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

• 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讨厌吗?应是遗憾。

• 一恨:有情人未成眷属的恨。褒姒破周 ,妲己亡商,玉环败唐。历史上向来

有红颜祸水的说法。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一个弱女子,历史给了她那么多的责任吗?她有那么大的权利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白居易可贵的地方是没有把杨玉环当作祸水来写。白居易没有把这段史实写成一个乱伦的故事,而是歌颂了这段可歌可泣的爱情。

• 他给我们刻画了一位没有心机的专享自己的爱情的值得同情的美丽的女子。白

居易对杨贵妃这个人给予了深深的同情,也留下深深的遗憾。首先白居易用心的刻画了她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句话流传了千年。它到底好在哪里呢?这让我想起西厢记里崔莺莺与张生佛殿相逢那一段:莺莺“眼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 可见回眸一笑确实千娇百媚。这个女子一定有一双如秋波一样的眼睛,他告诉你我对你有意,我有很多话想对你说。短暂的一瞬,和你的诉说只开了个头,引得你想和她说完?微微一笑,给你一个侧面,留下一个婀娜的背影,那样神秘美好,你不禁想看看她到底是怎样的女子?怪不得让那些故意逢迎的充满心机的搔首弄姿的后宫佳丽顿时颜色。白居易在前面给我们刻画了一位娇柔华贵的贵妃形象。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是成仙的杨玉环。凌乱凄美。凌乱的是,她脸上有纵横的泪痕,心痛了,心碎了。就像一枝盛开的梨花,洁白纯真;加上春风微雨,洗净凡尘,那样脱俗,那样圣洁,那样娇怜。这个时候的这个女子叫杨玉环,洗去了华贵,留下的是纯真。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红艳露凝香(李白)。

白居易刻画了杨玉环的美貌,也刻画了她的深情。“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写出了玉环思之心切,想见又不相见的矛盾心情。“但令心似金钿坚”让我想起“蒲苇纫如丝……”。表达至死不渝的决心。“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他们永远都不能相见,唯有灵魂相依。这一部分是白居易根据民间传说写的,代表了美好的愿望。希望美好的东西有美好的结局。如梁祝化蝶、刘焦化鸳鸯。

同时白居易没有把唐玄宗刻画为荒淫误国的皇帝,而是将它刻画成深情厚意的男子。“行宫……”,一个开创了盛世的皇帝竟然如惊弓之鸟,可见他内心的痛苦和悔恨和不安。“夕殿萤飞…..”偌大一个宫殿,他只有以影子为伴,茕茕孑立,孤苦凄凉。整夜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可见这是怎样一种煎熬。对这样的李隆基白居易是充满了是充满了同情的。 可是如果长恨歌只有这一层恨,它就是一个爱情故事了,也就没那么传奇了。关键的是长恨还有一层恨,就是误国。

“渔阳鼙鼓……”《旧唐书·卷四十一》中记载: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有一件百鸟毛织就的毛裙,正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阳光下为一色,阴影中为一色,百鸟之状,并现裙中。自从安乐公主引起了这一时尚风潮之后,达官贵人纷纷仿效,以至于江岭奇禽异兽的毛羽采之殆尽。开元初,姚崇、宋璟执政,屡以奢靡为谏,玄宗命令将宫中的这类奇服,焚烧于殿廷之上,告诫百官,不许士庶家眷着这些奢靡华丽、锦绣珠翠之服。于是,鸟兽的采捕之风才渐渐平息,民风日渐淳朴。然而,到了玄宗后期,为博妃子一笑,又岂吝霓裳羽衣?殊不知“揭鼓未终聋鼓动,羽衣犹在战衣追。”提到羽衣,便不得不说《霓裳羽衣曲》,关于这部唐代最负盛名的歌舞大曲,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天宝初年,中秋月圆之夜,玉兔高悬,桂花飘香,唐玄宗正和杨玉环在宫中赏月。方士罗公远对玄宗说:“皇上想不想到月宫

