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天津与世界教案
第一课 血染大沽口炮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的位置,知道大沽口炮台遗址背后的沧桑历
史,感悟到“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国安”的道理。
2、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存在的意义,不仅在诉说着一段屈辱的历
史,也在讴歌着伟大的中国人民,从古至今不屈不饶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的
民族精神。
3、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独立自强的民族上进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发奋学
习,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学习的动力。
【教学重点】
知道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的位置,知道大沽口炮台遗址背后的沧桑历史,感
悟到“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国安”的道理;充分感受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存在
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独立自强的民族上进心。
【教学准备】
大沽口炮台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从明朝开始就已经将大沽口炮台作为海防要地了,从嘉庆——道光——咸
丰——光绪,炮台数量就逐渐增多,修筑炮台时力求坚固,(结合大沽口炮台的
图片及书上资料)虽然如此重视,“大沽口炮台为什么那样的不堪一击,”这背
后说明了什么呢?
二、了解不平等条约
1、师: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先后四次侵入大沽口,侵略者从这里攻占天津,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
的条约是什么?
2、多媒体展示1958年5月英法联军在大沽口炮台登陆的情景及图片。(让学生
一起体会,那种被侵略的屈辱感受)
3、师:看完后,你们的心情现在还平静吗?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及英军带兵司令的图片。
4、1859年,第二次战役中,英法联军再次攻击大沽口炮台时,他们以失败告终。从这次战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大屏幕出示英法军队的死伤人数及图片)
5、师:出示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塘后的图片和失守后的大沽口炮台图片,谁知道这次英法军队入侵的策略是什么?
6、师:在这次战役中,我国哪位将士坚守炮台,顽强抵抗,最后,寡不敌众、以身殉国了。 7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攻进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大沽口炮台全部被拆毁。
8、师:因此,我国也逐渐地由封建社会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教学反思】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四次战役,拉近了学生于课文的距离。让学生自己讲述着四大战役,及谈论自己的感受。整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引导,从而使学生很轻松地牢记历史。 第二课 爱国将领聂士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知道,清朝将领聂士成是一位爱国将领,他一生收复台湾,抗击日
寇保卫边疆,戎马一生,战功卓著。
2、指导聂士成将军为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保卫天津而牺牲,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天津政府修建了聂士成将军纪念碑。
3、通过了解聂士成将军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指导聂士成将军为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保卫天津而牺牲,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天津政府修建了聂士成将军纪念碑。
2、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聂士成将军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本课涉及的是一位历史人物,教材中的介绍只是聂士成将军一生戎马生涯的一部分,要讲好本课,教师应当在课前广泛的搜集相关资料,多了解聂士成将军的生平事迹,力求使教学内容能够饱满生动。
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结合聂士成将军的生平事迹,教师应当尽量多的搜集一些聂士成将军的照片、图片等图像资料介绍给学生。
2、学生准备:
搜集聂士成将军生平事迹和相关图片,有条件的还可以参观聂士成将军纪念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聂士成将军纪念碑图片,讲述纪念碑位置,引出聂士成将军生平从而展开全课。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知道聂士成将军纪念碑所坐落的位置。
2、介绍聂士成将军戎马生涯
A :结合 “聂士成平时治学严谨,战斗中经常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教学重教师应结合自己和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
B :抗击法军保卫祖国领土台湾,率部赴朝抗击日军,驻守巩固边防是聂士成将军一生戎马生涯中的显著战功。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浴血奋战壮烈殉国,则是聂士成将军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和反映。
3、 介绍“血溅津门”
4、 出示激战后的图片,唤起学生爱国之情
5、 出示聂士成将军纪念碑
通过引导学生诵读聂士成将军纪念碑的碑文,缅怀聂将军的英勇事迹,弘扬民族精神,牢记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反思 】:
