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25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目标要求】:

1.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特点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是什么?) 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为什么?) 5.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怎么办?)

【课前预习】

(1

(2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世界人口不断 ,增加了资源、环境的压力。

·不合理的获取利用自然资源,导致 破坏、 短缺;过度的排放废弃物,导致环境 。 ·传统的发展模式,片面追求 的增长;忽视环境问题,环保意识淡薄。

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 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 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 系统、 系统、 系统三个方面。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是基础,_______是条件,________是目的。

(3)生态的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与 相协调;经济的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要追求 ,改变传统的___________模式,实施_________生产和___________消费;社会的持续发展强调要以_________为目的,与____________相适应。

(4)若图中经济系统为钢铁生产系统,将下列各组地理事物的数字填入图中括号内。

①工业产值、利润 ②工人、技术人员 ③铁矿石、煤炭 ④土地、水、空气 ⑤厂长、经理、车间主任

⑥钢材 ⑦工业“三废” ⑧生活垃圾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原则:全人类世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 原则: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发展要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 原则:共同参与,全球合作。

思考:

四.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我国是 中的大国。

·庞大的 压力(我国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多,使资源、环境承受巨大的压力。) ·严重的 短缺(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耕地比重小、水资源不足。) ·深刻的 危机(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导致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的低投入和高效利用; 的低排放和资源化。

·清洁生产:贯穿于全过程。包括清洁的 、清洁的 过程、清洁的 。 传统工业生产只注重末端污染物的治理。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特征包括: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

传统农业生产只注重经济效益,生态农业注重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2.公众参与

·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日常生活中注意节能、节水;合理消费、文明消费;

·不乱仍垃圾,进行垃圾分类;选用低排放低污染的公共交通等。 3.全球合作

【课堂探究】

【反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 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人类中心论 C. 人地相关论 D. 人地伙伴论

2. 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B. 工业社会时期 C. 人类社会早期 D. 后工业化时期 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据此完

成5~6题。

3.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国策的国情背景有( )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人口老龄化加剧 ③人均资源不足 ④城市人口不断增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 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行为有( ) ①山区宜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②宜林区应退耕还林,发展多种经营 ③宜牧区应建设人工牧场,提高载畜量④沼泽湿地宜排干积水,发展耕作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5. 图中字母F 、G 、H 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 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B. 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C. 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 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 6.E 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使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污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读下图,回答7~8题。

7. 该模式最不可能分布于( )

A. 吐鲁番盆地 B. 江南丘陵 C. 黄土高原 D. 华北平原 8. 该模式属于( )

A. 主体栽培型 B. 种养结合型

C. 种养加工型 D. 种养加工与能源开发型

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绿色消费已成为时尚。回答9~10题。 9. 以下做法与绿色消费不相符的是( )

A. 废品回收利用 B. 完善质检体系 C.使用无汞电池 D. 产品多层包装 10. 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要求 ( )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 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综合题

1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可知我国近海主要的污染物是 。

(2)图(一)各地中无机氮含量最高的是 ,这些无机氮主要来源于 。 (3)海洋中氮、磷含量过高会造成 。 (4)读图(二)分析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及产生的后果。

原因:① ,② ; 后果:① ,② 。

(5)2000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地区差异是 。 (6)图(三)中能正确反映海平面上升现象的箭头是 。 12. 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二 漫画“断指”

(1)可持续发展包括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用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 (3)对于材料二漫画“断指”,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

(4)为修复“断指”,必须采取多重措施,我国为此也做出了重大决策。试说明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网2008年7月14日电:武汉市近日向社会公布,东西湖区石榴红村等8个村被评为武汉市首批生态村。据介绍,这些村历来重视环保,倡导生态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旅游景点,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和石榴红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

1. 结合石榴红村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 2. 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 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 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 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3. 将下列内容代号填入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的方框中

a. 科教 b. 景区资源与环境 c. 经济 d. 人口 4. “农家乐”模式是如何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

