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计划(3)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计划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临近期末,为了有效地进行复习,特制定本计划。

一、班级学生状况:

所教的班级中,优等生约占30%,学困生约占10%。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任六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班里的学生活泼,好奇心强,科学的探究欲强,课外探究的兴趣较浓,课外知识面广。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而且他们动手操作积极性虽高却不喜欢记录。 从本学期的科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大多学生课堂兴趣浓厚,但在如何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等方面还存在缺陷,小组合作探究还有待加强,较多同学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复习中,我会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部分学生课堂学习、科学探究的态度和习惯加强培养。

三、本学期知识点: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科学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欣赏自然、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1、本次复习具体分为“显微镜下的世界”、 “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五大板块。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复习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不同观察方法,了解细胞、细菌、霉菌等的相关内容。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单元,复习地球的形状、内部结构、火山和地震、地表等相关知识。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单元,世界是有物质构成的,知道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并且还能区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知道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单元,对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探索宇宙等有一定认识,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单元,知道科学探究离不开假设与实验,了解实验的分类等相关知识。

四、方法措施

1、加强复习的计划性。我先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

2、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

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通过一般复习重复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着重进行复习性练习,。

3、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寓能力培养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切忌教师“垄断”复习课堂。

4、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5、加强四人小组合作复习,让待转学生自己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1课时 电能和能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铁丝

2. 教师准备:电扇、电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小电动机的转动就利用到了这个原理,那么在生活中电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2. 看来“电”的能力很强啊!我们把电的这种能力叫做电能。(板书:电能)在生活中还有像电能这样可以使不同的物体“工作”起来的能量吗?(板书:能量)

(二)电能和其他能量

1. 打开书P60,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1)蒸汽火车利用了热能

(2)风车利用了风能

(3)激光和声音详见书上的解释

2. 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形式?

3. 有没有能量可以被储存起来的?举例说明。

4. 人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从哪来?

(三)电能的转化

1. 教室里有电灯和电扇,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用电器”。谁来说一说,它们用电能干了什么?电进入到它们的身体里后,变成了什么?

2. 在我们的家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用电器”,请大家讨论一下它们把电变成了什么?并填写在表格里。

3. 电能经过用电器之后,可以被转变为风能、热能、光能„„等等,这说明“用电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电能转化器”。

4. 电能通过用电器可以转化成其他的能量形式,那么像光能、热能也能这样转化吗?

5. 拿出自备的铁丝,反复的弯折铁丝的一个位置,然后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6. 观察教材P62图画,分析这里是什么能量之间的转化?

7. 在P62最下方图画中连线,表现出能量之间的转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 时电能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一号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透明胶

2. 教师准备: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你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能都从哪里来吗?(板书课题:电能从哪里来?)

(二)各种各样的电池

1.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可以带着走的“电能”吧。

2. 看书P62,它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电池?这些电池里的电是什么能量转化出的呢?

3. 除了这些电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得到电?

(三)我们来发电

1. 大家看老师这里的手摇发电机,转动摇杆它就可以发出电来。演示发电。

2. 介绍手摇发电机的结构(磁铁、线圈、导线、底座和摇杆)

3. 看了这个结构之后,你联想到我们之前学习的什么装置?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4.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小电机发电吗?可以怎么做?

5. 要知道是否发出电来,我们应该怎么检验?

6. 用你们说的方法试一试吧!

7. 成功没有?让小电机发出电来的原因是什么?(介绍机械能P61)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1. 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特殊的关联之后,人们继续研究,不久就发明了发电机,从此人类全面进入了电器化时代!发电机被广泛的使用在各种不同的发电站里。

2. 你们知道目前有哪些类型的发电站?这些发电站都是使用什么能源发电的?

3. 介绍三峡发电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能量与太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

2. 教师准备: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你们知道这些能源被用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样子?或者关于它们的其他什么信息吗?

(二)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1. 知道老师手中这块黑色的岩石是什么吗?(煤)它来自哪里?怎么形成的?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1)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我们可以证实你说的这些吗?可以怎么做?