本科教学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在讲述聂士成将军抗击侵略者的故事时要声情并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聂士成将军伟大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第三课 吕祖堂与义和团
第四课 租界与小样楼
【教学目标】
1、 观赏天津不同建筑风格的小洋楼,知道天津的小洋楼是天津的特色,是天津的一大景观;
2、 了解五大道,意式风情区,知道这是天津小洋楼集中的地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保存资料的能力;
3、 了解独具特色的天津建筑风格,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的天津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天津的小洋楼是天津的特色,是天津的一大景观;了解五大道,意式风情区,知道这是天津小洋楼集中的地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保存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言
1、师:俗话说“天津小洋楼,北京四合院“,这句话生动地概括了天津风貌的一大特点。天津的小洋楼闻名中外,是天津特有景观。
2、出示照片,向学生介绍天津建筑风貌。
(1)坐落在五大道上的标志性建筑。
(2)五大道上的小样楼和街景。
(3)花园路上的名人故居。
(4)五大道上的民宅。
(5)坐落在五大道上的天津外国语学院。
3、介绍海河北岸,意大利风格建筑最集中的意式风情区。
(1)教师向学生介绍,并展示搜集到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建筑的美。
(2)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汇报。
4、通过网上、图片、照片等不同方式介绍坐落在市区其他地方不同建筑风格的小洋楼。
(1)袁世凯故居,德奥风格的建筑。
(2) 法式风格的教堂。
(3) 原花旗银行,现在的中国农业银行,坐落在解放路上。
(4)孙中山、溥仪曾居住过的张园。
二、动手做
1、各小组把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小册子
2、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赏不同建筑的小洋楼,了解了独具特色的天津建筑风格,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天津。
第五课 震惊中外的老西开事件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津开辟租界后,租界各国以各种手段蚕食中国领土。
2、了解老西开事件和天津人民团结抗战、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
了解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了解老西开事件的由来。了解天津人民团结、抗争、爱国精神。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及民族正义感。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老西开事件的相关资料
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还可以以故事会的形式了解相关的内容,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到西开教堂附近进行调查、访问,看看教堂周围的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堂图片或照片,这就是天津天主教西开教堂,建于1916年,坐落于天津和平区西宁道上,是天津著名的建筑。
2、你们知道吗?当年的老西开事件就发生在这一带。
二、讲授新课:
1、 老西开事件的起因
先讲清天津的“开”一词的由来。南开、老四开。
通过看书或者展示资料来学习了解老西开事件的起因。
2、 天津各界人士的反抗运动。
1916年10月21日造成,天津各界数百人进行集会演讲、游行。
25日,各界8000多人成立天津公民大会,抵制法货等。
11月12日,法租界中国里的中国工人开始罢工,斗争进入新阶段。 天津各界人士支援 10月28日起,全国各地相应支援。
3、斗争取得胜利。
这场斗争最终挫败了法帝国主义强占老西开的阴谋,以不朽的篇章载入了近代中
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史册。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老西开事件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因此课题的切入点应该好好考虑,教学时应围绕法国亲率的罪行和人民抗争进行介绍
第六课 大龙邮票与天津邮政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津邮政的历史,知道天津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源地;
2、通过课前调查,广泛搜集信息,了解天津邮政在我国邮政发展史上创下无数个“第一”的光辉历史,培养学生搜集、交流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了解天津邮政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天津的热情,为自己家乡的光辉业绩而自豪。
【教学重点】了解天津邮政的历史,知道天津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源地。了解天津邮政在我国邮政发展史上创下无数个“第一”的光辉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天津的热情。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天天和爸爸一起看邮票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这是为了纪念大龙邮票在天津首发110周年而发行的小型张,大龙邮票是中国的第一套邮票。
2、让学生观察大龙邮票,说说它的特点。
师:我国第一套邮票的主图是蟠龙戏珠,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票面印有“大清邮政局”字样,面值为1分银、3分银、5分银,颜色为绿色、红色、黄色。
二、介绍天津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源地,在中国近代邮政史上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 1、1878年大龙邮票首先在天津发行,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源地。
2、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近代邮政史上创造的“第一”信息,再向全班汇报。
