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节日文化比较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节日文化比较

宁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同全国其他各个省区相比,宁夏当地的主要节日则是以回族的开斋节、古邦节(俗称宰牲节)、圣纪节为主,当然也有其他民族的主要节日;诸如汉族的春节和元宵节等。在这些不同节日并存的地区,地区文化也呈现出多样化,但主导文化依旧以伊斯兰文化为主,这是伊斯兰宗教的理念和精神在意识形态内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致,并且也有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政策的影响。了解这种特殊的地区文化,首先应从宏观上了解当地的主要节日以及风土人情。以下简单介绍以下该地区的主要节日:

(1) 开斋节:斋月在伊斯兰教历太阴年九月,在这个月里,人们在每天东方发白前吃好、喝好,直到太阳落山前水米不沾,待太阳落山后再进饮食,这便为一个斋戒日。封斋从这一月的月初截至下个月月初看见新月,则为一个月斋戒的完成。看见新月的第二天即为开斋节。这天,男女老幼喜气洋洋,沐浴盛装,上寺礼拜,走亲戚拜邻居,互相问候。家家户户置办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的传统食品。有不少男女青年喜欢在开斋节举办婚礼。开斋节后,饮食时间恢复正常,不再受日出日落的限制。

(2)古尔邦节。又叫必要的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继而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和和谐。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069412人,占64.5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2231938人,占35.42%,其中回族人口为2190979人,占34.77%。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478849人,增长13.3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36108人,增长17.73%,其中回族人口增加328505人,增长17.64%。由此可见,宁夏回族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依旧偏小,汉民族依旧占据绝对大的比重。但作为一个一个有着浓厚伊斯兰文化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回族文化无形中规避了宁夏境内举办其他节日时“我行我素”的部分行为。比方说在一年一度的大型传统节日春节时,仅仅从节日的安排和设置以及节日所需的食品上讲,在回族聚居的地方,决不允许汉民族公开的买卖和食用诸如大肉等禁忌食品,渐渐的,春节时采购的肉类变为以牛羊肉为主。这些结果并非人为造成和选择,而是伊斯兰文化主导的大环境下自生自灭的产物,就像清军入关后对汉民族的影响一样,后期的同化则是草原文化潜移默化渗透和根植的结果,满人也将诸多的风俗习惯成功的推广到汉人聚居的地区,因此民族文化在其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著名历史学家翁独健先生主编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从中国的历史事实出发,对阶级社会中存不存在民族融合,如何表述历史上一些民族汇入另一些民族的问题给予了非常明确而客观的回答。书中说:“从我国和世界上的民族关系看来,历史上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存在着两种情况和方式。一种是采取政治强制手段使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一种是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使一个民族经过自然渐进的过程合于另一民族。这两种情况和方式,不管用什么名称来表示和概括,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习惯地把前一种情况称为同化,把后一种情况称为融合。这种称法,既反映了它们的存在,又反映了它们的区别,是比较妥当和科学的。因此,我们不同意历史上只有融合没有同化的观点,也不同意历史上只有同化没有融合的观点,因为它们没能正确区别地反映历史事实。应该根据历史存在的上述两种情况,以确定和称为民族同化或民族融合。”作者认为,由于长期相处,关系密切和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使一个民族自然融合于另一个民族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大量存在,通过强制手段迫使民族同化也屡见不鲜。笔者非常同意这种观点。

在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春节和元宵节等非回族的节日,虽然宏观上保持着该

节日的样子,但在部分细节方面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春节,受地区主流文化的约束,呈现出地区特色,不仅传达着新年的美好愿望和祝愿,同时从侧面映射出伊斯兰文化的默默成长和成熟过程,还有回汉混合居住地的生产和生活演绎,也佐证着中央政府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科学性。

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主要节日的简单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个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很小的地方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以及伊斯兰文化文化精神的博大精深,著名的回族作家张承志说:“我深受两种第一流的文化影响我从小在北京受到了第一流的汉语文化教育,在西北受到了第一流的伊斯兰文化熏陶;我是一个在北京成长的知识分子,虽然是回民,虽然有家庭的熏染,但直到来了宁夏,才开始接受伊斯兰文明。”可见宁夏这片土地孕育的这种回族文明的重要性,至少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影响是其他地方无法相比和替代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除回族的几大主要节日外,还有春节等节日的存在,但各节日之间并没有发生直接的冲突和排斥,而是像生活在这里的各个民族一样和平共处着,从而越来越多的丰富和充实着宁夏的文化储藏,引领着一代代人的成长,指导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工程中发挥着积极地作用,这种并非借助暴力手段而构建的和谐局面的持久存在正说明了国家政策的前瞻性。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节日文化比较

宁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同全国其他各个省区相比,宁夏当地的主要节日则是以回族的开斋节、古邦节(俗称宰牲节)、圣纪节为主,当然也有其他民族的主要节日;诸如汉族的春节和元宵节等。在这些不同节日并存的地区,地区文化也呈现出多样化,但主导文化依旧以伊斯兰文化为主,这是伊斯兰宗教的理念和精神在意识形态内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致,并且也有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政策的影响。了解这种特殊的地区文化,首先应从宏观上了解当地的主要节日以及风土人情。以下简单介绍以下该地区的主要节日:

