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育观念调查

  当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性别结构的失衡,中国的人口结构逐渐面临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一些隐忧。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他们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在同龄人群体中属于高学历人才,生育观如何不但与其本人的工作、生活紧密相关,也与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与发展关系密切。  为此,笔者对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几所高校的2400余名在校本科生开展调查,其中男生1180名,女生1220名;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600名;文科约900名,理科约800名,体育艺术类约700名。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400余份,回收2380份,其中有效问卷2266份。结果显示,大学生生育观整体上呈现“晚生、少生、优生”的倾向,且多数大学生选择生育一胎,不少人选择二胎,多胎和不生的占少数。  大学生生育现状面面观  大学生预期结婚年龄普遍较晚 如表1所示,大学生预期结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6~35岁间。大学生毕业时一般超过了22岁,工作一段时间后经济有了一定基础后结婚也是比较理智的做法。部分学生可能希望考研究生,因此将结婚年龄定得较晚的也大有人在。毫无疑问,结婚年龄晚当然会影响到生育年龄也趋晚。虽然我国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但是过分晚育会影响到优生优育的推广,可以说晚婚晚育在某种程度上和优生是有冲突的。因此,对计划生育的正确解读、加强优生优育理念的教育,理应成为大学生人生规划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由表1可知,大学生预期结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6~30岁和31~35岁两个年龄段。其中26~35岁之间合计占了92.1%。  大学生生育意愿的性别差异显著 由表2可知,少数大学生将来不想要孩子,这和社会上近几年丁克族的存在是一致的;另有少数大学生希望多养小孩,这或许受到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这两种现象反映了大学生生育观念的多元化。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愿意生一个孩子,通过访谈发现这些大学生对计划生育只生一个的做法非常赞同,且也和他们预期中的经济能力及个人事业发展比较相符。  大学生对婚后生育的意愿总体上为:不愿意生的占7.5%,愿意生3个或以上的占2.9%,所占比例均较低;52.1%的大学生愿意生一个孩子,46.6的大学生愿意生育两个孩子。生育意愿的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生育意愿普遍比男生低。  女生的生育意愿普遍比男生低,这可能和女生在生育过程中在事业、时间和生理上的付出巨大有关(见表2)。毕竟,女生生育会中断事业,且面临照顾孩子的辛苦,部分女生还考虑到怀孕和哺乳期男方出轨的问题。女生生育意愿低,说明女生感受到了社会对女性生育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照顾。  生育时间的调查 由表3可知,总体上大学生的意愿最倾向于26~30岁,这一阶段的人往往已经具备了生儿育女的基本经济条件,生理上也很成熟。但是有不少人选择31~35岁,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超过30岁,人的生理功能开始下降了,不利于优生。女生意向中的生育年龄普遍低于男生,这和女性生理成熟早于男生有关,也说明女大学生对相关生理知识比较了解。  对子女性别的重视 调查中,针对大学生对子女性别偏爱方面的问题,43.3%的学生没有表示性别偏爱,34.2的学生偏爱男性,另有22.5%的学生偏爱女性。可以说,女生对出生孩子的性别无偏好,偏好主要差异在男生方面:偏爱男孩的男生比偏好女孩的男生多了25.5%。在进一步的访谈中发现,当问及偏爱男孩的男生会不会在孩子出生前选择性别鉴定时,20名受访者只有1位表示有这种可能。多数偏爱男孩者也愿意接受女孩,这和社会上不生到男孩不罢休的生育行为不同。尽管如此,我们仍要呼吁加强女性地位,以利于出生性别平衡。  女生大部分“应该以生育优先” 对于女生应该以工作优先还是生育优先,总体上看以生育优先的为多,占41.7%;其次是工作优先,占33.8%,难以确定的占24.6%。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选择女生应该以生育优先的男生比例显著高于女生的比例,选择女生应该以工作优先的女生比例显著高于男生,总体上看以生育优先的为多,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但女生应该以生育优先的男生比例显著高于女生的比例,这反映了生育的各种负担主要由女性承担的事实。选择女生应该以工作优先的女生比例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女生对事业因生育而中断的担忧是分不开的。  孩子抚养问题 在孩子的抚养问题上,总体上看有41.3%的大学生首先想到父母或对方父母;其次是自己与爱人,占38.3%;依赖于保姆的占20%。可见,很多大学生认为父母帮自己照顾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这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家庭伦理,也带来了隔代抚养问题。隔代抚养易致儿童在社会适应、智力等发展区域均落后于其他小孩,对幼儿心理行为发展有不良的影响。小两口自己抚养孩子的也接近四成,这部分大学生愿意自己抚养孩子是觉得自己培养的孩子素质会比较高,也有少数人是觉得老一辈年龄大了,不放心也不忍心让他们受累。雇保姆的占比例也不少,说明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观念较新。  