三、介绍现代天津邮政的发展情况。
1、1988年9月12日落成的中国当代规模最大的邮政通信枢纽。
2、天机年于1987年1月15日首开有声信函。
3、1988年3月15日,邮政快件扩大范围,天津捷足先登。
4、1997年2月27日,中国邮政航空在天津试飞成功。
四、通过网上让学生观赏具有天津地区特色的邮集品,
五、互动天地:
学生把自己收藏或家长收藏的集邮品向大家展示,并给大家讲一讲它的故事。
【教学反思】通过此活动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邮政的发源地,了解了天津邮政的历史,课前学生调查了大量资料,体现各小组的团结合作精神;课上认真交流,气氛活跃。
第七课 中国铁路从这里起步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的第一条铁路、第一条正规铁路和中国第一个火车头、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中国第一座火车站的名字及修建情况。
2、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对天津在中国铁路史上所起到的作用和地位了解的基础上,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的第一条铁路、第一条正规铁路和中国第一个火车头、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中国第一座火车站的名字及修建情况。使学生在对天津在中国铁路史上所起到的作用和地位了解的基础上,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铁轨图片,介绍世界第一条铁路的来历。
(1)介绍火车头的发明人和火车头的来历
(2)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3)中国铁路使用的第一台机车:火箭号机车
二、早期的铁路公司
1、中国铁路公司
2、唐津铁路的修建
3、老龙头火车站
4、天津北站的建立
5、京奉铁路局
6、天津西站
三、修建铁路中的故事
1、津浦铁路的修建
2、被人们认为是玩具的铁路
3、马车铁路
四、现在的铁路
1、改建速度最快的火车站—天津站
2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开通
五、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课前搜集,课上展示图片,使学生在对天津在中国铁路史上所起到的作用和地位有所了解,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八课 犹太人在天津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曾在天津居住的犹太人,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
2、知道天津是犹太人居住过的重要城市,是二战时期的避难地。
3、知道天津犹太人参与建设的建树,对天津经济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曾在天津居住的犹太人,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知道天津是犹太人居住过的重要城市,是二战时期的避难地。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犹太人居住的地方
1、学生阅读课本
2、教师按课文顺序进行介绍
3、了解天津接纳犹太人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犹太人在天津的主要聚居地
1、介绍犹太人的职业,逐渐 形成自己的社区
2、犹太人形成的成熟的社区生活
三、犹太人在天津的生活
1、伊斯雷尔在天津的快乐生活 2、伊莎贝尔在天津的难忘时光
3、赛穆尔在天津的生活
四、保存完好的犹太人居住地
1、学生自己看书, 2、汇报交流感受
【教学反思】
这段历史距离学生较远,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天津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第九课 利顺德与起士林
【教学目标】
1、知道利顺德大饭店是百年老店,是中国第一家涉外饭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解利顺德大饭店的变迁与建筑设施、发生经历的历史事件、曾发生的名人轶事和历史痕迹、参与的文化教育与市政建设及古物遗存与中国之最。
2、通过对利顺德和起士林大饭店的了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和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3、通过了解利顺德和起士林大饭店的历史、特点等知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利顺德和起士林大饭店的历史有所了解。知道它是中国第一家涉外饭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 搜集与利顺德起士林饭店有关的资料、信息。 学生准备:搜集与利顺德起士林饭店有关的资料、信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天津有大沽口炮台,有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有„„我们天津还有一家很有名的大饭店,那就是利顺德。你们想不想知道利顺德到底怎样有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饭店,想不想对它了解更多呀?(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利顺德与起士林。(板书课题)
二:汇报收获,深入课文
课前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作业,下面我就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搜集到的关于利顺德大饭店的一些资料、信息。
1、汇报自己搜集的信息。
生:我知道了利顺德饭店名字的由来。利顺德饭店的创建者英国圣道堂牧师殷森德引用与他名字谐音的儒家名言“利顺以德”为店名。
师:你说的真好,谁还知道林顺德饭店的什么?
生:我知道利顺德饭店还叫“总督府饭店”。
生:我知道利顺德饭店的店徽是海水载海船,它表示饭店乘风破浪,驶向前方。 生:利顺德饭店来过的名人很多,周总理在这里会见外宾,蔡锷和梁启超在这里商议国家大事,皇帝溥仪、美国前总统胡佛、孙中山、梅兰芳大师他们都在这里住过。
生:还有许多名人在这里用过餐。
师:现在,这些用餐地已经辟为有不同特色的餐厅了。你们还知道利顺德的什么? 生:利顺德饭店有百年金银餐具,有白银钥匙,有清代古瓷花盆,有意大利雕花长椅,还有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电梯。
师:白银钥匙是饭店股东后裔馈赠给饭店的,这是昔日权利的象征。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有谁知道林顺德饭店在哪儿呢?