(1) 开斋节:斋月在伊斯兰教历太阴年九月,在这个月里,人们在每天东方发白前吃好、喝好,直到太阳落山前水米不沾,待太阳落山后再进饮食,这便为一个斋戒日。封斋从这一月的月初截至下个月月初看见新月,则为一个月斋戒的完成。看见新月的第二天即为开斋节。这天,男女老幼喜气洋洋,沐浴盛装,上寺礼拜,走亲戚拜邻居,互相问候。家家户户置办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的传统食品。有不少男女青年喜欢在开斋节举办婚礼。开斋节后,饮食时间恢复正常,不再受日出日落的限制。

(2)古尔邦节。又叫必要的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继而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和和谐。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069412人,占64.5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2231938人,占35.42%,其中回族人口为2190979人,占34.77%。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478849人,增长13.3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36108人,增长17.73%,其中回族人口增加328505人,增长17.64%。由此可见,宁夏回族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依旧偏小,汉民族依旧占据绝对大的比重。但作为一个一个有着浓厚伊斯兰文化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回族文化无形中规避了宁夏境内举办其他节日时“我行我素”的部分行为。比方说在一年一度的大型传统节日春节时,仅仅从节日的安排和设置以及节日所需的食品上讲,在回族聚居的地方,决不允许汉民族公开的买卖和食用诸如大肉等禁忌食品,渐渐的,春节时采购的肉类变为以牛羊肉为主。这些结果并非人为造成和选择,而是伊斯兰文化主导的大环境下自生自灭的产物,就像清军入关后对汉民族的影响一样,后期的同化则是草原文化潜移默化渗透和根植的结果,满人也将诸多的风俗习惯成功的推广到汉人聚居的地区,因此民族文化在其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著名历史学家翁独健先生主编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从中国的历史事实出发,对阶级社会中存不存在民族融合,如何表述历史上一些民族汇入另一些民族的问题给予了非常明确而客观的回答。书中说:“从我国和世界上的民族关系看来,历史上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存在着两种情况和方式。一种是采取政治强制手段使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一种是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使一个民族经过自然渐进的过程合于另一民族。这两种情况和方式,不管用什么名称来表示和概括,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习惯地把前一种情况称为同化,把后一种情况称为融合。这种称法,既反映了它们的存在,又反映了它们的区别,是比较妥当和科学的。因此,我们不同意历史上只有融合没有同化的观点,也不同意历史上只有同化没有融合的观点,因为它们没能正确区别地反映历史事实。应该根据历史存在的上述两种情况,以确定和称为民族同化或民族融合。”作者认为,由于长期相处,关系密切和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使一个民族自然融合于另一个民族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大量存在,通过强制手段迫使民族同化也屡见不鲜。笔者非常同意这种观点。

在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春节和元宵节等非回族的节日,虽然宏观上保持着该

节日的样子,但在部分细节方面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春节,受地区主流文化的约束,呈现出地区特色,不仅传达着新年的美好愿望和祝愿,同时从侧面映射出伊斯兰文化的默默成长和成熟过程,还有回汉混合居住地的生产和生活演绎,也佐证着中央政府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科学性。

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主要节日的简单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个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很小的地方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以及伊斯兰文化文化精神的博大精深,著名的回族作家张承志说:“我深受两种第一流的文化影响我从小在北京受到了第一流的汉语文化教育,在西北受到了第一流的伊斯兰文化熏陶;我是一个在北京成长的知识分子,虽然是回民,虽然有家庭的熏染,但直到来了宁夏,才开始接受伊斯兰文明。”可见宁夏这片土地孕育的这种回族文明的重要性,至少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影响是其他地方无法相比和替代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除回族的几大主要节日外,还有春节等节日的存在,但各节日之间并没有发生直接的冲突和排斥,而是像生活在这里的各个民族一样和平共处着,从而越来越多的丰富和充实着宁夏的文化储藏,引领着一代代人的成长,指导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工程中发挥着积极地作用,这种并非借助暴力手段而构建的和谐局面的持久存在正说明了国家政策的前瞻性。


相关文章

  •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思品全册教案
  •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这是我们的社区 [课 题]1 社区的公共设施 [教学目标] 1.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知道并学会借助相关的社区公共设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 ...查看


  • 五年级上册品社知识点(冀教版)
  • 第一单元 可爱的中国 第一课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1.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世界排名(第三位). 2.东西跨5个时区,时间上差4个小时. 3.东西距离(5000千米): 东西极点(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 ...查看


  • 民俗风情与旅游
  • 一.民族与民族风情 1.民族与民族风情概念 2.民族风情的特点 3.民族风情与旅游的关系 4.民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价值 1.民族与民族风情的概念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 ...查看


  • 甘肃省主要少数民族简介
  • 甘肃主要少数民族包括回.藏.东乡.保安.裕固.土.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 回族 甘肃自古就是回族的聚居地之一,回族也是甘肃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甘肃回族人口仅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甘肃回族人口已 ...查看


  • 少数民族服饰
  • 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者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 ...查看


  • 五十六个民族简介
  • 我国的少数民族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和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今天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的局面. 其中少数民族约占我国总人口的8%.从分布来看,少数民族主要分布 ...查看


  • 一年级民族团结
  • 弘扬民族精神民族团结教案 1. 五爱教育指什么? 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五旗一徽是什么? 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国徽. 3."四有新人"指什么?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查看


  • 五年级品德上
  • 五年级品德上 <我的祖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 了解我国人口有多少,了解人口多有哪些好处和不利. 3.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 ...查看


  •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
  •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 马和福(1893-1937),回族,经名尕西姆,是宁夏党史上著名的革命英烈.英雄典范.1936年12月红军在西征途中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县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马和福担任主席兼县回民游击大队队长.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