。 5. “农家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第25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答案

1-10:ACCBB CACDB

11答案 (1)无机氮

(2)杭州湾 农业化肥、工业污水

(3)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继而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随着这些浮游生物的大量死亡和被分解,水中的大量氧气被消耗,导致鱼类窒息死亡,甚至会导致赤潮发生 (4)燃烧矿物燃料 毁林 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两极及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5)渤海海面上升幅度较小;黄海、东海、南海上升幅度较大

12答案 (1)经济 社会 生态

(2)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少用一次性用品;提倡重复利用;节约用水用电。 (3)不同意。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4)D

13答案

1. 沼渣、粪肥和塘泥 2.A

3. 自上而下,自左向右依次为d 、b 、a 、c 4. 通过开展“农家乐”,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收入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当地农民保护景区资源与环境意识增强;经济收入增加,保护、开发资源和环境的经济能力提高,有利于当地生态发展。

5.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第25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目标要求】:

1.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特点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是什么?) 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为什么?) 5.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怎么办?)

【课前预习】

(1

(2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世界人口不断 ,增加了资源、环境的压力。

·不合理的获取利用自然资源,导致 破坏、 短缺;过度的排放废弃物,导致环境 。 ·传统的发展模式,片面追求 的增长;忽视环境问题,环保意识淡薄。

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 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 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 系统、 系统、 系统三个方面。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是基础,_______是条件,________是目的。

(3)生态的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与 相协调;经济的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要追求 ,改变传统的___________模式,实施_________生产和___________消费;社会的持续发展强调要以_________为目的,与____________相适应。

(4)若图中经济系统为钢铁生产系统,将下列各组地理事物的数字填入图中括号内。

①工业产值、利润 ②工人、技术人员 ③铁矿石、煤炭 ④土地、水、空气 ⑤厂长、经理、车间主任

⑥钢材 ⑦工业“三废” ⑧生活垃圾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原则:全人类世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 原则: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发展要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 原则:共同参与,全球合作。

思考:

四.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我国是 中的大国。

·庞大的 压力(我国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多,使资源、环境承受巨大的压力。) ·严重的 短缺(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耕地比重小、水资源不足。) ·深刻的 危机(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导致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的低投入和高效利用; 的低排放和资源化。

·清洁生产:贯穿于全过程。包括清洁的 、清洁的 过程、清洁的 。 传统工业生产只注重末端污染物的治理。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特征包括: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

传统农业生产只注重经济效益,生态农业注重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2.公众参与

·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日常生活中注意节能、节水;合理消费、文明消费;

·不乱仍垃圾,进行垃圾分类;选用低排放低污染的公共交通等。 3.全球合作

【课堂探究】

【反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 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人类中心论 C. 人地相关论 D. 人地伙伴论

2. 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B. 工业社会时期 C. 人类社会早期 D. 后工业化时期 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据此完

成5~6题。

3.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国策的国情背景有( )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人口老龄化加剧 ③人均资源不足 ④城市人口不断增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 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行为有( ) ①山区宜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②宜林区应退耕还林,发展多种经营 ③宜牧区应建设人工牧场,提高载畜量④沼泽湿地宜排干积水,发展耕作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5. 图中字母F 、G 、H 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 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B. 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C. 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 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 6.E 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使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污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读下图,回答7~8题。

7. 该模式最不可能分布于( )

A. 吐鲁番盆地 B. 江南丘陵 C. 黄土高原 D. 华北平原 8. 该模式属于( )

A. 主体栽培型 B. 种养结合型

C. 种养加工型 D. 种养加工与能源开发型

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绿色消费已成为时尚。回答9~10题。 9. 以下做法与绿色消费不相符的是( )

A. 废品回收利用 B. 完善质检体系 C.使用无汞电池 D. 产品多层包装 10. 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要求 ( )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 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综合题