生:利顺德饭店在我们天津和平区解放路和台儿庄路之间。
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家饭店是由当年英国基督教圣教堂牧师殷德森用传教士得来的纹银600两,和英国女王驻天津代表吉尔逊购买了一块土地,在土地的最南端建立了一处简易的英式印度风情平房,作为货栈、洋行、旅馆和饭店之用,人称“泥屋”“老屋”。它是天津最早的英式建筑。
2、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大家汇报的真不错,搜集的信息也真不少,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课本中还有一些关于对利顺德的描述,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解,看看课文都说了利顺德的哪些方面。 小组同学合作学习,将学习成果总结后写在卡片上。
3、每组汇报学习成果。
4、刚才同学们汇报的都很精彩,那你最喜欢谁的汇报呢,为什么?
(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汇报内容、语言表达上进行评价)
5、教师结合学生汇报情况课件展示描述利顺德饭店的五个方面:
(1)主要介绍利顺德大饭店的创始时间、创始人、店徽、店名的由来及饭店建筑复迁情况。
(2)主要介绍在利顺德饭店曾经历过的历史事件。
(3) 主要介绍国外知名人士在利顺德饭店的逸事。
(4) 主要介绍利顺德饭店在文化教育与市政建设以及中国邮政和海军战事上所起的作用。
(5)主要介绍利顺德饭店的古物遗存与中国之最。
三:回顾课文,激发情感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利顺德饭店的什么?(针对五个方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如何看待利顺德。如何看待家乡天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的自豪感。)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学生总结课文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少,谁来说说?
生:我知道了利顺德饭店名称的由来,知道了利顺德饭店在哪儿。
生:我知道了利顺德饭店是天津最早的英式建筑,是百年老店,是中国第一家涉外饭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生:我知道当年在利顺德饭店还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还知道利顺德饭店有国内最古老的电梯,有金银餐具,有白银钥匙。
生:我知道课文是从五个方面介绍利顺德大饭店的„„
2、教师总结课文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百余年来,济济世界名人、中外贵宾驻足于华夏涉外第一饭店,使饭店辉生四壁,遐迩环宇。众多历史伟人,世界名流在此留下了千古业绩,真是我们天津人的自豪。
3、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现如今的利顺德更是让人赏心悦目。希望同学们能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解放南路、
台儿庄路去瞻仰一下饭店的店貌。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去就餐、购物。
将瞻仰后的图片、照片、资料归类自制展牌准备进行展览。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教学。首先,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利顺德饭店相关的信息、
资料,使学生提前就了解了利顺德饭店的一些知识,激发了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和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也使学生了解了课文是从五个方面对利顺德饭店进行了描述,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对家乡的自豪感。
第十课 法国有条天津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法国阿尔贝特市有一条以“天津”命名的街道。
2、过程与能力:初步了解法国“天津街”的由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世界各国人民应当相互支持,共同反对侵略战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法国阿尔贝特市有一条以“天津”命名的街道。初步了解法国“天津街”的由来。
2、教学难点:知道世界各国人民应当相互支持,共同反对侵略战争。
【教学准备】:
教师:阅读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准备世界地图或欧亚地图,了解阿尔贝特市在法国的地理位置。
学生:收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通过世界地图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法国阿尔贝特市市长的来信,通过“来信”交待了天津街故事的梗概。
二、讲授新课:
1、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给阿尔贝特市带来的灾难。通过两幅画面,说明德国侵略者把阿尔贝特市炸成一片废墟,那里的人们盼望重建家园。
2、天津人的善举。通过四幅连环画,说明当时天津人民得知欧洲发生战争后的心情和举动。他们演讲、游行,声援那里的人民,通过募捐,支持被侵略的国家人民重建家园。
3、阿尔贝特市修建了天津街。通过三幅画面说明得到善教帮助的阿尔贝特市人民没有忘记天津人民,立“天津街”纪念碑教育后人。
三、板书
市长来信:引发75年前往事回忆
第一次世界大战阿尔贝特市毁于战火
天津人的善举
天津街的建立
【教学反思】学
生对于一战时期的欧洲情况和我国社会情况不太了解,教学应以讲授为主,借助课文插图和欧亚地图等教学挂图帮助学生进行直观的了解。
四年级上册天津与世界教案
第一课 血染大沽口炮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的位置,知道大沽口炮台遗址背后的沧桑历
史,感悟到“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国安”的道理。
2、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存在的意义,不仅在诉说着一段屈辱的历
史,也在讴歌着伟大的中国人民,从古至今不屈不饶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的
民族精神。
3、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独立自强的民族上进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发奋学
习,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学习的动力。
【教学重点】
知道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的位置,知道大沽口炮台遗址背后的沧桑历史,感
悟到“国富才能兵强,兵强才能国安”的道理;充分感受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存在
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独立自强的民族上进心。
【教学准备】
大沽口炮台的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从明朝开始就已经将大沽口炮台作为海防要地了,从嘉庆——道光——咸
丰——光绪,炮台数量就逐渐增多,修筑炮台时力求坚固,(结合大沽口炮台的
图片及书上资料)虽然如此重视,“大沽口炮台为什么那样的不堪一击,”这背
后说明了什么呢?
