋、痉挛病人应静脉注射地西泮l0~20mg,或缓慢静脉注射2.5%硫喷妥钠直至痉挛停止,如仍不能控制痉挛,则应静脉注射琥珀胆碱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避免缺氧;④循环支持;⑤必要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

2.高敏反应

接受少量局部麻醉药即出现毒性反应者,称高敏反应。高敏反应的特点是剂量与症状极不相称,除一般毒性反应症状和体征外,也可突然发生晕厥、呼吸抑制甚至循环虚脱。高敏

反应的发生常与病人的病理生理状况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如脱水、酸碱失衡、感染及室温过高等,其治疗与中毒反应处理相同。

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1)原因:局部麻醉药作为一种附着素,与蛋白或多糖结合后,成为一种产生抗体的抗原,从而在第2次使用该药时,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2)局部症状可见荨麻疹、湿疹、皮肤神经性水肿,重者可发生喉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和昏迷等。上述症状可在注射后立即发生,亦可延迟发生。

(3)治疗:给氧、输液、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25~0.5mg,及肌肉注射苯海拉明l0~50mg,或异丙嗪12.5~25mg,静脉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有支气管痉挛者给予氨茶碱250~500mg;出现循环障碍者,给予循环支持。

颈丛麻醉

(1)高位硬膜外阻滞:严密观察,给予吸氧,必要时辅助呼吸,并注意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2)全脊麻:严重并发症,预后凶险,按常规抢救处理。

(3)膈神经麻痹:阻滞时累及膈神经(由C4及C3,5小分支组成),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吸氧后即缓解。

(4)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由刺入血管或颈部血运丰富,吸收过快所致。处理见“局部麻醉并发症”一章。

(5)喉返神经阻滞:可有声音嘶哑或失音,亦可有轻度呼吸困难,短时间内可自行恢复。

(6)霍纳氏征候群:表现为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下陷,眼结膜充血,鼻塞,面微红,不出汗等症状。这些均系星状神经节阻滞所致,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恢复。

臂丛麻醉

1.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

局麻药用量过大或误入血管。

2.出血及血肿

各径路穿刺时。均可能分别刺破颈内外静脉、锁骨下动脉、腋动静脉,从而引起出血。如穿刺时回抽有血,应拔针压迫局部止血,然后改变方向再穿刺。

3.霍纳氏(Homer)综合征

多见于肌间沟阻滞,主要是星状神经节受阻滞所致,临床症状表现为同侧眼睑变小、瞳孔缩小、眼球后退、颜面少汗、潮红等症状。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4.隔神经麻痹

多发生于锁骨上法和肌间沟法,可出现胸闷、气短、通气量减少。

处理:吸氧或辅助呼吸。

5.声音嘶哑

可发生于肌间沟及锁骨上法,主要是喉返神经受阻滞所致,所以在麻醉操作时,注射局部麻醉药压力不要过大,药量不宜过多,在两侧阻滞时尤应注意。

6.高位硬膜外阻滞或全脊麻

肌间沟法进针过深,穿刺针从椎问孔进入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发生全脊麻。应立即抢救.处理抢救措施同硬膜外并发症。

7.气胸

阻滞后病人出现憋气感时,须考虑有气胸可能,x线检查可确诊。

处理:气胸30%,应使用闭式引流术或抽气。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1.低血压

原因:(1)交感神经阻滞,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

(2)牵拉内脏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处理:(1)吸氧,加速补液。

(2)麻黄碱lOmg静脉注射,或20~30mg肌肉注射。

(3)内脏牵拉反应合并心率减慢者,可给阿托品0.5~lm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亦可用镇静药等。

2.呼吸抑制

原因:麻醉平面超过第4胸椎,可致肋间肌麻痹;超过第4颈椎,可引起膈肌麻痹;全脊麻时,肋间肌和膈肌同时麻痹,呼吸停止。

3.恶心呕吐

原因:低血压,内脏牵拉,脑缺氧,呕吐中枢兴奋,交感神经阻滞、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蠕动亢进。

4.腰麻后头痛

术后一至三日内发生,以前额、颞、枕部为甚,抬头、坐、直立位时痛加剧。

处理:消除顾虑,做好解释工作;绝对卧床休息,补液,饮水;必要时给镇静、镇痛剂,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20~30mL或中药、针灸治疗;必要时给予咖啡因0.259静脉注射。亦可一日三次口服烟酰胺lOOm9,它有扩张脉络丛的效果,达到治疗目的。

