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作者:郭元祥 文章来源: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 点击数:

间:2008-2-23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其实施过程中时空的安排与学科课程的时空安排不同。经常被一线老师和校长问到这样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究竟怎样安排?大班额条件下如何组织学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看来,时空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其实,时间和空间既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一、有“时间”才可能有深度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时间问题涉及课时的落实与具体安排、活动主题实施的持续周期、活动过程中的阶段划分、活动过程中的时间效率、时间管理等方面。“有时间”才可能有深度实践。

(一)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时间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但当前实施过程中,不少实验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下列问题。

1.未认真贯彻《课程计划》,课时不落实

课时不落实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学校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正确认识,认为既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考和高考不考,何必在这方面浪费时间;不少省市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方管理之名,任意分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课时中的2课时用来开设所谓的地方课程;有的学校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缺乏“专职教师”,缺乏“教材”,缺乏明确的评价指标,开设的时机还不成熟,干脆把3课时分别划给语文、数学和外语,或者只是要求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期间简要地做点调查,写一篇调查报告应付教育管理部门的检查。种种现象表明,《课程计划》的严肃性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的国家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活动主题的实施缺乏必要的时间周期

现在不少地方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包,有的地方和学校干脆把资源包当作“学科性教材”来使用,按照学科课程的课时安排的方式来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一课一课地在课堂上教,一两节课就完成一个活动主题,一个学期的活动主题数目过多,预设的成分太强,学生的活动主题缺乏充足的138 更新时

时间和必要的活动周期,没有处理好“长作业”与“短作业”的关系,活动的实施周过场,学生缺乏深度实践的时间周期,也是当前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学生的实践过程缺乏有效指导,时间效率不高,存在着浪费时间的现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把大量时间还给学生来自主时间,但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施过程加以有效地指导,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有效地开展活动。但当前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指导缺乏必要的规范和指导策略,教师指导不深入、缺乏有针对性地指导,导致学生活动效率不高。

4.缺乏必要的时间管理制度

要提高学生活动的单位时间效率,学校应逐步建立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管理制度,要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工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量计算方式。但目前绝大部分中小学没有建立起一种弹性的时间管理制度,“一张课表管理一个学期”的现象非常普遍。绝大部分地方和学校没有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计算的规范。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列入的综合实践活动往往被“课外化”,全部转移到“假期”,成了名符其实的“课外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安排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间安排的根本策略是把时间当作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为学生的深度实践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具体要求如下。

1.贯彻课程计划,落实课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每个学生应该必修的国家课程,《课程计划》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均每周3课时。地方和学校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价值,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的课时设计要求。地方和学校可以与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一起统筹安排,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和学校可以用某些地方课程来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简单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分割给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而是可以从内容上、活动方式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技术上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有效地加以整合。

2.合理安排时间,引导学生深度实践

在活动主题的设计上,减少每学期的活动主题数量,保证学生对自己干兴趣的活动主题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在各阶段能够深度实践。小学中年段适当设计一些“小主题、短作业”的活动主题,但也不应保证学生有时间完成各阶段的活动任务。学校高年段应适当增加“大主题、长作业”的活动主题,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深度参与一个活动主题的完整的实践过程。以正式课时利用为主,合理利用假期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将综合实践活动在时间上“课外化”,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

3.加强时间管理,提高时间效率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逐步建立新课程背景下的时间管理制度,实现时间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弹性课时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教师指导工作量计算方式。同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增强指导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克服浪费时间的现象。

二、有“空间”才可能有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问题实质是学生的发展空间或发展机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拓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空间,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有空间”才有学生发展的可能。

(一)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空间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仅仅通过“课堂”能够实施的。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校园、校外等各类空间,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需要处理好的空间问题。但当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空间问题,主要表现在:

1.活动空间的广延性、经常性不足

学生自主提出或选择的活动主题往往需要有多次校外活动时间和空间,但大多数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处于安全隐患、政策许可等方面的顾虑,往往对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作限定,剥夺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充分的体验获得发展的机会。真实情境中的活动往往呈现出“一次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学生活动空间往往局限于学校校园内、学生家庭里,丰富的自然环境空间和社会活动空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利用。活动空间的广延性和经常性不足,直接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成性价值的实现。

2.缺乏相对稳定的活动基地

学校要持续、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建立其相对稳定的活动基地,如技术实践基地、社会活动基地或共建体等。但目前小学普遍处于学生活动空间的应急性状态,学生需要什么活动空间,学校就临时去联络。应急状态的活动空间,不利于小学持续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我所知,目前全国只有河北等少数省市建立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提供了相对充足的活动空间。