二、了解不平等条约
1、师: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先后四次侵入大沽口,侵略者从这里攻占天津,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
的条约是什么?
2、多媒体展示1958年5月英法联军在大沽口炮台登陆的情景及图片。(让学生
一起体会,那种被侵略的屈辱感受)
3、师:看完后,你们的心情现在还平静吗?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及英军带兵司令的图片。
4、1859年,第二次战役中,英法联军再次攻击大沽口炮台时,他们以失败告终。从这次战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大屏幕出示英法军队的死伤人数及图片)
5、师:出示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塘后的图片和失守后的大沽口炮台图片,谁知道这次英法军队入侵的策略是什么?
6、师:在这次战役中,我国哪位将士坚守炮台,顽强抵抗,最后,寡不敌众、以身殉国了。 7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攻进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大沽口炮台全部被拆毁。
8、师:因此,我国也逐渐地由封建社会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教学反思】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四次战役,拉近了学生于课文的距离。让学生自己讲述着四大战役,及谈论自己的感受。整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引导,从而使学生很轻松地牢记历史。 第二课 爱国将领聂士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知道,清朝将领聂士成是一位爱国将领,他一生收复台湾,抗击日
寇保卫边疆,戎马一生,战功卓著。
2、指导聂士成将军为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保卫天津而牺牲,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天津政府修建了聂士成将军纪念碑。
3、通过了解聂士成将军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指导聂士成将军为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保卫天津而牺牲,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天津政府修建了聂士成将军纪念碑。
2、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聂士成将军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本课涉及的是一位历史人物,教材中的介绍只是聂士成将军一生戎马生涯的一部分,要讲好本课,教师应当在课前广泛的搜集相关资料,多了解聂士成将军的生平事迹,力求使教学内容能够饱满生动。
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结合聂士成将军的生平事迹,教师应当尽量多的搜集一些聂士成将军的照片、图片等图像资料介绍给学生。
2、学生准备:
搜集聂士成将军生平事迹和相关图片,有条件的还可以参观聂士成将军纪念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聂士成将军纪念碑图片,讲述纪念碑位置,引出聂士成将军生平从而展开全课。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知道聂士成将军纪念碑所坐落的位置。
2、介绍聂士成将军戎马生涯
A :结合 “聂士成平时治学严谨,战斗中经常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教学重教师应结合自己和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
B :抗击法军保卫祖国领土台湾,率部赴朝抗击日军,驻守巩固边防是聂士成将军一生戎马生涯中的显著战功。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浴血奋战壮烈殉国,则是聂士成将军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和反映。
3、 介绍“血溅津门”
4、 出示激战后的图片,唤起学生爱国之情
5、 出示聂士成将军纪念碑
通过引导学生诵读聂士成将军纪念碑的碑文,缅怀聂将军的英勇事迹,弘扬民族精神,牢记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反思 】:
本科教学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在讲述聂士成将军抗击侵略者的故事时要声情并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聂士成将军伟大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第三课 吕祖堂与义和团
第四课 租界与小样楼
【教学目标】
1、 观赏天津不同建筑风格的小洋楼,知道天津的小洋楼是天津的特色,是天津的一大景观;
2、 了解五大道,意式风情区,知道这是天津小洋楼集中的地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保存资料的能力;
3、 了解独具特色的天津建筑风格,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的天津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天津的小洋楼是天津的特色,是天津的一大景观;了解五大道,意式风情区,知道这是天津小洋楼集中的地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保存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言
1、师:俗话说“天津小洋楼,北京四合院“,这句话生动地概括了天津风貌的一大特点。天津的小洋楼闻名中外,是天津特有景观。
2、出示照片,向学生介绍天津建筑风貌。