5.尿潴留

多数系手术刺激所致,应在其他因素排除后,方可确认与蛛网膜下腔阻滞有关。治疗可行按摩、针刺,必要时导尿。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1.全脊麻

麻醉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即刻发生呼吸抑制,血压骤降,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1)预防:严格执行操作常规,试验量一次不超过3~5mL,注射试验量后应测定阻滞平面。麻醉前应备好急救用具和急救药品。

(2)处理:立即心肺脑复苏,呼吸循环支持(详见心肺脑复苏)

2.局部麻醉药误入血管

出现不同程度的麻醉药毒性反应。应注意病人的主诉及注药后的反应,预防及处理方法见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

3.低血压

对呼吸的影响及恶心、呕吐同脊麻并发症。年老、体弱或有脱水的病人.若有条件,在注药前应先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测定CVP,根据CVP适当补充液体,如此可预防或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4.硬膜外腔血肿

多由穿刺损伤或置管引起,有潜在凝血功能障碍者更易发生。临床表现为穿刺相应部位发热、疼痛及药效时限过后仍然出现的区域性感觉、运动障碍,重者出现截瘫。预后取决于早期确诊及手术减压情况。必须加强随访,争取在肌力未降至零级前将血肿取出。

5.神经损伤

穿刺或置管都可引起神经损伤,病人即刻出现放射性疼痛;术后有相应神经分布区域麻木、运动障碍或痛觉异常症状,

需经数周或数月方能恢复。治疗以药物、针灸、理疗等综合疗法为宜。穿刺时注意预防,可减少其发生机率。 骶管阻滞麻醉

同低位硬膜外阻滞。由于骶管内有丰富的静脉丛,药物易进入血液,故特别要注意局麻药的中毒反应。

动脉置管术

一、桡动脉置管

(1)Allen’s试验阳性及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桡动脉穿刺插管。

(2)注意无菌操作。

(3)尽量减轻动脉损伤。

(4)排尽空气。

(5)发现血块应抽吸,不可注入。

(6)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7)固定好导管位置,避免移动。

(8)经常用肝素盐水冲洗。

(9)发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取出血块,挽救肢体。

二、股动脉置管

并发症有血栓、栓塞、血肿和出血、动静脉瘘和假性动脉瘤等形成。防治方法与桡动脉穿刺插管基本相同。应避免在腹股沟上方穿刺,否则在出血或发生血肿时,很难用压迫方法

控制,以致引起后腹膜血肿。

中心静脉置管术

一、颈内静脉置管

(1)局部血肿:

(2)穿破胸膜:

(3)左侧损伤胸导管

二、锁骨下静脉置管

并发症:易刺破胸膜,形成出血和血肿且不易压迫止血。 控制性降压

并发症

(1)脑栓塞和脑缺氧。

(2)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栓塞、心力衰竭和心跳骤停。

(3)肾功能不全、少尿、无尿。

(4)血管栓塞。

(5)呼吸功能障碍。

(6)反应性出血。

(7)持续性低血压和苏醒延迟等。

术后镇痛

1.呼吸抑制

临床表现为病人的意识改变、嗜睡、呼吸深度减弱而频率变化不明显。镇痛期间应尽可能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一旦发现呼吸抑制,最有效的处理办法是给予呼吸支持或静脉注射小

剂量纳洛酮(0.1~0.4mg),以迅速恢复自主呼吸。必要时还需追加用量。

2.瘙痒

多见于妇产科病人,其产生机制可能与组织胺释放有关,抗组织胺药多能减轻瘙痒症状。纳洛酮也有疗效。

3.尿潴留

多见于男性病人,可用纳洛酮拮抗,必要时进行导尿。

4.恶心呕吐

由于阿片类药物随脑脊液扩散至第四脑室顶部浅层的呕吐中枢化学感受器,使用抗吐药或将东茛菪碱贴剂贴于乳突区,可改善症状。

麻醉意外 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气管插管术并发症

一、插管时的并发症及预防

1.牙齿脱落

术前牙齿已有松动或有突出畸形,因上喉镜片触碰引起脱落。一旦牙齿脱落,应及时找,并浸泡于盐水中,准备做牙齿再植。

2.软组织损伤

气道插管困难,唇、舌、咽后壁皆可擦伤出血,黏膜水肿等。

3.其他反应

可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或心动过缓等循环反应。

4.预防

(1)操作轻柔、熟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2)置入喉镜前,先做高流量过度通气,以提高血氧浓度。

