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学生能够分清楚声音的强弱和高低;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发声物体越小、细、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就越低。
2、通过猜测和验证,获得证据,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3、激发对乐器的研究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每组钢尺,每个人4根吸管、剪刀、橡皮筋。
2、教师:铝片琴、八个装有不同位置水的试管、长短不同的铝管、成品吸管乐器、橡皮筋等。
教学重点:学生能分清楚音强和音高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声音的强弱
1、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说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变化?
2、拍手游戏:按照强弱弱的节奏拍手、拍桌子,说说用力的强弱,跟声音的强弱有什么关系。(强弱弱的节奏和词语,让学生建立起声音有强弱的概念,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3、实验:怎样让钢尺发出一个强音和一个弱音?轻轻拔和用力拔,声音的强弱会变化吗?尺子的振动幅度会有什么变化吗?
轻轻拨动尺子,听听尺子的声音,观察尺子的振动幅度。
再用力拨动尺子,声音的强弱发生变化了吗?尺子的振动幅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声音强振动快(大、重、响) 弱振动慢(小、轻)
二、声音的高低
(一)对声音高低的认识
1、提问:声音除了强弱变化之外,还有高低变化,你知道声音的高低是怎样变化的吗?(了解学生对声音高低的认识,区分强弱和高低)
学生展示对高低的认识,请学生发出声音的高低。
2、体验声音的高低变化:唱音阶。教师示范唱出1-7这里很重要,为学生判断声音的高低打下基础。
3、学生跟着教师唱音节,体会声音的高低变化。
小结: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强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轻、小和响、重;高低就是我们音乐课里所学的1234。
(二)研究声音高低变化的规律
1、乐器都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音调),出示铝片琴和长短不一的小铝棒,观看。敲击(不让学生看到)铝片琴和长短不一的小铝棒,猜测:它们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跟什么有关系。学生猜测。
2、教师将铝片琴和长短不一的小铝棒拿出来,再次敲击,研究声音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要求:学生观察发现相同材质的物体,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3、发橡皮筋,让学生研究音高与发生部分的关系,并用简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如果学生不会画简图,则示范画图方法。(皮筋拉长变细声音高,皮筋收缩变粗声音低)
4、汇报交流:
(1) 呈现记录表,汇报我们的发现,并演示。每组可以派2人汇报。
(2) 汇报:我们发现橡皮筋拉长变细,声音高;缩短后变粗,声音低。
(3) 板书:高 振动物体小、短、细
低 振动物体大、长、粗
5、辨别应用:
出示试管,吹试管发出声音,问谁在振动?加水再吹,
声音的高低会产生什么变?发现试管内加水后空间变小变短,吹出的声音高,水越少,空间变大变长,吹出的声音越低。
敲击不同水位的水杯,声音的高低又会产生什么变化?
三、制作吸管乐器
提问:没有这么多的试管,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代替?出示吸管,推荐一种制作吸管乐器的方法。出示PPT图片,制作过程图,让学生来试试,能否吹出乐音。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
在教学《声音的变化》这一课前,我看了喻伯军老师的这课录像,于是就借鉴了喻的教学思路,引用了喻老师的“拍手”游戏,让学生搞清楚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拨动尺子来探索,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找到了用力大和用力小的两种情况下拨动尺子,尺子所发出声音的变化和用眼睛看到的变化。目标很快达成。第二个教学目标有些困难,特别是听不同水位音高低变化的时候,学生很难判断。我把这个最难听出音高的实验放在最后来做,由于学校仪器室只有一个示范的铝片琴和长短不同的铝棒,只能做演示实验。于是我就先做简单的铝片琴和长短不同的铝棒的变化规律,然后做琴弦的变化规律,再做铁钉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些例子无非是想让学生能总结出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的规律跟物体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的能力非常强。总结出同样的物体,大物体发出声音低,小物体发出声音高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根据结论猜测七根试管里装有不同位置的水,吹不同的试管发出不同的高低音,敲打水位不同的玻璃杯发出的不同声音进行解释,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敲和吹发声体不同,声音的高低也不同。
虽然借鉴了喻老师的部分设计,使得课堂较为饱满,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思想不集中,开小差。同时也使我认识到,想要上一节好课,必须要精心准备,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探究,分析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学生能够分清楚声音的强弱和高低;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发声物体越小、细、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就越低。
2、通过猜测和验证,获得证据,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3、激发对乐器的研究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每组钢尺,每个人4根吸管、剪刀、橡皮筋。
2、教师:铝片琴、八个装有不同位置水的试管、长短不同的铝管、成品吸管乐器、橡皮筋等。
教学重点:学生能分清楚音强和音高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声音的强弱
1、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说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变化?