3.缺乏活动空间利用的政策支持

绝大部分校长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非常担忧学生外出活动的安全隐患和违反“有关政策”。目前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学生外出管理制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相背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小学的办学自主权和教育专业自主权太小。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空间安排策略

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没有活动空间,便没有学生发展的可能。学生经验的丰富、鲜活的体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都需要在真实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情境中得到增长或生成。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空间利用需要与时间安排相结合来综合考虑。

1.妥善处理课堂空间和课堂外空间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空间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不能完全在开放的课外活动空间中实施。课堂空间的活动组织形式应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必要的方法引导和专题讲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资料,充分讨论,自主研讨、设计、制作等。必要的实际情境的体验不能仅仅依靠课堂空间的模拟方式来实施,要保证学生经历必要的充足的开放空间的实践环节。“一次性”活动的发展价值是极其有限的。

2.充分开发空间资源

小学应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家庭、社区和自然环境中的空间资源,引导学生把基于文本的实践学习和基于实际情境和工具利用的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因此,小学应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实施方案,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展社区与小学共建等,做到开放空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避免“应急状态”。

3.建立开放空间中的学生活动制度

开放的活动空间的确存在着各种学生安全隐患。充分利用开放活动空间,学校应建立学生在开放空间中的活动制度,使学生的开放空间活动在学校和指导教师的有效管理之下有效地展开。如建立“学生外出活动申报制度”、“开放空间下的教师指导制度”、“小学生开放空间中的活动规范”等。开放空间活动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克服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作者:郭元祥 文章来源: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 点击数:

间:2008-2-23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其实施过程中时空的安排与学科课程的时空安排不同。经常被一线老师和校长问到这样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究竟怎样安排?大班额条件下如何组织学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看来,时空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其实,时间和空间既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一、有“时间”才可能有深度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时间问题涉及课时的落实与具体安排、活动主题实施的持续周期、活动过程中的阶段划分、活动过程中的时间效率、时间管理等方面。“有时间”才可能有深度实践。

(一)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时间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但当前实施过程中,不少实验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下列问题。

1.未认真贯彻《课程计划》,课时不落实

课时不落实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学校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正确认识,认为既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考和高考不考,何必在这方面浪费时间;不少省市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方管理之名,任意分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课时中的2课时用来开设所谓的地方课程;有的学校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缺乏“专职教师”,缺乏“教材”,缺乏明确的评价指标,开设的时机还不成熟,干脆把3课时分别划给语文、数学和外语,或者只是要求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期间简要地做点调查,写一篇调查报告应付教育管理部门的检查。种种现象表明,《课程计划》的严肃性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的国家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活动主题的实施缺乏必要的时间周期

现在不少地方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包,有的地方和学校干脆把资源包当作“学科性教材”来使用,按照学科课程的课时安排的方式来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一课一课地在课堂上教,一两节课就完成一个活动主题,一个学期的活动主题数目过多,预设的成分太强,学生的活动主题缺乏充足的138 更新时

时间和必要的活动周期,没有处理好“长作业”与“短作业”的关系,活动的实施周过场,学生缺乏深度实践的时间周期,也是当前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学生的实践过程缺乏有效指导,时间效率不高,存在着浪费时间的现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把大量时间还给学生来自主时间,但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施过程加以有效地指导,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有效地开展活动。但当前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指导缺乏必要的规范和指导策略,教师指导不深入、缺乏有针对性地指导,导致学生活动效率不高。

4.缺乏必要的时间管理制度

要提高学生活动的单位时间效率,学校应逐步建立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管理制度,要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工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量计算方式。但目前绝大部分中小学没有建立起一种弹性的时间管理制度,“一张课表管理一个学期”的现象非常普遍。绝大部分地方和学校没有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计算的规范。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列入的综合实践活动往往被“课外化”,全部转移到“假期”,成了名符其实的“课外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安排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间安排的根本策略是把时间当作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为学生的深度实践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具体要求如下。

1.贯彻课程计划,落实课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每个学生应该必修的国家课程,《课程计划》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均每周3课时。地方和学校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价值,认真落实课程计划的课时设计要求。地方和学校可以与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一起统筹安排,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和学校可以用某些地方课程来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简单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分割给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而是可以从内容上、活动方式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技术上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有效地加以整合。

2.合理安排时间,引导学生深度实践

在活动主题的设计上,减少每学期的活动主题数量,保证学生对自己干兴趣的活动主题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在各阶段能够深度实践。小学中年段适当设计一些“小主题、短作业”的活动主题,但也不应保证学生有时间完成各阶段的活动任务。学校高年段应适当增加“大主题、长作业”的活动主题,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深度参与一个活动主题的完整的实践过程。以正式课时利用为主,合理利用假期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将综合实践活动在时间上“课外化”,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