(3)置入喉镜前,应有一定深度、充分完善的麻醉。

(4)限制暴露声门的时间不超过l5s。

二、导管存留期间的并发症及处理

1.管道阻塞

针对发生阻塞原因进行防治。

(1)分泌物与异物应及时吸出以防反流误吸。

(2)因导管不合规格或导管过软扭曲等引起阻塞,应予及时检查并更换之。

2.导管误入一侧主支气管

尤以小儿容易发生。通过经常听诊两肺及胸廓的扩张度及时发现,即刻将导管回拔。

3.导管误入食道

多因插管操作时误入,也可因术中体位改变、手术操作等多种原因引起导管过浅脱出后而盲目推进误入,故完成插管后必须经常监听呼吸音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固定可靠。

4.呛咳及支气管痉挛

多因麻醉变浅及气管内积存分泌物引起,可加深麻醉和加用肌松剂。严重支气管痉挛可考虑用药解痉,平稳后吸净分泌物。

5.气管黏膜损伤

多因套囊压力过高所致。

三、拔管后并发症及处理

1.喉痉挛

拔管前应充分吸引,以免分泌物刺激咽喉。一旦出现痉挛,要及时托起下颌。一般面罩供氧后痉挛即可解除;持续不止者,可用药物解除并加压通气。

2.误吸

拔管呕吐,因喉部保护性反射尚未建立而出现误吸意外,须加强术后护理。

3.咽喉痛

插管操作轻柔,所选导管适当,可减轻咽喉痛。数日后一般不经特殊治疗而自愈。

4.喉水肿

常在24h后出现,常因插管困难时机械性损伤或感染,少数可因过敏等引起。可针对原因防治。

5.喉溃疡及肉芽肿

多因导管摩擦声带突上的黏膜,尤以头部过度后伸以及长时问留管者(6—7d)为多见,需在直接喉镜下切除。

6.声带麻痹

偶见,原因不明。

注:导管大小选择(小儿):

导管内径(nun)=年龄(岁)/4+4

导管周径(F)=年龄(岁)+16

呼吸道梗阻

1.原因

(1)分泌物过多或血液、异物吸入。

(2)舌后坠。

(3)喉痉挛。

(4)喉水肿。

(5)支气管痉挛。

(6)气管导管梗阻。

2.防治

(1)分泌物阻塞或血液、异物吸入:

①术前禁食6h,并肌肉注射抗胆碱药物;

②急性呼吸道感染者暂缓手术,慢性呼吸道感染者术前用抗生素治疗:

③及时消除口咽部及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及异物。

(2)舌后坠:

①正确托起下颌,头后仰;

②拔管后,舌后坠者应放置口咽通气道:

③面罩吸氧和人工呼吸。

(3)喉痉挛:

①避免和去除咽喉部的直接刺激;

②纯氧吸入,防止缺氧; 、

③对轻度喉痉挛者,暂停麻醉,充分供氧,必要时暂停手术刺激,然后逐渐加深麻醉;

④对中度和严重喉痉挛者,除上述处理外,应用肌松药、面罩纯氧加压人工呼吸,必要时施行环甲膜穿刺供氧。

(4)喉水肿:以3岁以下小儿多见,多发生在气管插管或拔管后1—2h。

①插管困难及多次操作的病人在拔管前应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②症状明显者除应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外,应给予面罩吸氧和人工呼吸;

③严重病例,必须严密监测,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术。

(5)支气管痉挛:

①术前有哮喘史者应用激素、支气管扩张药及抗生素治疗; ②避免芬太尼、硫喷妥钠及筒箭毒碱等诱发支气管痉挛的药物;

③麻醉过浅者需加深麻醉,宜用氯胺酮及吸入全麻药(氟烷或恩氟烷);

④静脉注射氢化考的松及氨茶碱,如无心血管方面的禁忌证,可静滴或雾化吸人异丙肾上腺素;

5吸纯氧及施行辅助或控制呼吸。

呕吐、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

1.原因

(1)饱食、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或肠梗阻,麻醉、手术、外伤和疾病使胃肠蠕动减弱,胃内存积大量的空气和胃内容物增多,胃内压明显升高,胃肠道张力下降。

(2)诱导时发生呼吸道梗阻,用力吸气使胸内压降低,加上头低位、重力影响,易发生呕吐和反流。

(3)用肌松药后,面罩正压呼吸,高压气体进入胃内,使胃迅速膨胀而发生反流。

(4)咳嗽、屏气及用力挣扎,使胃内压升高。

(5)因胃、食管交界处解剖缺陷,影响正常生理功能,如膈疝病人。置有胃管的病人也易发生呕吐和反流。

(6)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胃长宁等有松弛括约肌作用,吗啡、哌替啶、地西泮等可降低括约肌张力,琥珀胆碱使胃内压增高,都易致患者误吸。