提升大学生计生教育水平对策  大学生结婚解禁近7年来,在校大学生中选择注册结婚“吃螃蟹”,已经屡见不鲜。随着社会的发展,接受(或不排斥)在校期间结婚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在校生注册结婚的人数从无到有、持续上升。  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预期结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6~35岁间。大学生毕业时一般超过了22岁,工作一段时间后经济有了一定基础后结婚也是比较理智的做法。毫无疑问,结婚年龄晚当然会影响到生育年龄也趋晚。因此,对计划生育的正确解读、加强优生优育理念的教育,理应成为大学生人生规划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构建大学生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保障机制 应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也是人口计生工作服务和管理人群,把关心、保障大学生的生殖健康工作落在实处,并使之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结合大学生实际,制定管理细则,开展计生教育进课堂、生理教育进课堂、优生优育进课堂等活动。规范大学生的恋爱及婚育行为,逐步形成工作制度,使大学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服务创造良好的条件。  建立一支专业的高校大学生计划生育队伍 健全大学生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构,设立具有独立职能的大学生计划生育工作办公室,配备高素质的大学生人口计生干部队伍,按学生人数的一定比例,配备专(兼)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培养专职的计生学生干部。  开展婚育教育,发挥健康积极的引导作用 要求已婚学生履行婚育告知义务。建立在校学生婚育状况登记备案制度,掌握在校学生婚育情况。加大宣传力度,对大学生的计划生育行为进行健康引导。充分利用学校有利的宣传阵地,扎实有效地开展宣传教育,重点突出宣传科学、健康、文明的生育观念,宣传我国的人口形势,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健康生育意识;突出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全面普及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增强大学生的守法意识;宣传性健康、婚恋知识、生殖健康等知识,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高校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开展生育观念教育,会使青年大学生的教育计划更具前瞻性,使他们婚育理念、生理、心理健康知识更趋成熟,这不仅会促使大学生今后的婚育生活更和谐、人生规划更科学,也更加有利于公民道德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当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性别结构的失衡,中国的人口结构逐渐面临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一些隐忧。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他们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在同龄人群体中属于高学历人才,生育观如何不但与其本人的工作、生活紧密相关,也与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与发展关系密切。  为此,笔者对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几所高校的2400余名在校本科生开展调查,其中男生1180名,女生1220名;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600名;文科约900名,理科约800名,体育艺术类约700名。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400余份,回收2380份,其中有效问卷2266份。结果显示,大学生生育观整体上呈现“晚生、少生、优生”的倾向,且多数大学生选择生育一胎,不少人选择二胎,多胎和不生的占少数。  大学生生育现状面面观  大学生预期结婚年龄普遍较晚 如表1所示,大学生预期结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6~35岁间。大学生毕业时一般超过了22岁,工作一段时间后经济有了一定基础后结婚也是比较理智的做法。部分学生可能希望考研究生,因此将结婚年龄定得较晚的也大有人在。毫无疑问,结婚年龄晚当然会影响到生育年龄也趋晚。虽然我国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但是过分晚育会影响到优生优育的推广,可以说晚婚晚育在某种程度上和优生是有冲突的。因此,对计划生育的正确解读、加强优生优育理念的教育,理应成为大学生人生规划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由表1可知,大学生预期结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6~30岁和31~35岁两个年龄段。其中26~35岁之间合计占了92.1%。  大学生生育意愿的性别差异显著 由表2可知,少数大学生将来不想要孩子,这和社会上近几年丁克族的存在是一致的;另有少数大学生希望多养小孩,这或许受到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这两种现象反映了大学生生育观念的多元化。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愿意生一个孩子,通过访谈发现这些大学生对计划生育只生一个的做法非常赞同,且也和他们预期中的经济能力及个人事业发展比较相符。  大学生对婚后生育的意愿总体上为:不愿意生的占7.5%,愿意生3个或以上的占2.9%,所占比例均较低;52.1%的大学生愿意生一个孩子,46.6的大学生愿意生育两个孩子。