(三)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 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2.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为什么它们可以变成煤、石油和天然气,而与它们埋在一起的其他的东西,比如石头、灰尘却不能?

(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1. 出示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资料。

2. 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 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

4. 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

第4课时 电和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 学生活动

3. 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 学生活动

5. 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 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 学生活动

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 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 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电磁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大头针、透明胶

2. 教师准备: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电能够产生磁”。那么我们如果把导线绕在一枚大铁钉上,铁钉又会出现什么变化呢?(板书课题:电磁铁)

(二)制作铁钉电磁铁

1. 阅读P50制作铁钉电磁铁的部分,按照书上的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

(1)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2)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3)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电磁铁做好了没有?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注意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描述,指导正确的实验方法。)

4. 电磁铁做好以后,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磁性吗?为什么?(介绍磁化现象)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 你们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哪里比较强?哪里比较弱?怎么知道的?

2. 组织学生讨论:对于普通的磁铁来说,磁性强的地方是磁极。电磁铁有磁极吗?我们可以验证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吗?怎么做?

3.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实验方法。

4.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 汇报实验发现: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南北极各在那一端?

6. 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1)比较磁极位置不一样的小组的电磁铁(注意电池的接法要与汇报前一致),找出2者之间的差别。

(2)讨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

(3)交流发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计划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临近期末,为了有效地进行复习,特制定本计划。

一、班级学生状况:

所教的班级中,优等生约占30%,学困生约占10%。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任六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班里的学生活泼,好奇心强,科学的探究欲强,课外探究的兴趣较浓,课外知识面广。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而且他们动手操作积极性虽高却不喜欢记录。 从本学期的科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大多学生课堂兴趣浓厚,但在如何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等方面还存在缺陷,小组合作探究还有待加强,较多同学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复习中,我会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部分学生课堂学习、科学探究的态度和习惯加强培养。

三、本学期知识点: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科学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欣赏自然、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1、本次复习具体分为“显微镜下的世界”、 “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五大板块。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复习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不同观察方法,了解细胞、细菌、霉菌等的相关内容。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单元,复习地球的形状、内部结构、火山和地震、地表等相关知识。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单元,世界是有物质构成的,知道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并且还能区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知道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单元,对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探索宇宙等有一定认识,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单元,知道科学探究离不开假设与实验,了解实验的分类等相关知识。

四、方法措施

1、加强复习的计划性。我先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

2、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

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通过一般复习重复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着重进行复习性练习,。

3、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寓能力培养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切忌教师“垄断”复习课堂。

4、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5、加强四人小组合作复习,让待转学生自己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1课时 电能和能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铁丝

2. 教师准备:电扇、电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小电动机的转动就利用到了这个原理,那么在生活中电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2. 看来“电”的能力很强啊!我们把电的这种能力叫做电能。(板书:电能)在生活中还有像电能这样可以使不同的物体“工作”起来的能量吗?(板书:能量)

(二)电能和其他能量

1. 打开书P60,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1)蒸汽火车利用了热能

(2)风车利用了风能

(3)激光和声音详见书上的解释

2. 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形式?

3. 有没有能量可以被储存起来的?举例说明。

4. 人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从哪来?

(三)电能的转化

1. 教室里有电灯和电扇,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用电器”。谁来说一说,它们用电能干了什么?电进入到它们的身体里后,变成了什么?

2. 在我们的家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用电器”,请大家讨论一下它们把电变成了什么?并填写在表格里。

3. 电能经过用电器之后,可以被转变为风能、热能、光能„„等等,这说明“用电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电能转化器”。

4. 电能通过用电器可以转化成其他的能量形式,那么像光能、热能也能这样转化吗?

5. 拿出自备的铁丝,反复的弯折铁丝的一个位置,然后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6. 观察教材P62图画,分析这里是什么能量之间的转化?

7. 在P62最下方图画中连线,表现出能量之间的转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 时电能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一号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透明胶

2. 教师准备: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你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能都从哪里来吗?(板书课题:电能从哪里来?)

(二)各种各样的电池

1.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可以带着走的“电能”吧。

2. 看书P62,它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电池?这些电池里的电是什么能量转化出的呢?