3.加强时间管理,提高时间效率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逐步建立新课程背景下的时间管理制度,实现时间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弹性课时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教师指导工作量计算方式。同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增强指导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克服浪费时间的现象。

二、有“空间”才可能有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问题实质是学生的发展空间或发展机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拓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空间,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有空间”才有学生发展的可能。

(一)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空间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仅仅通过“课堂”能够实施的。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校园、校外等各类空间,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需要处理好的空间问题。但当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空间问题,主要表现在:

1.活动空间的广延性、经常性不足

学生自主提出或选择的活动主题往往需要有多次校外活动时间和空间,但大多数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处于安全隐患、政策许可等方面的顾虑,往往对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作限定,剥夺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充分的体验获得发展的机会。真实情境中的活动往往呈现出“一次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学生活动空间往往局限于学校校园内、学生家庭里,丰富的自然环境空间和社会活动空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利用。活动空间的广延性和经常性不足,直接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成性价值的实现。

2.缺乏相对稳定的活动基地

学校要持续、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建立其相对稳定的活动基地,如技术实践基地、社会活动基地或共建体等。但目前小学普遍处于学生活动空间的应急性状态,学生需要什么活动空间,学校就临时去联络。应急状态的活动空间,不利于小学持续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我所知,目前全国只有河北等少数省市建立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提供了相对充足的活动空间。

3.缺乏活动空间利用的政策支持

绝大部分校长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非常担忧学生外出活动的安全隐患和违反“有关政策”。目前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学生外出管理制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相背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小学的办学自主权和教育专业自主权太小。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空间安排策略

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没有活动空间,便没有学生发展的可能。学生经验的丰富、鲜活的体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都需要在真实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情境中得到增长或生成。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空间利用需要与时间安排相结合来综合考虑。

1.妥善处理课堂空间和课堂外空间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空间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不能完全在开放的课外活动空间中实施。课堂空间的活动组织形式应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必要的方法引导和专题讲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资料,充分讨论,自主研讨、设计、制作等。必要的实际情境的体验不能仅仅依靠课堂空间的模拟方式来实施,要保证学生经历必要的充足的开放空间的实践环节。“一次性”活动的发展价值是极其有限的。

2.充分开发空间资源

小学应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家庭、社区和自然环境中的空间资源,引导学生把基于文本的实践学习和基于实际情境和工具利用的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因此,小学应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实施方案,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展社区与小学共建等,做到开放空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避免“应急状态”。

3.建立开放空间中的学生活动制度

开放的活动空间的确存在着各种学生安全隐患。充分利用开放活动空间,学校应建立学生在开放空间中的活动制度,使学生的开放空间活动在学校和指导教师的有效管理之下有效地展开。如建立“学生外出活动申报制度”、“开放空间下的教师指导制度”、“小学生开放空间中的活动规范”等。开放空间活动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克服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


相关文章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l ...查看


  • 最新七年级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教学设计
  • 公开课教学设计 <秦朝一统>教学设计 齐市富区洪河学校 孙跃威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秦朝一统>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的第四节.其中本课所在的第四单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承前启 ...查看


  • 2017-2018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2017-2018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基础差的学生偏多,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新的学期里,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喜欢数学,我还要加强培养他们 ...查看


  • 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3
  • 艺术素养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使他们完善品格,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 大量事实证明,许多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都怀有某种审美情感,而这大都与他们青少年 ...查看


  • 五年级节日课程设计
  • 春节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背景 春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是中国人家庭团圆的日子,人们吃团圆饭.逛商店.买年货.贴春联.挂年画等.本课围绕春节组织和安排教育活动,整个课程活动分为寒假前.寒加中.寒假后三个阶段.寒假前主要是经验准备阶段,寒加 ...查看


  • 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的几点思考
  • 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的几点思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 徐 萍 评价对科学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因此,要想使小学科学新课程改革顺利开展,就必须对评价加以改革,以全新的课程理念为准绳,以课堂教学评价为规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 ...查看


  •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 2013--2014学年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形成了"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和"规范管理.开放教育"的管理模式.在办学实践中秉承这一思想,重视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 ...查看


  •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 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 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 .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 ...查看


  • 小学体育研修日志
  • 小学体育研修日志 去年的十月份,我们在教研员的统一组织下,进行了第一次的网络学习,今年的骨干教师的网络培训,通过网上的研修学习,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各种教育的最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班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