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常用机电设备的整体安装与调试、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液气压安装与调试的能力,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参加工作做好有力支撑。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立足于常用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一线工作的核心岗位,围绕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等核心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与操作、常见故障的诊断与处理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职业素质的养成。
2课程目标
(1)掌握从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常用机电设备机械安装的工艺、方法及步骤。 (3)掌握电气系统的组成、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4)熟悉常用液压与气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5)能正确使用各种安装、调试用工量具和仪表。
(6)具有分析机电设备控制部分常见故障表现形式、分析与测量故障原因及故障处理的能力。
(7)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8)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沟通交流、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参考学时
180学时
4课程学分
12学分
5课程内容和要求
6实施建议
6.1教材编写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项目课程教材。
(2)根据三年制中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本课程标准,开发项目教材。
(3)教材结构与内容要符合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并融入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
(4)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项目的选取应来自企业和生活实际,项目内容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应用性和趣味性要高,项目编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考虑学生学习的现状及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特点,每个项目包含项目操作和相关知识链接,便于贯穿“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6)教材要求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语言表达要求文字平实、精炼、准确、科学。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使教材更切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7)教材中项目设置要合理,任务活动要具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6.2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项目引领、工作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训练相结合、学生疑问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加深对常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中每一环节的理解。
(3)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应用多媒体、实物投影、演示、模拟仿真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步骤及方法。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6.3教学条件
常用机电设备及元器件、投影机、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6.4课程资源
为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按照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课程教材,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PPT文本资料、录像、影像资料、企业生产现场录像或模拟动画等,提供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6.5教学评价
(1)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项目评价、理实一体化评价模式。
(2)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考核评价重点为学生安全规范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加强教学过程环节的考核,结合课堂表现、学生作业、项目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过程及项目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常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常用机电设备的整体安装与调试、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液气压安装与调试的能力,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参加工作做好有力支撑。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立足于常用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一线工作的核心岗位,围绕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等核心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与操作、常见故障的诊断与处理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职业素质的养成。
2课程目标
(1)掌握从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常用机电设备机械安装的工艺、方法及步骤。 (3)掌握电气系统的组成、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4)熟悉常用液压与气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5)能正确使用各种安装、调试用工量具和仪表。
(6)具有分析机电设备控制部分常见故障表现形式、分析与测量故障原因及故障处理的能力。
(7)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8)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沟通交流、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参考学时
180学时
4课程学分
12学分
5课程内容和要求
6实施建议
6.1教材编写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项目课程教材。
(2)根据三年制中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本课程标准,开发项目教材。
(3)教材结构与内容要符合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并融入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
(4)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项目的选取应来自企业和生活实际,项目内容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应用性和趣味性要高,项目编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考虑学生学习的现状及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特点,每个项目包含项目操作和相关知识链接,便于贯穿“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6)教材要求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语言表达要求文字平实、精炼、准确、科学。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使教材更切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7)教材中项目设置要合理,任务活动要具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6.2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项目引领、工作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训练相结合、学生疑问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加深对常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中每一环节的理解。
(3)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应用多媒体、实物投影、演示、模拟仿真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步骤及方法。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6.3教学条件
常用机电设备及元器件、投影机、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6.4课程资源
为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按照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课程教材,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PPT文本资料、录像、影像资料、企业生产现场录像或模拟动画等,提供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6.5教学评价
(1)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项目评价、理实一体化评价模式。
(2)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考核评价重点为学生安全规范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加强教学过程环节的考核,结合课堂表现、学生作业、项目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过程及项目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