生育意愿的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生育意愿普遍比男生低。  女生的生育意愿普遍比男生低,这可能和女生在生育过程中在事业、时间和生理上的付出巨大有关(见表2)。毕竟,女生生育会中断事业,且面临照顾孩子的辛苦,部分女生还考虑到怀孕和哺乳期男方出轨的问题。女生生育意愿低,说明女生感受到了社会对女性生育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照顾。  生育时间的调查 由表3可知,总体上大学生的意愿最倾向于26~30岁,这一阶段的人往往已经具备了生儿育女的基本经济条件,生理上也很成熟。但是有不少人选择31~35岁,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超过30岁,人的生理功能开始下降了,不利于优生。女生意向中的生育年龄普遍低于男生,这和女性生理成熟早于男生有关,也说明女大学生对相关生理知识比较了解。  对子女性别的重视 调查中,针对大学生对子女性别偏爱方面的问题,43.3%的学生没有表示性别偏爱,34.2的学生偏爱男性,另有22.5%的学生偏爱女性。可以说,女生对出生孩子的性别无偏好,偏好主要差异在男生方面:偏爱男孩的男生比偏好女孩的男生多了25.5%。在进一步的访谈中发现,当问及偏爱男孩的男生会不会在孩子出生前选择性别鉴定时,20名受访者只有1位表示有这种可能。多数偏爱男孩者也愿意接受女孩,这和社会上不生到男孩不罢休的生育行为不同。尽管如此,我们仍要呼吁加强女性地位,以利于出生性别平衡。  女生大部分“应该以生育优先” 对于女生应该以工作优先还是生育优先,总体上看以生育优先的为多,占41.7%;其次是工作优先,占33.8%,难以确定的占24.6%。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选择女生应该以生育优先的男生比例显著高于女生的比例,选择女生应该以工作优先的女生比例显著高于男生,总体上看以生育优先的为多,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但女生应该以生育优先的男生比例显著高于女生的比例,这反映了生育的各种负担主要由女性承担的事实。选择女生应该以工作优先的女生比例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女生对事业因生育而中断的担忧是分不开的。  孩子抚养问题 在孩子的抚养问题上,总体上看有41.3%的大学生首先想到父母或对方父母;其次是自己与爱人,占38.3%;依赖于保姆的占20%。可见,很多大学生认为父母帮自己照顾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这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家庭伦理,也带来了隔代抚养问题。隔代抚养易致儿童在社会适应、智力等发展区域均落后于其他小孩,对幼儿心理行为发展有不良的影响。小两口自己抚养孩子的也接近四成,这部分大学生愿意自己抚养孩子是觉得自己培养的孩子素质会比较高,也有少数人是觉得老一辈年龄大了,不放心也不忍心让他们受累。雇保姆的占比例也不少,说明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观念较新。  提升大学生计生教育水平对策  大学生结婚解禁近7年来,在校大学生中选择注册结婚“吃螃蟹”,已经屡见不鲜。随着社会的发展,接受(或不排斥)在校期间结婚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在校生注册结婚的人数从无到有、持续上升。  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预期结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6~35岁间。大学生毕业时一般超过了22岁,工作一段时间后经济有了一定基础后结婚也是比较理智的做法。毫无疑问,结婚年龄晚当然会影响到生育年龄也趋晚。因此,对计划生育的正确解读、加强优生优育理念的教育,理应成为大学生人生规划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构建大学生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保障机制 应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也是人口计生工作服务和管理人群,把关心、保障大学生的生殖健康工作落在实处,并使之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结合大学生实际,制定管理细则,开展计生教育进课堂、生理教育进课堂、优生优育进课堂等活动。规范大学生的恋爱及婚育行为,逐步形成工作制度,使大学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服务创造良好的条件。  建立一支专业的高校大学生计划生育队伍 健全大学生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构,设立具有独立职能的大学生计划生育工作办公室,配备高素质的大学生人口计生干部队伍,按学生人数的一定比例,配备专(兼)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培养专职的计生学生干部。  开展婚育教育,发挥健康积极的引导作用 要求已婚学生履行婚育告知义务。建立在校学生婚育状况登记备案制度,掌握在校学生婚育情况。加大宣传力度,对大学生的计划生育行为进行健康引导。充分利用学校有利的宣传阵地,扎实有效地开展宣传教育,重点突出宣传科学、健康、文明的生育观念,宣传我国的人口形势,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健康生育意识;突出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全面普及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增强大学生的守法意识;宣传性健康、婚恋知识、生殖健康等知识,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高校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开展生育观念教育,会使青年大学生的教育计划更具前瞻性,使他们婚育理念、生理、心理健康知识更趋成熟,这不仅会促使大学生今后的婚育生活更和谐、人生规划更科学,也更加有利于公民道德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关文章