2.防治

(1)术前禁食,必要时使用提高胃液pH值及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如甲氰咪胍及雷尼替丁等。

(2)对已进食而又须立即麻醉手术的病人,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应先置粗胃管,必要时抽吸。

②首选病人清醒时气管内插管。

③快速静脉诱导,在诱导时把环状软骨向后施压于颈椎体,以闭合食道来防止误吸。

关于诱导时的体位问题,一般采用头高足低位,若有反流应立即改成头低足高位,这样胃内容物可大部分滞留于咽部,避免误吸入气管

④恰当选用诱导药物,如选用氧化亚氮.氧.氟烷诱导,让病人保持自主呼吸和咽反射,直到麻醉深度足以插管。

(3)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吸引,消除呕吐及反流物。

(4)在气管插管后用生理盐水5~10mL注入气管内,边吸边冲洗。冲洗前,应先给纯氧吸入。

(5)纠正低氧血症:用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功能。

(6)氢化考的松:首量200mg,随后100mg,每6h一次;或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6h一次。

(7)应用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

(8)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及纠正酸中毒等。

(9)应在病人清醒并能作出相应的表情应答下才能拔管,否则仍有误吸或因喉刺激引发痉挛的可能。

低血压

1.原因

(1)麻醉药影响:全麻药过量或病人体质差、耐量小,均可引起低血压。

(2)血容量不足:术前贫血、大出血、长期禁食者,术中失血过多而未及时输血补液者。

(3)手术影响:手术操作影响心脏排血量和静脉血回流,导致血压下降。

(4)神经反射:内脏神经的牵拉反射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如胆心反射和眼心反射等。

(5)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

(6)严重缺氧或过度通气。

(7)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8)过敏反应:如输血过敏反应、抗生素过敏及鱼精蛋白过敏等。

(9)胸腔内压增高:如大潮气量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影响静脉回流。

(10)术中血管扩张药: 受体阻滞剂、神经节阻滞剂等使用

不当。

2.防治

(1)术前积极纠正贫血、脱水,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大手术或血容量丧失较多者加强CVP(中心静脉压)监测。

(2)避免全麻药过量,对年老体弱者更应适当减量并缓慢静脉注射。

(3)术中及时输血补液。

(4)升压药的应用:收缩压低于80mmHg(或高血压病人低于原水平的30%)者,常用麻黄碱、阿拉明和苯肾上腺素。如因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动过缓者可同时用阿托品和麻黄碱. 收缩压低于50~60mmHg时,应迅速积极处理。

(5)心功能差者,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术中如发生心力衰竭,则按心衰处理。

(6)避免过度通气。

(7)停止手术刺激。

(8)纠正机械因素:减少或停止PEEP,调节呼吸频率和吸呼比,降低平均气道压,缓解气道压力。

高血压

1.原因

(1)病人本身因素。例如原发性高血压、肾及肾上腺肿瘤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等术中易引起血压升高。

(2)麻醉浅,镇痛不全。

(3)麻醉及手术引起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

(4)术中升压药选用不当或快速输入大量升压药。

(5)颅脑外科手术刺激额叶或V、IX、X对脑神经,以及脑干扭转者可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

(6)反跳性高血压。见于可乐定、受体阻滞药或甲基多巴的停药反应。

(7)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或同麻黄碱合用,可致严重的高血压反应。

(8)膀胱膨胀。

2.防治

(1)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足够的通气量,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2)保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在强刺激前,补充麻醉镇痛药物或辅助药物。

(3)气管插管时,缩短喉镜显露声门和气管插管的时间,动作须轻巧。

(4)使焦虑病人镇静,排空膀胱。

(5)如血压持续不降,可考虑药物处理。如硝酸甘油滴鼻或微泵输注,压宁定0.6mg/kg静脉注射或静脉维持,受体阻滞药或其他血管扩张药。

心律失常

1.原因

(1)麻醉药和肌松药的影响。

(2)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3)神经反射性刺激,如牵拉内脏及眼肌时,迷走神经兴奋,可引起心动过缓,甚至心律失常。

