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围绕“为什么说我走上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尝试探究,研读
课文的8—28自然段(第一天挑煤),逐步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
2、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3、根据“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
我的坚强。
教学重点:围绕问题探究,读悟有关句子,体会“我”第一次挑煤的艰难。
教学难点:体悟我的坚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觉得生活在和平的新时代感觉如何呢?可是,你们
知道吗?和我们同龄的一个孩子却享受不到我们拥有的一切,过早地用瘦弱的肩
膀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吴运铎)。今天让我们继续走
进《劳动的开端》,继续来感受他的生活道路。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吴运铎小小年纪为什么去劳动吗?
当时他的心情怎样?
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幻灯片,师旁白渲染感情: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旧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被当作牛马的矿工在凶暴的把头
监视下辛苦劳作;背上沉重的煤筐压得劳工直不起腰,肩上被麻绳勒出深深印痕;
井下低矮简陋,煤尘扑面,劳累的矿工连腰也伸不直;辛勤的汗水和心酸的泪水
在脸上流成黑色的记忆;饱经风霜的乌黑双手诉说着苦难和无奈。
小运铎踏上的是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道路。回忆一下他的第
一次劳动,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这种生活体验吗?(从学生的回答中选一个,
板书:艰难。)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从此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齐读。
二、自主研读,体味艰难
(一)读读课文8—15自然段,划划句子,看谁能把这种“艰难”
找出来并说说感受?
1、生自主读书,找划句子,思考
2、预设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通过其中的哪些词感受到了
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1)生活苦:我家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
我跑到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绑在木头棍子
上,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2)受欺侮: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
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落
在万丈深渊里”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仅仅是身体落入了吗?“抽掉”让你感受到
了什么?
(二)小组合作学习挑煤上路部分(16—21自然段),把写小运铎
感受变化的句子找出来,说说你从哪些词或句中读出了作者一路上的艰难?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师巡视指导。
2、交流预设 (1)找感受变化的句子 (2)据学生回答抓出关
键句,用幻灯片出示 ①请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句子朗读,引导抓出关键词感悟
②预设: A、个儿小,担子重 “我挑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
了不到二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
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师
引导:哪些词特别能说明作者挑不动煤或担子重? 大家一起将最能体现煤担重
的词划出。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肩上的担子为什么“移来换去”?(无力了)
小运铎落后了,他想停下来歇吗?(抓出“只好”,感受无奈) 指导朗读,把
这种无力和无奈的感受体现出来。 B、山路滑: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
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师引导: 1、煤筐为什么会来回晃荡?(小路一步三滑)你能体会这一步三滑
的艰难吗?想一想滑极了的小路是怎样的?想一想来回晃荡的煤筐又是怎样
的?请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再读这段文字。 2、小组练读,再汇报读,最后齐
读。
C、肩膀痛: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
师引导:句中哪里让你感受最深?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带着体会再读。
三、出示图片,感受艰难: (1)出示挑着煤,走在滑极了的山道上一步三滑
的吴运铎的图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同学们用心看,看仔细一点,你看到了什
么?看看他的那张脸?他的眼睛?仿佛在告诉我们些什么呢?(从穿着、动作、
神情方面说,再请同学连成话说。) (2)望着他那疲惫的面容,望着他那扭曲
的身影,望着他那一步三滑和来回晃荡的煤筐,你想怎么鼓励他呢?