3. 除了这些电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得到电?

(三)我们来发电

1. 大家看老师这里的手摇发电机,转动摇杆它就可以发出电来。演示发电。

2. 介绍手摇发电机的结构(磁铁、线圈、导线、底座和摇杆)

3. 看了这个结构之后,你联想到我们之前学习的什么装置?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4.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小电机发电吗?可以怎么做?

5. 要知道是否发出电来,我们应该怎么检验?

6. 用你们说的方法试一试吧!

7. 成功没有?让小电机发出电来的原因是什么?(介绍机械能P61)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1. 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特殊的关联之后,人们继续研究,不久就发明了发电机,从此人类全面进入了电器化时代!发电机被广泛的使用在各种不同的发电站里。

2. 你们知道目前有哪些类型的发电站?这些发电站都是使用什么能源发电的?

3. 介绍三峡发电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能量与太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

2. 教师准备: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你们知道这些能源被用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样子?或者关于它们的其他什么信息吗?

(二)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1. 知道老师手中这块黑色的岩石是什么吗?(煤)它来自哪里?怎么形成的?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1)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我们可以证实你说的这些吗?可以怎么做?

(三)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 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2.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为什么它们可以变成煤、石油和天然气,而与它们埋在一起的其他的东西,比如石头、灰尘却不能?

(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1. 出示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资料。

2. 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 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

4. 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

第4课时 电和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 学生活动

3. 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 学生活动

5. 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 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 学生活动

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 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 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电磁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大头针、透明胶

2. 教师准备: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电能够产生磁”。那么我们如果把导线绕在一枚大铁钉上,铁钉又会出现什么变化呢?(板书课题:电磁铁)

(二)制作铁钉电磁铁

1. 阅读P50制作铁钉电磁铁的部分,按照书上的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

(1)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2)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3)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电磁铁做好了没有?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注意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描述,指导正确的实验方法。)

4. 电磁铁做好以后,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磁性吗?为什么?(介绍磁化现象)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 你们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哪里比较强?哪里比较弱?怎么知道的?

2. 组织学生讨论:对于普通的磁铁来说,磁性强的地方是磁极。电磁铁有磁极吗?我们可以验证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吗?怎么做?

3.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实验方法。

4.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 汇报实验发现: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南北极各在那一端?

6. 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1)比较磁极位置不一样的小组的电磁铁(注意电池的接法要与汇报前一致),找出2者之间的差别。

(2)讨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

(3)交流发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行动计划)简介 [2005-01-07 ] 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一般指公民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了解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具备基本的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力.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


  • 关于启动四川大学"大学生科学探索实验计划.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通知
  • 关于启动四川大学"大学生科学探索实验计划.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 生科研训练计划"的通知 各学院: 为了大力推进本科生"32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校决定实施四川大学&q ...查看


  • 第四章科学技术与社会
  • 第四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推进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 ...查看


  • 如何科学的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 目 录 1. 施工进度计划的表现形式 ............................................................. 2 1.1. 总进度计划........................... ...查看


  • 小学科学实验计划(改)
  • 小学科学实验计划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宣传贯彻新的义务教育法,坚持"三个面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教学为核心,遵循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 ...查看


  • 考研工学类专业介绍环境科学与工程
  • 考研工学类专业介绍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1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下设的二级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 ...查看


  • 中国支持科技创新财政政策的现状
  • 一.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科技投入政策体系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强财政科技投入,来加强科技进步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激励科技发展的支持政策,1995年我国正式实 ...查看


  • 河北省征集志愿计划_本科二批.对口本科
  • 重要提示: 本征集计划中所涉及的专业要求与<2010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文.理)>所列专业要求相同, 考生填报志愿时务请参阅<考试与招生>杂志增刊<2010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并请关 ...查看


  •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863计划的提出.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 2.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 ...查看


  • 社科基地工作计划
  • 篇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作计划>填表说明:2014年度科研工作计划要重点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新部署,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扣学术前沿制定.填表内容应包括5个方面: 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