(4)手术刺激和损伤,尤其是心内手术对心脏的直接刺激和脑外科手术对脑干的刺激。

(5)低温。当体温低于30℃时,窦房结起搏点受到抑制,易引起心室颤动,低于20℃可导致心搏停止。

(6)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等均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

(7)心脏本身疾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

(8)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2.防治

(1)术中用心电图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2)纠正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特别要注意麻醉深度、二氧化碳蓄积、手术刺激、电解质紊乱和体温过低、术后疼痛、缺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因素,以便及时停止手术刺激,并分别纠正之。

(3)应用抗心律失常药。

急性肺不张

1.原因

(1)围术期有急性呼吸道感染

(2)因慢性气管炎、吸烟或术后气管被分泌物堵塞。

(3)肥胖、高龄、胸廓畸形,或肌肉、神经疾病所致的呼吸肌运动障碍者。

(4)通气不足综合征、中枢性或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

2.防治

(1)术前禁烟2~3星期。

(2)急性呼吸道感染者应延期手术1星期。

(3)慢支阻肺、慢支肺病人应增强排痰能力,增加肺容量训练。

(4)麻醉期间气道通畅,定期吹张肺。

(5)拔管前反复吸引分泌物,避免纯氧吸入。

(6)回病房定期变换体位,多咳嗽,早离床活动,避免或少用麻醉性镇痛药。

(7)选用有效抗生素,加用雾化吸入、祛氮剂、激素和支气管扩张药,以有利于改善通气功能。

肺栓塞

1.原因

(1)血栓

促使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

①血流缓慢;

②创伤及感染并累及周围静脉;

③老年、恶性肿瘤者的血液有易于凝集倾向:

④血内溶解血栓的作用减弱,如心瓣膜病、充血性心衰、血栓性静脉炎等。

(2)脂肪栓塞。

(3)空气栓塞。

(4)羊水栓塞。

急性肺栓塞的促发因素有:

①腹部手术;

②恶性肿瘤;

③心脏瓣膜病;

④血液病;

⑤肥胖;

⑥下肢静脉曲张;

⑦盆腔或下肢肿瘤;

⑧长期口服避孕药。

2.预防

(1)避免术前长期卧床休息。

(2)下肢静脉曲张者使用弹力袜。

(3)纠正心力衰弱。

(4)血细胞比积高者行血液稀释。

(5)血栓性静脉炎病人,预防性应用抗凝药。

(6)避免用下肢静脉进行输液或输血。

3.治疗原则

进行复苏支持和纠正呼吸、循环功能,主要方法包括吸氧、镇痛、控制心衰和心律失常,抗休克和抗凝治疗。发生气栓时,应将病人置于左侧卧头低位,使空气浮留于右心房内。 张力性气胸

1.原因

施行过大压力辅助或控制呼吸而引起肺泡破裂。各种手术操作如神经阻滞(锁骨上、肋间、椎旁、硬膜外)时,伤及胸膜、肺组织而引起张力性气胸。

2.临床表现

病人可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发绀、心动过速。

3.体检

呼吸幅度减小,呼吸音消失和降低,还可见到皮下气肿和纵膈气肿。

4.处理

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穿刺抽气,或胸腔内置管行闭式胸腔负压吸引。

急性心肌梗死

1.诱因

(1)冠心病。

(2)高龄。

(3)患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症。

(4)术中长时间低血压,或较基础血压降低30%,且持续lOminl)以上者。

(5)麻醉药物对心肌收缩力的抑制或供氧不足、缺氧,势必使原动脉狭窄病人的心肌供氧进一步恶化。

2.防治

(1)对原有心肌梗死病人应尽量延迟至4个月以后施行手术,且力求心肌氧的供求平衡。

(2)麻醉期间或术后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依据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可应用多巴酚丁胺或并用血管扩张药,充分供氧,降低耗氧量和提高心脏指数。

恶性高热

1.原因

(1)家族遗传因素和诱发因素相结合会发生恶性高热

(2)使用易于诱发恶性高热的药物,入氟烷和琥珀胆碱等。

2.临床表现

(1)早期

1.应用琥珀胆碱后出现异常的肌强直;

2.心动过速与不能解释的快速心律失常;

3.皮肤斑状潮红并迅速转为发绀、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高钾血症、肌红蛋白尿。

(2)晚期:体温升高速度惊人且可高达46C,PCC02可升高至

10.6kPa。危象后表现肌肉疼痛、四肢麻痹、失明、耳聋、肾衰等,也可能度过危象时期,但可于数小时后再复发而死亡。混合静脉血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张力之间的巨大差异可证实恶性高热的诊断。