  • 襄垣县关于生育意愿的调查报告
  • 关于襄垣县育龄群众生育意愿的 调查报告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以来,为了充分了解群众在新形势下的生育意愿,我们成立了生育意愿调查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法规科.统计科参与,对古韩镇的西关村.东关村和王桥镇的王桥村.五阳村育龄人群进行了生育意愿抽样调 ...查看


  •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现状思考
  • 摘 要:"单独二孩"政策执行到现在,未出现先前担心的出生堆积现象,再生育申请数也不及先前预期数据,这值得我们思考背后的原因.考查浙江省某村的"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情况,探究影响人们生育的因素,进而提出相 ...查看


  • 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研究综述_2000_2008
  • 2010年第2期(总第180期) 人口学刊 POPULATI ON JOUR NAL N o 2, 2010 (Tot N o . 180) 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研究综述 2000-2008 姚从容, 吴 帆, 李建民 A B A (A ...查看


  • 农村生育观念调查问卷
  • 农村生育观念调查问卷 1. 您的年龄________ 2. 您的性别 A.男 B.女 3. 您的学历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 高中/中专 D.大专/大学 E.硕士及以上 4. 您的政治面貌 A. 中共党员 B.民主党派 C. 共青团 ...查看


  • 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婚姻观念调查研究
  • 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婚姻观念调查研究 --以豫北A 县为例 邵志强 摘要:通过对豫北A 县226位外出务工青年的问卷调查和部分外出务工青年的访谈发现,外出务工青年婚恋观念的变化方面有:看重对方的性格品行:注重爱情要素但仍受家长因素制约:注重对婚 ...查看


  • 丁克家庭的成因及社会功能分析_许珂
  • 第7卷第3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7No.3 丁克家庭的成因及社会功能分析 ⒇ 许 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迁,丁克家庭开始在中国的大.中城市出现, ...查看


  •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职业价值观调查论文
  •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3783(2011)08-0403-01 [摘要]目的:了解当代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价值趋向,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查看


  • 支教调查报告
  • 调研部分:(调研报告见附件) 一. 课题名称: 基于生命教育视野下的贵州农村生育观调查--以望谟县打尖乡为例 二. 课题背景: 打尖乡处于贵州省黔西南望谟县,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当地交通十分不便,从打尖出发 进入望谟县城需要行驶两小时多颠簸的 ...查看


  • 毛概:基于某县农村妇女儿童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 基于某县农村妇女儿童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人类社会由两性构成,男女平等是一个永恒的世界性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生存发展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满足人的多层次需求. 近年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