1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可知我国近海主要的污染物是 。

(2)图(一)各地中无机氮含量最高的是 ,这些无机氮主要来源于 。 (3)海洋中氮、磷含量过高会造成 。 (4)读图(二)分析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及产生的后果。

原因:① ,② ; 后果:① ,② 。

(5)2000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地区差异是 。 (6)图(三)中能正确反映海平面上升现象的箭头是 。 12. 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二 漫画“断指”

(1)可持续发展包括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用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 (3)对于材料二漫画“断指”,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

(4)为修复“断指”,必须采取多重措施,我国为此也做出了重大决策。试说明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网2008年7月14日电:武汉市近日向社会公布,东西湖区石榴红村等8个村被评为武汉市首批生态村。据介绍,这些村历来重视环保,倡导生态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旅游景点,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和石榴红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

1. 结合石榴红村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 2. 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 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 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 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3. 将下列内容代号填入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的方框中

a. 科教 b. 景区资源与环境 c. 经济 d. 人口 4. “农家乐”模式是如何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

。 5. “农家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第25讲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答案

1-10:ACCBB CACDB

11答案 (1)无机氮

(2)杭州湾 农业化肥、工业污水

(3)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继而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随着这些浮游生物的大量死亡和被分解,水中的大量氧气被消耗,导致鱼类窒息死亡,甚至会导致赤潮发生 (4)燃烧矿物燃料 毁林 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两极及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5)渤海海面上升幅度较小;黄海、东海、南海上升幅度较大

12答案 (1)经济 社会 生态

(2)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少用一次性用品;提倡重复利用;节约用水用电。 (3)不同意。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4)D

13答案

1. 沼渣、粪肥和塘泥 2.A

3. 自上而下,自左向右依次为d 、b 、a 、c 4. 通过开展“农家乐”,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收入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当地农民保护景区资源与环境意识增强;经济收入增加,保护、开发资源和环境的经济能力提高,有利于当地生态发展。

5.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相关文章

  • 人地关系_人地关系系统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 文章编号:1000-8462(2001)05-0532-06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系统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杨青山,梅 林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吉林长春 130024)¹ 摘 要:本文从人地关系属于广义的生态学范畴出发,参照生态学模式,认 ...查看


  •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之人地关系理论
  •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之人地关系理论 摘要:人地关系系统内涵演变到今天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为其核心内容,这些问题正是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协调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人地关系调控的主要途径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以及新提出的 ...查看


  • 我看人地关系理论
  • 我看人地关系理论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也相应地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本文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近现代阶段的人地关系的理论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人地关系协 ...查看


  • 人文地理课本
  • 第一讲 人地关系论人地关系是自人类起源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人地关系论是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对客观人地关系认识的反映,是近现代地理学思想理论的高度概括,具有地理哲学的意义.不同学科中人地关系的含义哲学:人的世界观(即意识)与影响意识形成变化的各 ...查看


  • 高中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案(2)
  •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性.本章是地 ...查看


  • 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 ui Agri. Sci. 2006, 34(15):3830-3831, 3833 责任编辑 庆 责任校对 庆 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程中玲, 徐刚, 孔圆圆, 刘成, 杨娟 (西南大学地 ...查看


  • 地球各圈层与人地环境复合系统概述
  • 地球各圈层与人地环境复合系统概述 摘要:人类地球环境复合系统的整体行为涉及地球的各个无机圈层(大气.水.冰雪.岩石.土壤等圈层)以及有机圈层(生物.智慧等圈层)的相互作用是环境地学的研究对象.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变化的 ...查看


  • 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电子教材
  • 第一章 人文地理学导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及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物质区域变化规律的科学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自然现象------------自然地理学 人文现象------------人文地理学 ...查看


  • 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高考考点]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自主梳理]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地理环境决定论 ◇时间:人类社会发展 ◇时代背景:人类 . 的能力 ...查看


  •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 .两诗句都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