3.处理

(1)立即停止麻醉药与手术,使用纯氧过度通气,排出C02。

(2)降温,使体温保持在38~39 C。

(3)纠正酸中毒、高钾血症,用普鲁卡因或普鲁卡因胺治疗肌强直和心律失常。

(4)特异性治疗药丹曲林以2.5m9/k9给药。若恶性高热仍持续,重复给药至总量达l0mg/kg或更多。丹曲林治疗(1mg/kg静脉注射或每6h口服)和观察应维持到恶性高热发生后的48~72h。

脑血管意外

1.麻醉状态下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原因

(1)脑梗死。

(2)脑血栓形成。

(3)脑出血。

(4)脑血管痉挛。

2.预防和处理

对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或脑血管意外既往史的病人,应积极进行预防,充分供氧.

力求血压平稳;疑有颅内压增高时可过度通气,并用硫喷妥钠和甘露醇药物。

药物变态反应的处理

1.保持气道通畅,充分供氧。

2.立即终止可疑药物。

3.开放静脉,保持有效血容量。可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液。

4.严密监测血压、心电图、呼吸、CVP、Pa0:、PaC0:、Sa0:等。一旦发生变态反应,可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组胺受体阻断药等,以防止或减轻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释放介质,减轻和消除非生理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对疑有药物变态反应者,应于术前数日服苯海拉明0.5~1.0mg/kg,一日三次,或雷尼替丁l50mg,一日二次。

5.必要时行心脏复苏术。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处理

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时,偶尔可使病人血红蛋白内的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使高铁血红蛋白总量超过正常范围。

1.症状

(1)发绀:指甲、口唇及面部发绀,术野血色变暗,但Sp02可正常,经加强呼吸管理和纯氧吸入等措施不能纠正发绀。

(2)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达30%时,可出现神经、呼吸系统症状,发生少尿、蛋白尿、溶血、肝损害等症状;含量达70%以上时可危及生命。

2.处理

(1)立即停药。

(2)静脉滴注亚甲蓝2mg/kg或维生素C l00-200m9,即可使发绀消失或减轻。

区域阻滞麻醉并发症处理

局部麻醉

1.中毒反应(又称毒性反应)。

(1)原因:绝对过量与相对过量。前者指一次注射量超过最大剂量值,后者系药物吸收、分解变化而致的总注射量虽未超过安全值,但血液中局部麻醉药浓度已达到引起毒性反应 水平。

(2)症状: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到抑制,最后导致循环系统衰竭的一系列由轻渐重的临床表现。

(3)治疗:①停止用药;②给氧;③兴奋、痉挛病人应静脉注射地西泮l0~20mg,或缓慢静脉注射2.5%硫喷妥钠直至痉挛停止,如仍不能控制痉挛,则应静脉注射琥珀胆碱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避免缺氧;④循环支持;⑤必要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

2.高敏反应

接受少量局部麻醉药即出现毒性反应者,称高敏反应。高敏反应的特点是剂量与症状极不相称,除一般毒性反应症状和体征外,也可突然发生晕厥、呼吸抑制甚至循环虚脱。高敏

反应的发生常与病人的病理生理状况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如脱水、酸碱失衡、感染及室温过高等,其治疗与中毒反应处理相同。

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1)原因:局部麻醉药作为一种附着素,与蛋白或多糖结合后,成为一种产生抗体的抗原,从而在第2次使用该药时,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2)局部症状可见荨麻疹、湿疹、皮肤神经性水肿,重者可发生喉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和昏迷等。上述症状可在注射后立即发生,亦可延迟发生。

(3)治疗:给氧、输液、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25~0.5mg,及肌肉注射苯海拉明l0~50mg,或异丙嗪12.5~25mg,静脉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有支气管痉挛者给予氨茶碱250~500mg;出现循环障碍者,给予循环支持。

颈丛麻醉

(1)高位硬膜外阻滞:严密观察,给予吸氧,必要时辅助呼吸,并注意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2)全脊麻:严重并发症,预后凶险,按常规抢救处理。

(3)膈神经麻痹:阻滞时累及膈神经(由C4及C3,5小分支组成),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吸氧后即缓解。

(4)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由刺入血管或颈部血运丰富,吸收过快所致。处理见“局部麻醉并发症”一章。

(5)喉返神经阻滞:可有声音嘶哑或失音,亦可有轻度呼吸困难,短时间内可自行恢复。

(6)霍纳氏征候群:表现为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下陷,眼结膜充血,鼻塞,面微红,不出汗等症状。这些均系星状神经节阻滞所致,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恢复。