四、抓关键句,再味艰难 过渡:多么无力,多么无奈,多么无助的吴运铎,
在你的鼓励下,一鼓足气,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肩肿皮破而又远远地落在
后头的吴运铎只得加快脚步赶路,那他有没有把煤挑到车站呢?为什么?(引导
找受伤的句子,感受艰难) 幻灯片出示第一天挑煤路线图,感受路途的遥远和
一路上的艰辛。(路途遥) 从半夜动身到这时候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
挑回来的是什么?(饥饿和疲劳、遍体鳞伤。)
五、研读对话,感悟坚强
1、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又做了些什么?(含泪打
来洗脚水)
2、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辛酸、无奈、心疼、痛心等)
3、在当时这样的社会里,仅仅是我母亲在流泪吗?(所有的母亲,所有的工
人,所有的穷人)
4、是的,在当时这样的社会里,像我母亲一样的母亲们在流泪,孩子们在流泪,
工人们在流泪,整个中国都在流泪。但是,12岁的小运铎流泪了吗?他是怎么
说的? (只是轻轻地告诉母亲: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你再想一想,
挑回家的仅仅是饥饿与劳累吗?(还有坚强)
5、三次引读吴运铎的话,感悟吴运铎的懂事和坚强。
6、我和小运铎比童年 让我们来看看小运铎一天的艰辛,再想想我们自己: 当
小运铎半夜起来去挑煤的时候,我们正在( ),当他挑着煤在山路上、一步一
滑踉踉跄跄往前走的时候,我们正在( ),当他被饥饿和疲劳压倒,倒在床上
的时候,我们正在( )。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 ),他的生活却是
如此地( )。但他并没有屈服,第二天,他终于用稚嫩的肩膀把煤挑到了车站。
(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理解劳动 同学们,这就是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这就是我
们敬爱的吴运铎爷爷苦难童年的开始。在他的肩头,一头挑起的是沉重的煤筐和
艰难的生活,另一头挑起的则是坚强的品格和顽强的意志。但这仅仅是一个劳动
的开端,更艰难的生活还在后头„„
1、出示吴运铎艰难挑煤的图片,引导学生谈感受:瞧,吴运铎正挑着煤担向我
们走来。 此时此刻,你觉得从吴运铎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呢?你对劳动又有怎样
的认识了?
2、总结:劳动磨练人的意志,劳动可以创造一切。相信在小运铎的身上,我
们都学到了坚强,学到了执着。在劳动的磨练中,我们也会像他一样一步步走向
成功之路!
七、作业超市:
1、写一写自己的一次劳动经历,把对劳动的感受写出来。
2、找一些与吴运铎爷爷有关的图文资料,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传读。
八、板书
劳动的开端
生活苦 受欺侮 艰难 山路滑 坚强 担子重 路途遥
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
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可能喜欢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围绕“为什么说我走上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尝试探究,研读
课文的8—28自然段(第一天挑煤),逐步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
2、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3、根据“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
我的坚强。
教学重点:围绕问题探究,读悟有关句子,体会“我”第一次挑煤的艰难。
教学难点:体悟我的坚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觉得生活在和平的新时代感觉如何呢?可是,你们
知道吗?和我们同龄的一个孩子却享受不到我们拥有的一切,过早地用瘦弱的肩
膀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吴运铎)。今天让我们继续走
进《劳动的开端》,继续来感受他的生活道路。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吴运铎小小年纪为什么去劳动吗?
当时他的心情怎样?
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幻灯片,师旁白渲染感情: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旧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被当作牛马的矿工在凶暴的把头
监视下辛苦劳作;背上沉重的煤筐压得劳工直不起腰,肩上被麻绳勒出深深印痕;
井下低矮简陋,煤尘扑面,劳累的矿工连腰也伸不直;辛勤的汗水和心酸的泪水
在脸上流成黑色的记忆;饱经风霜的乌黑双手诉说着苦难和无奈。
小运铎踏上的是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道路。回忆一下他的第
一次劳动,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这种生活体验吗?(从学生的回答中选一个,
板书:艰难。)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从此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齐读。
二、自主研读,体味艰难
(一)读读课文8—15自然段,划划句子,看谁能把这种“艰难”
找出来并说说感受?
1、生自主读书,找划句子,思考
2、预设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通过其中的哪些词感受到了
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1)生活苦:我家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
我跑到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绑在木头棍子
上,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2)受欺侮: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
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落
在万丈深渊里”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仅仅是身体落入了吗?“抽掉”让你感受到
了什么?