(1)坐落在五大道上的标志性建筑。
(2)五大道上的小样楼和街景。
(3)花园路上的名人故居。
(4)五大道上的民宅。
(5)坐落在五大道上的天津外国语学院。
3、介绍海河北岸,意大利风格建筑最集中的意式风情区。
(1)教师向学生介绍,并展示搜集到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建筑的美。
(2)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汇报。
4、通过网上、图片、照片等不同方式介绍坐落在市区其他地方不同建筑风格的小洋楼。
(1)袁世凯故居,德奥风格的建筑。
(2) 法式风格的教堂。
(3) 原花旗银行,现在的中国农业银行,坐落在解放路上。
(4)孙中山、溥仪曾居住过的张园。
二、动手做
1、各小组把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小册子
2、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赏不同建筑的小洋楼,了解了独具特色的天津建筑风格,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天津。
第五课 震惊中外的老西开事件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津开辟租界后,租界各国以各种手段蚕食中国领土。
2、了解老西开事件和天津人民团结抗战、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
了解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了解老西开事件的由来。了解天津人民团结、抗争、爱国精神。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及民族正义感。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老西开事件的相关资料
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还可以以故事会的形式了解相关的内容,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到西开教堂附近进行调查、访问,看看教堂周围的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堂图片或照片,这就是天津天主教西开教堂,建于1916年,坐落于天津和平区西宁道上,是天津著名的建筑。
2、你们知道吗?当年的老西开事件就发生在这一带。
二、讲授新课:
1、 老西开事件的起因
先讲清天津的“开”一词的由来。南开、老四开。
通过看书或者展示资料来学习了解老西开事件的起因。
2、 天津各界人士的反抗运动。
1916年10月21日造成,天津各界数百人进行集会演讲、游行。
25日,各界8000多人成立天津公民大会,抵制法货等。
11月12日,法租界中国里的中国工人开始罢工,斗争进入新阶段。 天津各界人士支援 10月28日起,全国各地相应支援。
3、斗争取得胜利。
这场斗争最终挫败了法帝国主义强占老西开的阴谋,以不朽的篇章载入了近代中
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史册。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老西开事件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因此课题的切入点应该好好考虑,教学时应围绕法国亲率的罪行和人民抗争进行介绍
第六课 大龙邮票与天津邮政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津邮政的历史,知道天津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源地;
2、通过课前调查,广泛搜集信息,了解天津邮政在我国邮政发展史上创下无数个“第一”的光辉历史,培养学生搜集、交流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了解天津邮政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天津的热情,为自己家乡的光辉业绩而自豪。
【教学重点】了解天津邮政的历史,知道天津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源地。了解天津邮政在我国邮政发展史上创下无数个“第一”的光辉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天津的热情。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天天和爸爸一起看邮票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这是为了纪念大龙邮票在天津首发110周年而发行的小型张,大龙邮票是中国的第一套邮票。
2、让学生观察大龙邮票,说说它的特点。
师:我国第一套邮票的主图是蟠龙戏珠,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票面印有“大清邮政局”字样,面值为1分银、3分银、5分银,颜色为绿色、红色、黄色。
二、介绍天津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源地,在中国近代邮政史上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 1、1878年大龙邮票首先在天津发行,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源地。
2、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近代邮政史上创造的“第一”信息,再向全班汇报。
三、介绍现代天津邮政的发展情况。
1、1988年9月12日落成的中国当代规模最大的邮政通信枢纽。
2、天机年于1987年1月15日首开有声信函。
3、1988年3月15日,邮政快件扩大范围,天津捷足先登。
4、1997年2月27日,中国邮政航空在天津试飞成功。
四、通过网上让学生观赏具有天津地区特色的邮集品,
五、互动天地:
学生把自己收藏或家长收藏的集邮品向大家展示,并给大家讲一讲它的故事。
【教学反思】通过此活动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邮政的发源地,了解了天津邮政的历史,课前学生调查了大量资料,体现各小组的团结合作精神;课上认真交流,气氛活跃。