臂丛麻醉

1.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

局麻药用量过大或误入血管。

2.出血及血肿

各径路穿刺时。均可能分别刺破颈内外静脉、锁骨下动脉、腋动静脉,从而引起出血。如穿刺时回抽有血,应拔针压迫局部止血,然后改变方向再穿刺。

3.霍纳氏(Homer)综合征

多见于肌间沟阻滞,主要是星状神经节受阻滞所致,临床症状表现为同侧眼睑变小、瞳孔缩小、眼球后退、颜面少汗、潮红等症状。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4.隔神经麻痹

多发生于锁骨上法和肌间沟法,可出现胸闷、气短、通气量减少。

处理:吸氧或辅助呼吸。

5.声音嘶哑

可发生于肌间沟及锁骨上法,主要是喉返神经受阻滞所致,所以在麻醉操作时,注射局部麻醉药压力不要过大,药量不宜过多,在两侧阻滞时尤应注意。

6.高位硬膜外阻滞或全脊麻

肌间沟法进针过深,穿刺针从椎问孔进入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发生全脊麻。应立即抢救.处理抢救措施同硬膜外并发症。

7.气胸

阻滞后病人出现憋气感时,须考虑有气胸可能,x线检查可确诊。

处理:气胸30%,应使用闭式引流术或抽气。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1.低血压

原因:(1)交感神经阻滞,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

(2)牵拉内脏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处理:(1)吸氧,加速补液。

(2)麻黄碱lOmg静脉注射,或20~30mg肌肉注射。

(3)内脏牵拉反应合并心率减慢者,可给阿托品0.5~lm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亦可用镇静药等。

2.呼吸抑制

原因:麻醉平面超过第4胸椎,可致肋间肌麻痹;超过第4颈椎,可引起膈肌麻痹;全脊麻时,肋间肌和膈肌同时麻痹,呼吸停止。

3.恶心呕吐

原因:低血压,内脏牵拉,脑缺氧,呕吐中枢兴奋,交感神经阻滞、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蠕动亢进。

4.腰麻后头痛

术后一至三日内发生,以前额、颞、枕部为甚,抬头、坐、直立位时痛加剧。

处理:消除顾虑,做好解释工作;绝对卧床休息,补液,饮水;必要时给镇静、镇痛剂,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20~30mL或中药、针灸治疗;必要时给予咖啡因0.259静脉注射。亦可一日三次口服烟酰胺lOOm9,它有扩张脉络丛的效果,达到治疗目的。

5.尿潴留

多数系手术刺激所致,应在其他因素排除后,方可确认与蛛网膜下腔阻滞有关。治疗可行按摩、针刺,必要时导尿。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1.全脊麻

麻醉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即刻发生呼吸抑制,血压骤降,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1)预防:严格执行操作常规,试验量一次不超过3~5mL,注射试验量后应测定阻滞平面。麻醉前应备好急救用具和急救药品。

(2)处理:立即心肺脑复苏,呼吸循环支持(详见心肺脑复苏)

2.局部麻醉药误入血管

出现不同程度的麻醉药毒性反应。应注意病人的主诉及注药后的反应,预防及处理方法见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

3.低血压

对呼吸的影响及恶心、呕吐同脊麻并发症。年老、体弱或有脱水的病人.若有条件,在注药前应先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测定CVP,根据CVP适当补充液体,如此可预防或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4.硬膜外腔血肿

多由穿刺损伤或置管引起,有潜在凝血功能障碍者更易发生。临床表现为穿刺相应部位发热、疼痛及药效时限过后仍然出现的区域性感觉、运动障碍,重者出现截瘫。预后取决于早期确诊及手术减压情况。必须加强随访,争取在肌力未降至零级前将血肿取出。