里去游赏一番?”玄宗问:“如何去得?”只见罗公远取一枝桂花向空中一扔,立刻变成一座银色桥。罗公远和唐玄宗上桥,走了不远,见到一处宏伟透明的宫殿。罗公远说:“这就是月宫。”只见亭台楼阁之中,仙娥数百人,穿着华丽飘逸的衣裙轻歌曼舞,柔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让这位人间帝王如醉如痴,唐玄宗默然记下一半。回宫后不久,恰逢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派人送来一部由西域传入的《婆罗门曲》,其中有些旋律竟与唐玄宗在月宫中听到的乐曲相似。唐玄宗大喜,便亲自加工整理,润色完善,“晓音律、善歌舞”的杨玉环则将乐曲与舞蹈完美融合,乐舞相和之时,恰逢南诏进献“百鸟毛裙”,玄宗欣喜之际便将曲子更名为《霓裳羽衣曲》。一曲霓裳羽衣舞,舞动的是大唐的盛世华章。在人们陶醉在这样的盛世华章里,以为世世代代都会这样的时候,一“动地”一“惊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全出乎意料的摧垮了这个盛大的王朝。从圣极的巅峰跌倒谷底,实在是令人痛惜,也令人遗憾和深思的。

那这两恨有什么内在联系呢,白居易想要我们深思什么呢?我不知道,我的领悟是白居易并不反对唐杨的爱情,白居易希望国君能爱美人,也能爱江山。用美好的破灭,唤起人们注意危险,保护美好。这样一段美妙的爱情,也可以看成白居易对太平盛世的怀念。他告诉世人,维护美好,就要扛起责任。

长恨歌

• 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讨厌吗?应是遗憾。

• 一恨:有情人未成眷属的恨。褒姒破周 ,妲己亡商,玉环败唐。历史上向来

有红颜祸水的说法。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一个弱女子,历史给了她那么多的责任吗?她有那么大的权利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白居易可贵的地方是没有把杨玉环当作祸水来写。白居易没有把这段史实写成一个乱伦的故事,而是歌颂了这段可歌可泣的爱情。

• 他给我们刻画了一位没有心机的专享自己的爱情的值得同情的美丽的女子。白

居易对杨贵妃这个人给予了深深的同情,也留下深深的遗憾。首先白居易用心的刻画了她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句话流传了千年。它到底好在哪里呢?这让我想起西厢记里崔莺莺与张生佛殿相逢那一段:莺莺“眼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 可见回眸一笑确实千娇百媚。这个女子一定有一双如秋波一样的眼睛,他告诉你我对你有意,我有很多话想对你说。短暂的一瞬,和你的诉说只开了个头,引得你想和她说完?微微一笑,给你一个侧面,留下一个婀娜的背影,那样神秘美好,你不禁想看看她到底是怎样的女子?怪不得让那些故意逢迎的充满心机的搔首弄姿的后宫佳丽顿时颜色。白居易在前面给我们刻画了一位娇柔华贵的贵妃形象。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是成仙的杨玉环。凌乱凄美。凌乱的是,她脸上有纵横的泪痕,心痛了,心碎了。就像一枝盛开的梨花,洁白纯真;加上春风微雨,洗净凡尘,那样脱俗,那样圣洁,那样娇怜。这个时候的这个女子叫杨玉环,洗去了华贵,留下的是纯真。云想衣裳花想容。。。。。一枝红艳露凝香(李白)。

白居易刻画了杨玉环的美貌,也刻画了她的深情。“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写出了玉环思之心切,想见又不相见的矛盾心情。“但令心似金钿坚”让我想起“蒲苇纫如丝……”。表达至死不渝的决心。“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他们永远都不能相见,唯有灵魂相依。这一部分是白居易根据民间传说写的,代表了美好的愿望。希望美好的东西有美好的结局。如梁祝化蝶、刘焦化鸳鸯。

同时白居易没有把唐玄宗刻画为荒淫误国的皇帝,而是将它刻画成深情厚意的男子。“行宫……”,一个开创了盛世的皇帝竟然如惊弓之鸟,可见他内心的痛苦和悔恨和不安。“夕殿萤飞…..”偌大一个宫殿,他只有以影子为伴,茕茕孑立,孤苦凄凉。整夜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可见这是怎样一种煎熬。对这样的李隆基白居易是充满了是充满了同情的。 可是如果长恨歌只有这一层恨,它就是一个爱情故事了,也就没那么传奇了。关键的是长恨还有一层恨,就是误国。