第七课 中国铁路从这里起步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的第一条铁路、第一条正规铁路和中国第一个火车头、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中国第一座火车站的名字及修建情况。
2、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对天津在中国铁路史上所起到的作用和地位了解的基础上,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的第一条铁路、第一条正规铁路和中国第一个火车头、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中国第一座火车站的名字及修建情况。使学生在对天津在中国铁路史上所起到的作用和地位了解的基础上,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铁轨图片,介绍世界第一条铁路的来历。
(1)介绍火车头的发明人和火车头的来历
(2)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3)中国铁路使用的第一台机车:火箭号机车
二、早期的铁路公司
1、中国铁路公司
2、唐津铁路的修建
3、老龙头火车站
4、天津北站的建立
5、京奉铁路局
6、天津西站
三、修建铁路中的故事
1、津浦铁路的修建
2、被人们认为是玩具的铁路
3、马车铁路
四、现在的铁路
1、改建速度最快的火车站—天津站
2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开通
五、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课前搜集,课上展示图片,使学生在对天津在中国铁路史上所起到的作用和地位有所了解,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八课 犹太人在天津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曾在天津居住的犹太人,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
2、知道天津是犹太人居住过的重要城市,是二战时期的避难地。
3、知道天津犹太人参与建设的建树,对天津经济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曾在天津居住的犹太人,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知道天津是犹太人居住过的重要城市,是二战时期的避难地。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犹太人居住的地方
1、学生阅读课本
2、教师按课文顺序进行介绍
3、了解天津接纳犹太人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犹太人在天津的主要聚居地
1、介绍犹太人的职业,逐渐 形成自己的社区
2、犹太人形成的成熟的社区生活
三、犹太人在天津的生活
1、伊斯雷尔在天津的快乐生活 2、伊莎贝尔在天津的难忘时光
3、赛穆尔在天津的生活
四、保存完好的犹太人居住地
1、学生自己看书, 2、汇报交流感受
【教学反思】
这段历史距离学生较远,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天津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第九课 利顺德与起士林
【教学目标】
1、知道利顺德大饭店是百年老店,是中国第一家涉外饭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解利顺德大饭店的变迁与建筑设施、发生经历的历史事件、曾发生的名人轶事和历史痕迹、参与的文化教育与市政建设及古物遗存与中国之最。
2、通过对利顺德和起士林大饭店的了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和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3、通过了解利顺德和起士林大饭店的历史、特点等知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利顺德和起士林大饭店的历史有所了解。知道它是中国第一家涉外饭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 搜集与利顺德起士林饭店有关的资料、信息。 学生准备:搜集与利顺德起士林饭店有关的资料、信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天津有大沽口炮台,有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有„„我们天津还有一家很有名的大饭店,那就是利顺德。你们想不想知道利顺德到底怎样有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饭店,想不想对它了解更多呀?(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利顺德与起士林。(板书课题)
二:汇报收获,深入课文
课前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作业,下面我就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搜集到的关于利顺德大饭店的一些资料、信息。
1、汇报自己搜集的信息。
生:我知道了利顺德饭店名字的由来。利顺德饭店的创建者英国圣道堂牧师殷森德引用与他名字谐音的儒家名言“利顺以德”为店名。
师:你说的真好,谁还知道林顺德饭店的什么?
生:我知道利顺德饭店还叫“总督府饭店”。
生:我知道利顺德饭店的店徽是海水载海船,它表示饭店乘风破浪,驶向前方。 生:利顺德饭店来过的名人很多,周总理在这里会见外宾,蔡锷和梁启超在这里商议国家大事,皇帝溥仪、美国前总统胡佛、孙中山、梅兰芳大师他们都在这里住过。
生:还有许多名人在这里用过餐。
师:现在,这些用餐地已经辟为有不同特色的餐厅了。你们还知道利顺德的什么? 生:利顺德饭店有百年金银餐具,有白银钥匙,有清代古瓷花盆,有意大利雕花长椅,还有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电梯。
师:白银钥匙是饭店股东后裔馈赠给饭店的,这是昔日权利的象征。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有谁知道林顺德饭店在哪儿呢?