5.神经损伤

穿刺或置管都可引起神经损伤,病人即刻出现放射性疼痛;术后有相应神经分布区域麻木、运动障碍或痛觉异常症状,

需经数周或数月方能恢复。治疗以药物、针灸、理疗等综合疗法为宜。穿刺时注意预防,可减少其发生机率。 骶管阻滞麻醉

同低位硬膜外阻滞。由于骶管内有丰富的静脉丛,药物易进入血液,故特别要注意局麻药的中毒反应。

动脉置管术

一、桡动脉置管

(1)Allen’s试验阳性及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桡动脉穿刺插管。

(2)注意无菌操作。

(3)尽量减轻动脉损伤。

(4)排尽空气。

(5)发现血块应抽吸,不可注入。

(6)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7)固定好导管位置,避免移动。

(8)经常用肝素盐水冲洗。

(9)发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取出血块,挽救肢体。

二、股动脉置管

并发症有血栓、栓塞、血肿和出血、动静脉瘘和假性动脉瘤等形成。防治方法与桡动脉穿刺插管基本相同。应避免在腹股沟上方穿刺,否则在出血或发生血肿时,很难用压迫方法

控制,以致引起后腹膜血肿。

中心静脉置管术

一、颈内静脉置管

(1)局部血肿:

(2)穿破胸膜:

(3)左侧损伤胸导管

二、锁骨下静脉置管

并发症:易刺破胸膜,形成出血和血肿且不易压迫止血。 控制性降压

并发症

(1)脑栓塞和脑缺氧。

(2)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栓塞、心力衰竭和心跳骤停。

(3)肾功能不全、少尿、无尿。

(4)血管栓塞。

(5)呼吸功能障碍。

(6)反应性出血。

(7)持续性低血压和苏醒延迟等。

术后镇痛

1.呼吸抑制

临床表现为病人的意识改变、嗜睡、呼吸深度减弱而频率变化不明显。镇痛期间应尽可能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一旦发现呼吸抑制,最有效的处理办法是给予呼吸支持或静脉注射小

剂量纳洛酮(0.1~0.4mg),以迅速恢复自主呼吸。必要时还需追加用量。

2.瘙痒

多见于妇产科病人,其产生机制可能与组织胺释放有关,抗组织胺药多能减轻瘙痒症状。纳洛酮也有疗效。

3.尿潴留

多见于男性病人,可用纳洛酮拮抗,必要时进行导尿。

4.恶心呕吐

由于阿片类药物随脑脊液扩散至第四脑室顶部浅层的呕吐中枢化学感受器,使用抗吐药或将东茛菪碱贴剂贴于乳突区,可改善症状。


相关文章

  • 口腔科学(临床本科)教学大纲
  •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 Stomatology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前 言 口腔科学是医学中的主干学科之一,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科学.本课程的教学是在掌握一般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 ...查看


  • 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研究
  • [中图分类号]R64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6)11-0-01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 是术前无精神障碍的患者在术后常 ...查看


  •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1
  • 全身麻醉并发症及防治 气管插管术并发症 一.插管时的并发症及预防 1.牙齿脱落 术前牙齿已有松动或有突出畸形,因上喉镜片触碰引起脱落.一旦牙齿脱落,应及时找,并浸泡于盐水中,准备做牙齿再植. 2.软组织损伤 气道插管困难,唇.舌.咽后壁皆可 ...查看


  • 教学大纲2016-外科学
  • 考研大纲2016-外科学 (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掌握无菌技术,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麻醉,复苏,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外科营养,外科感染,创伤,烧伤和冷伤,战伤外科,显微外科,移植 ...查看


  • 最新口腔科学填空题简答题总结
  • 填空题 1.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在:颏部,下颌角,髁状突,正中联合. 2.牙周炎晚期常表现为: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 3.保持口腔卫生的主要措施有:漱口.刷牙.洁牙间隙.牙龈按摩.龈上洁治术 4.急性牙髓炎疼痛四大特点: ...查看


  • 气管切开手术后并发症防治与护理
  • ・79・ 气管切开手术后并发症防治与护理 方 摘要 慧姬绍先欧阳九鸿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手术后并发症预防.治疗及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气管切开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临床表现和分类,发 生的原因和治疗,结合文献探讨术后并发症的防护策略. ...查看


  • 外科学总论重点
  • 多尿期的治疗: 治疗原则:维持内环境稳定,加强营养,防治感染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肾功能监测 补液量=前一日尿量的1/2-2/3,机体轻度负平衡而不出现脱水现象. ARDS:各种疾病和损伤累及呼吸系统而造成急性低氧血症,称为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查看


  • 麻醉手术室应急预案
  • 第一篇 麻醉科应急预案 大面积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应急预案 1.接到通知之际做好迎接病人的一切准备工作. 2.患者进入手术室迅速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吸氧.备血,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 3.通知麻醉医师与有关科室的手术医师立即到达. ...查看


  • 外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 上
  •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正常值5-10cmH2O,代表右心房或胸腔段腔内静脉压 原发性腹膜炎primary peritonitis腹腔内无原发病灶,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杆菌 继发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