(二)小组合作学习挑煤上路部分(16—21自然段),把写小运铎
感受变化的句子找出来,说说你从哪些词或句中读出了作者一路上的艰难?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师巡视指导。
2、交流预设 (1)找感受变化的句子 (2)据学生回答抓出关
键句,用幻灯片出示 ①请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句子朗读,引导抓出关键词感悟
②预设: A、个儿小,担子重 “我挑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
了不到二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
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师
引导:哪些词特别能说明作者挑不动煤或担子重? 大家一起将最能体现煤担重
的词划出。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肩上的担子为什么“移来换去”?(无力了)
小运铎落后了,他想停下来歇吗?(抓出“只好”,感受无奈) 指导朗读,把
这种无力和无奈的感受体现出来。 B、山路滑: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
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师引导: 1、煤筐为什么会来回晃荡?(小路一步三滑)你能体会这一步三滑
的艰难吗?想一想滑极了的小路是怎样的?想一想来回晃荡的煤筐又是怎样
的?请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再读这段文字。 2、小组练读,再汇报读,最后齐
读。
C、肩膀痛: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
师引导:句中哪里让你感受最深?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带着体会再读。
三、出示图片,感受艰难: (1)出示挑着煤,走在滑极了的山道上一步三滑
的吴运铎的图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同学们用心看,看仔细一点,你看到了什
么?看看他的那张脸?他的眼睛?仿佛在告诉我们些什么呢?(从穿着、动作、
神情方面说,再请同学连成话说。) (2)望着他那疲惫的面容,望着他那扭曲
的身影,望着他那一步三滑和来回晃荡的煤筐,你想怎么鼓励他呢?
四、抓关键句,再味艰难 过渡:多么无力,多么无奈,多么无助的吴运铎,
在你的鼓励下,一鼓足气,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肩肿皮破而又远远地落在
后头的吴运铎只得加快脚步赶路,那他有没有把煤挑到车站呢?为什么?(引导
找受伤的句子,感受艰难) 幻灯片出示第一天挑煤路线图,感受路途的遥远和
一路上的艰辛。(路途遥) 从半夜动身到这时候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
挑回来的是什么?(饥饿和疲劳、遍体鳞伤。)
五、研读对话,感悟坚强
1、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又做了些什么?(含泪打
来洗脚水)
2、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辛酸、无奈、心疼、痛心等)
3、在当时这样的社会里,仅仅是我母亲在流泪吗?(所有的母亲,所有的工
人,所有的穷人)
4、是的,在当时这样的社会里,像我母亲一样的母亲们在流泪,孩子们在流泪,
工人们在流泪,整个中国都在流泪。但是,12岁的小运铎流泪了吗?他是怎么
说的? (只是轻轻地告诉母亲: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你再想一想,
挑回家的仅仅是饥饿与劳累吗?(还有坚强)
5、三次引读吴运铎的话,感悟吴运铎的懂事和坚强。
6、我和小运铎比童年 让我们来看看小运铎一天的艰辛,再想想我们自己: 当
小运铎半夜起来去挑煤的时候,我们正在( ),当他挑着煤在山路上、一步一
滑踉踉跄跄往前走的时候,我们正在( ),当他被饥饿和疲劳压倒,倒在床上
的时候,我们正在( )。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 ),他的生活却是
如此地( )。但他并没有屈服,第二天,他终于用稚嫩的肩膀把煤挑到了车站。
(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理解劳动 同学们,这就是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这就是我
们敬爱的吴运铎爷爷苦难童年的开始。在他的肩头,一头挑起的是沉重的煤筐和
艰难的生活,另一头挑起的则是坚强的品格和顽强的意志。但这仅仅是一个劳动
的开端,更艰难的生活还在后头„„
1、出示吴运铎艰难挑煤的图片,引导学生谈感受:瞧,吴运铎正挑着煤担向我
们走来。 此时此刻,你觉得从吴运铎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呢?你对劳动又有怎样
的认识了?
2、总结:劳动磨练人的意志,劳动可以创造一切。相信在小运铎的身上,我
们都学到了坚强,学到了执着。在劳动的磨练中,我们也会像他一样一步步走向
成功之路!
七、作业超市:
1、写一写自己的一次劳动经历,把对劳动的感受写出来。
2、找一些与吴运铎爷爷有关的图文资料,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传读。
八、板书
劳动的开端
生活苦 受欺侮 艰难 山路滑 坚强 担子重 路途遥
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
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