生:利顺德饭店在我们天津和平区解放路和台儿庄路之间。
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家饭店是由当年英国基督教圣教堂牧师殷德森用传教士得来的纹银600两,和英国女王驻天津代表吉尔逊购买了一块土地,在土地的最南端建立了一处简易的英式印度风情平房,作为货栈、洋行、旅馆和饭店之用,人称“泥屋”“老屋”。它是天津最早的英式建筑。
2、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大家汇报的真不错,搜集的信息也真不少,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课本中还有一些关于对利顺德的描述,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解,看看课文都说了利顺德的哪些方面。 小组同学合作学习,将学习成果总结后写在卡片上。
3、每组汇报学习成果。
4、刚才同学们汇报的都很精彩,那你最喜欢谁的汇报呢,为什么?
(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汇报内容、语言表达上进行评价)
5、教师结合学生汇报情况课件展示描述利顺德饭店的五个方面:
(1)主要介绍利顺德大饭店的创始时间、创始人、店徽、店名的由来及饭店建筑复迁情况。
(2)主要介绍在利顺德饭店曾经历过的历史事件。
(3) 主要介绍国外知名人士在利顺德饭店的逸事。
(4) 主要介绍利顺德饭店在文化教育与市政建设以及中国邮政和海军战事上所起的作用。
(5)主要介绍利顺德饭店的古物遗存与中国之最。
三:回顾课文,激发情感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利顺德饭店的什么?(针对五个方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如何看待利顺德。如何看待家乡天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的自豪感。)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学生总结课文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少,谁来说说?
生:我知道了利顺德饭店名称的由来,知道了利顺德饭店在哪儿。
生:我知道了利顺德饭店是天津最早的英式建筑,是百年老店,是中国第一家涉外饭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生:我知道当年在利顺德饭店还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还知道利顺德饭店有国内最古老的电梯,有金银餐具,有白银钥匙。
生:我知道课文是从五个方面介绍利顺德大饭店的„„
2、教师总结课文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百余年来,济济世界名人、中外贵宾驻足于华夏涉外第一饭店,使饭店辉生四壁,遐迩环宇。众多历史伟人,世界名流在此留下了千古业绩,真是我们天津人的自豪。
3、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现如今的利顺德更是让人赏心悦目。希望同学们能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解放南路、
台儿庄路去瞻仰一下饭店的店貌。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去就餐、购物。
将瞻仰后的图片、照片、资料归类自制展牌准备进行展览。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教学。首先,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利顺德饭店相关的信息、
资料,使学生提前就了解了利顺德饭店的一些知识,激发了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和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也使学生了解了课文是从五个方面对利顺德饭店进行了描述,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对家乡的自豪感。
第十课 法国有条天津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法国阿尔贝特市有一条以“天津”命名的街道。
2、过程与能力:初步了解法国“天津街”的由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世界各国人民应当相互支持,共同反对侵略战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法国阿尔贝特市有一条以“天津”命名的街道。初步了解法国“天津街”的由来。
2、教学难点:知道世界各国人民应当相互支持,共同反对侵略战争。
【教学准备】:
教师:阅读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准备世界地图或欧亚地图,了解阿尔贝特市在法国的地理位置。
学生:收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通过世界地图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法国阿尔贝特市市长的来信,通过“来信”交待了天津街故事的梗概。
二、讲授新课:
1、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给阿尔贝特市带来的灾难。通过两幅画面,说明德国侵略者把阿尔贝特市炸成一片废墟,那里的人们盼望重建家园。
2、天津人的善举。通过四幅连环画,说明当时天津人民得知欧洲发生战争后的心情和举动。他们演讲、游行,声援那里的人民,通过募捐,支持被侵略的国家人民重建家园。
3、阿尔贝特市修建了天津街。通过三幅画面说明得到善教帮助的阿尔贝特市人民没有忘记天津人民,立“天津街”纪念碑教育后人。
三、板书
市长来信:引发75年前往事回忆
第一次世界大战阿尔贝特市毁于战火
天津人的善举
天津街的建立
【教学反思】学
生对于一战时期的欧洲情况和我国社会情况不太了解,教学应以讲授为主,借助课文插图和欧亚地图等教学挂图帮助学生进行直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