“渔阳鼙鼓……”《旧唐书·卷四十一》中记载: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有一件百鸟毛织就的毛裙,正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阳光下为一色,阴影中为一色,百鸟之状,并现裙中。自从安乐公主引起了这一时尚风潮之后,达官贵人纷纷仿效,以至于江岭奇禽异兽的毛羽采之殆尽。开元初,姚崇、宋璟执政,屡以奢靡为谏,玄宗命令将宫中的这类奇服,焚烧于殿廷之上,告诫百官,不许士庶家眷着这些奢靡华丽、锦绣珠翠之服。于是,鸟兽的采捕之风才渐渐平息,民风日渐淳朴。然而,到了玄宗后期,为博妃子一笑,又岂吝霓裳羽衣?殊不知“揭鼓未终聋鼓动,羽衣犹在战衣追。”提到羽衣,便不得不说《霓裳羽衣曲》,关于这部唐代最负盛名的歌舞大曲,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天宝初年,中秋月圆之夜,玉兔高悬,桂花飘香,唐玄宗正和杨玉环在宫中赏月。方士罗公远对玄宗说:“皇上想不想到月宫

里去游赏一番?”玄宗问:“如何去得?”只见罗公远取一枝桂花向空中一扔,立刻变成一座银色桥。罗公远和唐玄宗上桥,走了不远,见到一处宏伟透明的宫殿。罗公远说:“这就是月宫。”只见亭台楼阁之中,仙娥数百人,穿着华丽飘逸的衣裙轻歌曼舞,柔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让这位人间帝王如醉如痴,唐玄宗默然记下一半。回宫后不久,恰逢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派人送来一部由西域传入的《婆罗门曲》,其中有些旋律竟与唐玄宗在月宫中听到的乐曲相似。唐玄宗大喜,便亲自加工整理,润色完善,“晓音律、善歌舞”的杨玉环则将乐曲与舞蹈完美融合,乐舞相和之时,恰逢南诏进献“百鸟毛裙”,玄宗欣喜之际便将曲子更名为《霓裳羽衣曲》。一曲霓裳羽衣舞,舞动的是大唐的盛世华章。在人们陶醉在这样的盛世华章里,以为世世代代都会这样的时候,一“动地”一“惊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全出乎意料的摧垮了这个盛大的王朝。从圣极的巅峰跌倒谷底,实在是令人痛惜,也令人遗憾和深思的。

那这两恨有什么内在联系呢,白居易想要我们深思什么呢?我不知道,我的领悟是白居易并不反对唐杨的爱情,白居易希望国君能爱美人,也能爱江山。用美好的破灭,唤起人们注意危险,保护美好。这样一段美妙的爱情,也可以看成白居易对太平盛世的怀念。他告诉世人,维护美好,就要扛起责任。


相关文章

  • 浅谈白居易作品[长恨歌]中含否定词句子的赏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白居易作品<长恨歌>中含否定词句子的赏析 作者:曾令霞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5年第01期 摘要:在高二课文里,<长恨歌>里的否定句 ...查看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全诗原文及赏析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出自清代袁枚的<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相关翻译 写翻译 马嵬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 在人间也 ...查看


  • 赏析[长恨歌]
  • <长恨歌>赏析 当我从诗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读到最后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深陷入了那段悲伤却又流传百世的感情漩涡中 ...查看


  • [长恨歌]赏析 1
  • <长恨歌>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白居易的名篇,全诗艺术性地叙重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此诗是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时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 ...查看


  •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 <大 学 语 文>课 程 教 学 大 纲 编写者:刘淑霞 审核者:邓晓成 课程代码:LB001A/LX028A 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 参考学时:40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 ...查看


  •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3.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设计提要: 1.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 ...查看


  • [琵琶行]教学设计1
  • 一.设计意图: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3.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设计提要: 1.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 ...查看


  • 白居易[暮江吟]教学赏析
  • 读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让人切齿,在怒目中让你有一种愤美:读<琵琶行>.<长恨歌>让人感伤,在感伤中透出浓浓的凄美:而读像<暮江吟>一样的杂律诗,则让你舒坦,在舒坦中显露出 ...查看


  •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转载)
  •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背景] 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