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 南 师 范 学 院
B ) (C)
第1页 共4页(A卷)
8 PD 控制属于(A )校正。
(A) 超前 (B) 滞后 (C) 滞后-超前 (D) 复合校正
9 进行串联超前校正后,校正前的剪切频率ωc,与校正后的剪切频率ωc′ 的关系,通常是( B)。
(A) ωc>ωc′ (B) ωc
(D) ωc与ωc′无关 10 用频域法分析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D )。 (A) 阶跃信号 (B) 脉冲信号 (C)速度信号 (D)正弦信号
二、求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U0(s)/Ui(s)。 (10分)
解:
U0(s)2R3CSR2R3
Ui(s)
RR1(R3CS1)
三、(本题20分)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a
s(s2
20s100)
a) 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K、阻尼比的范围。
b)若2,并保证系统的极点全部位于s1的左侧,试确定此时的 开环增益K的范围
第2页 共4页(
四、(15分)设某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
s(s2
2s2)
试绘制参量k由0变至∞时的根轨迹图,并求开环增益临界值
1)p10p21j
p31j
2)2
5a
3
a
3
,,
3
3)=2j,kc=4,开环增益临界值为K=2
五、(本题20分)某最小相位系统的渐近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试求当r(t)0.5t2、单位负反馈时,系统的稳态误差和相角裕度的值。
第3页 共4页(
六、(本题15分) 设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若要求校正后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等于30/s,
相角裕度40度,幅值裕度不小于10dB,截止频率不小于2.3rad/s,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
解:首先确定开环增益K KvlimsG(s s0
)
K30
未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应取
G(s)
30
s(0.1s1)(0.2s1)
利用 20lgbL(c
)0
得b=0.09 再由
1bT
0.1c
得bT=3
则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
第4页 共4页(
赣 南 师 范 学 院
B ) (C)
第1页 共4页(A卷)
8 PD 控制属于(A )校正。
(A) 超前 (B) 滞后 (C) 滞后-超前 (D) 复合校正
9 进行串联超前校正后,校正前的剪切频率ωc,与校正后的剪切频率ωc′ 的关系,通常是( B)。
(A) ωc>ωc′ (B) ωc
(D) ωc与ωc′无关 10 用频域法分析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D )。 (A) 阶跃信号 (B) 脉冲信号 (C)速度信号 (D)正弦信号
二、求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U0(s)/Ui(s)。 (10分)
解:
U0(s)2R3CSR2R3
Ui(s)
RR1(R3CS1)
三、(本题20分)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a
s(s2
20s100)
a) 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K、阻尼比的范围。
b)若2,并保证系统的极点全部位于s1的左侧,试确定此时的 开环增益K的范围
第2页 共4页(
四、(15分)设某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
s(s2
2s2)
试绘制参量k由0变至∞时的根轨迹图,并求开环增益临界值
1)p10p21j
p31j
2)2
5a
3
a
3
,,
3
3)=2j,kc=4,开环增益临界值为K=2
五、(本题20分)某最小相位系统的渐近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试求当r(t)0.5t2、单位负反馈时,系统的稳态误差和相角裕度的值。
第3页 共4页(
六、(本题15分) 设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若要求校正后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等于30/s,
相角裕度40度,幅值裕度不小于10dB,截止频率不小于2.3rad/s,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
解:首先确定开环增益K KvlimsG(s s0
)
K30
未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应取
G(s)
30
s(0.1s1)(0.2s1)
利用 20lgbL(c
)0
得b=0.09 再由
1bT
0.1c
得bT=3
则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