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11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人民网检索
数字报用户中心
返回目录
望山见水 记得乡愁
英国城镇化“没跑偏”(城镇化在国外)
本报驻英国记者 黄培昭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11日 22 版)
由英国首都伦敦驱车往东北方向行驶,一路风光旖旎。一个多小时后,便到达埃塞克斯郡,这里一片片青翠的田园、一排排多姿的树木、一幢幢童话般的农舍,让人慨叹英国的农村建设得如此之好。
艾坪是埃塞克斯郡一座普通的城镇。艾坪政府负责公共关系事务的官员威尔森热情地向本报记者介绍说,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村,现如今,艾坪早已跻身英国中等城镇之列,“艾坪由农村到城镇的演变轨迹,是英国城镇化的一个缩影”。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肇始于18世纪上中叶,在随后大约一个世纪里,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和城镇化进程。英国的成功经验,既得益于工业化革命的大力拉动,也与其注重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和民众参与“三位一体”的城镇化推进模式有关。此外,英国不断出台和强化各项立法,让法律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扮演主角,从而为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注入活力,尤其是通过法律的调节,对城镇化进程进行“纠偏”和“防误”。
威尔森介绍说,城镇化开始之前,英国城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到了1851年,英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变成了城镇人,全国大小城镇有近600座。到19世纪晚期,英国2/3的人生活在城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镇化的国家。“这期间,政府引导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如财税调节和规划督导等,对城镇化的发展规模、发展进程,甚至速度、走向等进行宏观调控,从而使城镇化整体进程能够在‘健康、有序和充满生机的轨道’内运行。”
英国城镇化的实践证明,“城镇化就是进入城市”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率先倡导城镇化,他对城镇化的定义并不是使乡下人一窝蜂似的盲目涌进城市,而更多的是把原有的乡村打造成城镇,以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刘易斯认为,应该倾力发展一大批农村小城镇,并在每个小城镇都建设工厂、医院、图书馆、学校、电站等硬件设施。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英国也曾偏离这一理念,大城市一度成为人们追逐的栖息地,好在英国及时纠正了这些做法。记者接触到的许多伦敦朋友也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宁愿住在小城镇,而不愿待在大城市,因为小城镇空气新鲜,风景优美,适宜生活,对健康大有裨益。
“城镇化不是破坏原有的农村,更不是破坏原有的文化根基,使乡愁情怀不翼而飞,而是让居民‘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威尔森说,艾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名叫亨特的老人正在艾坪的街心花园晒太阳,他对本报记者深有感触地说,艾坪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没有乱砍树、乱拆房,“我小时玩捉迷藏的树和村边的小河,现在都还在,它们比我还老。那些树虽然看上去显得沧桑,却十分健壮。看到这些陪伴我长大的老树与小河,我仿佛就回到了从前,童年的生活历历在目,感觉乡愁真是个美好的东西”。
既要融入现代元素,过上城镇生活,又要不忘过去,让文明历史脉络贯通,这是城镇化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英国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立法是一个利器。英国媒体相关统计称,自1909年颁布第一部《住宅、城镇规划条例》以来,英国先后颁布了40多部与城镇化建设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它们串起了英国城镇化建设的一个个成功秘诀。
(本报伦敦2月10日电)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评报 | 关于人民日报社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日 报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11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人民网检索
数字报用户中心
返回目录
望山见水 记得乡愁
英国城镇化“没跑偏”(城镇化在国外)
本报驻英国记者 黄培昭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11日 22 版)
由英国首都伦敦驱车往东北方向行驶,一路风光旖旎。一个多小时后,便到达埃塞克斯郡,这里一片片青翠的田园、一排排多姿的树木、一幢幢童话般的农舍,让人慨叹英国的农村建设得如此之好。
艾坪是埃塞克斯郡一座普通的城镇。艾坪政府负责公共关系事务的官员威尔森热情地向本报记者介绍说,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村,现如今,艾坪早已跻身英国中等城镇之列,“艾坪由农村到城镇的演变轨迹,是英国城镇化的一个缩影”。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肇始于18世纪上中叶,在随后大约一个世纪里,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和城镇化进程。英国的成功经验,既得益于工业化革命的大力拉动,也与其注重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和民众参与“三位一体”的城镇化推进模式有关。此外,英国不断出台和强化各项立法,让法律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扮演主角,从而为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注入活力,尤其是通过法律的调节,对城镇化进程进行“纠偏”和“防误”。
威尔森介绍说,城镇化开始之前,英国城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到了1851年,英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变成了城镇人,全国大小城镇有近600座。到19世纪晚期,英国2/3的人生活在城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镇化的国家。“这期间,政府引导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如财税调节和规划督导等,对城镇化的发展规模、发展进程,甚至速度、走向等进行宏观调控,从而使城镇化整体进程能够在‘健康、有序和充满生机的轨道’内运行。”
英国城镇化的实践证明,“城镇化就是进入城市”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率先倡导城镇化,他对城镇化的定义并不是使乡下人一窝蜂似的盲目涌进城市,而更多的是把原有的乡村打造成城镇,以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刘易斯认为,应该倾力发展一大批农村小城镇,并在每个小城镇都建设工厂、医院、图书馆、学校、电站等硬件设施。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英国也曾偏离这一理念,大城市一度成为人们追逐的栖息地,好在英国及时纠正了这些做法。记者接触到的许多伦敦朋友也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宁愿住在小城镇,而不愿待在大城市,因为小城镇空气新鲜,风景优美,适宜生活,对健康大有裨益。
“城镇化不是破坏原有的农村,更不是破坏原有的文化根基,使乡愁情怀不翼而飞,而是让居民‘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威尔森说,艾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名叫亨特的老人正在艾坪的街心花园晒太阳,他对本报记者深有感触地说,艾坪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没有乱砍树、乱拆房,“我小时玩捉迷藏的树和村边的小河,现在都还在,它们比我还老。那些树虽然看上去显得沧桑,却十分健壮。看到这些陪伴我长大的老树与小河,我仿佛就回到了从前,童年的生活历历在目,感觉乡愁真是个美好的东西”。
既要融入现代元素,过上城镇生活,又要不忘过去,让文明历史脉络贯通,这是城镇化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英国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立法是一个利器。英国媒体相关统计称,自1909年颁布第一部《住宅、城镇规划条例》以来,英国先后颁布了40多部与城镇化建设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它们串起了英国城镇化建设的一个个成功秘诀。
(本报伦敦2月10日电)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评报 | 关于人民日报社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