2、拍手游戏:按照强弱弱的节奏拍手、拍桌子,说说用力的强弱,跟声音的强弱有什么关系。(强弱弱的节奏和词语,让学生建立起声音有强弱的概念,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3、实验:怎样让钢尺发出一个强音和一个弱音?轻轻拔和用力拔,声音的强弱会变化吗?尺子的振动幅度会有什么变化吗?
轻轻拨动尺子,听听尺子的声音,观察尺子的振动幅度。
再用力拨动尺子,声音的强弱发生变化了吗?尺子的振动幅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声音强振动快(大、重、响) 弱振动慢(小、轻)
二、声音的高低
(一)对声音高低的认识
1、提问:声音除了强弱变化之外,还有高低变化,你知道声音的高低是怎样变化的吗?(了解学生对声音高低的认识,区分强弱和高低)
学生展示对高低的认识,请学生发出声音的高低。
2、体验声音的高低变化:唱音阶。教师示范唱出1-7这里很重要,为学生判断声音的高低打下基础。
3、学生跟着教师唱音节,体会声音的高低变化。
小结: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强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轻、小和响、重;高低就是我们音乐课里所学的1234。
(二)研究声音高低变化的规律
1、乐器都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音调),出示铝片琴和长短不一的小铝棒,观看。敲击(不让学生看到)铝片琴和长短不一的小铝棒,猜测:它们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跟什么有关系。学生猜测。
2、教师将铝片琴和长短不一的小铝棒拿出来,再次敲击,研究声音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要求:学生观察发现相同材质的物体,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3、发橡皮筋,让学生研究音高与发生部分的关系,并用简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如果学生不会画简图,则示范画图方法。(皮筋拉长变细声音高,皮筋收缩变粗声音低)
4、汇报交流:
(1) 呈现记录表,汇报我们的发现,并演示。每组可以派2人汇报。
(2) 汇报:我们发现橡皮筋拉长变细,声音高;缩短后变粗,声音低。
(3) 板书:高 振动物体小、短、细
低 振动物体大、长、粗
5、辨别应用:
出示试管,吹试管发出声音,问谁在振动?加水再吹,
声音的高低会产生什么变?发现试管内加水后空间变小变短,吹出的声音高,水越少,空间变大变长,吹出的声音越低。
敲击不同水位的水杯,声音的高低又会产生什么变化?
三、制作吸管乐器
提问:没有这么多的试管,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代替?出示吸管,推荐一种制作吸管乐器的方法。出示PPT图片,制作过程图,让学生来试试,能否吹出乐音。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
在教学《声音的变化》这一课前,我看了喻伯军老师的这课录像,于是就借鉴了喻的教学思路,引用了喻老师的“拍手”游戏,让学生搞清楚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拨动尺子来探索,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找到了用力大和用力小的两种情况下拨动尺子,尺子所发出声音的变化和用眼睛看到的变化。目标很快达成。第二个教学目标有些困难,特别是听不同水位音高低变化的时候,学生很难判断。我把这个最难听出音高的实验放在最后来做,由于学校仪器室只有一个示范的铝片琴和长短不同的铝棒,只能做演示实验。于是我就先做简单的铝片琴和长短不同的铝棒的变化规律,然后做琴弦的变化规律,再做铁钉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些例子无非是想让学生能总结出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的规律跟物体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的能力非常强。总结出同样的物体,大物体发出声音低,小物体发出声音高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根据结论猜测七根试管里装有不同位置的水,吹不同的试管发出不同的高低音,敲打水位不同的玻璃杯发出的不同声音进行解释,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敲和吹发声体不同,声音的高低也不同。
虽然借鉴了喻老师的部分设计,使得课堂较为饱满,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思想不集中,开小差。同时也使我认识到,想要上一节好课,必须要精心准备,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探究,分析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